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748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docx

中考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球仪

专题一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聚焦】

考点

课标内容

中考定位

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

着重考查“地球的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和“经纬网的判读”。

常见的题型为选择题、读题分析题和综合题,中考重现率100%

2.地球仪

运用地球仪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和划分;掌握经纬网的判读

3.地球的运动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认识中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熟悉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掌握区时及时差的计算。

【知识梳理】

考点一、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1、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2)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

①自转: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②地球的自转周期:

地球的自转一周为一天,就是24小时。

③地球自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④自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昼夜交替现象

b.地方时(时间差异):

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º,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相差N个时区,则相差N小时,按照“东加西减”的方法。

注:

北京时间就是中国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º经线上的地方时。

(2)地球的公转

①地球的公转的定义:

地球绕太阳的旋转就是公转,公转一周(即周期)为一年。

②地球公转的方向:

自西向东。

注:

公转轨道面与地轴总是保持66º34′的夹角。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③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球现象

a.一年四季的变化。

注:

(a)任何一天,赤道地区均昼夜平分。

(b)任何地点,春秋二分均昼夜平分。

(c)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的夏半年,3月21日至9月23日),越向北方向昼越长;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冬半年,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越向南方向昼越长。

(D)凡太阳直射的地区都昼长夜短(除赤道外)。

b.地球的五带

(a)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

主要是根据有无太阳直射现象,或者是有无极昼、极夜现象来划分的。

(b)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把地球划分为五带: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4、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地区/时间

6.22

6.22-12.22

12.22

12.22-6.22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最大

由大变小

最小

由小变大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最小

由小变大

最大

由大变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直射时最大,其他时间随太阳直射点的远离和接近而变小或变大

考点二、地球仪

1、地球绕着固定的轴转动,称之为地轴,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北极(N)、南极(S)。

2、经线与纬线

经线

纬线

定义

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

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

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直至成点

形状

半圆

圆,除极点外

度数

从本初子午线0°到180°E(W)

从赤道(0°)到90°N(S)

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

变化

从西向东增大为东经;从东向西增大为西经。

从南向北增大为北纬;从北向南增大为南纬。

特殊线

本初子午线(0º);180º(日界线);20ºW和160º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赤道(0º);南、北回归线(23.5ºS、N);南、北极圈(66.5ºS、N)

3、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1)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2)经纬网的判读:

北纬的度数后的应用符号为N,南纬的度数后的符号为S,西经度数后的符号为W,东京度数后的符号为E。

(3)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几个重要的分界

线

 

思维能力拓展:

1、地球自转运动与物影的关系:

地球自转运动,太阳东升西落,物影上午偏西北、下午偏东北物影较长,正午时物影最短略偏北。

一天中早、中、晚物影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2、地球公转运动与物影的关系:

地球公转运动,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物影长度为零,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达一年中最长。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位于头顶,物影长度为零,北半球各地正午物影达一年中最长。

3、一年之中,太阳升起来和落下的方位是不同的:

(1)、春秋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2)、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

(3)、冬至日,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科目:

地理版本:

湘教课题:

地球的运动

年级:

九年级主编:

王珍时间:

2014.8.18

地球的运动

一、中考大纲要求:

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用事实说明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命题动态分析:

1、地球自转公转知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为5-10%。

2、综合能力考查是重点也是中考热点。

如地球公转二分二至,太阳光照图以及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五带中阳光直射现象和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是历年中考热点,多以综合读图题方式呈现。

3、注重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等基础知识考查,中考多以选择题方式呈现或真空题方式呈现。

三、中考考点扫描:

1、地球的自转

(1)定义:

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自转。

1、中心:

地轴

(2)自转规律2、方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3、周期:

4、速度:

每小时转过经度度

1、昼夜交替现象

(3)产生的地理现象2、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3、时间差异

2、地球的公转

(1)定义:

1、中心:

2、方向:

自西向东,呈时针方向

(2)公转规律3、周期:

4、公转特征:

①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②公转轨道与地轴成66.5°夹角不变,公转轨道与赤道成23.5°夹角不变

1、四季的变化

(3)产生的地理现象2、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五带的划分

 

 

                         

                 图一

四、直击典型考题:

  1、每年7月1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及将移动的方向是(   )

    A.在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B.在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在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2、下列节日中,学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异最大的是(   )

    A.三月八日妇女节        B.五月一日国际劳动节

    C.七月一日党的生日       D.九月十日教师节

  

3、今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分别是(   )

  A.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昼长夜短 B.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昼短夜长

  C.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昼长夜短 D.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昼短夜长

 

二、综合题

1.写出图中A、B、C各点的地理坐标。

A:

______;B:

______;C:

______。

2.读下图,完成有关要求。

⑴A点的经度是____,纬度是____。

⑵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地,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地。

⑶按照地球上五带的划分,①地属于____带,②地属于____带。

⑷判断:

③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②地在④地的____方向。

3..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⑵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____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____。

⑶当地球公转到C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____现象,菏泽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⑷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与2003年10月15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

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____(区间范围)。

A.AB之间B.BC之间C.CD之间D.AD之间

科目:

地理版本:

湘教课题:

地球的运动

年级:

九年级主编:

王珍时间:

2014.9.6

专题二地图要素及等高线地形图

一、中考大纲要求:

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知道不同地图的用途。

2、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六种地形部位。

4、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二、命题动态分析:

1、此讲知识在中考中所占分值为5-10%。

2、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或综合读图题方式呈现。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部位,选择坝址,计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判断方向上中考的要点和热点,对该知识的考察多以综合读图题方式呈现。

通过读图,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

4、讲内容在中考中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和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考查,如根据比例尺计算两地实际距离等。

二、中考考点扫描:

考点一地图上的比例尺及应用

1、概念:

比例尺也叫“缩尺”,表示公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比例尺的分子都是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分母越小,

4、同一图幅的地图,比例尺越,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

5、方向:

有指向标

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

无指向标

通常采用“上北下南,”

经纬网

纬线代表东西方向,经线代表南北方向

注意:

(1)北极点四周都是正南方向,南极点四周都是方向。

(2)在经纬网上,若两点在不同的经纬线上,可以先比较两地纬度判读出;

在比较两地的经度判读出方向,最后将两个方向叠加。

精选精炼

1、(2012年保定十七中模拟)如果下面四幅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2012年山东滨州)某中学兴趣小组绘制一幅学校平面图,图书馆和操场的实际距离是400米,如绘制到图上的实际距离为20厘米,则同学们采用的比例尺应为()

A.1:

20000B.1:

2000

C.D.用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

3、(2012山东青岛)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同,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陡的是(    )。

考点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相关概念

(1)海拔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也叫。

(海平面以上为___数,海平面以下为____数)单位.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

相对高度永远为正值。

(3)等高线: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个点练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4)等高距——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每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等高距。

2、等高线的判读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闭合曲线

(4)重合而不相交

(5)等高线越密集,代表坡越陡;等高线越稀疏,代表坡越缓。

(6)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3、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读山地的不同部位

①山顶:

等高线闭合,中心数值高、四周数值低、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山脊: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③山谷:

等高线弯曲时,凸出部分指向高处。

④鞍部:

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⑤陡崖:

等高线发生重合的地方。

4、五种基本地形判读

地形类型

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精选精炼

1、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

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G_________,

⑵在A、B两条线路中,从_______处爬山比较容易。

⑶山峰D的海拔高度大约是__________米。

2、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是A、

B、C、D

(2)图中修建水库最适宜的地点是,

理由是

(3)甲在乙的方向,该图的等高距是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地形),虚线表示。

(2)B点比C点高米,B点的海

拔高度为米。

(3)C点在B点的方向。

[直击典型考题]

1.根据地形图完成各题:

(1)C处与D处坡度

较陡的是_______。

(2)图中最高峰的海拔大约是_______。

(3)大雨天气,图中四点最不适合野外

露营的地方是_______。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探究如下各

题:

(1)判断地形山地部位:

①A-B处:

______________ 

②C-D处:

______________

  丙处:

______________

(2)大清河的流向是:

_______________。

(3)大青山和小青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

(4)丁处海拔大约在______________之间。

丙处的相对高度_______________米之间。

(5)图中(4)大清河和小清河的源头段坡度较陡的是_________。

科目:

地理版本:

湘教课题:

陆地与海洋

年级:

九年级主编:

王珍时间:

2014.9.8

专题三陆地与海洋

中考大纲要求:

1、海陆分布: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分布大势,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海陆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中。

依据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命题动态分析:

1、此讲内容在中考是所占分值5-10%。

2、基础知识的考查是重点,如海陆分布特点,海陆面积之比,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分布及分界等,在中考中多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

重视读图能力的考查;如运用东西半球图,南北半球图分析其海陆分布,辨认七大洲、大洋轮廓、分布、分界、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的地理现象、了解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等,此考点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中考中多以综合读图题方式出现。

三、中考考点扫描:

考点一海陆分布

1、几个基本概念:

(1)陆地:

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由大陆和岛屿组成。

(2)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全球共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小。

(3)半岛:

陆地伸向海洋的部分,且背靠大陆,三面环海。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半岛。

(4)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并且四周环海。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5)海:

洋的边缘部分。

(6)大洲:

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半岛,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共分七大洲。

亚洲面积最大。

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分别是: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7)大洋:

包围着陆地的广阔水域,洋是指离陆地较远,海洋的中心部分。

世界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最小的大洋是北冰洋。

(8)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9)地峡:

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海洋的狭窄陆地。

2、世界海陆分布:

(1)世界海陆面积比例:

分陆地,分海洋。

(2)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3、世界海陆的分布:

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4、大洲与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与非洲之间分界:

红海、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之间分界:

乌拉尔山、、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非洲与欧洲之间分界:

地中海、

亚洲与北美洲之间分界:

白令海峡欧洲与北美洲之间分界:

丹麦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之间分界:

德雷克海峡南北美洲分界:

四、思维能力拓展:

1、特殊的大洲:

(1)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2)地跨寒、温、热三带的大洲有:

亚洲、北美洲

(3)跨经度最多且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有:

、。

2、穿过白令海峡的“三线”

(1)白令海峡是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唯一通道,是北冰洋与太平洋的分界线。

(2)“三线”是指亚洲与北美洲的洲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三线”穿过白令海峡。

3、六块大陆及名称: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精选精炼

1、某科考飞机,从亚洲出发,沿赤道往西飞行环绕地球一周,所飞经的大洲依次是

A.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B.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C.亚洲北美洲非洲国家欧洲D.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

2、下列围绕北冰洋的大洲,正确的一组是()

A.亚洲欧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纪录非洲

C.大洋洲亚洲北美洲D.大洋洲非洲国家北美洲

4、读下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所分别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

(2)、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道穿过大陆中部的大洲是___________。

(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处在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

(4)、亚洲与欧洲的洲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在图中用红色的笔绘出非洲与亚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

(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轮廓呈“S”状的大洋是_________。

考点二海陆变迁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⑴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

⑵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⑶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⑴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⑵阿尔卑斯山(欧洲):

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喜马拉雅山(亚洲):

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

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

地中海将消失:

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

红海将扩大:

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

探究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

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

但更多的是感觉不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得极其缓慢。

例如,大家熟悉的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最高处海拔约8848.13米),但在距今四五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那里还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只有约海拔一千米。

据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

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

材料2:

岩石受力引起变形示意图

材料3: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3,请说说世界的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2、根据材料l、2、3和板块构造学说,请简单地描述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青藏高原附近。

请你根据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说说其中的道理。

4、根据天文台的测量,发现1926~1933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

请你结合材料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1、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为这里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3、我国东部沿海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西南青藏高原附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4、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在不断进行张裂运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