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7834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docx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概要

教育心理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

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诞生,主要流派与标志性人物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与研究程序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脑与心理

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活动类型与人的气质脑潜能开发的途径

第三章行为动力

需要的定义、特征、分类需要层次理论

动机的定义、功能、分类动机冲突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理论学习动机的激发第四章认知过程

注意的概念、基本特征注意品质的培养

感觉定义、感觉剥夺实验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的基本规律与应用

知觉定义、特征、类型

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影响遗忘的因素与增增进记忆的方法

思维的概念思维过程的表现形式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第五章情绪

情绪概念、情商概念情绪与认知以及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健康情绪的主要条件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

智力定义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比率智商离差智商智力测验的科学运用

智力开发的有效途径创造力定义、特征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人格

人格定义三种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影响因素强化与惩罚社会学习理论

主要的人格测验

第八章个体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的定义、主要特点关键期皮亚杰的思维发展理论

毕生发展观埃里克森发展8阶段理论

儿童语言获得的机制依恋

影响任务那个我成长的主要因素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第九章学习心理

学习的含义特点分类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观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观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

迁移的含义、种类、主要理论促进迁移的教学

学习策略的含义、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教学训练

学习风格的定义、分类五种主要的认知风格。

《心理学基础》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9分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的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3、性格是表现在对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上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或(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它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

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

三、单项选择题(16分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悉地做到眼、耳、手并用,是下列哪种注意品质?

(C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广度2、直率、热

情、精力旺盛,脾气暴躁,易激动,上述表现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

3、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A、气质B、性格C意志D、情感

4、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B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作用

5、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A]作用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6、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对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A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D、倒摄抑制

7、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的实质是C。

A、环境决定论B、二因素论C、遗传决定论D、相互作用论8、下列现象只有(D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9、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D

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10、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B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11、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属性抽取出来,舍弃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是(BA、分析B、抽象C、综合D、概括

12、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AA、华生B、冯特C、弗洛伊德D、马斯洛

13、善于把已经开始了的事业进行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是(AA、意志的坚韧性B.意志的果断性C.意志的自觉性D.意志的自制性14、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是(B

A、强、平衡、灵活B.强、平衡、不灵活C.强、不平衡D.弱1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D

A、生理与安全的需要B、社交与自尊的需要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16、“谈虎色变”属于(B

A、无条件反射三.B、条件反射C、反馈D、既是无条件反射又是条件反射判断题(15分1、儿童心理纷繁复杂,其发展的总趋势既是向上的,同时又是可逆的。

F2、思想开小差是一种注意的转移。

(F

3、人长期持续的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的免疫机能下降,导致身心疾病甚至死亡。

Y4、一般认为,大脑两半球存在着分工,左半球是言语、阅读、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优势的半球,而右半球是形象思维、空间知觉优势的半球。

Y5、抑郁质是最差的一种气质类型。

(F

6、鲁迅先生依靠再造想象构思出了阿Q的形象。

7、“怒发冲冠”是激情的表现。

Y

8、一般说打字员对文稿中文字的记忆是短时记忆。

Y

9、想象与感知觉最大的不同,在于想象的形象并非来源于客观现实。

(F10、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说明只要外界有刺激,人就会作出一定的反映。

(F

11、既想当好学生干部,有怕耽误学习时间的心理矛盾属于趋避动机冲突。

Y12、定势在解决问题中,有时起积极作用,有时又起消极作用。

(Y13、气质在人的个性中起核心的作用。

F

14、“知之深,则爱之切”这说明情感依赖于认识过程。

F15、“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很好的诠释。

Y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

共24分1、简述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社会文化制约性。

2、情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挫折承受能力。

3、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是表示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的课题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的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4、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发展的关键期。

六、论述题(12分,两题任选一题

1、教师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学语言的形象生动性,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性,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逻辑性,直观教具使用的正确性。

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

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

2、结合记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学习过后应如何科学复习?

复习要及时地、经常地进行,复习的方法要多样化,要动员多种感观参加,要合理安排复习材料,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要合理用脑。

七、说明题(14分说明题(1、在学校中,那些语文、数学等功课上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往往被认为是高智商的孩子,而那些学业平平、但在人际交往、组织以及在体育、绘画、音乐等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儿童却往往被认为是中等或中下智商的孩子,常常不被老师看好。

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种现象。

心理学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动物及人的心理,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的结构:

1.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象、激情状态三种元素;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强调心理学的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2.机能主义心理学——【美】詹姆士、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认为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华生《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1920s-1950s西方心理学

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德】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强调心理的整体性;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1950s“第三势力”——重视人格研究,认为人性本善;人有自我意志。

