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183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docx

广州东站前广场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本科课程实习报告

广州火车东站中心广场环境景观调研报告

 

张雨润

201330660125

 

指导教师

佘美萱讲师

学院名称

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名称

城乡规划

摘要 以广州火车东站中心广场环境设计方案为例,通过空间艺术处理、都市环境塑造,集中体现广场的文化、城市的文脉和时代特征,并充分表现广州城市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目标特色和岭南文化的时代感。

关键词风景园林广场规划

Abstrac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Trainstationinguangzhoucentralplaza, including the master plan and the detail designs, andthefullperformancedesigntargetofcombiningthecharacteristicofguangzhoucityandnatureandthesenseofLingnanculture.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zaPlanning and design 

1、概况

广州火车东站中心广场是根据广州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而建设的,作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北段核心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外界充分展示广州新的城市形象与风貌。

广州东站广场位于天河火车东站前,北邻燕岭公园,南接80层的中信广场和天河中心。

但由于该地区建设功能复杂,既有作为大型交通源的广州东站,又有以中信为核心的大型商旅办公

区,因此城市交通十分繁杂,多种交通流线在同一时空中并存,组织无序。

在火车站与中广场之间建设的城市绿化广场,使得功能分区相对清晰,对于完善地区空间形态,塑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国际风貌的广州的城市形象拥有重要意义。

2、区位分析:

东站广场实际范围北起天河飘绢南至中信大厦,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

从整条中轴线上看,东站位于中轴线的中间位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用地现状

位于广州东站广场南面的中信广场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其雄伟挺拔的现代造型成本为本地区的地标性建筑,由中信广场构成的“视觉主角”与林和中、西路沿线展开的多层、高层建筑连续界面形成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广场开阔的绿化空间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轴线设计及平坦的绿化种植与周围的高层现代化建筑既相互协调统一又相互对比映衬,从而突出了该广场对美化城市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

4、设计理念

广州不仅是以山水风景为脉、以岭南文化为韵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而且是一个尚未整合的都市区域空间,这为整个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广场的设计留下大量可发挥的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契机。

整个广场在空间上巧妙利用广场北面的瀑布与中央广场,使得整个这个独特的三维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连续性。

同时利用这个具有雕塑感的空间为广州城市艺术、文化特性的活动提供临时性日常性活动提供场所。

广场内轻微的地形起伏将整个大空间小心分割为几个不同尺度的趣味空间。

水景,LED地埋灯等不同亮点元素的布置与地形起伏融合,增加广场层次感。

广场内以散置的木棉树为中轴线上的主要点景树种。

这些可以说是广州东站中心广场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亮点。

此外,广场景观设计在保持建筑设计和设备管理系统上的合理完整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文化传统、地方风格、气候和当地居民等诸多要素,达到人、建筑、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

通过空间艺术处理、都市环境塑造,集中体现广场的文化、城市的文脉和时代特征,使广场成为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上的一个亮点。

 

5 方案

5.1 主入口  

在建筑规划中已限定,位于广场的南部,与中信大厦仅相隔一条马路。

主入口的周围设立一排灌木池,仅开放一个通道供行人进入,人行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带形的水池,水池中央设有一块方形的亲水平台(但调研时未开放)。

水池在整体上与整个广场曲线形的构图方法相互呼应。

进入广场后是一个较为开阔的空间,这也使得整个主入口成为了一个简约的空间,便于广场人流的疏散,主入口的两侧种植设

立着以小叶榕为主要品种的树阵广场,为往来的行人提供了一个休闲、避暑的空间。

5.2 中心广场 

中心广场是广州火车东站中心广场内的一片空地,在空间布局形态上起着连接广场内其他空间的重要功能,在使用功能方面,主要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息、锻炼、娱乐的场所。

该处视野开阔,向南遥望高耸的中信广场建筑群,向北则是有着超强视觉冲击的利用东站上下平台高差而建的瀑布景观。

而两边则是植被丰富的植物观赏区,在这里行人可以得到最为丰富的视觉享受,让人们在一天的忙碌中得到最大程度的放松。

5.3 北侧抬升式景观区  

图9索引图(抬升式景观区)

该处的景观区做了一个抬升,在空间上成为了整个广场最高点,同时透过该区还可以隐约看到马路对岸的跌水瀑布, 而且该区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与外部空间相隔绝的作用,最大程度的使得该广场成为一个独立的小空间,给人以一种宁静、舒适的体验。

5.4 灯光及公共设施设计

图12灯具分布图

广场的主要人流集散地全部设立了具有独特造型的照明灯具,做到了造型与功能真正地结合。

酷暑中的一点清亮,也是广州市政

府“亲民”的另一种表现。

整个广场的灯光设计主要有柱灯、草坪灯、广场灯等。

考虑到广场的功能设定以及面向的人群,所以整个广场并没有设立许多照明设施。

广场内并未单独设立座椅等设施,而是采用采用树池与座椅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功能与造型地有机结合。

