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171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8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docx

森林抚育管理林学园艺学院

第五篇森林抚育管理

第十六章林地及林木抚育管理

第一节林地管理

土壤是树木生长的基础,是水分、养分供给的基质。

通过林地管理,可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质疏松、通气透水性能改善,使土壤微生物活跃,土壤肥力提高,从而有利于林木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够有效地促进林木生长。

我国林地主要是山地,其次是丘陵、砂砾滩地、平原、海涂及内陆盐碱地,这些林地大多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偏酸或偏碱,不利于林木的生长。

因此,除了在栽植前通过整地措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外,在造林后还要通过林地管理措施改善和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等条件,从而提高林地的生产力。

林地抚育管理主要包括松土除草、施肥、灌溉与排水、栽植绿肥作物及改良土壤树种、保护林地凋落物等。

一、松土除草

1.松土除草的意义

松土除草是幼龄林抚育措施中最主要的一项技术措施。

松土的作用:

①在于疏松表层土壤,切断上下土层之间的毛细管联系,减少水分物理蒸发;

②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

③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但是,不同地区松土的主要作用有明显差异,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是为了保墒蓄水;水分过剩地区在于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以提高地温,增强土壤的通气性;盐碱地则希望减少春季返碱时盐分在地表积累。

除草的作用:

主要是清除与幼林竞争的各种植物。

因为杂草不仅数量多,而且容易繁殖,适应性强,具有快速占领营养空间,夺取并消耗大量水分、养分和光照的能力。

杂草、灌木的根系发达、密集,分布范围广,又常形成紧实的根系盘结层,阻碍幼树根系的自由伸展,有些杂草甚至能够分泌有毒物质,直接危害幼树的生长。

一些杂草灌木作为某些森林病害的中间寄主,是引起人工林病害发生与传播的重要媒介。

灌木、杂草丛生处还是危害林木的啮齿类动物栖息的地方。

据研究,未除草的幼林地,其7~9月份地下10cm处的土壤含水率低于除草的幼林16%~68%。

2.松土除草的年限、次数和时间

松土除草一般同时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单独进行。

湿润地区或水分条件良好的幼林地,杂草灌木繁茂,可只进行除草(割草、割灌),而不松土,或先除草割灌后,再进行松土,并挖出草根、树蔸;干旱、半干旱地区或土壤水分不足的幼林地,为了有效地蓄水保墒,无论有无杂草,只进行松土。

松土除草的持续年限应根据造林树种、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强度等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多从造林后开始,连续进行数年,直到幼林郁闭为止。

在这方面目前缺乏专门的研究,按照我国现行的《造林技术规程》的规定,幼林抚育年限约3--5年。

生长较慢的树种应比速生树种的抚育年限长些,如东北地区落叶松、樟子松、杨树可为3年,水曲柳、紫椴、黄波罗、核桃楸可为4年,红松、红皮云杉、冷杉可为5年。

造林地区和造林地越干旱,或植被越茂盛,抚育的年限应越长;气候、土壤条件湿润的地方,也可在幼林高度超过草层高度不受压抑时停止。

造林密度小的幼林通常需要较长的抚育年限。

速生丰产林整个栽培期均须松土除草,持续年限更长,但后期不必每年都进行。

每年松土除草的次数,受造林地区的气候条件、造林地立地条件、造林树种和幼林年龄,以及当地的经济状况制约,一般为每年1~3次。

松土除草的时间须根据杂草灌木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造林树种的年生长规律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土壤的水分、养分动态确定。

3.松土除草的方式和方法

(1)松土除草的方式

松土除草的方式应与整地方式相适应,也就是全面整地的,进行全面松土除草,局部整地的进行带状或块状松土除草,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

有时全面整地的可以采用带状或块状抚育,而局部整地也可全面抚育,或造林初年整地范围小,而后逐步扩大,以满足幼林对营养面积不断增长的需求。

松土除草的深度,应根据幼林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确定。

造林初期,苗木根系分布浅,松土不宜太深,随幼树年龄增大,可逐步加深;土壤质地黏重、表土板结或幼龄林长期缺乏抚育,而根系再生能力又较强的树种,可适当深松;特别干旱的地方,可再深松一些。

