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5090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docx

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

2014届高三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练:

文言文阅读部分(湖北地区)

阅读训练

(一)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螳螂捕蝉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

“敢有谏者死!

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对曰: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

“善哉!

”乃罢其兵。

【注】①荆:

指楚国。

②舍人:

左右亲近的人。

少孺子:

年青人。

③丸:

弹子。

④附:

同“跗”,脚背。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怀丸操弹怀:

怀藏

B.吴王曰:

“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子:

对人的蔑称

C.黄雀延颈延:

伸长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务:

务必,一定

2.下列各项中,与“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

C.令以责之里正。

(《促织》)

D.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

(《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乃罢其兵”不同的一项是

A.昂其直,居委奇货。

(《促织》)

B.而绝秦赵之欢。

(《廉颇蔺相如列传》)

C.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促织》)

D.吾从而师之。

(《师说》)

4.下列各项中,对文言短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借事说理,寓理于事,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B.本文是一则寓言,其寓意是:

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身后的危险。

C.舍人怀丸操弹的目的是防止园中悲剧的发生。

D.文中对蝉、螳螂、黄雀的描写简洁而又生动形象。

5.请将第一大题里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参考答案

1.B2.B3.D4.C

5.螳螂曲着身子,弯起前肢,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正在它的旁边(守候)。

阅读训练

(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晏子使楚

晏子①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②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

‘何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

’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

“缚者曷③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正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④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⑤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春秋·晏子使楚》)

【注】①晏子:

名婴,战国时期齐国的宰相。

②为: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

③曷:

hé,通“何”。

④得无:

固定用法,增强反问语气,可以译为“难道”“该不会”。

⑤熙:

同“嬉”,开玩笑,捉弄。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曰:

何坐?

坐:

犯罪。

B.齐人固善盗乎?

固:

原本,本来。

C.所以然者何?

然:

表转折,然而,但是。

D.其实味不同其实:

两个词,“其”,代词,“它的,它们的”;实,名词,“果实”。

2.下列加点的字与“吾欲辱之,何以也?

”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D.所以然者何?

3.下列各项中,与“何为者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君何以知燕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问者蒸香于鼎(《促织》)

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及人物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晏婴在这场外交斗争中巧妙地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把“淮南”比作楚,把“淮北”比作齐;把“橘”比作盗贼,把“枳”比作不盗之民。

B.文中晏子与楚王形成鲜明的对比:

楚王自作聪明、仗势欺人、心劳舌拙,不堪一击,自取其辱;晏子机智善辩、义正词严、不卑不亢,所向无敌,爱国奉君。

C.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恰当而有力地反击了对方。

D.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5.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是自讨没趣了。

 

阅读训练(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当止不止

有樵者,负薪而归,山行遇虎,弃薪,慌乱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

穴故嵌空①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

乃力运数石,窒②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嵌空:

深陷的样子。

②窒:

堵住。

③不食顷:

不到一顿饭工夫。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樵者,山行遇虎樵者:

樵,打柴。

樵者,打柴的人。

B.穴故嵌空而缭曲故:

原本,本来。

C.穴故嵌空而缭曲缭曲:

曲折缭绕。

D.乃反出穴外。

乃:

表转折,却。

2.下列加点的“以”与“两穴并聚柴以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中“蛇”相同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促织》)

4.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事中的樵夫被老虎逼得无路可逃,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B.樵夫利用有利的地形转危为安,转守为攻。

C.老虎由咄咄逼人到进退两难,无法脱身,“被熏灼”力竭而死,是樵夫一开始就利用熟悉的地形盘算好的诱敌深入之策。

D.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应当看清楚情况,不能意气用事;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往往会适得其反。

5.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

参考答案

1.D2.A3.D4.C

5.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

阅读训练(四)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行:

品行,德行。

B.非淡泊无以明志淡泊:

恬淡寡欲。

C.淫慢则不能励志淫慢:

荒淫懒散。

D.年与时驰年:

年成,收获。

2.下面句中,与“静以修身”的“以”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琵琶行》)

B.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

C.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D.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3.与“将复何及!

