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598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docx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与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汇编

创建生态乡镇整改工作报告

20**年10月28日,省环保厅组织专家组对我镇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进行了实地考核,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考察、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组认为,镇总体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要求。

同时建议我镇在今后的生态环境长效管理工作中应尽快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继续加强场镇特色风貌升级打造和集镇主要道路和现有绿地的管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等建议。

针对以上建议,我镇采取了以下改进措施:

一、继续完善场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确保生活污水得到规范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同时加派专人负责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

二、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实施规范化管理,做到场外、街道两旁无乱设摊点,无乱停乱放,场内全部分区设摊,每日两次定期清扫,确保环境整洁。

结合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深化生态创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和环境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处理,提高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乡镇环境管理长效机制。

三、持续加强场镇特色风貌升级打造和集镇主要道路和现有绿地的管护,进一步推进场镇绿化美化工作,加强场镇扬尘防治。

加强镇区道路管理,每条道路明确专人管护,并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明确保洁要求、保洁责任、保洁区域。

四、加强镇域内企业环境治理。

由镇政府牵头,组织环保、城管、经发办、安办等部门负责人对镇域内每个企业开展了环境综合检查,重点对各企业环保审批手续、污染源排放、原材料堆放等问题进行检查,对检查中有不达标的企业,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明确专人跟踪督查,直至各项指标达到环保标准,确保各企业污染源、污废达标排放。

五、积极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加强各规模化养殖场的监管。

此外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建设,继续进行农产品“三品”双认证。

六、进一步加大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宣传力度。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让公众参与到生态乡镇的创建中,同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村、生态家园、绿色学校等细胞工程建设。

 

创建生态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第二篇:

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第三篇:

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

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先行者调研报告

正文

第一篇: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常路镇创建市级生态城镇工作情况报告

一、常路镇基本概况

蒙阴县常路镇位于临沂、泰安两市交界处,是临沂市和蒙阴县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77.4平方公里,辖30个村,3.5万人口,是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山东省“百新工程”试点镇和中心镇、文明乡镇、环境优美乡镇,临沂市园林小城镇。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立足本镇实际,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创新发展思路,努力抓好小城镇软硬环境建设,坚持将经济增长、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与节能减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观光业和生态工业,下大力气治理生态环境,逐步走上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

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

我镇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两手抓的方针,以不断丰富生态城镇内涵为核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久利用为重点,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同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较大改善的发展目标。

(一)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我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先后投入资金XX余万元,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2座。

大力搞好城镇废弃物处理和水源水质保护工作,城镇固体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城镇气化率达到80%,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主要河流水质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划标准,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二)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促进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全镇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XX年,全镇实现总产值28亿元,同比增长25%;生态农业成绩突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同比增长24%;工业和中小企业稳步发展,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1.7亿元,同比增长29%;财政税收稳步增长,实现财政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5890元,同比增长12%,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截至XX年底全镇公路总里程达86公里,其中县道3条22.1公里,乡道1条2.02公里,村道71.88公里,通村道路硬化率达100%,已经实现村村通。

结合二0五国道改造,道路两侧的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已改造完成,镇容镇貌焕然一新。

道路照明亮灯率达到98%,建成区绿地率30.66%。

为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实施旧村改造,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其中常路社区整村迁建工程已完成三层住宅楼88幢2XX平方米,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1多平方米。

城镇功能得到强化,基本实现了“五通”。

三、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我镇立足实际,切实采取措施,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

(一)不断深化完善生态农业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庭园经济为切入点,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不断丰富完善生态农业内涵,促进全镇生态农业上规模上档次,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1、生态村建设。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圈,集中清除村内“三堆”,动员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室内绿化美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广沼气

池建设,解决了农民“燃气贵”的问题,使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了98%。

通过生态村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特色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告别了脏、乱、差的落后面貌,促进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发展。

2、生态能源综合利用工程。

以沼气池为纽带,带动农户完成“改厨、改厕、改圈”及建经济园,建立“猪、沼、菜(果)”能源型经济模式,从项目实施以来,建沼气池512个,年产沼气62万m,解决了3200户农民生活燃料问题及果园肥料问题,每年可增收节支700万元,户均增收XX元以上,减少水土流失2.4万吨,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卫生状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

3、沃土建设工程。

通过狠抓坡耕地综合治理、河滩地改造和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秸杆还田免耕土技术,着力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从XX年至今我镇在圣景、茶沟、五里桥等村先后投入资金1600万元,实施土地整治和免耕覆沃土工程建设,完成土地整治及改良4万亩,年可增加收入800万元。

