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1852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淄博理工学校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淄博理工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本试卷分卷Ⅰ(选择题)和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0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敷衍(fūyán)踟蹰(chíchú)句读(dú)自诩(xǔ)B.皮癣(xiǎn)困窘(jǔn)黏土(nián)孱头(càn)C.廿三niàn)庇护(pì)蹩进(bié)脑髓(suǐ)D.残羹冷炙(zhì)镌刻(juān)说(yuè)怿(yì)女(rǔ)美自牧归(kuì)荑(t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委曲求全雕虫小技滥竽充数班门弄斧B.礼上往来冠冕堂煌娇揉造作闻名遐迩C.故弄玄虚美仑美焕隔靴搔痒筚路蓝缕D.不径而走殚精竭虑狼狈为奸虎假狐威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他们是农家,养不起牛马,人手不够的时候,妇女也须下地作活。

(2)有客人来,手中怎么窘,母亲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

A.因为所以虽然却B.即使也即使也

C.不管都固然都D.虽然却无论也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虎子的家在她家的街对面,两家的大门正对着,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了。

B.三哥总不在家,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

C.除夕的街市上拥挤不堪,而我的家中清炉冷灶,只有老母一人。

D.凡是母亲能做的,都有求必应,但是吵嘴打架,永远没有她。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保留现有水源的基础上,杭州将逐步形成以千岛湖为主,钱塘江、东苕溪为辅的多水源供水,从而提高居民的用水品质。

B.如何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这是摆在一些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

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当灵感迸发、文思泉涌时,美妙的文辞会源源不断地流泻到笔下,这都源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

(拟人)

B.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比喻)

C.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

(反复)

D.三姐是母亲的右手。

(借代)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么晚了,你还在做什么?

”卢瑟福问道。

B.这个创造发明的幼芽伴随着思考的“雨露”,在他心灵里扎下了根。

C.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同志说:

“‘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

D.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方法。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句是: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我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

C.《师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宋代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D.《思考的威力》是一篇思想评论,作者是牛守贤。

9.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10.下面关于应用文格式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计划的正文一般包括前言、目标、步骤和措施。

B.总结的标题一般由单位、时限、内容、文种四部分构成。

C.招领启事要详细写明所拾物品的数量和特征。

D.广告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开头、主体、结尾。

广告正文可长可短,其写法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常见的行文方式有陈述体、问答体、证明体、美文体、幽默体、故事体等。

二、(本大题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艺术是否应被资本左右

郭丽君

近日,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的两件艺术品坐了一回“过山车”。

《黄河咆啸》与《燕塞秋》这两只曾创下29个交易日疯涨纪录的“牛股”,如今已风光不再。

一周时间内,原本市值上亿的两幅作品,开始出现大幅下跌,每日徘徊在跌停边缘。

有专家表示,天津文交所炒作的是实际永远无法兑现的权证。

艺术品权属具有不可分割性,将艺术品份额化之后进行市场交易,实际上就是一场永远不可能获得实物的虚拟资金的击鼓传花游戏。

现代艺术成了资本的宠儿,资本竟能疯狂地切割艺术。

金钱似乎成了艺术的唯一标准,市场上卖出高价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中国有着最庞大的艺术家后备队伍,成千上万的艺术青年在像北京宋庄这样的城乡结合部忍受着当下的清苦,憧憬着资本的关注。

他们心中不仅装满了浓墨重彩的画卷,而且还构思着一张张清晰的线路图,这个线路图由经纪人、策展人、画廊、拍卖市场等错综复杂地连缀起来。

笔者认识的一位宋庄的年轻画家,他的妻子兼经纪人关心的是:

“他的画行吗?

比如说,像当代画家叶永青那样,画的一只堪称“简陋”的鸟竟然拍卖出了25万元的高价。

面对看不懂的千奇百怪的天价艺术作品,人们不禁质疑,这真不是一件“皇帝的新衣”吗?

天津文交所将不可切割零售的画作创造性地切割零售了,的确是一个天才的创意,不过这依然难掩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的资本泡沫。

中国现代艺术的天价是众多西方收藏家助推的,当这些收藏家开始出售手里的中国艺术作品的时候,这种质疑之声就从窃窃私语变成了众生喧哗。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明显的对比就是外冷内热:

国际上总体偏冷,中国总体偏热。

从2007年开始,不断有消息称,外国收藏家将抛出手中的中国当代艺术藏品:

2009年10月,美国收藏家霍华德•法伯将所藏的44幅中国当代绘画全部送拍;2010年4月9日进行的香港苏富比拍卖活动中,全球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仕丹莱收藏基金将手里的108件中国当代艺术品悉数抛出……