广场两侧的树阵广场大量种植着树形优美、枝叶茂盛的小叶榕。

5.5 绿化设计   

主要采用点、线、面、及乔、灌、草、花相结合的手法,并采用立体种植,尽力扩大绿化面积。

东站广场以绿化造景为主,绿化配置无论从选材到造型都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小叶榕是岭南地区的特色树种,大量种植的小叶榕的树冠在空中对接,形成一个绿色的通道,清凉宜人,是观景、休憩的好去处。

广场内部利用微地形打造了一系列的山地景观,同时利用立体种植的方法,选用不同的乔木、灌木树种的方式,打造出独特的视觉体验。

无论是从哪个角度观赏都格外醒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广场南面还种植有一些硕大的海枣,这种棕榈类植物高大粗壮,形态健美,充满亚热带风情。

整个广场的绿化设计无论是在植物大小、色彩、形态、质地、香气还是总平面周围环境上都力求完美统一,除观赏功能外,植物构成的室外空间还要能遮挡不利景观,统一周围建筑物的观赏效果,以及调节光照和风速。

一年四季,行人可以在广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

5.6 地面铺装  

铺装景观从功能角度讲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功能。

物质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城市活动中的具体使用要求,如散步和交通的要求、功能分区要求、休闲和交往的要求;精神功能是满足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使用中的美学、心理学要求,进而满足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认同感等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这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的:

(1)广场两侧的绿色人行步道的铺装图案纹样取材于南越王时期的陶器戳印纹及银盒中的图案,古朴的花纹经过设计师提炼,溶合了现代特色,体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步道周围的树池上雕凿出栩栩如生的龙凤涡纹玉璧图案和水滴纹花边,使粗犷的麻石有了细腻的文化内涵。

(2)广场内部面积的铺装采用了较为朴素的麻石颜色的长方形样式的铺装,给人以最大程度舒适的感官体验。

(3)利用铺装景观为人们的活动提供运动的轨迹和停留的焦点,并通过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形成多姿多彩的变化,有时还赋予空间某种寓意和神奇色彩,使空间饶有兴趣,耐人寻味。

(4)广场的中心的部分铺地砖是专门设计烧制的,纹样取材于广州亚运的图标。

6、优缺点分析

6.1优点

(1)多样统一

东站广场整体而言是包括东站二层广场以及东站中心广场两个地块,两者之间虽然被一条道路所分隔却在形式和布局上是统一的,植物的选材、种植也基本相近,细部语言运用上也较为相似,使人们不会产生割裂感。

但两个广场又不完全一样,由于功能和艺术形式的需要,两者在各自的功能需求方面做了较大的倾斜。

(2)对称与平衡

东站广场位于城市中心轴线上,对称式布局的特点相当明显,轴线东西两侧几乎完全对称。

虽然广场没有一条线形的轴线,但整个广场可以说是通过对称平衡来突出轴线的形式。

广场内部各个区域之间形成一种数量乘体积的平衡,平衡中又充满了韵律。

(3)韵律与节奏

东站广场在设计中多次运用充满了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如重复交替出现的花池、花钵、灯柱,体现着一种组合规律;整个广场内的各个分区的线条在构图上相互呼应,有着很强的流线感,给人以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在整体布局上,运用不同大小面积的绿地、花池、树池,排列组合,或行列式或矩阵式,均形成了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给人印象深刻。

(4)俯瞰平面效果的塑造

现代的园林艺术造景,除了以往常用的手法外,还增加一个俯瞰平面效果的塑造。

处于高楼林立的都市中心的城市广场,其俯瞰平面效果相当重要,东站广场的设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笔墨。

通过草坪、花池、道路的组织,通过植物材料的种植搭配造型,以及通过灯光勾勒,使平面生动而富有艺术感。

6.2缺点

东站中心广场的出现,它独特的造型,构图方式的确给人眼前一亮,但是广场内部的确存在有一些问题。

(1)主入口水池日常管理维护问题,调研期间该水池并未开放,曾经一度怀疑这不是个观赏水池而是一个下沉的舞台,而且水池内有较多的杂物,可见已经很久没有得到过开放,所以该区域的日常维护是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

(2)广场缺少遮阴遮雨设施,在雨天和打晴天人们都只是经过;但在夜晚,会有较多老年人聚集在中心广场进行锻炼。

(3)广场内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较少,如垃圾桶等;尽管广场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桶,但是从图中不难发现,垃圾桶大多分布在广场的南边,而北面几乎未设有任何垃圾桶,且南边相邻的垃圾桶相隔较远,在实际的使用中,仍感到有一定的不便。

图19广场垃圾桶分布情况

7、东站中心广场用地平衡表

表1东站中心广场用地平衡表(单位:

平方米)

总面积

61350

绿化面积

14800

占总面积24.12%

道路、铺装广场面积

40000

占总面积65.20%

水体面积

6550

占总面积10.68%

8、总结

作为大型综合性公共环境设计,广州东站中心广场环境景观设计不仅利用了当地的人文环境条件,也与建筑规划做了非常好的专业衔接,是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的一个优秀案例。

 

参考文献

[1]程晓山.广州东站广场设计[J].中国园林,2001(03):

28-30.

[2]何芳.广州火车东站广场超大型景观瀑布设计[J].给水排水.2002(04).

[3]周志红.广州城市广场建设现状[J].城市问题.2002(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