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298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docx

新整乡推进实施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背景

2010年3月2日,市委书记赵立雄在宣威市阿都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阿都乡的发展问题,曲靖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0年11月,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将阿都乡列为2010年度全省“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乡之一。

为使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顺利实施,结合全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1.2规划依据

依据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扶贫开发整乡推进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云贫开办发〔2009〕261号)和曲靖市委、政府《关于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和《曲靖市委专题会议纪要》的具体要求,结合全乡实际,编制本实施方案和项目建设规划。

1.3项目区概况

阿都乡位于宣威市东北部,与贵州毗邻。

居住着汉、彝、回、水、壮、白六个民族;有农户10248户3963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96人;国土面积125.66平方公里,耕地30735亩,人均0.84亩,其中25度以上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52.5%;最高海拔2480.8米,最低海拔1300米;境内山高坡陡谷深,人多地少难耕,交通发展滞后,通讯信息闭塞,矿产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文化发展落后,经济增长缓慢,贫困面广程度深,2009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72.7元,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产量1387万公斤,人均有粮350公斤,财政总收入2044万元,完成财政总支出2147万元。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0万元;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2116.7万元。

102个自然村通车,农户电网改造5400户,自来水饮用群众3500户,人均受教育年限4.5年。

1986年被曲靖市列为贫困乡,1995年被省政府列为扶贫攻坚乡,2001年被列为云南省20个最边远的民族特困乡之一,至今仍有15000人未解决温饱,属典型的农业贫困乡。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2.1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产业支撑、强化基础、综合配套、整乡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改善生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为根本,以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保障,突出农民增收,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事业建设为重点,走产业富乡、科技兴乡、群众建乡、民主管乡、和谐稳乡的路子,全力加快阿都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2发展思路 

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建设,使阿都乡12个村委会171个贫困自然村得到全面扶持,人居环境、乡村公路、人畜饮水、社会事业等项目全面覆盖,实现基础建设、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明显改善;自我发展能力较大提升,群众收入大幅增加,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发展,社会和谐基础更加稳固;全乡面貌明显改变,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章主要困难和有利条件

3.1主要困难

3.1.1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政府财力有限,历史欠账大。

大多数群众从事农业生产,造成了群众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微薄,产业层次低科技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较长的产业链,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缺乏市场竞争力。

群众在自筹资金方面压力大。

3.1.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与历史状况相比较,虽然近两年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很大,成效显著,但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社会事业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仍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1.3干部创新,高效推进工作的能力还有差距。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形势,各项工作在客观上对干部的要求不断提高,全乡干部在适应形势、提升素质、创新工作、服务群众等方面还需作出长期的努力。

3.1.4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群众受教育水平不高,思想意识落后。

群众长期形成了等、靠、要的思想,在思想观念转变更新上,在科学技术的学习运用上,落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3.1.5自然环境恶劣,脏、乱、差等现象十分突出,群众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治理难度大,需要的资金多。

3.2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3.2.1政策条件好,领导关心支持

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及省、市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农、强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将阿都乡列为全省“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乡之一,给我乡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将有力地促进全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把“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当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压倒一切的重要工作来抓,有决心、有能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3.2.2干部、群众积极性较高

乡党委、政府及各村“两委”班子和村民小组长团结务实,有事业心,有责任感,工作扎实,能吃苦耐劳。

群众建设积极性高,通过新农村建设,广大贫困群众充分体会到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都盼望能得到国家扶贫项目的支持。

加之群众民主管理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增强,项目建设能够按规划、按要求、按时间落到实处。

第四章项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4.1目标任务

按照“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先行、基础优先”的扶贫开发思路和建设以高效种养、生态发展为主的产业定位,整合要素,整合资源,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种养殖业上下功夫,加强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充分挖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源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到2012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贫困群众生存条件有较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实现户“八有”、自然村“六有”、行政村“六有”、乡“六有”目(以下简称“8666”目标)。

户“八有”:

即有一幢具有抗震能力、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安居房,有一口沼气池或节能灶,有一个卫生厕和卫生厩,有两个生产性小水窖或小水池,人均有一亩基本农田(地),人均有两亩泡核桃和一亩经济作物,年人均有一头(只)商品畜出售,有一个劳动力掌握一至两门脱贫致富技能。

自然村“六有”:

即有进村入组的简易公路,村内有整洁畅通的硬化道路,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广播电视、电话信号覆盖,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受到培训和转移输出。

