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6377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docx

福州大学中央银行学重点

名词解释5题10分

判断10题10分

不定项15题15分

问答5题40分

论述2题25分

第一章

中央银行:

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

准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通常不设完整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并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理解)

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又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和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和履行中央银行的全部职责,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如中、英、法、日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国的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

中央级和地方级在货币政策方面是统一的,中央级是金融决策机构,地方级接受中央级的监督和指导。

但在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金融监管和中央银行有关业务的操作方面,地方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与中央级也不是总分行的关系,而是按照法律规定分别行使其职能,如美、德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跨国式中央银行制度:

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中央银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时期各有何特点?

中央银行制度初建时期:

(1)由普通银行自然演进。

早期的中央银行大多数是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

一般称之为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

(2)逐步集中货币发行。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自然演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集中掌握货币发行权的过程。

(3)对一般银行提供服务。

早期中央银行都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票据交换和资金清算服务,最终成为全国统一的银行清算中心。

中央银行制度普及发展时期:

(1)为适应客观需要而设立。

这个时期,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是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币值,重建或整顿币制而设立的。

一般称之为人工创设型中央银行。

(2)活动重心在稳定货币。

(3)集中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的重要手段

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1、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看,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业务对象特殊。

其业务对象不是一般的工商客户和居民个人,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2)经营目的特殊。

其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了调节宏观经济。

(3)中央银行拥有一系列特有的业务权利。

如垄断货币发行,集中存款准备金,代理国库等

2、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看,它是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特殊地位。

(1)中央银行履行其职责主要是通过特定金融业务进行的,对经济的管理调控基本上采用经济手段。

(2)中央银行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分层次实现的,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机构市场。

(3)中央银行在政策制定上有一定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1、发行的银行。

指中央银行接受国家政府的授权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

具体表现在:

(1)集中存款准备金;

(2)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票据交换和清算

3、政府的银行。

具体表现在:

(1)代理国库

(2)代理政府债券发行(3)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4)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5)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7)金融监管(8)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中央银行的综合职能:

1、调控职能

2、服务职能。

具体表现在:

(1)为政府服务;

(2)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服务;(3)为社会公众服务

3、管理职能

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内容?

各有何特点?

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权利集中统一、职能完善、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两级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是统一的,央行是金融决策机构,地方级中央银行要接受中央级中央银行的监督和指导;一般与联邦制的国家体制相适应。

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由一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

3、准中央银行制度

国家设立类似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机构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授权若干商业银行也执行部分中央银行的职能;通常与国家或地区较小而同时又有一家或几家银行在本国以致处于垄断地位有关。

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由这家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驶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一般与区域性多国经济的相对一致性和货币联盟体制相对应。

第二章

中央银行独立性:

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现代经济体系中的中央银行与早期的中央银行在职能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一)“发行的银行”职能扩展

早期:

集中、垄断和统一银行券的发行。

现代:

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这包括:

(1)货币的稳定性(信用货币情况下必然面临的问题)

(2)为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创造条件

(3)保持货币量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适时调控货币量(包括货币结构)和信用量

(4)货币供给和调节的国际因素

这进一步表明了统一货币发行的重要性。

(二)“银行的银行”职能扩展

早期和现代在形式上无差别,都表现为集中存款准备金、作为最后贷款人和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三个方面。

但其内涵和相对重要性发生了变化:

1.集中准备金:

从保证支付到调控货币供给量和信用总量。

2.中央银行贷款:

重要性明显增强,是扩大货币供给的重要手段,也是缓解金融机构流性压力的手段。

3.组织银行间支付清算:

重要性明显增强。

(三)“政府的银行”职能扩展

早期:

政府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以及根据政府安排代为筹集资金。

现代:

在上述对政府业务增加和扩展的同时,又增加了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不仅是支付保证,更关注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经济金融活动和参与国际协调的职责。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同政府的关系上。

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一定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业务需要符合金融运行的客观规律

(2)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3)中央银行与政府所处的地位、行为目标、利益需求与制约因素有所不同。

根本的一点,经济工作只是政府工作的一个方面,更多的还要考虑社会问题(公平)中央银行不可能完全按照政府指令行事,否则可能使银行经营不善导致货币稳定性降低从而使金融运行产生波动。

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工作配合不能违反金融活动的基本规律。

(4)中央银行与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有利于她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形成一种良性的互补和制约关系,增加政策的综合效力和稳定性。

(5)中央银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还可以使得中央银行的机构有效率的贯彻有关政策,少受地方政府的干预,从而增加宏观调控的时效性,提高中央银行运作效率。

相对的独立性:

(1)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不能背离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目标

(2)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中央银行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可能超过隶属的整体

(3)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和监管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的

(4)特殊情况下(战争、特大灾害),中央银行必须完全服从政府的领导和指挥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关系是怎样的?