7.现代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为标志、【瑞士】皮亚杰——研究信息加工过程

2.行为:

外显的、可观察的反应动作或活动。

3.意识:

意识就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

4.无意识:

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

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各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应的整个过程或它的个别阶段。

5.描述:

描述就是客观地陈述事实,不涉及价值判断,也不寻求原因,只是将研究问题的有关现象呈现出来。

6.解释:

解释就是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间的前因后果。

7.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区估计某种事物和现象的在将来发生的可能性。

8.控制:

控制就是采取措施,使事物朝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避免消极事件的发生或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

2.观察法:

观察法是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了解事物的特征或规律性的方法。

3.观察者效应:

观察者效应就是被观察者觉察到自己在被观察而引起的行为改变。

4.观察者偏差:

就是观察者只看他们希望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些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的现象视而不见。

6.实验法:

实验法就是在控制的情境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心理学的实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7.变量:

变量是指可以量化的因素、特征或情境。

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8.自变量:

自变量是由实验者操纵的变量,它被假定为影响行为的可能原因。

9.因变量:

因变量是自变量所造成的结果,如测验成绩。

10.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可能影响因变量的条件。

心理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第二版考试重点总结

第二章脑与心理

1、脊神经发脊髓,穿椎间空外出,共31对。

脑神经由脑部发出共12对。

中枢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组成。

脑在颅腔内,脊髓在脊柱中,两者通常以椎体交叉的最下端

2、和第一神经的最下端为界。

3、脊髓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将脑和外周神经联系起来,成为脑神经传入和传出的中间站;二是可对一部分躯体运动进行调节,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

4、脑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

5、大脑的组成: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大脑皮层机器覆盖着的边缘系统和基地神经节组成,它从前后可分为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四个区域。

6、总之研究者比较一致认为左右半球都具有语言能力,而且在语言的较多方面,左半脑出现加工优势。

7、挖掘大脑的潜力:

第一敞开心灵的大门。

第二让心灵沐浴爱的阳光。

第三让学习为大脑持续重充电。

第四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发大脑潜能。

地三章行为和动力

第一节需要

1、什么是需要:

需要时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需求在脑中的反应、

2、需要的特征:

第一对象性。

第二动力性。

第三社会性。

3、需要的种类:

1生活需要和社会需要。

生物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连的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人类是无法生存的,更谈不上发展。

我们把那些为维持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物质产品的需要称为物质需要。

所谓精神需要就是个体参与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它包括对交往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道德的需要、创造的需要。

4、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的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5、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1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到小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中水平。

马斯洛认为,前四种需要即从生理需要到尊重的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即从求知的需要到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成长的需要。

基本需要时个体在生活中因身体上或生理省某种的缺失而产生的需要。

成长需要则u同,它虽然以基本需要为基础,他同时对基本需要具有引导作用。

成长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的,但满足这种需要能促进人的健康成长第二节动机

1、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2、诱因按其性质分为两种:

凡能驱使个体去趋向接近目标者,称为正诱因。

凡是驱使个体远离或回避目标者,称为负诱因,

3、动机对于个体活动具有三种基本功能:

1激活功能2引导功能3维持和调整功能。

4、动机分类1生理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2社会性动机1兴趣2权利动机3交往动机。

5、动机冲突或动机争斗指在同一时间内出现的彼此不同或相互抵触的动机,因不可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矛盾心理。

6、动机冲突的分类:

按性质和内容分类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

个人愿望和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

2非原则行动机冲突:

于社会道德标准不矛盾,只涉及个人兴趣、爱好取舍的动机冲突。

按表现分类1双趋动机冲突:

同时面对两个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标又不能同时到达,必须选择其一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动机冲突:

同时面临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都醒避开,但必须接受其一时产生的冲突。

3趋避动机冲突:

对同一目标,同时产生的既好而趋之,又恶而避之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7、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

取决于两个要素1一是动机本身的强弱2二是取决于个体行为质量。

首先动机对行为效果或效率的影响取决于动机本身的强弱。

一般来说当动机过弱时,行为者对活动持默然态度。

行为效果或效率必然很低;当然在动机强度过大时,有机体处于高度紧张、焦虑状态,其注意和直觉的范围变的国语狭窄,也会限制正常活动,从而是

行为效率降低。

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他往往会因课题性质不同而不同。

当学习比较容易的的课题时,行为效果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学习比较困难时,行为效率会因动机强度的增强而下降;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有利于行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学习力所能及的课题时,其效率的提高更明显。

