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439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docx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

浦东新区基层党建

媒体速递

2012年1月31日第2期(总第2期)

目录

浦东新区:

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1

浦东川沙新镇:

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6

浦东新区:

让民主在创新实践中不断提升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12

浦东新区:

推进“三覆盖”深化“三服务”实现“三凝聚”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16

浦东新区:

走千个居村、听万户心声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22

上海“两新”组织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

解放日报2012-01-2012两新天地25

平等包容互助友爱浦东新区构建社会生活共同体

解放日报2012-01-2012两新天地27

塘桥街道启动创先争优活动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2012-01-20B06社区·浦东29

浦东新区:

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

浦东新区着眼于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以探索建立“新家园”党组织、打造“新家园”党建品牌为抓手,积极引领流动党组织和党员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发挥战斗堡垒及先锋模范作用。

  一、背景和动因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频繁流动,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形成了一个流动人口群体,反映到党内就是流动党员。

浦东在快速城市化、率先市场化、跨越式工业化、不断国际化进程中,较早地成为了人口导入区,来沪从业人员及其中的党员大量涌入,成为浦东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为浦东开发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浦东的社会管理、基层党建等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特别是流动党员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给加强流动人口群体的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是底数难摸清。

据人口管理部门统计,浦东每天变动的流动人口约为5000人左右,如果按照全国党员占人口5%的比例计算,每天进出浦东的流动党员约为250人左右,而根据以往正常情况来看,新区各级党组织掌握的来沪流动党员一年的数字也不到600名。

尽管浦东较早地建立了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和基础数据库,但对来沪从业人员的“政治面貌”并没有特别的关注,而单位之间、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不畅通,致使难以准确地掌握来沪从业党员的数量。

  二是管理难到位。

大部分来沪从业党员远离所属党组织,使流出地党组织“管不着、管不到、管不住”;又缺少《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证明信等有效证明材料,使流入地党组织“不愿管、没权管、管不好”。

同时,由于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运作模式等原因,党组织依然无法覆盖至来沪从业党员,使党员很难就近、就地、就便地得到组织的管理与服务;再加上有些党组织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对加强农民工群体党建工作还缺乏清醒和统一的认识,也缺少必要的研究和思考,从而使农民工党员处于“两不管、两不找”的边缘地段,一些党员成了“档案党员”和“口袋党员”。

  三是作用难发挥。

由于长期游离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之外,相当一部分党员对党的信仰和追求明显弱化,对党员的政治身份也逐渐淡忘,把自己等同于一名普通公民,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参加组织活动、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动所在地和家乡建设等方面根本无法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源头管理、创新组织设置,打造流动党员“新家园”党建品牌,为流动党员参与浦东社会管理奠定组织基础

  1、内建外联,帮助流动党员找组织、亮身份。

一是着力构建党组织与人口综合管理责任部门的协同共管机制。

在总结陆家嘴社区(街道)先行先试经验的基础上,新区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下发了《关于在“两个实有”管理中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依托浦东新区实有人口数据系统和来沪人员居住登记制度,加大与公安户籍、人口办等人口综合管理责任部门的沟通协作力度,构建流动党员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二是着力构建与外省市(外区县)的沟通合作机制。

通过建立新区与外省市(外区县)的交流合作机制,实现双方信息共享;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反向发证与回复制度,实现双方管理衔接,实现了党员主动领证与组织主动发证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了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约束力与覆盖面。

  2、齐抓共管,探索三种模式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

截至2010年底,全区共建立新家园党组织52个,接纳流动党员4000多名。

一是双重管理模式。

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驻高行镇党总支(以下简称宣州党总支)为代表。

宣州党支部党员组织关系都在宣州区委,在具体管理上,宣州党总支以高行镇党委为主、以宣州区党委为辅,组织活动上也以高行镇党委为主;实行双重管理的模式。

此类党组织还有安徽省盛桥镇驻张江镇党支部、湖北巴东在沪党员党支部(陆家嘴)、三林镇商圈新家园联合党支部、安徽黄山渭桥乡驻沪流动党员党支部(金杨)等。

二是联建管理模式。

以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上海办事处党委(以下简称平邑党委)为代表。

平邑县委和高桥镇党委专门建立了平邑党委的联建、共管领导小组,高桥镇党委对平邑党委进行指导,并为其提供活动场所等支撑。

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驻上海流动党支部(东明)、江苏省盐城市海浦联运公司浦东流动党支部(合庆镇)也属于此类党组织。