总的原则是:

(与树体的距离)里浅外深;树小浅松,树大深松;沙土浅松,黏土深松;湿土浅松,干土深松。

一般松土除草的深度为5~15cm,加深时可增加到20~30cm。

据研究,竹类松土深度大于30cm,比不松土出笋量增加80%,并且不会导致一二年内出笋量下降。

松土45cm能显著增粗新竹胸径。

深挖使出笋率提高的同时,退笋率也相应提高。

据报道,不同深度边际分析说明,松土深度40cm的经济效益最佳。

深翻抚育,实践证明,适时深翻抚育,有利于加深松土层,增强通气性,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蓄水能力,促进杉木根系向深层伸展,加快杉木生长和适时郁闭。

造林后深翻抚育不同于造林全垦整地,造林前全垦林地裸露时间长,水土流失严重。

试验表明,造林后3--4年深翻,可更有效地促进幼林地下和地上生长。

一般深翻后第2年幼林基本郁闭,翻垦比不翻者早2年郁闭,树高生长量提高1倍左右。

深翻抚育最好在秋末、冬季雨后进行,因此时气温下降,杉木耗水减少,深抚对水分供应影响不大,经冬季恢复,第2年可明显促进生长,深翻深度25~40cm。

福建省地方标准《杉木速生丰产林》中明确规定,在造林第2或3年秋季全面深翻一次,第一次间伐后再深翻一次,深度15~

20cm。

(2)除草与化学除草剂的应用

除草的方法有:

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生物除草、化学除草。

目前,山地造林松土除草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但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平原造林虽然大多采用机械化作业,工作效率水平较高,但成本也较高。

现在主要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根据不同的地区的特点和除草剂的性质,选择不同的除草剂。

二、灌溉与排水

1.灌溉的意义

灌溉作为林地土壤水分补充的有效措施,已成为人工林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用:

①灌溉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早进入郁闭,加速人工林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灌溉能够改变土壤水势,改善树体的水分状况,促进林木生长;

③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进行灌溉,可迅速改善林木生理状况,维持较高的光合和蒸腾速率,促进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

④灌溉使林木维持较高的生长活力,激发休眠芽的萌发,促进叶片的扩大、树体的增粗和枝条的延长,以及防止因干旱导致顶芽的提前形成;

⑤在盐碱含量过高的土壤上,灌溉可以洗盐压碱,改良土壤,甚至可以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变得适宜乔灌木生长。

据研究,在干旱的4~6月对毛白杨幼林进行灌溉,可提高叶片的生理活性,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叶绿素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可使毛白杨幼林胸径和树高净生长量分别提高30%~40%以上。

目前由于条件的限制,人工林灌溉只能在较小范围内进行。

2.合理灌溉

(1)灌溉时期

林地是否需要灌溉要从土壤水分状况和林木对水分的反应情况来判断。

幼林可在树木发芽前后或速生期之前进行,使林木进入生长期有充分的水分供应,落叶后是否冬灌可根据土壤干湿状况决定。

对4年生泡桐幼树进行的生长期不同月份的灌溉试验表明,7、8、9三个月灌溉,既不能显著影响土壤含水量,也不能显著影响泡桐胸径和新梢生长;4、5、6三个月份灌溉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而且4月份灌溉还可以显著地促进胸径和新梢的生长。

(2)灌水的流量和灌水量

灌水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入林地的水量。

灌水流量过大,水分不能迅速流入土体,造成地面积水,既恶化土壤的物理性质,又浪费用水;流量过小使每次灌水时间拉长,地面湿润程度不一。

灌水量随树种、林龄、季节和土壤条件不同而异。

一般要求灌水后的土壤湿度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即可,并且湿土层要达到主要根群分布深度。

例如,新疆干旱地区,幼林灌溉浸润深度达到根系集中分布深度50cm时,每公顷每次灌水量约需450~600m。

,而成林浸润深度达到100cm以上时,滴水量约需750~1050m。

3.灌溉水源

(1)引水灌溉

在水源条件许可情况下,灌溉主要是靠引水灌溉。

引水灌溉包括蓄水和引水,蓄水主要是修建小水库;引水是从河中引水灌溉。

(2)人工集水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地理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植被稀少,风速较大,蒸散强烈,土壤水分损失加快,旱情严重,林木成活和正常生长受到严重制约。