(耶基斯多德定律

其次动机对行为效果的影响还于个体行为的质量有关。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因素。

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改善各种主观条件可以提高学习行为才是最关键的,只有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保持正向一致和正向不一致,消除负向不一致,提高行为效果。

8、归因理论:

1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认为:

对行为的归因有两种1环境归因2个人归因

2美国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性”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由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因素造成的;外控型的人感觉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3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1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2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

3可控归因合格不可控归因。

同时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况、外界环境

9、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主要有一下三方面:

1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2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3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10、学习动机的激发:

1设置合理目标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第四章认知过程

1、认知过程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对认识过程的研究主要是在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进行。

第一节注意

1、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分类可被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实现没有预定目的,也无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由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注意的特征:

1注意的稳定性2注意的广度3注意的分配呢4注意的转移

4、造成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责任2受外界影响的干扰3生理因素包括疲劳、生病等4心里不适合障碍

5、培养集中注意的方法:

1自我暗示2情景想象法3培养间接兴趣4自我奖励法5训练听课技巧

第二节感知觉

1、任何感觉的产生都需要的基本条件:

1刺激物也就是直接作用于人体,能够引起人们感官活动的客观事物。

2感觉器官,也就是能把客观刺激物转变为主观映像的生理装置。

2、感觉的基本规律:

1后像2感觉适应3感觉的相互作用

3、直觉特性:

1直觉的整体性2直觉的选择性3直觉的理解性4直觉的恒常性:

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直觉往往并不随直觉条件的

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像对的稳定性。

这就是直觉的恒常性。

4、直觉的类型:

1空间直觉1形状直觉2大小直觉3方位直觉4深度直觉2时间直觉和运动直觉3超感知觉和错觉常见的超感知觉主要有:

心电感性俗称传心术,指两个人之间不许要可见的人和工具或方法就能直接传达信息;意念搬动,单靠意念就可以搬动东西或

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功能。

错觉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直觉。

第三节记忆

1、记忆的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

以概念公式或规律等的逻辑思维为过程为内容的记忆。

3情绪记忆:

一体验过的魔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4运动记忆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2、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

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它具有个感觉的魔种特征,可以被分为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但很快会消失。

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编码的形式可以使听觉的口语的或书面的,短时记忆也会很快消失。

短时记忆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工作系统,当从感觉传来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以前,短时记忆可以看做作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做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长时记忆中的的信息可能因为消退干扰或强度降低而不能提取出来单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性的。

3、遗忘规律:

遗忘可以分为暂时遗忘和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指一时不能重现和再认记过的材料,但在是当情况下可以恢复;永久性遗忘指必须经过重新学习才能恢复记忆过的材料。

但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先快后慢

4、遗忘的因素主要有:

1遗忘进程受时间因素的制约2识记材料很重要是一般不容易遗忘3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进程有影响。

4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进程对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果对识记也有影响。

5、多种记忆方法:

直观记忆方法2图表记忆方法3谐音记忆方法4归类比较法5联想法6歌诀法

第四节思维

1、思维的过程,-分析和综合1分析:

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个别特性或个别方面。

综合是在认识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特性不同方面结合起来。

任何一个事物不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总是由各个部分组成,而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征

2、思维的类型: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动作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

动作思维也成实践思维,其特点为:

任务是直观的,以具体形式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实际动作。

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进行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

形象思维中的基本单位是表象。

当人们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是,形象思维的作用就表象不来了,鲜明生动的客观形象有助于思维的顺利进行。

抽象思维则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反应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根据逻辑思维是否具有或遵循明确的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则,思维又可分为形式逻辑思维和非形式逻辑思维两大类。

4、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不同思维可以分为集中思维和分散思维。

5、问题的解决过程1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说明问题解决过程

1为题表征2选择算子3应用算子4评价当前状态。

6、(大题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迁移的作用:

正迁移表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另一种是负迁移,变现为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干扰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

知识概括化的程度越高,知识迁移的可能性越大;知识概括话的程度越低则迁移越难。

2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吗,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可以作为原型。

原型之所以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的点,同过联想能找到

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3定势的作用:

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影响着解决问题时的倾向性。

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阻碍问题的解决

4情绪与动机:

情绪对问题解决过程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积极的情绪激励人们解决新的复杂的任务,消极的情绪则会使解决问题时智力活动受到障碍。

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象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解决效率没有太大影象;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的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但转的U形”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于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五章情绪

1、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

2、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

1自我意识:

这里是指自身的情绪。

它是EQ的基础。

自我意识的本领在于自我认知感觉自我体验感受与自我监控情感。

2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依赖于完成任务的动机水平、兴趣和意志的影响以及人生的基本信仰、明确的生活目标、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