行政村“六有”:

即有进村公路和行道树,有合格的村委会办公用房、支部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兽医室,有群众信任、团结干事、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好班子,有切合本地实际的未来五年发展好规划,有可持续增收的好路子,有维护群众利益的好制度。

乡“六有”:

即有乡到行政村的沙石路,有能带动全乡绝大多数农户增收致富、特色高效的好产业,有布局合理、覆盖乡村户的流通网络,有符合安全标准、规范达标的乡、村中小学校舍和校园,有达标合格的乡卫生院和兽医站,有达标合格的综合文化站。

4.2基本原则

4.2.1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原则。

在增加财政扶贫投入的同时,加大部门项目资金整合及社会帮扶投入力度,以群众为主体,鼓励群众投工、投料、投资,合力促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4.2.2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的原则。

使全乡基础条件、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之路,强基固本,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4.2.3坚持项目到村、扶持到户、整乡推进的原则。

所有扶持的项目资金进村入户,所有整合的扶贫资金首先解决农户“八有”项目;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原则上按排到50户以上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规模较小的自然村(组)将周围零散户纳入规划。

4.2.4坚持重点突破、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原则。

突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着力解决制约和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切实解决好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素质、基本保障和基本队伍问题,同时,采取综合配套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2.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扶持的原则。

在规划编制和资金、物资的投放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先难后易,优先扶持最需要帮扶的人群、最贫困的农户、条件较差的自然村寨。

4.2.6坚持统一政策,统一实施、统一补助标准、统一考核验收、统一奖惩的原则。

 

第五章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

及进度安排

5.1建设项目的内容、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根据《云南省建筑安装工程综合费用定额》(1999年修订本)和云南省计委、省水电厅、省建设厅、省建行《关于印发云南省水利水电基本工程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云水规联(1994)25号)的通知,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工程预算补充规定》(1996年)以及曲靖市《扶贫开发规划项目技术标准及单位投资概算》,并结合当地相关现行市场原材料单价进行投资估算。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4300.65万元,其中:

省级财政补助资金600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400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400万元,部门整合和统筹政策资金7651.15万元,其他扶贫资金375万元,群众自筹12274.5万元。

一、产业发展

估算总投资3888万元,其中:

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5万元;部门整合和统筹政策资金1741.7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01.3万元。

1、种植业

种植核桃59885亩,其中梨树村种植5200亩,荣胜村种植5800亩,增坪村种植4900亩,谷兴村种植5900亩,施都村种植4300亩,阿都村种植5785亩,同兴村种植3500亩,姜棚村种植3600亩,合庆村种植5500亩,大佐村种植5400亩,银厂村种植7000亩,发吉村种植3000亩。

总投资1092.5万元,其中市扶贫办产业扶贫资金苗木补助100万元,市林业局补助861.7万元,群众自筹130.8万元。

种植雪桃135亩,其中大佐村种植100亩,增坪村种植20亩,银厂村种植15亩。

总投资28.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苗木资金13.9万元,群众自筹15万元。

种植生姜300亩,其中同兴村100亩,姜棚村200亩,总投资4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种子补助15万元,群众自筹25万元。

施都村种植柑桔63亩,总投资10.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苗木补助5.3万元,群众自筹5万元。

合庆村种植蚕桑136亩、总投资10.3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苗木补助6.8万元,群众自筹3.5万元。

荣胜村新建大棚2个。

总投资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万元,群众自筹2万元。

责任部门:

市林业局。

配合部门:

市农业局、市扶贫办。

2、养殖业

生猪养殖“三百”工程标准卫生厩建设220000平方米,总投资2700万元,其中,梨树村建卫生厩10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40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荣胜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增坪村建卫生厩10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40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谷兴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80万元;施都村建卫生厩100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40万元,群众自筹40万元;阿都村建卫生厩25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100万元,群众自筹250万元;同兴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姜棚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合庆村建卫生厩25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大佐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320万元;银厂村建卫生厩25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35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100万元,群众自筹250万元;发吉村建卫生厩20000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240万元,其中市畜牧局补助80万元,群众自筹160万元。

标准化厩舍由市畜牧局直接补助资金指导建设,农户养殖方式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进行。

责任部门:

市畜牧局。

3、劳务产业:

劳动力转移输出8950人。

责任部门:

市农业局。

配合部门:

市扶贫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估算总投资18321.15万元,其中:

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55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378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379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940.95万元,群众其他扶贫资金275万元,自筹资金9793.2万元。

1、通路工程

改建格--阿公路19.3公里(乡),改造团结--梨树---姜棚6米宽砂石路46公里(乡),改造村组6米宽砂石路17公里(村),兴修村组公路19条57.62公里,4道桥涵,硬化村内道路137370平方米,硬化村间道路125400平方米,新建5公里机耕砂石路,改建三颗庄至大水塘砂石公路13公里(村)。

总投资2562.26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17.44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825.82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700万元,市交通局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他扶贫资金7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04万元。

责任部门:

市交通局。

配合部门:

市扶贫办、市财政局。

2、通电工程

农网改造3802户,架设低压输电线路23.5公里,增设变压器11台。

估算总投资672.2万元,市电力公司整合资金520.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51.8万元。

责任部门:

市电力公司。

3、人畜饮水

新建管引161.1公里,兴建水池131个,新建抽水站一座。

估算总投资829.55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资金20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资金48万元,市水务局整合资金565.5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96万元。

责任部门:

市水务局。

配合部门:

市扶贫办、市财政局。

4、农田水利

新建生产性水窖8000口,估算总投资1600万元,其中市水务局整合资金8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00万元。

责任部门:

市水务局。

配合部门:

市扶贫办、市财政局。

5、安居房建设

新建安居房1964户193134平方米;维修加固1375户112750平方米,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137.82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440.18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48万元,市建设局整合资金1095万元,扶贫安居工程资金2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7835.4万元。

责任部门:

市建设局。

配合部门:

市扶贫办、市财政局。

6、庭院硬化

农户硬化庭院136330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680.74万元。

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99.74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92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8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06万元。

责任部门:

市扶贫办。

配合部门:

市财政局。

三、社会事业

估算总投资98万元。

其中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2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6万元,部门整合和统筹政策资金60万元。

1、村卫生室

新建村卫生室8间480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48万元,市卫生局整合资金48万元。

责任部门:

市卫生局。

2、村活动室

新建村级活动室320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38万元,其中曲靖市级财政补助资金22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6万元.

责任部门:

市扶贫办。

配合部门:

市财政局。

3、村兽医室

新建村兽医室2间120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12万元,市畜牧局整合资金12万元。

责任部门:

市畜牧局。

四、生态能源建设

估算总投资1363万元,部门整合和统筹政策资金883万元,群众自筹资金480万元。

1、节能灶

新建节能灶4300口。

估算总投资43万元,市林业局整合资金43万元。

责任部门:

市林业局。

2、沼气池

新建沼气池4000口,改厕4000个,市林业局整合资金300万元,市农业局整合资金300万元。

群众自筹资金400万元。

责任部门:

市林业局。

配合部门:

市农业局。

3、改厕

改厕4000个。

估算总投资320万元,其中市卫生局整合资金24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80万元。

责任部门:

市卫生局。

五、科技及劳务培训

科技培训24期1630人次;劳务培训24期1640人次。

估算总投资27万元,其中宣威市级财政补助资金5万元,部门整合22万元。

责任部门:

市农业局。

配合部门:

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六、民生保障

民政救助1200户4560人,除民政部门的救助资金外,再筹集社会帮扶投资120万元。

责任部门:

市民政局。

配合部门:

各村挂钩帮扶单位。

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创建带头致富党支部、行政村12个,维修办公室、支部活动室、文化活动室等建设估算筹集社会帮扶总投资480万元。

责任部门:

各村挂钩帮扶单位。

八、其他

设立整乡推进标志牌13块,反映整乡情况的一块,各村委会一块。

估算总投资3.5万元。

责任部门:

市扶贫办。

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严格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将各项目落实到乡、村、组、户,分两年度组织实施,具体分年度实施计划和各村委会的建设内容、规模及资金来源详见项目及资金规划附表3-2至3-15。

5.2进度安排

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实施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5.2.1调查研究、建档立卡阶段(2010年4月至5月)

主要对各村委会农户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状况、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等进行深入、全面、详实、客观的调查摸底,找准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初步规划建议。

5.2.2实施方案编制阶段(20010年10月至11月)

由宣威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及乡各站所组成规划编制组,编制项目规划和实施方案。

5.2.3宣传发动阶段(2010年12月)

组织开好全乡动员会、党员干部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组织开好群众会议,让群众明白建设内容、规模、时间和相关要求。

