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178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第14讲化学实验综合应用练习

第14讲 化学实验综合应用

一、小题对点练

1.(2014·全国新课标Ⅰ,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

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

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b.40%c.60%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便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第一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未反应的醋酸,第二次水洗除去的是NaHCO3杂质。

(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的上方。

分液时应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起干燥作用。

(6)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的是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和c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但c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冷凝回流反应物,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b项正确。

(7)据OHO+OH

OO+H2O可知,4.4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g乙酸,故乙酸有剩余,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

×100%=60%。

(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蒸馏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醋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2.(2014·温州联考)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一种焰火原料(由两种短周期的常见金属单质组成的合金粉末)进行探究。

请完成下列探究报告。

[探究目的] 探究该焰火原料的组成

[资料检索] ①Mg2+的检验方法:

取2滴待检液,加入2滴2mol·L-1的NaOH溶液,再加入1滴镁试剂(Ⅰ)染料(对硝基苯偶氮间苯二酚),若出现沉淀并吸附镁试剂(Ⅰ)染料呈天蓝色,表示待检液中含有Mg2+,Ag+、Cu2+、Fe3+、NH

会妨碍Mg2+的检验。

②Mg(OH)2可溶于浓的氯化铵溶液,其他的常见不溶碱难溶于氯化铵。

[探究思路] 确定焰火原料所含金属的种类

[实验探究] 

(1)甲同学进行了初步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如下。

请填写下表:

实验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焰火原料加入冷水中

无明显现象

取少量该焰火原料加入稀盐酸中

完全溶解,有大量气体产生,溶液呈无色

(2)乙同学取第②组实验的溶液,加入镁试剂(Ⅰ)染料,得出合金中不含镁。

乙的结论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定焰火原料中的金属种类,实验记录如下所示:

由丙的实验记录可知,该焰火原料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需煮沸,煮沸的理由是__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①中把焰火原料加入冷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该合金中不含与冷水反应的金属,则锂、钠等活泼金属不存在,由②可知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其可能由短周期金属元素铍、镁、铝三种金属中的任意两种组成。

答案 

(1)①不含锂(Li)、钠(Na)等活泼金属

②可能含铍(Be)、镁(Mg)、铝(Al)三种金属中的任意两种

(2)错误 由资料知,检验Mg2+的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3)铝(或Al) 镁(或Mg)(顺序可互换) 将NH

转化为NH3,煮沸促进其逸出,防止NH

干扰Mg2+的检验

3.(2014·湖州模拟)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验证Ag与浓HNO3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产生NO。

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1)测定硝酸的物质的量反应结束后,从如图B装置中所得100mL溶液中取出25.00mL溶液,用0.1mol·L-1的NaOH溶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后的滴定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右上图所示。

在B容器中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则Ag与浓硝酸反应过程中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2)测定NO的体积

①从上图所示的装置中,你认为应选用________装置进行Ag与浓硝酸反应实验,选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②选用上图所示仪器组合一套可用来测定生成NO体积的装置,其合理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各导管口编号)。

③在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成分分析

若实验测得NO的体积为112.0mL(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则Ag与浓硝酸反应的过程中________(填“有”或“没有”)NO产生,作此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根据Ag和浓HNO3反应原理,考查了酸碱中和滴定及气体成分的分析方法。

(1)根据图示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20.00mL,n(HNO3)=20.00×10-3L×0.1mol·L-1×4=0.008mol。

n(NO2)=

×3=0.012mol。

(2)装置A可以利用N2排尽装置内的气体,防止NO被氧化,所以选用装置A。

其装置顺序为A→B→C→E,为了减少误差,在读取NO体积时,一是要冷却到室温;二是量筒内液面应和集气瓶内液面相平。

(3)根据

3NO2+H2O===2HNO3+NO

0.012mol0.004mol

V(NO)=0.004mol×22.4L·mol-1=0.0896L<0.112L,所以有NO产生。

答案 

(1)0.008mol 0.012mol

(2)①A 因为A装置可以通入N2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防止NO被空气中O2氧化 ②123547 ③等液体冷却到室温,并使集气瓶和量筒内液面相平

(3)有 因为NO2与水反应生成的NO的体积小于收集到的NO的体积(89.6<112.0)