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基本上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但不是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有关政策,并通过具体的金融业务活动来实现,因而又具有一定的业务往来关系。

具体如下:

(1)中央银行是全部金融活动的核心。

商业银行虽然参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但是那是在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的基础上的。

(2)中央银行是为金融机构提供支付保证、融资、清算在内的各项服务的机构。

是各类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保证者。

(3)中央银行要监管金融业、维护金融稳定、规范金融运作,因此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也是保护者和调节者。

 

第三章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大致可以分为法定业务权力、法定业务范围、法定业务限制三个方面。

(1)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力。

一般包含以下几项:

发布并履行与其职责相关的业务命令和规章制度的权力;决定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的权力;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的权力;决定对金融机构贷款数额和方式的权力;灵活运用相关货币政策工具的权力;依据法律规定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督管理的权力;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力。

(2)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是政府为规范其业务活动对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做出的具体规定。

包括:

货币发行和货币流通管理业务;存款准备金业务;为在中央银行开立账户的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及贷款业务;在公开市场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业务;经营黄金外汇及管理业务;经理国库业务;代理政府向金融机构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组织或协助组织金融机构间的清算业务,协调各种清算事项,提供清算服务;对全国的金融活动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预测,统一编制全国金融统计数据、报表,按照国家规定定期予以公布;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中央银行财务收支的会计核算和内部监督管理;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

(3)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是指法律为确保中央银行认真履行职责,有效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和维护金融稳定,使中央银行能正当合理地运用其拥有的特权,保持高度的信誉、权威性和超然地位而对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进行的必要的限制。

包括:

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得向任何个人、企业或单位提供担保,不得向他们发放贷款;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一般不得向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试分析中央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1、从总体上看,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最基本原则是必须服从于履行职责的基本需要。

因为中央银行的全部业务活动都是为其履行职责服务的,是其行使特定职权的必要手段。

2、在具体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要奉行以下原则:

①非营利性。

指中央银行的一切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

中央银行特殊的地位作用决定了其是以调控宏观经济,稳定币值稳定金融为己任的宏观金融管理机构。

②流动性。

指中央银行一般不做期限长的资产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所拥有的资产负债需要有较强的流动性,才能及时灵活地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操作,满足其调节货币供求,稳定币值汇率、调节经济运行的需要。

③主动性。

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运行情况,在必要时必须主动采取措施,通过具体业务实现调控目标。

因为在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中,中央银行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④公开性。

指中央银行业务状况公开化,定期向社会公布业务财务状况并向社会提供有关金融统计的资料。

这有利于其依法规范业务活动保持权威,增强货币政策的公示效应,有利于各界分析金融经济形势调整决策和行为。

 

试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美国、欧洲、日本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1、中国的中央银行:

在资产业务中,中国人民银行外汇占资产业务的比重逐年加大,是资产方中最主要的项目,已经成为投放基础货币的主渠道。

第二位是对政府债权。

第三位是对金融机构的贷款,其规模逐年减小,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业务因商业票据市场不发达和商业银行贴现业务少一只占比相对较小,其规模逐年减小表示央行试图从准备金转向公开市场业务减少对银行性金融机构的依赖。

在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始终是第一位,其中又以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为主。

第二位是发行货币。

第三位是发行债券,为了冲销外汇储备激增所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过多,中国人民银行加大了发行债券的力度,加大对基础货币调控的力度,通过发行债券回收过多的流动性。

但其冲销成本过大,需还本付息,会导致更大的货币投放。

2、美国和日本的中央银行:

资产负债表结构大同小异。

资产项目第一位为有价证券业务,这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购买大量证券化资产的结果。

负债第一位为货币发行,这种资产负债结构充分反映了美国、日本的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中央银行以公开市场业务为主的特征。

