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0195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docx

天津财经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有答案

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435保险专业基础真题

经济学

1.居民收入增长和生产成本上升对商品的价格有何影响?

请分别利用供求定理进行分析。

答案:

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向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向变动。

(1)居民收入增长时,相应的对商品的需求增加,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右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

如图1。

图1需求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图1中,既定的供给曲线S和最初的供给曲线D1相交于E1点,在均衡点E1,均衡价格为P1,均衡数量为Q1。

当收入增加时,需求就会随之而增加,进而使得需求曲线向右平移致D2的位置,D2曲线与S曲线相交于E2,均衡价格上升为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

即收入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都增加。

(2)生产成本上升时,相应是我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会减少,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减少会使供给曲线向左平移,从而使得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如图2。

图2供给的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在图2中,既定的需求曲线D和最初的供给曲线S1相交于E1点。

在均衡点E1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1和Q1。

当生产成本增加时,会导致生产商对商品的供给减少,从而使得供给曲线向左平移,由S1移动到S3,且与需求曲线D相交于E3点,在均衡点E3处,均衡价格上升为P3,均衡数量减少到Q3。

即生产成本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而均衡数量减少。

2.利用图形分析说明正常物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答案:

现用下图来说明正常物品价格变动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1)正常物品价格上升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图1中的横轴OX和纵轴OY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

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

在a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X3。

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上升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1。

新的预算线AB1与另一条代表较低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c点,c点是商品1的价格上升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在c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X1。

比较a、c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X1X3,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P1上升所引起的总效应。

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通过作与预算线AB1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具体地看,P1上升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b,相应的需求减少量为X2X3,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负值。

而P1上升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b运动到均衡点c,需求量由X2减少到X1,这就是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一个负值。

这是因为,当P1上升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降低时,消费者必定会减少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

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图1正常商品价格上升时的收入与替代效应

(2)正常物品价格下降时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图2中的横轴OX和纵轴OY分别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其中,商品1是正常商品。

在商品价格变化之前,消费者的预算线为AB,该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于a点,a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一个均衡点。

在a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DX1。

现假定商品1的价格P1下降使预算线的位置由AB移至AB1。

新的预算线AB1与另一条代表较高效用水平的无差异曲线U2相切于b点,b点是商品1的价格上升以后的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

在b均衡点上,相应的商品1的需求量为OX3。

比较a、b两个均衡点,商品1的需求量的减少量为X1X3,这便是商品1的价格P1下降所引起的总效应。

这个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图2正常商品价格下降时的收入与替代效应

通过作与预算线AB1平行且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的补偿预算线FG,便可将总效应分解成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具体地看,P1下降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化,使消费者由均衡点a运动到均衡点c,相应的需求增加量为X1X2,这就是替代效应,它是一个正值。

而P1下降引起的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使消费者由均衡点c运动到均衡点b,需求量由X2增加到X3,这就是收入效应。

收入效应是一个正值。

这是因为,当P1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上升时,消费者必定会增加对正常商品1的购买。

这也就是说,正常物品的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综上所述,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何谓GDP、GNP?

两者的核算关系是什么?

答案:

(1)GDP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是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

GDP仅包括国内生产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涉及国外。

(2)GNP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即只要是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其价值都应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是按照国民原则,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

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

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

因而GNP是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该国国民在国内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外国国民在本国所创造的最终产品的总价值。

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NP-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金融学

1.简述货币的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能力。

答案:

无限法偿和有限法偿能力是国家通过法律对于不同地位的货币赋予的不同支付能力。

(1)无限法偿指国家赋予本位币的一种无限制清偿的能力。

本位币是一国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本位币的面值与实际金属价值是一致的,是足值货币。

法律规定,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支付,接受方都不得拒绝接受。

同时在使用上,本位币是最后的支付工具,具有最后的支付能力。

(2)有限法偿指法律规定辅币所具有的有限清偿的能力。

辅币是本位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供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一般用贱金属制造,其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是不足值货币。

为了防止辅币充斥市场,国家法律规定,每次支付时可在一定金额内用辅币支付,如超过一定金额,对方可以拒绝接受。

为了能使过多的辅币自发流回国家手中,法律还规定,用辅币向国家纳税不受数量限制,用辅币向政府兑换本币也不受数量限制。

总之,两者的区别在于支付能力的不同,这种区别是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同造成的,反映了国家意志的人为选择。

而具有不同法偿能力的货币在经济生活中地位不同,一般而言,无限法偿货币是基本货币,而有限法偿货币处于附属地位。

2.简述金融资产的特征。

答案:

金融资产是经营资产的对称。

它是单位或个人所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无形的权利,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

其主要特征有:

(1)具有货币性和流动性:

金融资产的货币性质是指它们很容易转换成货币。

一些金融资产本身就是货币,如现金和存款;有些金融资产很容易变成货币,如政府债券等。

其他金融资产,如股票、公司债券等,较之非金融资产,也具有显明的流动性。

(2)期限性:

是指在进行最终支付前的时间长度。

有两个极端的特例:

一个是零到期日,如活期存款;一个是无限长的到期日,如股票或永久性债券。

对当事人来说,更有现实意义的是从持有金融工具(如从二级市场购入)之日起到该金融工具到期日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持有者将用这个时间来衡量收益率。

(3)与实物资产的相关性:

在金融资产价值决定中,如股票、公司债等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如厂房、设备、土地等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称原生性金融工具。

但是,也有不少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价值联系并不那么直接,如期货、股票指数期权等;它们的价值变化取决于股票、债券的价值变化。

也称衍生性金融工具。

(4)风险性:

是指购买金融资产的本金有遭受损失的风险。

本金受损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两种。

(5)收益性:

指投资金融资产可获得一定的收益,一般用各种收益率来衡量。

3.简述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

答案: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的各种措施的变动,作用于经济体制内的各种经济变量,最终影响整个经济活动的过程。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分析货币政策的变动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产出和物价。

由于所处的经济环境和所坚持的基本货币理论不同,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观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①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依赖于利率。

在粘性工资和价格的假设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首先影响的是真实的货币供给,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然后使投资和总支出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总收入的变化。

用公式表示:

M→r→I→E→Y。

式中,E表示总支出,Y表示总收入,其中,特别强调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增减,最后影响社会总收入的变化。

②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并不起重要作用,而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具有真效果。

用符号表示如下:

M→E→Y。

其中,E为总支出,Y为总收入。

该理论认为增加货币供给量时会降低利率,但这是暂时的,利率下降会刺激投资,使产出和收入增加。

随着产出的增加,货币需求又会增加,从而利率开始回升,且有可能回到并稳定在原先的水平上。

由此可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地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而是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响社会的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

尽管两者在具体分析时存在分歧,但也存在着一些基本的东西:

货币供给量变化以后,会引起市场利率的变化,由于利率发生了变化,才进一步刺激了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个人的消费欲望。

当投资和消费发生变化后,社会总支出和总收入水平也会发生改变。

保险学原理

一、简答题

1.现代商业保险的经济含义及其构成要素。

答案:

现代商业保险的经济含义:

商业保险是保险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是以契约形式确立双方经济关系,以缴纳保险费建立起来的保险基金,对保险合同规定范围内的灾害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进行经济补偿或给付的一种经济形式。

保险属于经济范畴,它所揭示的是保险的属性,从本质上讲,保险体现的是一种经济关系,表现在:

被保险人以交纳保险费为条件,将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保险人则以收取保险费为条件,对被保险人的风险损失承担经济补偿责任。

商业保险的构成要素有:

专营机构、保险合同、可保利益、大数法则、保险基金。

2.保险企业运营的特征,其中如何体现保险的本质。

答案:

保险的本质是多数单位或个人为了保障其经济生活的安定,在参与平均分担少数成员因偶发的特定危险事故所致损失的补偿过程中形成的互助共济价值形式的分配关系。

简言之,保险的本质是指在参与平均分担损失补偿的单位或个人之间形成的一种分配关系。

保险的本质将通过以下保险企业运营的特征得以体现:

(1)保险企业运营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劳务活动。

保险运营的对象是向客户提供安全保障,保险运营的自然基础是可保风险,保险运营必须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即和纵多的风险单位,从而发挥分散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的职能。

(2)保险企业运营资产的负债性。

保险运营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基金,以保险基金作为保险金补偿和给付的来源。

(3)保险企业运营成本和利润计算具有特殊性。

保险运营成本具有不确定性,保险运营成本的核心是保险标的损失率或预期的保险金给付数额,但由于风险具有偶然性,保险费率是根据过去的统计资料得到的,因此,要使保险基金收支相抵,保险运营的利润计算也有其特殊性,除了要保证当年的收支相抵,还要提取业务准备金,以保证保险运营的长期稳定。

(4)保险企业运营过程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

保险企业只有即和纵多的风险单位,才能使对损失的估计与现实之间愈加接近,从而既能使损失得以恰当的补偿,又能促使保险运营健康发展。

3.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及在保险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