大力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实施麦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万亩,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含量由XX年的

1.6%上升到目前的3.6%,速效n.p.k明显提高,平均增产4%以上,免耕每亩一季节省耕地整地费50元左右,秸杆覆盖还田减少了除草用药,节省人工费用,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0元/户。

4、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设工程。

整治和硬化优质无公害种植基地道路10.5万平方米,总投资1500余万元,共整治建设渠系5.53万米,新建和整治塘坝、蓄水、畜粪池1800余口,打井300个,在常路社区、北楼、台庄等村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大棚200余个,同时全镇优质无公害果品种植面积突破4.5万亩。

目前已建成小张台有机葡萄基地XX亩,西高都黄桃观光园区4000亩,石峰峪红将军苹果示范园600亩,年产量达数万吨,产值过千万元。

(二)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1、公益林资源保护工程。

镇内聚良山、二狼山、榆树山首尾相接,绵延起伏,风景秀丽,自然及人文景观十分丰富。

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2万亩,省级生态公益林1.1万亩,树龄在600年以上的树木103

余棵。

近年来,通过禁伐禁牧,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各生态区植被保护良好,水土流失治理率达96%。

2、退耕还林工程。

积极动员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投资400余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6万亩,荒山造林1.3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

造林以生态林为主,主要树种为柏树、松树等常绿树种,经济林以桃、苹果等树种为主,现已全面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

(三)不断改善居住环境

镇党委、政府积极实施园林村、生态村、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工程,不断改善居住环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常路镇生态村总体规划,桃花湖、榆树山景区总体规划,为我镇生态镇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旧村改造工程。

结合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和新农村住房建设,开发建设了堂阜佳苑和常路社区居民小区,使当年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全市平均水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

2、小城镇建设项目。

先后投入XX多万元对常兴路、振兴路、中心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美化、亮化,主要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道路清扫保洁率达到100%;建造垃圾填埋场一处,镇区垃圾处理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为90%以上;拟投资1200万元,修建镇区污水处理厂1家和湿地公园2处,计划XX年底建成并开始运行,城镇生活、生态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狠抓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1、荒山育林项目。

开展了速丰林基地建设,在南山和北部山区开展植树造林40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镇区的生态条件。

使荒山逐渐恢复成林,提高了全镇的森林覆盖率。

2、河道治理工程。

大力进行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截至XX年10月份,共治理汶河、堂阜河河道10公里,各村村河治理率也达到了80%以上。

3、水土流失治理工程。

工程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平方公里,计划投资850万元,建成后年减少水土流失6.54万吨。

4、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整治工程。

除险加固小一型、小二型水库6座,高标准整治桃花湖、五沟峪水库,使之成为集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五)积极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我镇认真贯彻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烟尘控制区建设项目。

田家岭工业小区内40家企业的老式反射炉全部进行了整改,彻底拆除了“小土炉”和“老式反射炉”。

全部改成了环保型发生炉,确保了废气排放达标。

同时,为让各企业主从思想上认识环保改造的重大意义,倡导安装环保型煤气发生炉,自觉实施环保改造。

2、餐饮行业油烟治理项目。

加大了对餐饮业的油烟治理和监管,完成了常兴路7家单位油烟治理,规范了排污口,有效地控制了餐饮行业油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清理整治采矿行业。

重点对采石、采砂等开采行业进行清理,共清理砖厂、采石场、河道采砂等企业6余家,其中责令补办环评手续4家,实施限期整改1家。

4、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已建成2所绿色学校、1个“绿色人居环境小区”、2个农业生态园区、4个生态文明村,并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行绿色行政,努力将生态环保理念渗透到各个层面。

四、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措施

(一)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坚持各项规划建设与生态建设相衔接。

二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搞好植被恢复。

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

四是抓好道路建设,提高公路等级。

五是统筹兼顾,抓好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为我镇生态区建设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一是制定好林业发展规划,调整林业产业布局。

二是加强保护水源林,加强林区造、封、管、育工作,严厉打击毁林开垦和滥伐林木的行为。

三是抓好荒山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

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四是加强林木种苗和商品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经济林,使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三)提高生态农业水平

一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民种植高效优质农作物和以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

二是加快养殖业发展,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

三是抓好沼气建设,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四是加大农业新技术推广培训力度,提高群众科学技术水平。

(四)巩固工业污染源防治成果,加大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措施,防止新污染源产生;二是巩固环保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加强对工业排污监控力度,防止超标排污、偷排和漏排;三是加大环保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率,推进清洁生产;四是加快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XX年10月28日

第二篇:

创建生态小城镇情况调研报告

生态城镇建设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是指以“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促进小城镇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三者高度和谐的运行状态,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类的创造力、生产力,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今年,在大连西岗区建设局挂职锻炼了三个月,进一步增长了见识。

大连是一个沿海发达城市,不仅市区环境优美,而且生态小城镇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果。

城镇建设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绿色经济发达。

城市与乡村旅游景点比比皆是,无污染工业和高新技术项目较多,生态农业、集约化农业发展迅猛,处处显示出十足的发展后劲。

二是城乡生态保护得力。

城市与小乡镇园林绿化水平较高,处处可见公园、文化广场、树木、花园和草坪,仿佛一个被绿色植物和花园包围的城市;市容环境清洁有序,垃圾回收系统安装了grs卫星定位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到位及时;夜景霓虹闪烁,五彩斑斓,景色优美;农村环境也比较整洁,家庭式的旅馆较多。

三是社会文明程度高。

城乡居民素质较高,教育文化事业发达,社区、乡村图书馆、体育健身设施齐备,各级政府组织民间文化活动较多,城乡居民素质较高,不但自觉维护优美的环境,而且很多群众自觉加入市容市貌志愿者服务队。

四是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小城镇建设,从招商引资把关、政策引导、行政法规等多个方面努力维护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成果,公安、城管、消防、工商等各部门下形成合力加强管理,建立了长效机制。

生态小城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生态北杜是符合时代潮流的选择。

尤其是近几年来,镇域划归开发区统辖,为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建设生态北杜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创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有利于提高北杜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生态田园示范镇,提高城镇品位;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城镇发展方式,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本文对照大连生态城镇建设的相关经验,调查研究分析北杜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一、建设生态北杜的有利条件

北杜镇下辖13个行政村,人口近2万,毗邻旅游文化古城咸阳,发展环境优越,陆空交通便利,208省道、312国道环绕镇域,机场高速穿镇而过,通村公路全面建成,在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1、经济发展为建设生态城镇创造了物质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生态文明,良好的经济基础是建设生态城镇不可缺少的条件。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济发展迅速,XX年gdp高达#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元。

现代农业发展较快,优质樱桃示范基地、南鸭北养示范基地、土鸡养殖基地、欧亚种猪基地等大批重点农业项目相继建成,南华集团、石羊集团等农业企业蓬勃发展,农业走上了市场化、规范化、规模化、效益化轨道。

###、#等重点工业项目落户镇域,第二产业产值逐年增加;商贸、餐饮、服务等行业全面发展,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社会进步为建设生态城镇提供精神文化支撑。

社会文明进步是生态城镇的基本特征。

一方面,北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累累硕果。

建成了软硬件设施齐全的镇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7个,绿色家园示范村5个,高标准的村级卫生室##个;镇域内公路、饮水工程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街道、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到位,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的新农村已具雏形。

另一方面,文化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高达97%,创业培训持续不断进行,深入开展了和谐单位、和谐家庭、和谐部门创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逐步形成了科学文明、勤俭持家、团结诚信、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平安北杜初步形成。

3、省市政策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准实施,西咸新区的全面开发,为建设生态北杜提供了良好机遇。

新区规划强调依托周秦汉历史遗迹和渭北帝陵遗存带,形成大都市帝陵文化、秦汉文化、古都历史三条文化带;强调生态建设,重点打造城市绿色廊道和都市绿心,建设大面积湿地公园和水景公园,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体系和水脉渗透、绿水相融的城市灵动空间;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田园小镇和社区;强调保护生态,建设西咸新区百里渭河生态景观带,把渭河打造成在国内有重大影响,世界知名的城中河、生态河,形成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的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

总体来看,北杜以农业为主,无污染型工业,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初步具备了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条件。

建设生态北杜符合西咸新区发展定位,完全可以打造成新区的一大亮点。

二、建设生态北杜存在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思路与定位。

几年来,北杜镇的基本思路是:

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为宏伟目标,坚持不懈地实施“重工、强农、兴商”的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建设生态北杜”这一理念符合科学观的基本要求,也符合“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宏观目标要求。

也就是说,建设“生态北杜”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北杜”的应有之义。

但是建设“生态北杜”的发展理念还

未被突出强调出来,还未有明晰的发展规划思路,还未将“生态北杜”单列出来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大重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生态北杜的社会实践需要思想与思路先行、政策先行。

2、城乡文明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北杜在城镇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与过去5—10年相比,城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大连的生态小城镇相比,仍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比如,镇域主干道、主要商业街的环卫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垃圾处理还不够规范,占道经营的现象大量存在;社区、农户家庭环境需要优化;花园、公园、绿地还不够多;多数地域,夜晚还是一片漆黑。