三是属地管理模式。

有两种类型:

一类以张江镇环东中心村新家园党支部(以下简称环东村党支部)为代表。

该支部以外来务工人员党员集中居住地为依托建立独立党组织,绝大部分党员组织关系实现属地化管理,党支部隶属于村党总支领导和管理。

另一类为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流动党支部,即按照“方便党员、易于管理”的原则,以阳光驿站为依托,以组织关系不适合挂靠在其它党组织的党员为重点,建立流动党支部。

截至2011年5月,全区共建立此类流动党支部29个,管理党员3675名。

  

(二)教育增能,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为流动党员参与浦东社会管理奠定情感、认知和能力基础

  1、服务为先,提高流动党员的归属感。

把新家园党组织纳入“两新”组织党组织管理范畴,为流动党员和流动党组织提供与浦东党员均等化的服务,其经费根据区委有关文件,实行“两补贴一返还”(财政补贴、党员补贴、党费返还),并给予每个党支部每年不低于2000元人民币的活动经费,给予每位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200元的工作津贴。

为切实保障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托新区阳光驿站、街镇开发区阳光驿站、村居党员服务点三级服务网络,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维权等各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并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实际困难,努力使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对浦东建立起“第二故乡”的归属感。

高桥镇陆凌新村党支部还将服务面推行至所有务工人员,试行了“四化五同”工作法。

“四化”即对务工人员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细心化、人性化服务;“五同”就是把务工人员视作新居民,实行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学习、同教育。

周浦镇定期邀请专家为新周浦媳妇进行《妇女权益保障法》、《新婚姻法》等相关法律培训以及女性健康知识讲座。

  2、教育为重,提高流动党员的认知力。

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流动党员面广分散、流动性强等特点,按照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以自学为主的原则,整合区域内的张闻天故居、泥城革命史迹馆、高桥烈士陵园等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各阳光驿站功能馆室、各社区图书馆等资源,以流动党员活动证为载体,以免费或优惠的形式,向流动党员及其党组织开放。

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党建网站、QQ群、微博、手机短信等网络平台,积极创新流动党员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花木社区流动党员党支部采用QQ群“空中学”、“党建手机快餐”手中看、“微博”网上讲等形式,积极搭建流动党员网络交流互动平台。

上钢社区阳光驿站流动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员政治生日”活动,通过“重温一遍入党宣誓、回顾一段入党历程、合唱一首革命老歌、同吃一碗生日面条、共留一张同志合影”等系列环节,使党员感受到党的温暖,使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逐步融入浦东,成为浦东的一员,增强建设浦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能为本,提高流动党员的发展力。

浦东高度重视对流动党员的技能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谋生发展的水平和促进和谐的能力。

张江镇设计了知识技能培训会,依托张江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阳光驿站和劳动保障事务所等平台,对来沪务工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党员权利义务、法律法规、区情镇况、村规民约等知识教育和培训。

仅周浦镇就帮助30多名流动党员找到了工作,让“新周浦人”安定地生活在周浦。

高桥镇牵线,韩明志律师事务所和平邑党委结对共建,3年来,韩明志律师为平邑党委流动党员和员工举办了20多场法制讲座,并在矛盾纠纷化解中进行法制宣传,大大提高了流动党员和员工的法律素质,每人都持有学法合格证书。

面对金融危机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金杨社区阳光驿站开展了“阳光1+1”系列活动促进流动党员就业创业,活动包括就业、创业的“援助、对接、见习、补贴”四项举措。

  (三)党建切入,组织“新家园”党组织和党员引领服务、化解矛盾、服务社会,引导流动党员在社会管理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服务来沪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需求,营造良好的社会管理氛围。

来沪务工人员也有精神文化需求,浦东在各社区文化中心向来沪务工人员开放的同时,考虑到他们更喜欢与亲戚朋友在一起活动的需求,积极搭建俱乐部等平台,发挥流动党员的骨干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社会稳定奠定基础。

周浦镇在2009年6月开创性地成立了“新周浦人”俱乐部,开设了8个文娱兴趣班,有260多人参与,其中党员42名,成为了俱乐部的骨干力量,让“新周浦人”俱乐部成为“新周浦人”的活力之家;每年举办以“风尚·我有”为主题的“新周浦人”才艺大赛,为他们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

张江镇依托镇来沪务工青年“大家乐”俱乐部平台,组织“大家看”、“大家练”、“大家谈”“大家唱”系列活动以及“五好家庭”、“新风家庭”等创建活动,用先进文化教育引导流动党员和来沪务工青年。

