国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0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国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docx

《国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学.docx

国学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象》

2、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乾·文言》

3、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乾·文言》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乾·文言》

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乾·文言》

6、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乾·文言》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坤·相》

8、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坤·文言》

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坤·文言》

10、括囊无咎无誉,盖言慎也。

《坤·文言》

11、蒙以正养,圣功也。

《蒙·彖》

12、君子以果行育德。

《蒙·象》

13、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否·象》

14、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谦·彖》

15、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象》

16、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随·象》

17、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蛊·上九》

18、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大畜·彖》

1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畜·象》

21、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大过·象》

23、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恒·彖》

24、君子以立不易方。

《恒·象》

25、君子以非礼弗履。

《大壮·象》

26、君子以自昭明德。

《晋·象》

27、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家人·象》

28、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象》

29、君子以同而异。

《睽·象》

30、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象》

31、见险而能止,智矣哉。

《蹇·彖》

32、君子以惩忿窒欲。

《损·象》

3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象》

34、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象》

35、困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

《困·彖》

36、君子以致命遂志。

《困·象》

37、君子以正位凝命。

《鼎·象》

38、君子以恐惧修省。

《震·象》

39、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彖》

40、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艮·象》

41、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况于鬼神乎?

《丰·彖》

42、君子以朋友讲习。

《兑·象》

43、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小过·象》

44、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济·象》

45、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系辞上》

46、乐天知名,故不忧。

《系辞上》

47、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系辞上》

48、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系辞上》

49、劳尔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系辞上》

50、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系辞上》

51、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系辞上》

52、几事不密则害成。

《系辞上》

53、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系辞上》

54、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系辞上》

55、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系辞上》

56、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

《系辞上》

57、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系辞上》

58、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系辞下》

59、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系辞下》

60、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以恶小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最大而不可解。

《系辞下》

6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系辞下》

62、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系辞下》

63、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系辞下》

64、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周易

2、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故事》目录

   其乐融融

  教子队义方

  众板亲离

  善不可矢,恶不可长

  君子不欲多上人

  怀璧其罪

  一鼓作气

  与恶弃好非谋也

  修己而不责人

  风马午不相及

  一薰一莸,十年尚臭

  唇亡齿寒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无信患作,矢援必毙

  重怒难任,陵人不详

  量力而动,其过鲜

  队欲从人则可

  怀安败名

  莫贪天功

  信,国之宝也

  师直为壮

  不以一眚掩大德

  死而不义非勇也

  彼骄我怒,而后可克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鞭长莫及

  尔虞我诈

  仁信忠敏

  侵宦,冒也

  称仇不谄

  事君不避难

  我德则睦

  举不矢选,官不易方

  众怒难犯

  居安思危

  不贪为宝

  立德、立功、立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赏不僭而刑不滥

  君不失其信

  忠善以损怨

  陵人卑上,弗能久矣

  爱之如父母,扫之如流水

  君子不犯非礼

  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民知所适,事无不济

  小国忘守则危

  民弃其上,不亡何待

  以礼为国

  知者除谗以自安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去疾莫如尽

  视民如伤国乃兴

  盈必毁,天之道

  多陵人者皆不在左传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duo),然后知长短。

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仁则荣,不仁则辱。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持其志,无暴其气。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善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忧四体也。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夫仁,天之尊爵爷,人之安宅也。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者矣。

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

草尚之风,必偃。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不以规矩,无能成方员。

使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蓄积有数,车器有限,所以防乱之原也。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自暴(言非礼义)者,不可与言也;自弃(不能居仁由义)者,不可与有为也。

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人不可以无耻。

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有不虞之誉,有求金之毁。

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养心莫过于寡欲。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诸侯三宝:

土地、人民、政事。

宝珠宝者,殃必及身。

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流水之为物业,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

 

论语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e)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鲜矣仁。

礼之勇,和为贵。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不可小知而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钧座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悖矣。

女(ru)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ai)。

弗学,何以行?

弗思,何以得?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放于利而行,多怨。

德不孤,必有邻。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扝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知者乐(yue)水,仁者乐山。

知者冻,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jiao)。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秀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者不惑,仁者无忧,勇者不惧。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部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利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君子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为也。

(六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君子七恶:

恶称人之恶,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君子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业;不知言,无以之人也。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

多见其不之量也。

轻死以行礼谓之勇,诛暴不避强谓之力。

故勇力之立业,以行其礼也。

徒以勇力立于世,则诸侯行之以国危,匹夫行之以加残。

国之兴,立爱以劝善也,立恶以禁暴也。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

国之将衰,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

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

淫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近臣默,远臣喑(yin),众口铄(shuo)金。

刑无罪,夏、商所以灭也。

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民不苟德,福不苟降。

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

诸侯并立,能终善者为长;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

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

上下交离,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人行善者天赏之,行不善者天殃之。

有贤不用,安得不亡?

