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356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docx

奶牛养殖场建设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奶牛养殖场建设

1.1.2建设地点:

聊城市冠县辛集乡鲍庄村

1.2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1.2.1项目申请报告编制依据

①《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

②农业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农牧发[2007]14号)

③“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2007年第24期)

④《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方案》(鲁政办〔2006〕46号)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⑥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

⑦《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农办牧[2008]3号)

⑧市场调研报告及其它基础资料

1.2.2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立足本地资源丰富的实际,突出项目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采用当今国内领先水平的工艺技术和技术装备,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场地、公用设施和条件,节约投资,并考虑到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1.2.3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本项目申请报告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项目申请的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及《建设项目经济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要求进行编制,主要对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②建设条件

③建设规划方案

④建设内容

⑤环保与安全生产

⑥消防与节能

⑦组织管理与生产定员

⑧项目实施计划

⑨工程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⑩效益评价

1.4项目建设研究结论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六项财税扶持政策措施。

继续执行奶牛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良种补贴范围。

今年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发展现代奶业优势集群,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指出,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支持建设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数年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预计2015年乳品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43千克,年均增长率为5.72%。

总的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市场有需求、国家有支持,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建设本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4.2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根据国家奶牛养殖建设规范要求及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实际情况,拟在原基础上进行扩建,扩建内容为:

牛舍、饲料储备库、管理用房、挤奶厅配套设备及人员培训室等内容。

牛舍6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挤奶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青贮池3000立方米;管理用房26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

1.4.3建设条件

拟扩建地点交通便利,通讯条件良好,程控电话、宽带网络、移动通讯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给排水便利,周围没有污染源,适合项目建设。

1.4.4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项目为奶牛养殖场的基础建设扩建项目,总投资为229.9万元,

1.4.5项目建设期限

拟初定扩建建设工期为05个月。

1.4.6结论

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当地又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设该项目对提高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统筹城乡经济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当地经济一个新增长点,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扩大了农民致富途径。

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奶粉曾经是中国最主要的乳品品类。

但是,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利乐公司无菌灌装产品向中国乳业的渗透,UHT奶在中国获得持续高速的发展,1999-2007年间,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89.37%,从而推动中国乳品的消费结构由奶粉为主转向以液态奶为主。

目前液态奶占中国居民乳品消费的绝大部分,譬如,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22.54千克(奶粉未折算),其中液体奶22.04千克(鲜乳品18.32千克,酸奶3.72千克),奶粉0.50千克。

   在中国,通常奶粉按不同用途被业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包奶粉,直接面对终端市场,2007年小包奶粉大致占奶粉总量的60%左右;另一类是工业奶粉,也被称为大包奶粉,推估,2007年,工业奶粉大致占奶粉总量的40%左右。

工业奶粉是与终端零售市场上的小包奶粉相对而言的。

由于工业奶粉通常作为乳制品(如配方奶粉、还原牛奶、酸奶、冰淇淋等)和含乳食品(如面包、蛋糕、饼干、牛奶巧克力、含乳饮料等)的重要配料,在深加工程度及科技含量、包装形式、包装材料等方面要求要低于零售终端市场的小包装奶粉。

目前,奶粉是中国最主要的固体乳制品,根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有关统计,2007年大致占中国固体乳制品份额的86%。

2007年全球液态奶消费量已创新高,达到2420亿升。

目前液态奶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

在中国,2007年的液态奶总消费量增加约17亿升,达到175亿升。

2007年的全球牛奶产量达到1.854亿英磅,2008年的产量为1.902亿英镑。

预计2010年,全球乳品贸易需求将达600万吨。

中国乳制品市场份额:

国内企业(不包括三资企业)占55.6%,三资企业占36.4%,进口占8%。

中国乳制品企业有1500多家,其中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77家。

奶类产品主要集中在黑、冀、新、蒙、齐、陕、晋、川、沪、京、宁、辽,这12个省市区占全国78.5%。

乳制品主要集中在沪、黑、苏、冀、齐、粤、京、浙、陕,这10个省市占全国84.8%。

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发改委、农业部等部门也接着出台了关于贯彻该意见的各类通知,支持畜牧业的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