  2、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发挥流动党员的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来沪务工人员大多来自于农村,相较于上海的比较现代化的管理,他们更适应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自我管理。

党建切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发挥引领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作用的要求,浦东作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高桥镇吸纳平邑党委为高桥区域党建议事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并于2008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来沪人员居住地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中80%的调解员由党员担任。

在今年4月份,正是由于党组织和调解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平邑公司管理下的1200名集卡司机无一人参与集卡司机风波,有力保障了上海各港口的正常运转。

周浦镇以网格化的形式管理来沪务工人员,通过每名流动党员定期联系自己身边的2-3名来沪务工人员;每个以1名流动党员和若干骨干组成的骨干小组联系来沪务工党员较多的单位或企业;17名流动党员、50名流动团员和24家商铺积极参加“新周浦人诚信门店”评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带动来沪务工人员诚信经营,做守法致富的带头人。

由于康桥镇叠桥村土地被征用,宣州党总支所属上海敬亭蔬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的近百户菜农需要动迁,党支部及时出面承担菜农代表,与镇政府和开发商进行多次协商与调解,维护了菜农利益,化解了各方面矛盾。

  3、服务浦东建设发展,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社会管理的骨干作用。

在上海迎博、办博期间,不少流动党员积极参与“世博先锋行动”,主动签订社区责任岗协议,要求参加社区社情民意采集、治安维护、计划生育指导、社区卫生整治志愿者工作。

周浦镇东南社区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相约星期四、聊聊烦心事”的流动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真正成为老娘舅之家。

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接待来访46件,成功调解43件。

湖北巴东在沪党员党支部在书记郑晓东带领下,积极参与陆家嘴社区安排的世博地铁志愿者执勤,认真回答游客的咨询。

高桥镇平邑党委积极参加世博安保、城市协管等工作,先后涌现了5名“上海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名“上海市优秀农民工”和1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三、体会与启示

  1、组织和工作覆盖是基础。

从加强源头管理、探索优化组织设置入手,实现对流动党员的组织或工作覆盖,是提高流动党员管理成效的基础。

只有通过组织设置方式的创新,建立枢纽型、活动型等类型多样、小型灵活的党组织,把分散、流动的党员再组织起来;通过党员“一个组织主管,多个组织活动”原则的实行,把党的工作覆盖到流动党员群体,才能真正把流动党员纳入到党建工作的体系中来,提高流动党员管理的科学化和有效性。

  2、服务和管理并重是关键。

坚持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为先导,加强和完善流动党员党建,能促使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环境,是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各级党组织只有牢固树立党建先行的工作理念,将流动党员党组织发展成为来沪务工人员的主心骨,同时积极搭建各种平台,给予政治、经济、技能、文化等各方面的关心和服务,鼓励流动党员和骨干在“新家园”,特别是在同乡间发挥带头作用,成为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骨干,才能更好地实现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和日常管理。

  3、突出综合结合是保障。

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是一个单项性工作,而是与其他工作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的。

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总要求,把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纳入到整个基层党建工作中去思考和谋划,纳入到加强社会管理这个全新的课题中去探索、去推进,与方方面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协同推进,才能实现资源的整合、工作的联动和成果的提升,才能不断开创流动党员管理的新局面。

浦东川沙新镇:

在加强社会管理中创新党的群众工作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2年01月18日

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多发地,党的群众工作有何作为、如何作为?

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党委紧紧围绕“服务群众促和谐”的主题,不断深化“维稳妈妈”项目,以68名重点信访对象中22人完全息访(半年以上没有上访记录)、36人明显减缓上访频率和情绪的成效,给我们深刻启示:

党的群众工作必须紧扣社会管理主题,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贴近群众特点,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成效。

一、背景与动因

浦东川沙新镇施湾社区占地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万多,毗邻浦东国际机场,经济水平相对薄弱。

1996年、2005年,浦东国际机场一期、二期工程先后在施湾地区实施,大批施湾人由农民变成了市民,从农舍搬进了楼房。

但因政策前后差异带来的土地征用、房屋拆迁所引发的种种矛盾和纠纷,也令施湾地区上访人数逐年增多,并呈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上访群体女性多。