3、欧洲中央银行由于其区域性中央银行的特征,面临的业务对象和业务运作都不同于一般的国家中央银行。

在资产方,占比最大的是对欧元区居民债权,上升最快的是持有的欧元区内的证券,表明欧洲中央银行对欧元区成员国的资金支持。

在负债方,比重最高的是流通的货币,说明欧洲的货币投放主要通过贷款而非公开市场业务。

 

试对美联储近5年来的资产负债表变化进行分析,说明原因与可资借鉴之处。

美联储在资产方以持有美国财政部证券为主,在负债方以流通中的货币为主。

从资产方面看,一方面大量减持国债,另一方面新设了六个科目:

1、定期拍卖信贷。

能够允许存款类金融机构使用更广泛地抵押品,通过拍卖机制获得联储的短期贷款。

2、所持LLC的商业票据融资便利净额。

意味着美联储可以绕开金融机构直接对工商企业实施融资支持。

3、所持MaidenLaneLLC资产净额。

是美联储为拯救贝尔斯登公司设置的新科目。

4、央行间货币互换。

签订国央行可以从美联储获得美元,并贷给国内金融机构。

5、在AIA和ALICO众的优先权益。

美联储设立两个SPV旨在对AIG和AIA进行救助,方式是直接或间接接收收购两家公司的普通股。

6、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便利。

反映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便利发放的信贷,目的是提升消费者的贷款量。

从负债方面看,首先是金融机构大量增加在美联储的存款,原先存款机构的存款比重很小;其次是增加美国财政部的存款,这为联储提供了资金来源,反映了美国政府对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的支持。

 

第四章

第一准备金:

银行为应付客户提取现款随时可以兑现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及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一般称为“现金准备”或“主要准备”。

第二准备金:

银行最容易变现而又不致遭受重大损失的资产,如国库券及其他流动性资产,也叫“保证准备”。

经济发行:

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的客观发展需要增加现金流通量。

财政发行:

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理解)

存款准备金制度:

所谓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根据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的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货币发行:

货币发行有两重涵义:

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现金准备:

包括黄金、外汇等具有极强流动性的资产。

证券准备:

包括短期商业票据、财政短期国库券、政府公债券等在金融市场上流通的证券。

弹性比例制度:

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保证准备制度:

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指在规定的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都必须以十足的现金作为发行准备。

现金准备发行制:

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100%的现金作准备。

比例准备制:

指规定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各占多大比重。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与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有何不同?

中央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机构,其性质和职能决定其存款业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站在中央银行的立场来说):

(1)存款原则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办理业务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存款人保密”的原则;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时遵循一国的金融法规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例如存款准备金制度。

(2)存款动机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即扩大资金来源,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存款成本,从而扩大资金运用,争取盈利;中央银行吸收存款是为了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即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调控社会信贷规模,达到稳定币值的目的。

(3)存款对象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直接吸收社会个人、工商企业的存款,中央银行却不直接面对个人、工商企业,而是吸收不易脱离中央银行的控制,以便更顺利的执行货币政策的存款,如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财政等政府部门的存款。

(4)存款当事人关系具有特殊性。

商业银行与存款当事人之间是一种纯粹的平等互利经济关系。

而中央银行与存款当事人除了经济关系之外还有行政性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货币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在经济发行的条件下,货币投放适应了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增长的需要,既可以避免货币投放过多,又能确保经济增长对货币的需要。

财政发行是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财政性货币发行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没有经济增长作为基础,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会形成超经济需要的过多货币量,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的物价上涨。

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为什么?

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遵循垄断发行的原则,可靠信用做保证的原则,要有一定的弹性原则。

(1)垄断发行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权高度集中于中央银行。

这是为了保证国内的通货形式统一,避免多头发行造成的混乱,便于中央银行制定执行货币政策,灵活有效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同时中央银行垄断发行货币发行权有利于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政府完全得到发行钞票的经济利益。

(2)有可靠信用作保证的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黄金或有价证券作保证,即通过建立一定的发行准备制度,以保证中央银行独立发行。

这是因为现代不兑现纸币制度下,纸币的发行量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客观的货币需要量之间,必须保持相对适应的关系,否则将出现通货不稳定,扰乱正常流通和生产的运行,以致引起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动荡。