反观中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中国的传统书画就完成了由低迷向复苏再狂飙突进的过程:

2010年5月17日,张大千画作《爱痕湖》才刚刚以人民币1.008亿元价格成交;6月3日,黄庭坚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总成交价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中国艺术品投资跃入亿元时代……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热,应该说,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力的日益强盛,使得一些人有能力用手里的闲钱来购买、收藏艺术品。

通胀压力使得过剩的资本涌入了艺术品市场;一些手中握有闲散资金的人为了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的需求,也将资金投入到书画的收藏中。

然而,艺术有艺术的规律,资本有资本的原则。

在资本投影下被无限放大的艺术应回归其收藏价值的本性,而被通货膨胀预期逼迫的资本也应回归理性,慌不择食不但会糟蹋了一桌美味,也会被鱼刺卡住喉咙。

中国艺术品市场要夯实自身基础,让资本真正发挥有效的资源整合作用,推动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而不是让资本“玩弄”这个市场,过度榨取这个市场的价值。

(节选自2011.04.07《光明日报》,有删改)

1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艺术被资本左右”的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交所中将艺术品份额化后使之上市交易。

B.成千上万的艺术青年憧憬着资本的关注。

C.一些手握闲散资金的人投资逐利书画收藏。

D.艺术品的天价是一种虚假炒作,是一种欺骗。

12.下列对艺术品市场热存在潜在危险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国力日益强盛,让一些人手中有了闲钱购买、收藏艺术品。

B.投资者非理性投资,造成艺术品收藏市场巨大的资本泡沫。

C.将资金投入书画的收藏是一种提升文化品位和精神的需求。

D.通胀压力使得过剩资本投资转移,众多西方收藏家的助推。

13.下列对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钱成了所有艺术的唯一标准,凡能在市场上卖出高价的作品就是优秀作品。

B.艺术品市场将不可切割零售的画作创造性地切割零售,不是一个天才的创意。

C.从总体上看全球市场,国外艺术品偏冷,中国艺术品则偏热,形成明显对比。

D.让资本“玩弄”艺术品市场,过度榨取其价值,不利于推动艺术品市场繁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靠父子相传。

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

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

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古代孩子从小背什么书?

《论语》、《诗经》、《尚书》、《易经》、《左传》、《国语》、《周礼》、《礼记》等。

第二种家学是请个老师上门来教自己的孩子。

汤显祖的《牡丹亭》里,杜老爷请了一个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他唯一的女儿杜丽娘。

但这种家学往往为官宦人家、富商所用,他们有钱请得起老师。

当然,在中国古代,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是皇帝。

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大多数王朝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

比如刘邦,他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只有《大风歌》和《鸿鹄歌》。

但是当了皇帝以后,刘邦对儿子的教育就不一样了,他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叫叔孙通,做太子太傅来教他的儿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开始办学。

刘禹锡写过两句很有名的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王导;谢,谢安。

他们的家族是两个最有实力的北方大家族,东晋时期,这两大家族扶持了一代王朝。

这些大家族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不仅收本姓人,外姓人也可以来上学,这些家学在中国古代非常兴盛。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5期)

14.下列对于家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的史官要靠父子相传才能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而这些是史官必须具有的知识,所以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

B.《史记》和《汉书》的编写,都是家学传统的具体体现,《史记》是司马迁父子两代人完成的,《汉书》是班固及其父亲、妹妹共同完成的。

C.中国历史上的一家都是大文豪的比比皆是,如“三苏”“三曹”、王羲之父子、蔡邕父女等,说明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形成。

D.中国古代家业能够代代相传,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古代家学的兴盛,如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家训是教育子女的格言,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一直到今天,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的《颜氏家训》。

B.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对读书的重视等原因,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在世界上独有的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C.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是中国古代的家学内容之一,像钱学森他们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很好,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D.在中国古代,皇帝是最能请得起家教的人,所以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第一代开国皇帝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子孙都有很高的文化水平。

1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很多家族的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表现最明显的是家学传统中的父子,甚至是祖孙几代都会从事一种职业或研究。

B.中国古代的家学表现在官宦、富商等有钱人家,他们或是由家长对孩子启蒙教育,或是请私塾先生到家里来教自己的孩子。

C.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才出现比较强的家族观念,家族也才开始办学;此前,家族观念并不很强,也无家族办学的先例。

D.魏晋南北朝之后,有实力的大家族都重视家教,往往一个家族办一所学校,代替了地方政府办学的职能,使得家学更加兴盛。

三、(本大题4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

梁丘据死,景公召晏子而告之曰:

“据忠且爱我。

我欲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晏子曰:

“敢问据之忠且爱于君者,可得闻乎?