上访人群中95%是女性,且年龄偏大,没有工作、家庭条件多为一般;二是跟风参与上访多。

施湾众多动迁小区内,多为同一村队的“旧相识”,“小道消息”散布迅速,容易听信传言跟风上访;三是传统方式应对效果不佳。

按照惯常的做法,对上访事件仍停留在“来访接待,无访等待”的被动模式,政府的应对一旦滞后,“单人上访”可能变成“群体上访”,矛盾极易被扩大和激化。

同时,上访群众已带有对立情绪,对政府部门的解释说明不信服、也不接受,情绪化解面临两大难题:

一是门难敲,上访的妇女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老信访,如果亮出社工、妇女干部身份,无疑就是自讨“闭门羹”;二是结难解,上访的妇女人人心中有个“结”,能否找准这个“结”,能否化解这个“结”,成为党的群众工作能否达到“了解情况、沟通心灵、减少困惑、减缓上访”预期目标的关键。

二、做法与成效

1、多主体转变观念、凝聚共识,广泛激发党的群众工作能动性

面对上级要求稳定、基层群众渴望稳定与不稳定因素增多的现实,川沙新镇各级党组织及其党员干部紧紧扭住维护稳定不放松,着力在转换思维方式、改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思路上下功夫,努力以共同目标为统领,在各级组织、各个主体形成广泛共识、激发工作活力。

一是对群众工作的目标上,从基本解决、整体化解向尽力而为、积小胜为大胜转变。

施湾地区的信访多是动拆迁引起的矛盾纠纷,历时较长、覆盖面广、情况复杂。

镇党委和政府曾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以期其本解决、整体化解,但却很难做到。

因此,从2009年3月“维稳妈妈”项目启动之初,从镇党委到居民区党组织,从社工到“维稳妈妈”们,始终抱着坚定而又理性的精神、积极而又务实的态度,不追求矛盾的全面化解,不苛求上访现象的消除,而是坚持尽力而为,能化解就化解、能缓解就缓解,以少积多、以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地区的和谐稳定。

二是对上访群众的立场上,从不信任、不主动接触向尊重群众、主动争取转变。

以往,各级党和政府一般把上访群众视作“洪水猛兽”、“敌对分子”,或惊慌害怕,或推诿回避,采取不信任、不直面、不主动接触的态度处之;对上访事件也停留于“来访接待,无访等待”的模式。

这种态度使党和政府错失了争取上访群众、孤立上访顽固分子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党和政府与上访群众的对立情绪,也给上访群众抱团串联创造了条件。

基于此,川沙新镇党委着眼于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党组织拓展沟通渠道、搭建活动平台,通过专业社工带着项目主动上门、带着服务主动联系,通过维稳妈妈们以“旧相识”主动贴近、以“真感情”热心服务,争取、转化和影响了一批上访妇女,缓解了施湾地区的社会矛盾。

三是在化解矛盾的思路上,从以堵为主向以疏为主转变。

以往,在处理信访事件中,往往以信访无理为前提、以堵为主要方法,对上访者或“盯死看牢”,或敷衍了事,或晓以利益,不注重解析梳理,而是搞“快刀斩乱麻”,简单化处理、治标不治本。

面对党的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困境,川沙新镇各级党组织坚持寓管理于服务群众、为民谋利之中,引导维稳妈妈们多做听心声、敲心门、解心结、暖心灵的工作,把平等、关爱传递给上访群众,以细致周到的人性化工作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做好上访群众的工作,真正达到了“了解情况、沟通心灵、减少困惑、减缓上访”的预期目标。

2、多角度整合资源、创新方法,积极推动党的群众工作社会化

在维稳妈妈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川沙新镇党委始终把党的工作看作是政治工作、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的有机统一,着力在推动群众工作和社会工作互联互补互动上下功夫,积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推动群众工作社会化运作。

一是注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形成群众工作合力。

实践中,川沙新镇党委深切感到,做好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越来越呈现专业化的特点,光靠党和政府的力量,很难做得了、做得好,需要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

为此,针对上访者多为中年家庭妇女的特点,镇党委克服“体制内”与“体制外”对立排斥的传统认识误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维稳妈妈”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依托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及其派出的3名社工,以专业的社工组织和社工的专业优势,协助做好党的群众工作。

同时,坚持以身边人教育、影响人,明确了“专业社工前期介入,妇女干部跟进结对”的思路,以居民区党组织为主体,组织妇女干部、妇女党员与上访人员结对帮教,从而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下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及社工、党员、干部等多种主体共商共事的工作格局。

二是注重创新工作理念和方法,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协调利益、规范行为、化解矛盾等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和独特作用。