(3)具有一定的弹性原则,是指货币发行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

这既要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避免因通货不足导致的经济萎缩;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发行数量,避免因通货过量供应造成经济混乱。

试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缺点。

各种主要货币发行准备制度,其实质都是合理控制货币发行的弹性和可控性,以更灵活而有效的调控货币供应量,维持正常的生产秩序。

对应的为货币准备中现金和国家信用之间如何进行合理分配。

(1)弹性比例制度,指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国家对超过法定准备金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

这种方式虽然比较灵活,不过调控方式是间接的。

(2)保证准备制,指货币发行要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用作为发行准备。

这种制度在中央银行独立性不高的国家容易造成货币的财政发行,使货币发行成为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

(3)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

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指在规定一定发行限额内,可全部政府债券作为发行准备,但超过限额的任何发行,必须以十足的现金发行作为发行准备。

这种制度虽有利于限制货币的财政性发行,但缺乏弹性,加上限额的确定不能随时调整,可能脱离实际,造成发行的货币量不能随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灵活调整。

(4)现金准备发行制。

指货币的发行必须以百分之百的现金做准备。

这种制度虽然可完全防止滥发货币,但是过于缺乏弹性。

(5)比例准备制。

指在规定的货币发行准备中,现金与其他有价证券各自占多大的比重。

虽可以克服现金准备缺乏弹性的缺点和保证准备难以控制的缺点,但是各种准备资产的比例往往难以科学确定。

中国人民银行央行票据操作带来了什么问题?

以央票为对象的公开市场操作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为什么?

中国人民银行负债结构主要有两个显著的变化:

一是在“储备货币”中,“发行货币”的占比被削弱,“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比重稳步上升,“发行债券”这一负债业务的比重大幅度上升。

这两个明显的变化,体现了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在货币政策操作选择的倾向性:

偏重于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通过发行与回购央票来进行公开市场业务。

其根源在于近年来外汇占款比率不断攀升,货币供给被动增加。

为冲销这些外汇占款,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了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发行央票并重的方式,遏制货币供给的大规模扩张。

但这种冲销操作却并不具备可持续性。

主要原因在于冲销需要付出高昂的利息成本、较高的发行债券的利息成本,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利息成本。

由此来看,未来若要继续采用此种对冲方式,其压力将越来越大。

 

第六章

再贴现业务: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中央银行的再贴现与贷款有何意义?

1、再贴现和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渠道。

在信用货币创造机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形成社会货币总供给。

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信用货币供给随之增加,再贴现和贷款成为提供基础货币调控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渠道。

2、再贴现和贷款业务是中央银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的具体手段。

随着商品生产流通的扩大,为满足借款人的资金需求及金融机构自身盈利动机,金融机构将尽可能扩大贷款规模,当发生资金周转不灵且同业拆借难以解决时,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便是最后的解决手段。

 

中央银行的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有何异同?

(根据课本拓展)

相同点:

1、二者都是中央银行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工具

2、二者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相同。

3、二者融资效果相同。

不同点:

1、资金流动性不同

2、收益表现形式不同

3、对金融环境要求不同

4、信用依据不同

如何完善我国的外汇储备和经营管理?

1、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制度。

注意规避三种风险:

①主权风险。

避免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

②商业信用风险。

要选择信用等级高的代理行和金融工具,防止因商业银行经营不善或倒闭可能带来风险。

③市场风险。

实行以比较坚挺的货币为主的储备币种多元结构以分散风险,合理组合储备资产保证其充分流动性,安排好储备期限结构实现合理收益性,建立储备资产基准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2、采用科学的风险控制手段。

采用科学的管理系统;控制总体风险和每一项投资的风险;控制自身和交易对手风险;控制交易、清算、结算各环节风险。

3、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外汇储备经营模式。

将实际储备分为经常性和战略性,经常性储备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汇率,保持必要的对外支付能力;战略性储备用于满足国家较长期限的资金需求。

怎样的中央银行资产结构才是合理的?

影响因素有哪些?

目前我国央行资产业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应如何解决?

1、过多购买美国国债,外汇储备规模不断扩张且不具有效率和可持续性

2、外汇储备扩张导致本币被动超发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自主性,带来巨额冲销成本,加大国内通胀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