“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力度,完善学生饮用奶定点产企业扶持政策,扩大学生饮用奶覆盖范围。

鼓励企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提出了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明确了扶持奶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对促进奶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今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s要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

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生产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

年初,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东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明确要发展现代奶业优势集群,共21个县(市、区),在饲草饲料资源丰富、区域优势明显、奶业发展基础好的奶业优势集聚区,重点发展专业化奶牛场和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扩大养殖规模;加快良种奶牛推广改良步伐,在规模养殖场区全面推行TMR(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提高奶牛产奶量和牛奶质量,增加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未来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83%,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43千克,年均增长率为5.72%。

2015年因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乳品的消费需求153.9万吨。

总的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在养殖方面,尽管近年来畜牧养殖取得较大发展,但是仍然很不均衡,结构还很不合理,仍需要加大科技投入与现代话的管理管理。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奶牛存栏1320万头,牛奶产量3679万吨。

2007年8月4日,中国奶业协会会长刘成果在合肥举办的“2007年中国中部地区奶业发展论坛”上说,中部六省人口接近4亿,约占全国人口的30%。

但奶牛存栏仅有约88万头,仅占全国的6.7%;年奶产量共约280万吨,仅占全国的7.7%,形成了典型的“洼地”。

2006年,由于季节性、结构性原因造成虚假过剩,让不少地区出现了倒奶杀牛情况,极大的伤害了奶农的积极性。

同时,奶牛业的发展还要依靠小牛的储备和更新。

处于短期经济利益的考虑,北方一些地区在小牛出生后直接送到血清厂家,将小牛全身血抽干卖掉,再将肉卖给市场。

以上种种都不利于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奶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奶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奶业发展、促进畜牧业快速增长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增强国民营养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农业国际化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全球奶业加快发展,许多国家都把发展奶业作为事关民生、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中国奶业战略研究》表明,居民人均奶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与人均GDP的增长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达到0.935。

到2010年全国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6公斤,奶类总量需增到2600万吨。

如果有全国1/2的中小学生每天喝半斤牛奶,一年就可以消费牛奶近千万吨。

据海关统计,2006年我国共进口乳制品34.8万吨,其中奶粉进口13.6万吨,同比增长25.8%,这些奶粉相当于100万吨原料奶,按奶牛单产4吨计,相当于25万头成年母牛的年产奶量。

从出口方面来讲,中国奶粉出口将面临新的机会,中国已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议,奶粉出口东南亚国家实行零关税;中国与智利也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对智利的奶粉出口也享受优惠政策。

另外,由于重要出口地区奶粉产量和供给能力降低,使其传统市场出现一定的缺口。

中国奶粉出口出现历史性机遇,出口增长迅速,也分散了国内奶源的供应能力。

奶牛业发展时机已经成熟,国民对奶、肉、蛋的消费量与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及收入和购买力呈正相关,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牛奶以及肉制品在工资中的支出份额下降,液体奶及奶制品逐渐走进普通家庭。

如今,中国已成为新西兰出口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以及最大的奶粉出口市场,中国还是美国最重要的乳清产品的出口市场之一,欧盟也是中国脱脂奶粉和乳清产品进口的重要供应地。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以及富裕农民的增加,我国潜在的牛奶消费市场更加巨大。

由于我市畜牧业发展起步较晚,奶牛养殖场还没有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数量上还没有形成规模。

但是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家畜”的方针指导下,我市养牛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至目前,我市共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个,规模养殖场10个,到2011年,我市存栏奶牛1.7余头,产奶量6.3万吨。

但目前我市奶牛养殖业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奶牛存栏不足,尤其是优质高产奶牛数量少,因而生产水平低。

我市的奶牛主体上是经过多年级进杂交改良的改良牛,按现有奶牛数量和单产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龙头企业发展对奶源的需求。

2、奶牛产业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各个环节联系(公司加基地、基地联农户)不够紧密,尚未形成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整体。