赏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

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

此三者,守国之大殃。

君屈民财者不得其利,穷民力者不得其乐。

相贤者国治,臣忠者主逸。

忠不避死,谏不违罪。

国有三不详。

有贤而不知,一不详;知而不用,二不详;用而不任,三不详也。

敛民之哀而以为乐,不详,非所以国君者。

朝居言责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太山之高,非议石也,累卑然后高。

夫之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

明君必务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孙享之。

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忧;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

蓄忧者怨,蓄者哀危。

谄谀萌通,而贤良废灭,是以谄谀繁于间,邪行交于国也。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yi );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君子之非,贤于小人之是也。

君子无礼,是庶人也;庶人无礼,是禽兽也。

夫勇多则弑其君,力多则杀其长,然而不敢者,维礼之谓也。

礼者,所以御民也;辔者,所以御马也。

能安邦内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国邪逆;听恁贤者,能威诸侯;安仁义而乐利世者,能服天下。

不能爱邦内之民者,不能服境外之不善;轻士民之死力者,不能禁暴国之邪逆;愎谏傲贤者之言,不能威诸侯;倍仁义而贪名实者,不能服天下。

道在为人,而失在为己。

为人者重,自为者轻。

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主安得无雍,国安得无患乎?

举贤官能,则民兴善矣。

(察人):

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通则视其所举,穷则视其所不为;富则视其所分,贫则视其所不取。

为君厚籍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勇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

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

若言不用,有难而死之,是妄死也。

谋而不从,出亡而送之,是诈伪也。

故忠臣也者,能纳善于君,不能与君陷于难。

责焉无已,智者有不能给;求焉无餍,天地有不能赡也。

故明王之任人,谄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任人以长,不强其短;任人以工,不强其拙。

此任人之大略也。

过贫而好大,智薄而好专。

贵贱无亲焉,大臣无礼焉。

尚谄谀而贱贤人,乐简慢而玩百姓。

过无常法,民无经纪。

好辩以为智,刻民以为中。

流湎而忘国,好兵而忘民。

肃于罪诛,而慢于庆赏。

乐人之哀,利人之难。

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

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

亡国之行也。

君得臣而任使之,与言信。

必顺其令,赦其过。

任大臣无多责焉。

无以嗜欲贫其家,无信谗人伤其心。

家不外求而足,事君不因人而进。

则臣和矣。

临国莅民,所患者三:

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

为政何患?

患善恶不分。

善进,则不善无由入矣;不善进,则善无由入矣。

君子怀不逆之君,居治国之位。

君子不怀暴君之禄,不处乱国之位。

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

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业。

君子之事君也,进步失忠,退不失行。

不苟合以隐忠,可谓不失忠;不持利以伤廉,可谓不失行。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乐民。

意莫下于刻民,行莫下于害民也。

顺爱不懈,可以使百姓;强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

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部可以事一君。

众而无义,强而无礼,好勇而恶贤者,祸必及身。

君子有力于民则进爵禄,不辞富贵;无力于民而旅食,不恶贫贱。

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下午直辞,上有隐恶;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为禄仕者,不能征其君。

廉者,政之本也;谦者,德之主也。

凡有血气者,皆有争心。

怨利生孽,维义可以为长存。

且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大学》

《大学》所教,是“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朱熹

《大学》是“为学纲目”,“修身治人底规模”。

——朱熹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三纲:

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大学》治国平天下的八目: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知止而后应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xian)兮”者,恂傈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wu)恶臭(xiu),如好好色。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an),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zhi),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惟命不于常。

道善者得之;不善则失职矣。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慢也。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之,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

——《中庸》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人莫不饮食业,鲜能知味也。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qiao)!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缴幸。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jia);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诚者,天之道也;诚志者,人之道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

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以虑国。

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亲士》

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谘(e)谘之下。

……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故曰:

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亲士》

甘井近(先)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pu )。

是故必干之殪(yi),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业。

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

太盛难守业。

——《亲士》

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亲士》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

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

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亲士》

溪狭者速涸,逝浅者速竭,硗埆(qiaoque)者其地不育。

王者淳泽,不出宫中,则不能流国矣。

——《亲士》

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近者不亲,无务来远;亲戚不附,无务外交;事无始终,无务多业;举物而闇(an),无务博闻。

——《修身》

谮慝zente之言,无入之耳;批扞(han)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刻,无存之心。

——《修身》

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

.…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尽恭;出于口者,无以竭尽驯。

——《修身》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修身》

据财不能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

——《修身》

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秏(hao)。

——《修身》

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辨于身者不立。

——《修身》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业。

——《修身》

必择所堪,必谨所堪。

……故染不可不慎也!

——《所染》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法仪》

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

……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曰:

杀不辜者,得不详焉。

——《法仪》

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

——《七患》

仓无备粟,不可以待凶饥。

库无备兵,不能征无义。

城郭不备完,不可以自守。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

……故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业。

此三者,国之具也。

——《七患》

食者,圣人之所宝也。

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

家无三年之食者,子非其子也。

——《七患》

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国无乱不可得也。

——《辞过》

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

——《辞过》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辞过》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

——《尚贤》

(贤良之士)故国家之珍,社稷之佐也。

——《尚贤》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尚贤》

举义不辟贫贱,举义不辟亲疏,举义不辟远近。

——《尚贤》

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尚贤》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尚贤》

尚贤者,政之本也。

——《尚贤》

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

——《尚同》

善人赏而暴人罚,则国必治。

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为政若此,国众必乱。

——《尚同》

尚同,为政之本而治要也。

——《尚同》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兼爱》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

——《兼爱》

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乡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

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傲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着,以不相爱生也。

——《兼爱》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

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

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兼爱》

镜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