由于林业用地的复杂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很多地方不具备引水灌溉的条件。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0~600mm,而且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平衡,雨季相对集中于7、8、9三个月,春旱严重,伏旱和秋季干旱的发生率也很高。

因此汇集天然降水几乎成为当地林业用水的惟一来源。

王斌瑞等在年降水量不足400mm的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生理要求与区域水资源环境容量采用了径流林业配套措施,人工引起地表径流并就地拦蓄利用,把较大范围的降水以径流形式汇集于较小范围,使树木分布层内的来水量达到每年1000mm以上,改善林木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造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加速了林木生长,使抗旱造林有了突破性进展。

集水系统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雨水的收集效果。

尽管所集径流量的大小在前提上取决于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及入渗能力,但集水率的大小还与集水区表面状况关系密切。

目前,采用的集水面处理方式有:

用薄膜覆盖、自然植被管理和化学材料处理。

化学材料处理方式:

被用于处理的化学材料主要有钠盐、石蜡、沥青、高分子化合物YJG-1号和2号、土壤稳定剂与防腐剂等。

钠盐可以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黏粒充塞土壤空隙,使土壤表面形成致密层,以降低土壤入渗率。

所以,一般在土壤黏粒含量大于10%的土壤上使用效果理想。

石蜡、沥青、YJG一1号和2号可直接阻塞土壤孔隙、降低入渗,增加产流率。

集水技术为林业生产开辟了新的水资源,使其所收集的水被储存在土壤层中,如能就近修筑贮水窖,则可使雨季的降水集中起来,供旱季使用。

由于土壤剖面蓄水含量的有限性,在雨水补给地区的旱季还是没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3)井水灌溉

有地下水资源可供利用而又有必要时可打井取水灌溉。

4.灌溉方法

(1)漫灌

漫灌工效高,但用水量大。

要求土地平坦,否则容易引起冲刷和灌水量多少不均。

(2)畦灌

土地整为畦状后进行灌水。

畦灌应用方便,灌水均匀,节省用水,但要求作业细致,投工较多。

(3)沟灌

沟灌的利弊介于漫灌和畦灌之间。

(4)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是指美国、前苏联、以色列、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首先采用的灌溉用水少,水分利用率高的先进的灌水技术,包括喷灌、微灌和自动化管理。

目前,我国重点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

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集雨节水技术、抗旱保水技术等。

①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又称管道输水灌溉,是通过机泵和管道系统直接将低压水引入田间进行灌溉的方法。

这种利用管道代替渠道进行输水灌溉的技术,避免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漏损失,节省了渠道占地,能够克服地形变化的不利影响,省工省力,一般可节水30%,节地5%,普遍适用于我国北方井灌区。

②喷灌

它是利用专门设备把水加压,使灌溉水通过设备喷射到空中形成细小的雨点,像降雨一样湿润土壤的一种方法。

优点:

①节约用水,增加灌溉面积,比地面灌溉省水30%~50%;

1保持水土,水滴直径和喷灌强度可根据土壤质地和透水性大小进行调整,能达到不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保持土壤的疏松状态,不产生土壤冲刷,使水分都渗入土层内,避免水土流失的目的;

2节地,可以腾出占总面积3%~7%的沟渠占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3节省劳动力;

⑤适应性强,不受地形坡度和土壤透水性的限制。

在下列情况用喷灌时应注意:

①受风的影响大,风力在3~4级时应停止喷灌。

②蒸发损失大。

由于水喷洒到空中,比在地面时的蒸发量大。

尤其在干旱季节,空气相对湿度较低,蒸发量更大,水滴降低到地面前可以蒸发掉10%,因此,可以在夜间风力小时进行喷灌,减少蒸发损失。

③可能出现土壤底层湿润不足的问题。

喷灌的技术要求:

①适时适量地给林木提供水分;

②有较高的喷灌均匀度,喷灌均匀度指的是组合均匀度,它与单个喷头的倾斜度、地面坡度、风速、风向等因素有关;

③有适宜的喷灌强度;