3、奶牛仍以分散饲养为主,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

全市奶牛基本上是分户饲养,规模化养殖户还较少,难以产生规模化效应。

4、奶牛饲养管理水平较低。

饲养管理粗放,饲料缺乏科学合理的搭配,农户厩舍及牛体卫生条件普遍较差,导致产奶量总体偏低,平均单产仅3吨左右。

实践证明,通过推广高产奶牛综合配套技术、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产奶量可提高20-30%。

5、奶牛育种和科技推广相对滞后。

经过50年的奶牛品种改良,相对高产(305天产奶4吨以上)的个体已占产奶母牛的30%左右,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选育措施,高产个体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高产群体,按照中国荷斯坦标准开展系统选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乳品是重要的“菜篮子”产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乳品市场日趋扩大。

本项目建设对保障本地乳及制品的供应、稳定价格市场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和现有市场需求,根据未来市场发展的需求,对该厂进行扩建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3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

该项目关联产业一是能促进带动全县奶牛的养植;二是通过规模化养殖,使牛奶的销路更加顺畅,解决奶民卖奶难的问题;三是解决了奶制品加工中奶源不足等问题,四是可带动滩区农民的牧草种植等。

3.3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3.3.1政策环境

奶牛养殖产业化生产示范基地作为濮阳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省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泛发动宣传,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在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扶持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3.3.3科学养殖能力

不断加强培训,经常向大专院校、科研院学习,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市、县科技、农业、畜牧等部门也给予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为本项目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第四章市场分析及建设规模

4.1市场分析

4.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2007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乳品消费22.54千克(奶粉未折算),其中液体奶22.04千克(鲜乳品18.32千克,酸奶3.72千克),奶粉0.50千克。

据统计,截止到2006年底,我国奶牛存栏1320万头,牛奶产量3679万吨。

4.1.2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未来数年内,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

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83%,人均消费量将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43千克,年均增长率为5.72%。

2015年因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乳品的消费需求153.9万吨。

总的来看,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会呈现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我国有4亿公顷草地,粮食转化的潜力也很大,精粗饲料资源十分丰富。

随着退耕还草、草地改良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三元结构的建立,以及舍饲技术的推广普及,为奶牛的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

我国是养牛大国,存栏量大,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也为加快奶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奶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与欧美国家相比,生产成本具有较大的优势。

我国每公斤鲜奶平均生产成本比北美和欧盟国家低45%。

4.2建设规模

根据对市场的调研分析和企业自身实际状况,拟扩建存栏规模1000头,需要建设管理用房660平方米,青贮池3000立方米,挤奶厅300平方米,牛舍3600平方米。

第五章规划建设方案

5.1奶牛品种的比较和选择

5.1.1中国主要奶牛品种的比较

1、科尔沁牛

①外貌特征:

被毛为黄(红)白花,白头,体格粗壮,胸宽深,四肢端正,后躯及乳房发育良好,乳头分布均匀。

②生产性能:

母牛280天产奶3200千克,乳脂率4.17%,高产牛达4643千克。

在自然放牧条件下120天产奶1256千克。

2、三河牛

①外貌特征:

体躯高大、结实,骨骼粗壮,被色多为红(黄)白花,花片分明,头白色或额部有白斑,四肢膝关节以下、腹下及尾帚呈白色。

②生产性能:

产奶量平均为2500千克,乳脂率4.1%,乳干物质12.5%。

核心群产奶量为3000—4000千克,个别高产可达8000千克以上。

③繁殖性能:

三河母牛一般20~24月龄初配,终生可繁殖10胎以上。

该牛种耐粗饲、宜牧,能适应严寒环境,抗病力强。

3、新疆褐牛

①外貌特征:

体躯健壮,头清秀,被毛为深浅不一的褐色,,成年公牛体重为951千克,母牛为431千克。

②生产性能:

在舍饲条件下,新疆褐牛平均产奶量为2100~3500千克,乳脂率4.03%~4.08%,乳干物质13.45%。

③适应性能:

该牛适应性好,抗病力强,在草场放牧可耐受严寒和酷暑环境。

4、草原红牛

①外貌特征:

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体格中等,乳房发育较好。

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千克,母牛为450~500千克。

②生产性能:

在放牧加补饲的条件下,平均产奶量为1800—2000千克,乳脂率4.0%。

5、中国荷斯坦牛原称中国黑白花牛

①外貌特征:

中国荷斯坦牛多为乳用型,体质细致结实,结构匀称,毛色为黑白相间。

乳房附着良好,质地柔软,乳静脉明显,乳头大小、分布适中。

②生产性能:

成母牛平均产奶量为4774千克,平均乳脂率在3.4%以上,其中育种水平较高的京、沪、津等市达7006千克左右,个别高产牛群产奶量已超过8000千克。

总体上,北方地区产奶量较高,平均为5000—6000千克。

6、中国西门塔尔牛

①外貌特征:

体躯深宽高大,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肌肉发达,行动灵活,被毛光亮,毛色为红(黄)白花,乳房发育良好,。

成年公牛体重850—1000千克,母牛550—650千克。

②生产性能:

育种核心群2178头平均产奶量为4300千克,乳脂率为4.03%。

最高个体产奶量达11740千克,乳脂率4.0%。

具有适应性强,耐高寒,耐粗饲,寿命长等特点,深受各地群众欢迎。

根据项目实际及饲养习惯,本项目拟选用中国荷斯坦牛。

5.1.2 奶牛的繁育过程

引进各纯种牛纯繁、驯化→各纯种牛与当地黄牛杂交→各杂交种互交→用纯种荷斯坦牛级进杂交→高代杂种相互横交→后代自群繁育→中国荷斯坦牛

5.1.3饲料选择

奶牛饲料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

粗饲料包括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和农作物秸秆及籽实类皮壳等。

它们的营养特点是含粗纤维较多、营养价值较低、比较难消化,但粗饲料体积大,价格便宜,来源丰富,对乳牛有饱腹感和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粗饲料中以牧草、青干草、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较高,并能提高乳牛的泌乳量和乳脂率,是乳牛良好的基础饲料。

奶牛日粮中的精饲料与大容积饲料相比,前者营养价值高,但价格昂贵。

精料中的谷物一般占50%以上,节约精饲料就节约了粮食。

目前奶牛业发达的国家都在力求减少奶牛日粮中的精料比例,以降低单位奶产品的精料消耗。

5.1.4饲养方式选择

目前,我国的奶牛饲养主要以舍饲拴系饲养模式为主。

散栏式管理是将自由牛床饲养和挤奶厅集中挤奶相结合的奶牛现代饲养工艺,它比拴系式管理更为复杂,在北美和西欧已推行30余年,我国则刚刚兴起。

散栏式饲养模式有以下的优点:

更加符合奶牛的自然和生理需要,使牛根据生理需要全天候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自由运动;奶牛的饲养工艺由精粗分开饲喂向精粗混合日粮饲喂方式转变,全混合日粮饲喂机械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挤奶由人工挤奶、管道式挤奶向挤奶厅鱼骨式挤奶、转盘式挤奶转变,做到了奶牛饲养区和挤奶区的完全分开,保证了牛奶卫生质量。

各地实践表明,可以利用养殖小区将分散的个体奶农集中起来,按统一服务、统一防疫、统一饲料配方、挤奶厅统一挤奶、统一牛奶销售的方式采用散栏式饲养模式。

5.2规划建设方案

项目现有占地100亩,存栏奶牛300头,扩建奶牛规模为500头。

现在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牛舍6栋,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挤奶厅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饲料储备库3000平方米;管理用房26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

5.2.1总图布置

总平面布置原则

①生活管理区包括与经营有关的建筑物。

应在牛场上风处和地势较高地段,并与生产区严格分开,保证50米以上的距离。

②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供水、供电、供热、维修、草料库等设施,要仅靠生产区布置。

干草库、饲料库、饲料加工调制车间、青贮窖应设在生产区边沿下风地势较高处。

③生产区主要包括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等生产性建筑。

应该设置在场区下风位置,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

生产区奶牛舍要合理布局,能满足耐久分阶段、分群饲养的要求,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以便防疫和防火。

④粪污处理、病畜隔离区主要包括兽医室、隔离禽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贮存与处理设施。