”公曰:

“吾有喜于玩好,有司未能我具也,则据以其所有共我,是以知其忠也。

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是以知其爱也。

”晏子曰:

“婴对,则为罪;不对,则无以事君,敢不对乎!

婴闻之,臣专其君,谓之不忠;子专其父,谓之不孝。

事君之道,导亲于父兄,有礼于群臣,有惠于百姓,有信于诸侯,谓之忠。

为子之道,以钟爱其兄弟,施行于诸父,慈惠于众子,诚信于朋友,谓之孝。

今四封之民,皆君之臣也,而维据尽力以爱君,何爱者之少邪?

四封之货,皆君之有也,而维据也以其私财忠于君,何忠者之寡邪?

据之防塞群臣,拥蔽君,无乃甚乎?

”公曰:

“善哉!

微子,寡人不知据之至于是也。

”遂罢为垄之役,废厚葬之令,令有司据法而责,群臣过而谏。

故官无废法,臣无隐忠,而百姓大说。

1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垄:

田埂。

B.据以其所有共我共:

同“供”。

C.暮夜求,必存吾存:

问候。

D.今四封之民封:

疆界。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不对,则无以事君B.钟爱其兄弟

C.诚信于朋友D.废厚葬之令

19.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倒们慈爱仁惠。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

他死后,齐景公想厚葬他,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齐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晏子犯颜直谏,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法;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开言路,使朝政一新。

 

四、(本大题3个小题,共10分)

21.(3分)写出下列横线处空缺的名句。

(任选三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2),千金散尽还复来。

(3)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称为新人,没有拿来的,。

(4)乘风破浪会有时,。

(5),唯有清泉活水来。

22.(3分)概括下面语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5个字(含标点符号)。

不同种类的斑马有着不同宽狭的条纹,这是同类相认的标记。

其黑白相间的颜色也是一种保护色。

在阳光或者月光的照射下,黑白的色泽吸收和反射光线的作用不一样,身躯的轮廓也就变幻无定,而又能同森林草原的背景巧妙地协调起来。

这样,猛兽就不容易发现它们。

23.(4分)李小虎中职毕业后,开了一家名为惠达的电器维修店。

因所在小区拆迁改造,店铺搬迁到了幸福路66号,在新址开始营业的时间是2015年5月18日。

请代他拟一份迁址启事。

要求:

格式规范,内容明确,语句通顺。

五、(本大题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8题。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

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4、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

(3分)

25、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4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26、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分)

27、根据文意,请补写出第④段中父亲严厉批评我的话。

(不超过40字)(3分)

2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4分)

六、(本大题45分)

2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班级在毕业前夕,老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最后一堂课。

大家问了很多平时不敢问的问题,老师也都一一解答。

最后老师说:

“你们问完了,该我来提问了,我只问你们三个问题。

”老师笑着说:

“第一个问题,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

”大家哄堂大笑:

“珠穆朗玛峰!

”老师追问:

“第二高峰呢?

”同学们无人应声。

老师在黑板上写到:

“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第二个问题,有人要烧壶开水,等生好火后发现柴不够用,他该怎么办?

”有的说赶快去找,有的说去借去买。

老师说:

“为什么不把整壶的水倒掉一些呢?

”大家佩服。

“第三个问题,古代有一人想学安身立命的本领,经过反复比较,他决心去学屠龙之技。

他拜名师,日夜苦练,终有所成。

他会怎么样呢?

”同学们兴致勃勃。

说他能成为英明星,受世人崇拜。

老师摇头道:

“这个人潦倒一生,因为世上根本没有龙!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淄博理工学校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D

A

C

D

D

D

C

C

D

B

D

C

D

B

A

A

C

C

21.

(1)搔首踟蹰

(2)天生我材必有用

(3)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4)直观云帆济沧海

(5)问渠哪得清如许

22.斑马的条纹是同类相认的标记,其黑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23.迁址启事

各位新老顾客:

本店已搬迁至幸福路66号,自2015年5月18日起开始营业。

敬请新老顾客光临。

惠达电器维修店

2015年5月9日

24、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25、1)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的面对困难;2)面对苦难要坚强的活下去,表现母亲的坚强和责任感;这种庄严的承诺,是为了消除儿子的担忧,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26、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27、内容要围绕人应该有骨气、有尊严地活展开;语言要口语化,且符合人物身份。

28、参考实例:

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的全面的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2)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的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的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3)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4)其他方面,可以使我体验和洞察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不光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也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附:

文言文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