3、城乡居民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镇域居民的公民道德素质、思想文化素质、法制意识和诚实经营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比如,长期存在欺商、扰商、拒商等现象,破坏投资发展环境,影响了外商以及外来旅游人员的投资消费的热情,是不和谐的音符,不符合生态城镇发展要求。

4、经济结构需进一步调整。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低,仅为##%,第三产业占有比重为##%,第二、第三产业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在农业经济结构上,需进一步强调强调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无污染农业;在工业经济结构上,还需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在第三产业结构上,大力商业、物流业、仓储业等,尤其注重发展旅游业,尽量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三、建议

建设生态北杜涉及方方面面,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国土、市容监察、环卫、宣传教育、建设等各部门实现联动,更需要从宏观角度进行细致谋划。

主要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政府引导功能。

结合西咸新区创建生态田园小镇的要求,首先需要明确发展思路,即将打造生态田园北杜作为城镇发展目标方向,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城乡环境、加强教育宣传等各方面入手,按照建设生态小城镇的基本要求,制定具体可行的发展规划,全面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确保北杜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次,突出政策引导。

政府在出台的工农业政策、教育文化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要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对各行业各业的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使各项政策服务于生态的和谐发展,积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为建设生态城镇营造浓厚的氛围。

比如政府扶持的企业是否是环保型、生态型产业,政府倡导的农业是否是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业,政府提倡的教育文化事业是否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诸多的因素都需要纳入政策考虑的范围。

另外,加强法规引导。

生态城镇规划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才能实现。

生态城镇理念的提出从根本上是对传统城市建设与传统工业社会的否定,是人类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总结。

传统的工业社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破坏了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出现了高污染、高发展的状态,致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人类面临能否永续发展的危机。

这种状态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改变,需要以法律法规的固定形式加以维护。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迫切需要法律的支持,在建设与探索中不断完善法规。

大连注重行政立法,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规范社会个体、企业以及农户的行为。

比如,对于乱排污水、乱倒工业垃圾的企业如何处置,对于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如何惩罚,公民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都结合国家法律有一套细致系统的规定。

也就是说,要结合建设生态北杜的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完善地方行政法规。

2、强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近几年来,北杜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后亦应在大力发展现代农畜产业基础上,把握以下几个方向:

一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所谓旅游观光农业是指将农业产品生产、旅游观光融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不但要获取产品自身的价值,还要获取旅游价值,并带动农村商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同步发展。

目前,大中城市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拥挤的人口、翻倍增加的汽车、噪杂的城市噪音无形中增加了市民的心理压力,返璞归真、亲近自然、体验原生态的农业生活成为市民的一大潮流,旅游观光农业在北京、大连、沈阳、石家庄等地区非常流行。

随着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市民体验田园生活必然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北杜亦应抓住机遇,前瞻性规划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比如,建立若干蔬菜基地,提供工具等设施,让旅游者亲自动手采摘,亲自动手制作食品,品尝绿色有机农业产品;建立观光果园,除了可以让旅游者自己动手采摘外,还可提供设备便于其自己加工果汁等饮品,更要完善园中打球、读书、垂钓、露天歌舞厅等娱乐设施,同时配置以石头出售、特色小吃等服务活动,开发新的休闲项目,满足旅游者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其次,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旅游业是世界性的绿色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北杜要充分利用地方民俗、文化古迹、民间歌舞、民间手工艺术项目等地方特色文化,设立旅游景点;要创建一批生态田园、生态农户,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要鼓励农户发展自然风味农家菜馆、野菜馆等,助推乡村旅游发展。

3、大力发展环保型工商业。

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严格按照“政府指导、社会投资、市场运作、环保达标、科技领先、特色明显”的建设思路,坚决废除高污染、高耗能、高投入意向工业项目,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型、环保型、低碳节能型项目,比如电子、服装、食品、玩具等外贸加工企业,引进农副产品与畜牧饲料加工企业等。

同时,北杜镇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还需利用航空、公路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物流业,仓储业,餐饮业,宾馆业、汽车等交通工具维修保养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等,创建文明示范企业,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名优新特产品的集散基地与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商贸物流为一体的特色明星乡镇。

4、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持续不断地开展创建平安北杜活动,抓好社会治安与安全生产;经常性地开展欺商、扰商、拒商等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大对生活生产垃圾、乱贴乱画、违规占道经营、集贸市场、镇域主干道、公共场所、自然村村貌村容的整治力度,将环境整治活动延伸到每个农业基地、家庭与农户,评选一批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