对已批复的建设项目进行公示、公告,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2.4组织实施阶段(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

按照所批复的建设项目和年度实施计划,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及时掀起“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热潮。

在实施过程中,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和资金使用管理,定期进行公示、公告。

5.2.5考核验收和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2月至3月)

所有建设项目完成后,首先由村委会组织自检自查,再由乡党委政府组织初查并形成相关材料上报宣威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最后逐级报请上级考核验收和总结表彰。

 

第六章效益分析

6.1经济效益

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的实施,将增强全乡经济发展后劲,使项目区10248户39633人受益,实现年人均年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2012年达到2000元以上。

其中:

生姜年产值150万元、大棚蔬菜年产值10万元、生猪养殖“三百”工程年产值350万元,人均增收128.7元。

核桃产业初果期(第6-18年)预计亩产120公斤,每公斤按14元计,预计年实现销售收入13440万元,扣除每亩生产成本320元,8万亩生产成本2560万元,预计年可实现净收入10880万元,年人均可增收2745元;盛果期(第19-30年)预计每亩产核桃200公斤,每公斤按14元计,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22400万元,扣除每亩生产成本320元,8万亩生产成本2560万元,预计年可实现净收入19840万元,年人均可增收5005元。

雪桃两年可见效益,4年盛果期毎亩产值可望达0.5万元为群众增收67.5万元,人均增收17元。

种植烤烟0.5万亩,产值1000万元,人均增收250元。

种植蚕桑0.7万亩(其中丰产0.2万亩,两年后丰产0.5万亩)产值1400万元,人均增收353元。

劳动力转移输出8950人,产值4475万元,人均工资性收入1119元。

煤炭产业中阿都煤矿2011年开始建井,2012年产煤可为当地群众供煤1.5万吨,节省运输费150万元,为群众人均节约生活成本37.8元。

通过科技培训、粮种推广、科学种植,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可使项目区群众传统种植业(玉米、马铃薯)产值达3500万元,增收340万元,人均增收85.7元。

通过实施农户安居房建设,减少了群众的建设投入负担,改善了居住条件。

节能灶的建设,减少了每年大量的用能消耗,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能源。

小水窖和小水池的建设,确保了群众旱涝保收和饮水安全。

农村电网改造不仅可提高农户用电质量,还可极大降低用电成本。

6.2社会效益

通过实施“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建设,使全乡12个村委会171个自然村10248户39633名贫困群众得到全面扶持,基本实现住房条件得到改善,村寨村貌得到改变,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得到夯实,文明程度得到提高,干群关系得到加强,经济社会得到发展,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村公路建设可极大缓解群众出行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通行质量;卫生厕和卫生厩的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群众文明意识,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通过实施科技培训与推广项目,不断加大对农民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6.3生态效益

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的实施,将使全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得到整治和净化,改变往昔落后的生活习惯。

粪堆、煤炭堆、柴草堆等得到全面规范,告别脏、乱、差现象。

沼气池建设不仅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还可与改厕、改圈、改灶相结合,合理利用废物,清洁环境,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周边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让广大农民拥有一个更加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一个降水涵养、气温升降、自我调控能力逐步增强的山、水、林生态环境即将形成。

第七章主要措施及组织管理

7.1主要措施

7.1.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阿都乡党委,政府把“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强化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成立以阿都乡党委书记为组长,乡长和乡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挂职干部、相关站所及各村两委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负责对“整乡推进”工作的具体领导,按照“8666”目标的要求,搞好规划、协调各方、层层落实、扎实推进。

各村成立扶贫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发挥部门优势,整合部门资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行动、确保各部门的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7.1.2广泛动员

广泛动员一切力量,集全民之智,举全乡之力,争取更多社会力量支持、争取更多群众参与、争取更多资金投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阿都乡整乡推进”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7.1.3政策及资金保障

围绕“整乡推进”的目标任务,在省级财政补助600万元、曲靖市级财政补助1400万元、宣威市级财政补助1400万元的前提下,按照“整合资金、捆绑使用、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统一实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互相配套、形成合力”的原则,通过项目计划的编报,重点整合市建设局农村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1095万元;市林业局经济林及沼气能源建设项目资金1208.2万元;市交通局乡村公路建设资金1960万元;市卫生局农村卫生厕及卫生室项目建设资金288万元;市农业局沼气池及农村劳动力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