4.(2014·广东理综,33)H2O2是一种绿色氧化还原试剂,在化学研究中应用广泛。

(1)某小组拟在同浓度Fe3+的催化下,探究H2O2浓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限选试剂与仪器:

30%H2O2、0.1mol·L-1Fe2(SO4)3、蒸馏水、锥形瓶、双孔塞、水槽、胶管、玻璃导管、量筒、秒表、恒温水浴槽、注射器。

①写出本实验H2O2分解反应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方案:

在不同H2O2浓度下,测定________(要求所测得的数据能直接体现反应速率大小)。

③设计实验装置,完成如图所示的装置示意图。

④参照下表格式,拟定实验表格,完整体现实验方案(列出所选试剂体积、需记录的待测物理量和所拟定的数据;数据用字母表示)。

 物理量

实验序号   

V[0.1mol·L-1Fe2(SO4)3]/mL

……

1

a

……

2

a

……

(2)利用图(a)和图(b)中的信息,按下图(c)装置(连通的A、B瓶中已充有NO2气体)进行实验。

可观察到B瓶中气体颜色比A瓶中的________(填“深”或“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①过氧化氢在Fe3+催化下分解成水和O2,根据O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可得:

;②在不同H2O2浓度下,需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的多少,或生成相同体积氧气所需时间的多少。

③可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

④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两个对比实验应使反应混合物中Fe2(SO4)3的浓度相同,H2O2的浓度不同。

(2)由图(a)知,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由图(b)知NO2转化为N2O4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图(c)中,右侧烧杯温度高于左侧烧杯温度,即B瓶中的温度高于A瓶。

温度升高,平衡2NO2(g)N2O4(g),向逆反应方向进行,B瓶中的二氧化氮浓度增大,颜色比A瓶颜色深。

答案 

(1)①

②生成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或相同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

V(H2O2)/mL

V(H2O)/mL

V(O2)mL

t/s

1

b

2b

e

d

2

2b

b

e

f

V(H2O2)/mL

V(H2O)/mL

t/s

V(O2)mL

1

b

2b

e

d

2

2b

b

e

f

(2)深 因为过氧化氢分解是放热反应,2NO2(g)N2O4(g)也是放热反应,所以B瓶温度高于A瓶,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增大,颜色加深

5.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MgCO3的分解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尾气的方法为____________。

(3)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

溶解,无气泡

溶解,有气泡

2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

蓝色沉淀

蓝色沉淀

3

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4

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

红色褪去

先变红,后褪色

①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

②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及其验证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从实验安全考虑,上图装置还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MgCO3

MgO+CO2↑;

(2)CO2+Zn

ZnO+CO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CO2气体,以防止对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造成影响;由于最后出来的气体中含有CO,所以用点燃法除去CO。

(3)由于该黑色粉末是纯净物,乙组中,步骤1溶解有气泡,说明得到的是铁粉;甲组中根据“蓝色沉淀”,证明溶解后含Fe2+;根据“变红”,证明溶解后还含有Fe3+,所以得到的是Fe3O4。

甲组中根据加入氯水红色褪去,说明氯水能氧化SCN-,而乙组中,由于Fe2+的还原性大于SCN-,所以Fe2+首先被氧化成Fe3+,溶液变红,当氯水过量时,又把SCN-氧化,红色褪去。

因为Fe3+并没有发生变化,可用再加入KSCN溶液的方法观察是否恢复红色来验证。

(4)由于CO2气体易和NaOH发生反应,所以为了防止倒吸,应在B、C之间添加防倒吸装置E。

答案 

(1)MgO、CO2

(2)除去CO2 点燃

(3)①Fe ②Fe3O4+8H+===2Fe3++Fe2++4H2O

③Fe2+被氧化为Fe3+,Fe3+遇SCN-显红色 可能是因SCN-被Cl2氧化而使溶液褪色 假设SCN-被Cl2氧化,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若出现红色,则假设成立(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④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以防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2014·全国卷Ⅱ,28)某小组以CoCl2·6H2O、NH4Cl、H2O2、浓氨水为原料,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了橙黄色晶体X。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氨的测定:

精确称取wgX,加适量水溶解,注入如图所示的三颈瓶中,然后逐滴加入足量10%NaOH溶液,通入水蒸气,将样品液中的氨全部蒸出,用V1mLc1mol·L-1的盐酸标准溶液吸收。

蒸氨结束后取下接收瓶,用c2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到终点时消耗V2mLNaOH溶液。

②氯的测定:

准确称取样品X,配成溶液后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K2CrO4溶液为指示剂,至出现淡红色沉淀不再消失为终点(Ag2CrO4为砖红色)。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安全管的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

(2)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过剩的HCl时,应使用________式滴定管,可使用的指示剂为________。

(3)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________。

(4)测定氨前应该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若气密性不好,测定结果将_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5)测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滴定终点时,若溶液中c(Ag+)=2.0×10-5mol·L-1,c(CrO

)为________mol·L-1。

[已知:

Ksp(Ag2CrO4)=1.12×10-12]

(6)经测定,样品X中钴、氨和氯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3,钴的化合价为________。

制备X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X的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3)实验①中,从样品液中蒸出的n(NH3)=V1×10-3L×c1mol·L-1-V2×10-3L×c2mol·L-1=(c1V1-c2V2)×10-3mol,样品中氨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

(4)若装置气密性不好,有部分NH3逸出,而不能被HCl吸收,则剩余的HCl的物质的量会增多,消耗NaOH增多,即c2V2的值增大,由(3)中计算式可知测得m(NH3)变小,NH3的含量偏低。

(5)滴定氯的过程中,使用棕色滴定管的原因是防止AgNO3见光分解,根据Ag2CrO4(s)2Ag+(aq)+CrO

(aq)及Ksp的表达式得:

c(CrO

)=

mol·L-1=2.8×10-3mol·L-1。

(6)由n(Co)∶n(NH3)∶n(Cl)=1∶6∶3,则知X为[Co(NH3)6]Cl3,故Co的化合价为+3价,制备X的过程中温度不能过高的原因是防止H2O2分解,NH3逸出。

答案 

(1)当压力过大时,安全管中液面上升,使A瓶中压力稳定

(2)碱 酚酞(或甲基橙)

(3)

×100%

(4)偏低

(5)防止AgNO3见光分解 2.8×10-3mol·L-1

(6)+3 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温度过高,H2O2分解,氨气逸出

7.(2014·宁波联考)乙酸正丁酯是一种重要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图2装置合成乙酸正丁酯(夹持装置已略去),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相对分

子质量

沸点/℃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74

117.2

0.80

微溶

乙酸

60

118.1

1.05

易溶

乙酸正丁酯

116

126.5

0.90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图1的圆底烧瓶中,装入7.0g正丁醇和7.0g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

②如图1所示,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

加热圆底烧瓶,待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③冷却后将分水器中分出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

先后用水、10%碳酸钠溶液洗涤。

分离得到的酯层再用水洗涤后倒入锥形瓶中,加无水硫酸镁干燥。

④将干燥后的酯层倒入图2的蒸馏烧瓶中,加热蒸馏。

收集124℃~126℃的馏分,称得质量为7.0g。

回答下列问题:

(1)图2冷凝管中冷水从________口流入(用字母表示);仪器d的名称是________。

(2)分液漏斗使用前须________并洗净备用。

分离上下层液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打开活塞放出下层液体,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3)实验中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用10%碳酸钠溶液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1圆底烧瓶c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25mL  B.50mL  C.250mL  D.500mL

(5)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

在加热过程中,除去生成水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反应基本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中,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________。

解析 乙酸和正丁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

利用除去生成的水的方法促使酯化反应正向移动,提高反应的转化率。

生成的水和酯冷凝回流到分水器中,由于乙酸正丁酯不溶于水且密度小于水,所以在上层。

n(CH3COOH)=0.117mol,n(C4H10O)=0.0945mol,乙酸过量,乙酸正丁酯的产率为

×100%=63.8%。

答案 

(1)b 尾接管

(2)检漏 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的玻璃塞

(3)CH3CH2CH===CH2 除去醋酸、硫酸(4)B

(5)打开分水器下端的活塞,让水流出 分水器中水面高度基本不再变化

(6)6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演讲主持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