”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4.文中诸葛亮没有训诫子侄们的一项是

A.戒奢靡B.戒怠惰C.戒浮躁D.戒自满

5.请将文言文阅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参考答案

1.D2.A3.D4.D

5.学习需要(内心)宁静,才能要靠学习获得。

不学不能扩大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贫贱难久居,倘若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母哀而舍之。

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

“彼竖子何能为?

此欲以肉喂虎耳。

”他日与蒙会,又辱之。

蒙大怒,引刀刺吏,出走。

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①,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孙权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

蒙固辞金钱,权不许。

封爵未下,会蒙疾发。

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

年四十二,卒于内殿。

权哀痛甚,为之降乐减膳。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权闻之,益以悲感。

(选自《文史英华·纪传卷》,有删改)

【注】①承间为言:

趁适当时候为吕蒙说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讨山越乞讨

B.又辱之侮辱

C.策召见奇之奇怪

D.所以治护者万方保护

2.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判断句。

B.“归以告蒙母”,省略句。

C.“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反问句。

D.“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被动句。

3.下列加点文言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出因校尉袁雄自首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年四十二,卒于内殿以勇气闻于诸侯

D.权闻之,益以悲感辍耕之垄上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吕蒙出身贫寒,曾寄人篱下,因行窃被母亲痛打。

B.吕蒙年少时就表现出勇敢、有主见的个性品质。

C.吕蒙成为太守后,不贪图金钱,清廉奉公。

D.文章写孙权对吕蒙的关心,表现了吕蒙在孙权心目中的地位。

5.请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参考答案

1.B

2.D

3.D

4.A

5.吕蒙没有死的时候,把所得到的金银珠宝等各种赐品全部交付官库,嘱咐主事的人在他死的当天全部交还主上,丧事务必节俭。

阅读训练(六)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5题。

(唐)太宗曾罢朝,怒曰:

“会杀此田舍汉!

”文德后①问:

“谁触忤陛下?

”帝曰:

“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

“皇后何为若是?

”对曰: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①文德后:

唐太宗的皇后。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我常不自得得:

得到

B.岂过魏征过:

超过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具:

穿戴

D.妾幸备数后宫数:

充数

2.与“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句中加点的“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

B.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C.吾尝终日而思矣。

(《劝学》)

D.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

3.与“每廷争辱我”的“廷”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句是

A.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

(《促织》)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

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对这篇短文主旨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通过唐太宗及皇后的言行烘托了魏征的忠贞。

B.通过魏征的“廷争”衬托太宗是个明君。

C.通过巧妙化解太宗的愤怒,显示出皇后的见识与机敏。

D.通过皇后的言行衬托出太宗是个明君。

5.请将上面文言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妾闻主圣臣忠。

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参考答案

1.A2.D3.B4.C

5.妾(或“我”)听说,主人圣明,臣子就忠诚。

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能够直言。

阅读训练(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秦士有好古物者,价虽贵,必购之。

一日,有人持败席一扇,踵门而告曰:

“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①,此孔子所坐之席也。

”秦士大惬,以为古,遂以负郭之田②易之。

逾时,又有持枯竹一枝,告之曰:

“孔子之席,去今未远,而予以田售。

吾此杖乃太王避狄,杖策去邠时所操之棰也③,盖先孔子又数百年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大喜,因倾家资悉与之。

既而又有持朽漆碗一只,曰:

“席与杖皆周时物,因未为古也。

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秦士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舍资用尽去,到无以衣食。

然好古之心,终未忍舍三器。

于是披哀公之席,持太王之杖,执舜所作之碗,行乞于市,曰:

“那个衣饮父母,有太公九府④钱,乞我一文。

”闻者喷饭。

(选自明·谢肇zhào淛zhè《五杂俎·事部》)

【注】①命席:

下令安排座位。

②负郭之田:

很多的田,大片的田。

③杖策去邠时所操之棰也:

邠bīn,即豳,古国名,故地在今陕西彬县一带,为周的先人公刘所建。

棰:

棍,杖。

太王名亶父,周文王的祖父,因受戎狄部落不断侵扰,亶父率部由邠迁于岐。

④太公九府:

太公,即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封于齐。

九府,官署名;掌钱财,为太公所建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持败席一扇败:

破旧

B.秦士大惬惬:

惊奇

C.遂以负郭之田易之易:

交换

D.因倾家资悉与之悉:

全部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秦士有好古物者闻者喷饭

B.踵门而告曰而田舍资用尽去

C.告之曰于是被哀公之席

D.盖又远于周矣行乞于市

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孔子所坐之席也”,是判断句。

B.“子何以偿我”,“子”是前置宾语。

C.“遂虚所居之宅以予之”,“虚”是使动用法,“使……腾空”的意思。

D.“到无以衣食”,“衣”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用风趣诙谐的语言,刻划了秦士这个爱好古董的人物。

B.故事的发展是通过秦士三次购买古物的线索展开的。

C.文章谴责了那些贩卖假古董的文物骗子。

D.文章的结尾讽刺了秦士的执迷不悟和泥古不化。

5.请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碗乃舜造漆器时作,盖又远于周矣,子何以偿我?

 

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我的这只木碗是舜帝所造的漆器,比周朝古远多啦,您将用什么补偿我?

(该出什么价钱)

阅读训练(八)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1-5题。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

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

“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

”张仪曰:

“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

张仪南见楚王,曰:

“弊邑之王所说甚者,无大大王;唯仪之所愿为臣者,亦无大大王。

弊邑之王所甚憎者,亦无大齐王;唯仪之甚憎者,亦无人齐王。

今齐王之罪,其于弊邑之王甚厚,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不得为臣也。

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

若此,齐必弱,齐弱则必为王役矣,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和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

(节选自《战国策·秦二·齐助楚攻秦》)

1.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欲伐齐,齐楚方欢欢:

高兴

B.王其为臣约车并币约:

准备

C.弊邑之王所说甚者说:

尊重

D.西德于秦德:

恩德

2.对下面两组“之”的指代,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惠王患之子为寡人虑之

②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

A.①组两句中“之”的指代相同,②组两句“之”的指代不同。

B.①组两句中“之”的指代不同,②组两句“之”的指代相同。

C.①②组两句“之”的指代均不同。

D.①②组两句“之”的指代均相同。

3.与“惠王患之”一句词类活用相同的一句是

A.则是北弱齐。

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

D.“……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促织》)

4.楚王听信张仪最根本的原因是

A.喜欢别人奉承。

B.贪心。

C.害怕秦国。

D.毫无主见。

5.请将上面文言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弊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是以弊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不得为臣也。

参考答案

1.A2.B3.D4.B

5.我国想讨伐它(齐国),可是楚跟齐正很友好,这样我国之君就不能侍奉大王您了,同时也让我不能成为您的臣子了。

阅读训练(九)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短文,完成1-5题。

绍兴三十二年,京①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签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岁。

(选自《辛弃疾传记》)

【注】①京:

耿京,义军领袖,辛弃疾在他手下任掌书记。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宗劳师建康劳:

烦劳、劳累

B.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嘉:

奖励

C.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会:

正当、正遇

D.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缘:

因为

2.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促织》)

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D.以筒水灌之,始出(《促织》)

3.与“何以复命”文言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D.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4.最能反映辛弃疾到金营捉张安国归宋的原因是

A.为了替耿京报仇。

B.为了惩治叛徒。

C.为了忠心报国。

D.为了给宋高宗复命。

5.请将上面文言短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

参考答案

1.A2.C3.B4.C

5.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

阅读训练(十)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1-5题。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有六尺簟①,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

既无余席,便坐荐②上。

后大闻之,甚惊曰:

“我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注:

①簟:

diàn,竹席②荐:

草席

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应有些物。

故:

因而、于是。

B.可以一领及我。

及:

给。

C.既无余席。

既:

既然。

D.丈人不悉恭。

悉:

了解。

2.下面句中加点的“以”字,与“可以一领及我”的“以”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B.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劝学》)

3.下面句中加点的字,与“因语恭”的“语”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欲勿欲,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C.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D.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4.对王恭的评价恰当的一项是

A.不贪吝B.怕伤情面C.讲诚信D.严于律已

5.将第一大题文言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后大闻之,甚惊曰:

“我本谓卿多,故求耳。

 

参考答案

1.C2.D3.C4.A

5.后来王大听说这件事,非常惊奇,说:

“我原以为您会有多的,所以就(向您)要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