1有适宜的雾化程度。

其中喷灌强度、喷灌均匀度和雾化指标为喷

灌技术的三要素。

③微灌

①滴灌:

是利用滴头(滴灌带)将压力水以水滴状或连续细流状湿润土壤进行灌溉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的滴灌和微喷灌面积已达160万hm2,以色列生产的滴灌和微喷灌系统,由于质量优良,技术先进,越来越受世人瞩目,特别是在电脑控制自动化运行方面简便易行。

②雾灌:

雾灌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灌溉技术,集喷灌、滴灌技术之长,因低压运行,且大多是局部灌溉,故比喷灌更为节水、节能;雾化喷头孔径较滴灌滴头孔径大,比滴灌抗堵塞,供水快。

江西省南城县每个乡都有自己的雾灌橘园,平均单产量提高50%左右。

③渗灌:

是利用一种特制的渗灌毛管埋入地表以下30~40cm,压力水通过渗水毛管管壁的毛细孔以渗流形式湿润周围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④小管出流灌溉:

是利用直径4mm的塑料管作为灌水器,以细流状湿润土壤进行灌溉的方法。

主要用于果树的节水灌溉。

⑤微喷灌:

是利用微喷头将压力水以喷洒状湿润土壤的一种灌溉方法。

主要用在果树、花卉、园林、草地、保护地栽培中。

5.几种特殊立地类型的灌溉方式

(1)中低产林地的灌溉技术

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节水灌溉与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密切相关。

实用灌区节水技术改造有利于灌区水盐动态的调控,防止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土壤盐碱化的防治,除土壤积盐较重地区采用大定额灌溉和人工冲洗排水方法进行改良外,大部分盐碱化土地都可以通过水利措施调控土壤剖面中的盐的分布。

盐碱土的冲洗改良技术内容包括冲洗前的平整土地、冲洗地段田间排灌渠系统和畦田的布置、冲洗排水技术、耕翻等环节。

冲洗定额的总水量需分次灌入畦田,在土质较轻或透水性良好的土壤上,采用较小的分次定额(1050~1500m3/hm2)和较多的冲洗次数,脱盐效果较好;在土壤质地重,透水性差的情况下,则宜采取较大的分次定额(1500~2100m3/hm2)。

冲洗灌溉有间歇冲洗和连续冲洗两种办法。

间歇冲洗是为了延长渗水在土层中的停留时间,增加盐分的溶解,在硫酸盐盐土上,间歇冲洗效果较好;以氯化物为主的盐土,可采取前次灌水渗入后,立即进行第二次灌水。

冲洗的顺序一般为先低处后高处,先含盐重的后轻的,先近沟的后远沟的。

(2)南方低洼易涝渍害林地防涝治渍的水管理技术

在我国南方地区,渍水低产地的初步治理采用明沟排水为主,辅助以田间墒沟或鼠道等临时排水治渍措施。

高标准治理采用明沟排涝和暗管排水治渍相结合的措施。

(3)黄土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地区林地水管理采用集水灌溉。

6.林地的排水

(1)林地排水的意义

土壤中的水分与空气含量是相互消长的。

排水的作用是减少土壤中过多的水分,增加土壤中的空气含量,促进土壤空气与大气的交流,提高土壤温度,激发好气性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改善林地的营养状况,使林地的土壤结构、理化性质、营养状况得到综合改善。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林地,必须设置排水系统:

①林地地势低洼,降雨强度大时径流汇集多,且不能及时渲泄,形成季节性过湿地或水涝地。

②林地土壤渗水性不良,表土以下有不透水层,阻止水分下渗,形成过高的假地下水位。

③林地临近江河湖海,地下水位高或雨季易淹涝,形成周期性的土壤过湿。

④山地与丘陵地,雨季易产生大量地表径流,需要通过排水系统将积水排出林地。

(2)排水时间和方法

多雨季节或一次降雨过大造成林地积水成涝,应挖明沟排水;在河滩地或低洼地,雨季时地下水位高于林木根系分布层,则必须设法排水。

可在林地开挖深沟排水;土壤黏重、渗水性差或在根系分布区下有不透水层,由于黏土土壤空隙小,透水性差,易积涝成灾,必须搞好排水设旋;盐碱地下层土壤含盐高,会随水的上升而达地表层,若经常积水,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必须利用灌水淋溶。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雨量差异很大,雨量分布集中时期亦各不相同,因而需要排水的情况各异。

