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28591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docx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

 

初、高中联动教研活动工作汇报

 

卫辉市第八中学

李冰

 

卫辉八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汇报

大家好!

我是来自卫辉市八中的李冰。

衷心感谢教研室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我很荣幸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物理教学,有哪些缺点与不足之处,请给予指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一.教研组工作汇报:

我校物理教研组现有物理教师五名。

我们在校领导的热心关怀和具体指导下,全组教师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教改实验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在教学和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学习新理念,改变教学观。

首先,我们教研组以学习新理念为先导,始终把课改的新课程标准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不仅写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里,同时还组织组员经常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通过学习,我们深深认识到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关键在于教师,作为物理老师更应转变教学理念:

1、变“这节课我教了多少”为“这节课学生学了多少”。

不是有不少老师说过,这个题目不知做了多少遍,还有不少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做。

这样怨学生,结果又有什么用呢?

因为他没有学会呀!

2、不要怕学生做错了,而是让学生自己在错中去体验探究过程,去发现问题。

不要怕学生不懂,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只有他自己去体会了,印象才会更新,才更易学会。

不是有不少物理老师怕学生实验做不来,对每个实验的环节教讲得很详细,再让学生按照老师讲的去做,其结果又如何呢?

错的依然错,错的还是个好事,哪些做到了的学生倒是不幸,失去了自己一次探究的经验。

3、改变轻过程、重结果的陈旧教学理念。

以前,有不少老师认为,通过实验不就是为了得出哪个结论吗?

直接向来不及做的学生告知结论算了。

结果这部分学生由于总是失败也就渐渐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慢慢落伍了。

4、杜绝“满堂灌”的陈旧教法,贯彻以自学、交流讨论、探究、训练、积极思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理念,老师要做到语言精练,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能让学生说的尽量让学生说,老师的讲一定要“精”,即讲到“点子”上。

为此,课前,老师要参透新课标与物理教材及相关学科教材,通过上网等手段精心准备以下几方面问题:

1、创设情境的问题。

情境问题设计得好与坏,对激发学生学习课题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

2、抓住课题的关键梯度问题。

不少课题可以通过设计梯度问题,让学生通过梯度问题的解决,逐步达成课题目标。

梯度问题要层层相扣,使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体验成功的喜悦。

3、针对梯度问题的课中训练题。

梯度问题解决后,有些还需要必要的强化,才能使之得到巩固。

同时,也留给学生的知识学习的缓冲空间与时间。

过分的快节奏对思维稍慢的学生是相当不利的。

4、课后拓展问题。

这对培养优生相当重要。

适度的拓展问题可以满足优生的求知欲,也可避免优生的骄傲情绪的滋生。

其次.在教研中转变教学理念。

能不能把课改精神落实到课堂中去是课改成败的一个关键,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积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培养具有“六会”(会观察、会比较、会归纳、会动手、会思考、会反思)的学生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点,把“三重在、四体现”落实在每节课上。

由于生物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因此,我们组的教师非常重视利用学生身边大量的生物现象来进行教学。

由于应试教育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往往使学生沉湎于题海中,变成了麻木的解题工具。

我们教研组几年来,始终把坚持采用自己编制的课堂练习题训练学生作为教研组的一个特色,由于我们了解学生的状况,所以我们编制的习题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典型性,虽然习题数量不大,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而且还减轻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落实教学常规,加强教研组活动的规范性,提高教学效率。

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每周安排两节课进行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力争做到有计划、有主题。

经常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重点落实好备课常规和课堂教学常规,提高备课和上课质量。

我们组的教师特点是“老中青”三结合,传帮带是我们组的又一特色。

为提高教学效率,教研组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例如全组教师按年级分成备课小组集体备课,同一备课组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

每学期一人准备一节公开课,在公开课活动中,我们要求课前要先在全组说课;不足之处全组开展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观点;课中全组教师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课后全组教师认真评课,找出其闪光点、疑惑点和不足点,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真正做到了一人上课、全组出动,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这样的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效果明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并且教师这种高涨的教研热情也影响到了学生,许多学生积极帮教师进行课前准备和组织同学课后讨论,学生对学习越来越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这使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生物学教学应使学生学习比较系统的生物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遗传、进化和生态的基础知识,并了解这些基础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开展师生双向活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因势利导,结合讲授课、讨论课和实验课,不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让学生更多地获得生物学基础知识和获取基本的实验技能,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四).改变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物教学应该结合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

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五)、潜心钻研业务,教育科研硕果累累。

几年来,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极大地调动了全组每位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在充满竞争机制的环境下,大家主动研究的意识明显增强,有多篇论文获省级、市级奖励。

2位教师获得市骨干教师称号。

教学成绩一直处于全市前茅。

(六)、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和困惑.

1.全组教师相对较少,相互交流的机会就少,做好学科间的知识整合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评价机制也比较模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研究和开展。

今后我们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分层教学的尝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习的经历.继续开拓学生的视野,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知识的应用能力.利用网络资源收集教学素材,把教研组的建设和课改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2.课程安排不恰当,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程安排不当主要体现在:

每周只安排两三节课,由于生物实验、实践活动多,按教材安排要求,每周两三节课只能完成理论课,根本没时间进行实验和课外实践,再加上条件有限,一个班五、六十人在一起做实验,人多、空间小,往往是四五个学生做一个实验,看的多、做的少,有的学生干脆不做。

老师也顾不了那么多,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指导而已,经常是学生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该下课了。

一次实验课下来,教师累得够呛,学生还没学到什么,实验效率很低,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其次是初中生物只按排七、八年级课程,中考也不考,所以在学生心目中生物课就是“副科”中的“副科”,随便应付了事,平时最努力的学生也只是应付平时的考试。

3、评价制度不合理,扼杀师生的积极性。

现在一切竞赛都没有生物的份儿,其它“主科”每年都要有一些活动或竞赛,生物只能是一个旁观者。

这种情况下,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学生物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没有教好学生的激情,学生考得好和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形成应付的心理,扼杀了师生的积极性。

二、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几个建议

1、各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科因中考不考与高考要考而形成了一系列衔接问题。

从高中教学上看,存在着明显的欠衔接的问题。

一是学生知识衔接上的断层问题。

初中生物在初一和初二年级开设,在初三有一年断层期。

进入高一,就算初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得很好,在学习压力这么大的情形下,在经历了1年以后,也基本忘得一干二净,高中生物不得不一切从头开始。

二是教材知识体系问题。

初中新课标和原教学大纲差别较大。

原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以文字加以表达,新教材以活动来体现知识点。

初中新课标删减了较多内容,原来系统的知识变为零散的知识。

但这些内容又都是高考考纲所要求的,所以高中教学必须适当补充和扩展。

三是教学的问题。

有的初中学校没有正常开设生物课,有的即使也按照要求开设了这门课程,很多的学生一般也要等到考试前才集中时间又读又背,因而很多知识囫囵吞枣。

学生的知识缺漏很多。

2、在教师中开展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其中必有衔接的规律可循。

除了知识之外,学生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都应该研究。

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没学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什么,那么,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就是一句空话。

3、建议学校配给整套初中(高中)教材(即高中年级存一套初中教材、初中年级存一套高中教材,以便组织全组教师在教研时参考),让初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未来要学习什么?

让高中教师知道我的学生过去学过些什么?

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考上大学、为学生未来的成功与发展,打好基础。

减少初高中的教学衔接问题。

总之,全面落实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们全体教师办学的指南,是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虽然生物教学目前困难重重,作为中学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但我们要坚定信念,彩虹总在风雨后。

走过风,走过雨,迎接我们的将是绚丽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