应设在生产区外围下风地势低处,与生产区保持300米以上的距离。

粪尿污水处理、病畜隔离区应有单独通道,便于病牛隔离、消毒和污物处理。

5.3土建工程

5.3.1牛舍建设

1.牛舍结构:

   a.基础:

应有足够强度和稳定性,坚固;防止下沉和不均匀下陷,使建筑物发生裂缝和倾斜。

   b.墙壁:

维持舍内温度及卫生,要求坚固结实、抗震、防水、防火、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便于清洗和消毒,多采用砖墙。

   c.屋顶:

防雨水、风沙,隔绝太阳辐射。

要求质轻坚固结实、防水、防火、保温、隔热,抵抗雨雪、强风等外力影响。

   d.地面:

要求致密坚实,不硬不滑,温暖有弹性,易清洗消毒。

大多数采用水泥,其优点是:

坚实,易清洗消毒,导热性强,夏季有利散热;缺点是:

缺乏弹性,冬季保温性差,对乳房和肢蹄不利。

   e.门:

泌乳牛门宽1.8-2.0m,门高2.0-2.2m;犊牛门宽1.4-1.6m,门高2.0-2.2m。

   f.窗:

窗户的设置应符合通风透光的要求。

窗户面积与舍内地面面积之比,成牛1:

12,小牛1:

10-14。

一般窗户宽1.5-2m,高2.2-2.4m,窗台距地面1.2m。

   2.牛舍形式:

   大棚式:

适宜气温在26度以下至18度以上。

低于18度地区,要加强保温防寒措施,并增加通风措施。

争取做到,冬季舍内保持7-10度左右,夏季舍内比舍外温度低6-9度或最好维持在24度左右,将最有利于清扫、饲喂、牛的繁殖和生产,舍内设有饲槽和自动饮水机,以及采食饲料的通道。

平时奶牛在舍内的隔栏休息,并可以自由进出隔栏或去饲槽自由采食青贮和干草。

工人只按时间驱赶牛去挤奶台挤奶,并在挤奶的同时喂精饲料。

隔栏不需经常清扫,只要开动粪沟内的清粪机,即能将粪便清出舍外。

 

   3.牛床:

   泌乳牛(160-180)*(100-120)平方厘米

   育成牛(160-170)*100平方厘米

   犊牛120*80平方厘米

   4.饲槽:

   可采用混凝土饲槽,为便于机械操作,其长短与饲喂制度有关。

如每天喂两次,则每头牛应有0.7-0.8米宽度,如饲槽是充分供应自由采食时,则平均有0.3米的宽度。

水槽可每15头牛1个自动饮水器。

   5.舍内走道:

   视清粪设置而定。

采用机械刮粪则应为混凝土地面,地面向清粪的方向倾斜2-3%以便清洗,走道宽度与清粪机械(或推车)宽度相适应。

同时走道要直,与饲槽毗连的走道要比一般走道宽些,便于牛在采食时其尾后有足够的宽度让其他牛自由往来。

如果用水冲洗牛粪,走道应采用漏缝式地板,由钢筋混凝土条做地板,混凝土条必须固定牢固,勿使漏缝变宽。

漏缝地板下面设粪沟。

目前采用经常将粪冲洗到舍外粪池或沉淀池的方式,这样漏缝地板下粪沟应有30度倾斜,以利将粪冲到舍外粪池。

牛舍的建设应方便饲养管理,既要利于采光,又要便于通风。

修建数栋牛舍时,应与现有牛舍采取长轴平行配置。

当牛舍超过四栋时,可两行并列配置。

前后对齐,相距10m左右。

乳牛舍建筑应包括牛奶处理室、工具室、值班室。

在牛舍四周和场内舍与舍之间都要规划好道路。

道路两旁和牛场各建筑物四周都应绿化,种植树木,夏季可以遮荫和调节气候。

本项目拟修建牛舍大棚6栋,每栋60×10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

5.3.2挤奶厅建设

从挤奶厅到牛舍设置通路且足够宽,能够容纳拖拉机刮粪板通过。

挤奶厅内的退出通道宽度应适合奶牛刚好通过,这样可避免奶牛在通道中转身。

通道可以用胶管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