一般来说,南方较北方排水时间多而频繁,尤以梅雨季节应行多次排水。

北方7、8月多涝,是排水的主要季节。

排水分为明沟排水和暗沟排水。

明沟排水是在地面上挖掘明沟,排除径流。

暗沟排水是在地下埋置管道或其他填充材料,形成地下排水系统,将地下水降低到要求的深度。

林地排水的效果决定于下列因素:

①排水工程状况:

主要包括排水网的配置、排水沟道的规格等。

研究表明,一般排水沟的间距在100~250m左右为宜。

泥炭层下面为沙土时,排水沟的间距应大于黏土和壤土。

泥炭层越厚,沟间距应越小。

②沼泽地的特点:

其中泥炭藓的厚度与泥炭的灰粉含量对排水效果影响很大。

③树种与年龄:

在强力排水影响下,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提高随树种而不同,松林与云杉林提高2~3倍,桦木林提高1~2倍,黑赤杨林提高0.5倍。

幼龄林与干材林的生长在排水后显著加快,而成熟林对排水的反应很小。

三、养分综合管理与施肥

在农业生产中使用草木灰、石灰等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视为林地施肥的雏形。

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始于19世纪末。

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林地施肥有了较快的发展。

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林木施肥试验,80年代以来,林木施肥主要研究杉木、桉树、竹子、杨树、国外松和泡桐等主要速生树种的施肥效应,特别对1-214杨、杉木、1-69杨施肥效应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到90年代,在杉木、桉树、欧美杨、国外松和马尾松等主要用材树种适生地区,提出了各树种优化施肥方案。

国际上为了解决持续农业建设中的施肥问题,提出了称为“综合植物养分管理系统”的概念。

基本内容:

把所有养分资源的最佳方式组合到一个综合系统中,使其适合不同农作制的生态条件、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以达到保持和提高土地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目的。

这一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提出了一个解决农业持续发展中肥料问题的途径。

这一概念的基本特点是把多种养分来源的土壤养分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的生物固氮、降雨中的养分等所有养分资源统统在农业肥料管理体系中,加以综合考虑和应用,发挥最大的效率。

所考虑的不仅是土壤肥力因素,而且扩大为生态条件,甚至包括社会经济条件。

在利用土壤养分时,不仅考虑利用土壤养分的有效部分,还考虑如何活化土壤中迟效养分,如通过作物品种的选择、耕作措施以至于轮作制度和土壤改良措施等来达到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库的目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问题。

1.施肥的意义

(1)施肥的必要性

①用于造林的宜林地大多比较贫瘠,肥力不高,难以长期满足林木生长的需要;

1多代连续培育某些针叶树纯林,使得包括微量元素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极度缺乏,地力衰退,理化性质变坏;

2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影响,归还土壤的森林枯落物数量有限或很少,以及某些营养元素流失严重;

3森林主伐(特别是皆伐)、清理林场、疏伐或修枝等,造成有机质的大量损失;

4为使处于孤立状态的林木尽快郁闭成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5促进林木生长,减少造林初植密度和修枝、间伐强度及其工作量。

施肥具有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养分状况的良好作用,通过施肥可以达到加快幼林生长,提高林分生长量,缩短成材年限,促进母树结实以及控制病虫害发展的目的。

据研究,杉木养分归还比,在速生阶段为0.17,干材阶段0.35,成熟阶段为0.40,过熟阶段为0.59。

60年生杉木林养分年归还量仅为年吸收量的5%,杉木微量元素的年归还量为年吸收量的66.4%;马尾松林氮、磷、钾的归还系数也只是吸收系数的23%、26%和29%落叶松林年养分吸收量197.384kg/hm2,但其归还量仅占吸收量的61.64%。

(2)林木所需的营养元素

林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化学元素,参与代谢活动或形成结构物质。

林木生长需要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锰、钴、锌、钼和硼等十几种元素。

植物对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等需求量较多,故这些元素叫大量元素;对铜、锰、钴、锌、钼、硼等,需要量很少,这些元素叫微量元素。