川沙新镇党委引入“维稳妈妈”项目,不仅利用其专业优势和社工力量,化解、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更重要是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加强社会管理拓宽了思路,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社工组织明确不以简单劝阻上访为目标,而注重家庭服务、生活服务功能;提出了以“优势视角”注重发现发展工作对象的潜能优势等理念。

社工摒弃过去“老大妈”式的说教方式,以家庭服务的生活化视角介入社区,通过在社区开展各类家庭生活服务、举行丰富的文体和公益活动;通过在楼前空地或入户闲聊家常,了解困难、需求和兴趣爱好;通过寻求镇、社区等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个别上访生活困难家庭找到的就业岗位,从而以比较亲切自然的方式走近这些上访妇女群体,抓住每一次机会疏解她们对党和政府的抵触对立情绪,帮助他们回归新的社群关系、融入社区生活。

三是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搭建群众工作新载体。

“维稳妈妈”项目启动的初衷,在于降低妇女的上访频次,但归根究底,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应当旨在紧住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切实提高当地群众的生活质量,达到居民自治建和谐的目标。

川沙新镇党委和施湾社区党委上下一致认为,“维稳妈妈”在社区中的作为不应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期行为,而是要搭建一个能够时刻体现社区关爱的平台载体,长效地、叠加地、多元地作用于社区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此,施湾社区党委着眼于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结合楼组长多为妇女骨干、党员骨干的现实,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思路,于2010年初创造性地启动了“楼组妇建”项目。

“楼组妇建”在居民区党支部的领导和基层妇代会的具体操作下,由妇女楼组长与重点信访对象结对,并结合各楼组实际,开展学习型楼组、文化楼组、和睦楼组、拥军楼组等特色楼组的创建活动,组织编织组、沪剧班、腰鼓队、拳操队等团队,开展形式丰富多彩、居民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活动。

川沙新镇妇联还制作了“妇女小组组长”工作手册,制定了考评标准,定期组织妇女组长培训,每年年底还将评选表彰优秀楼组、优秀妇女组长以及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妇代会。

如今,全镇106个创建楼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80%的楼组已无上访者,重点信访对象也逐渐脱离了上访队伍,这些个楼组已真正成为传递信息的第一通道、排忧解难的第一平台、维稳工作的第一抓手。

3、多方位回应诉求、重构关系,努力形成党的群众工作新成效

 从“维稳妈妈”项目的实施到“楼组妇建”的全面推行,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川沙新镇党委走出了一条党的群众工作的新路子,特别在依靠群众力量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方面获得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回应了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川沙新镇各级党组织在实施“维稳妈妈”、推进“楼组妇建”中,把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回应群众合理诉求放到重要位置,以踏踏实实的行动、真真切切的感情赢民心、聚民力。

家住东港居委的杨女士,带着动迁时女婿应享受相应补偿却并未落实的疑惑,在他人的怂恿下开始信访。

妇女干部、共产党员张林娟在与杨女士的结对工作中,悉心了解情况,并利用丈夫在动迁公司就职的便利条件,仔细核查了当时的协议书,发现确实遗漏了相应补偿,最终社区党组织的多方努力下,维护了杨女士的正当利益。

有几个上访户被另一个上访户诈骗了购房钱款,由于平时与派出所、居民区党组织和其他居民关系比较疏远,于是求助于专业社工小周。

在派出所的协助下,终于帮他们追回了钱款,也因此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二是改变了上访群众的生活方式,培育了新型社会参与互动关系。

川沙新镇以“维稳妈妈”项目为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创设工作平台,通过开展医疗咨询和体检服务、组建跳舞队和合唱团等活动,丰富了日常生活内容,提高了上访群众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通过组织敬老爱幼、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转变了上访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培育发展了新的社会交往关系和社会身份角色,并在新的关系中逐步形成了参与社会活动的自信与认同。

世博前夕,社区党委组织世博知识竞赛,上访户子女组建了一支比赛队伍,并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获奖后,两名患有严重的自闭症的孩子逐渐找回了自信,变得开朗活泼起来,并慢慢痊愈了,社区党委也因此赢得这些上访户家庭的尊重与认可。

在端午、重阳等节日,社区党委精心策划包粽子、织毛衣等项目,到敬老院为老人服务。

她们发现别人感激她们、称赞她们,感到她们也能做有意义的事,都非常高兴。

三是创新了群众自治的实现形式,拓展了党的群众工作的内涵和思路。

将“维稳妈妈”延伸至“楼组妇建”,在党组织领导下充分发挥以党员为骨干的妇女组织的作用,无疑是对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