铁从植物需要量来看,比镁少得多,比锰大几倍,所以有时称它为大量元素,有时称它为微量元素。

在这些元素中,碳、氢、氧是构成一切有机物的主要元素,占植物体总成分的95%以上,其他元素只占植物总体的4%左右。

碳、氢、氧从空气和水中获得,其他元素主要从土壤中吸收。

植物对氮、磷、钾3种元素需要量较多,而这3种元素在土壤中含量又较少。

因此,人们用这3种元素作肥料,并称为肥料三要素。

施肥量的多少,要根据林木营养诊断的结果而定。

施肥所用肥料的种类,前面已经介绍过了。

3.施肥的时期和方法

(1)施肥时间

对于施肥时期应该区分施肥时间和施肥时期,施肥时间如春季施肥和秋季施肥等。

有效的施肥季节为林木生长旺盛期,即春季和初夏,此时施肥有利于根系吸收养分,如杉木幼林施肥以春季最好。

而根据林木生长发育阶段性的施肥时期如幼林施肥、中龄林施肥和近熟林施肥等,这样区分更适合林木整个轮伐期的营养管理。

林木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对养分需求强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2)施肥量

施肥量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贫瘠程度、林龄和施用肥料的种类来确定。

为了获得施肥的最佳效果,必须弄清楚树种在不同土壤上对肥料的需求量、对氮磷钾比例的要求。

但是由于造林地的肥力差异很大,由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吸收养分总量和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比例不尽相同,同一树种龄期不同对养分的要求也有差别,加之林分把吸收的一部分养分以枯落物归还土壤,因而使得施肥量的确定相当复杂。

据研究,沙地毛白杨的最佳施肥量为450kg/hm2,同时辅以氮:

磷:

钾=4:

3:

0,二者组成最佳组合,立木蓄积量为41.781m3/hm2。

,是对照的190.3%。

但施肥量过大反而抑制毛白杨的生长。

施肥有一个最佳施肥量,当施肥量超过一定范围后,林木生长量不仅不会再增加,反而会产生药害。

中国主要树种施用有机肥的数量一般为杨树每公顷7500~15000kg、杉木6000~7500kg。

化学肥料每株施肥量大体水平为杨树施硫酸铵100~200g,杉木施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各50~150g,落叶松施氮肥150g、磷肥100g和钾肥25g。

国外一般造林施用有机肥很少,多数用化学肥料。

(3)氮、磷、钾的比例

适宜的氮、磷、钾比例可以提高施肥效果,其比例要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气候、土壤)和不同的树种而定。

树体内营养元素的比例与施肥的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区别开来,树木体内营养元素的比例是由林木本身决定的,而施肥的比例则是所施肥料各营养元素的比例决定的。

如对松树林分的氮、磷、钾比例试验结果表明,N:

P:

K:

67:

7:

26。

4.施肥方法

林木施肥方法主要有基肥和追肥,追肥又分为撤施、条施、沟施、灌溉施肥和根外追肥等。

施肥方法是否得当,对于指导林业生产上合理施肥有重要意义。

据研究,在江西花岗岩发育黄红壤上进行的杉木幼林施肥结果表明,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肥效优于造林后1年一次性追肥或分次追肥的效果。

对杉木中龄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以氮、磷、钾肥沟施效果好于撒施。

撒施省工省时,可操作性强,虽然可能会导致林下杂草疯长,但是林木从养分再循环中将获得更多的益处。

林地抚育的施肥分为人工施肥和飞机施肥,飞机施肥效率高,不受交通条件限制,节省劳力,且成本较低,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应用较为普遍。

5.稀土在林业中的应用

稀土元素是地壳中的自然生成物,不同的成土母质影响天然土壤中的稀土含量。

我国从1972年开始稀土元素的农用研究,于1982年开始稀土在林业上应用研究。

稀土元素可以提高湿地松、杉木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和质量,提高核桃、枣、板栗、苹果、梨、山楂、柿、杏等果树的座果率和产量并改善果实品质,如20年生核桃树喷施稀土座果率比对照提高10.9%,单株产量提高32.7%,使用时间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各一次。

用300mg/L稀土喷施金丝小枣,花期座果率比对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