最大诚信原则的内容主要通过保险合同双方的诚信义务来体现,具体包括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如实告知的义务及保证义务,保险人的说明义务及弃权和禁止反言义务。

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实践中的应用:

(1)投保人对最大诚信原则的遵守

①如实告知义务。

如实告知义务要求投保人及被保险人就保险标的的危险状况向保险人予以公正、全面、实事求是地说明。

②履行保证义务。

保证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在保险期限内的特定事项作为或不作为向保险人所做的担保或承诺。

③防灾及施救义务。

投保人参加保险后,风险转嫁给保险人,而被保险人往往实际控制着保险标的,对危险的防范及施救更为有效。

因此,各国保险法均规定,当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负有施救义务,以防止损失的扩大和蔓延,但被保险人为防止或者减少保险标的的损失所支付的必要的、合理的费用,保险人应当承担。

(2)保险人对最大诚信原则的遵守

①保险条款的说明义务。

说明义务是指保险人应当就保险合同利害关系条款特别是免责条款向被保险人明确说明。

②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赔偿或支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及时做出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10日内,履行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义务。

保险合同对保险金额及赔偿或者给付期限有约定的,保险人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③保险合同解除权的行使及其限制。

按照保险惯例,保险合同成立后,保险人不得随意解除保险合同,只有依法律规定,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违反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保险人才有权解除合同。

但若保险人不及时行使,则视为放弃权利,日后不得再主张此种权利。

此即所谓弃权与禁止反言。

4.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及在产、寿险中的应用。

答案:

保险利益原则的内涵即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

体现了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与保险标的之间存在的利害关系。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基本原则中最基础的原则,它是保险合同生效的前提条件。

(1)保险利益原则在财产保险中的应用:

①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确立。

Ⅰ.财产所有人对其所有的财产或与他人共有的财产具有保险利益。

Ⅱ.财产的受托人、保管人、承租人、承包人、承运人等对暂时占有的他人财产具有保险利益。

Ⅲ.债权人对债务人的抵押财产或留置物具有保险利益。

Ⅳ.财产所有人、管理人、承运人等对财产的预期利益具有保险利益。

②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时效。

一般情况下,财产保险要求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保险利益始终存在。

(2)保险利益原则在人身保险中的应用:

①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的确立。

新《保险法》第31条规定:

“投保人对下列人员具有保险利益:

本人;配偶、子女、父母;前项以外与投保人有抚养、赡养或者扶养关系的家庭其他成员、近亲属;与投保人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除前款规定外,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为其订立合同的,视为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

”为了保证被保险人的人身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还严格限定了人身保险利益,第三十四条规定:

“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未经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的,合同无效。

②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时效。

与财产保险不同,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必须在保险合同订立时存在,在保险事故发生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并不影响合同效力。

5.保险合同特征,其中如何体现保险风险的特征。

答案:

(1)保险合同是有偿合同

保险合同的有偿性主要体现在投保人要取得保险的风险保障,必须支付相应的代价,即保险费;保险人要收取保险费,必须承诺承担保险保障责任。

这体现了保险风险是纯粹风险的特征,只有损失,没有获利。

(2)保险合同是保障合同

保险合同的保障主要表现在:

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一经达成协议,保险合同从约定生效时起到终止的整个期间,投保人的经济利益受到保险人的保障。

(3)保险合同是有条件的双务合同

保险合同的双务性即保险人的赔付义务只有在约定的事故发生时才履行,因而是附有条件的双务合同。

(4)保险合同是附和合同

附和合同是指合同内容一般不是由当事人双方共同协商拟定,而是由一方当事人事先拟定,印就好格式条款供另一方当事人选择,另一方当事人只能作取与舍的决定,无权拟定合同的条文。

(5)保险合同是射幸合同

射幸合同是合同的效果在订约时不能确定的合同,即合同当事人一方并不必然履行给付义务,而只有当合同中约定的条件具备或合同约定的事件发生时才履行。

这体现了保险风险必须是偶然的、意外的特征。

(6)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

任何合同的订立,都应以合同当事人的诚信为基础。

6.何谓保险偿付能力?

如何对偿付能力监管?

答案:

保险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的资金用来支付所有到期债务和承担未来责任的能力,尤其是指在发上超出正常年景的赔偿或给付时的经济能力。

新《保险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

保险公司应当具有与其业务规模和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最低偿付能力。

保险公司的认可资产减去认可负债的差额不得低于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数额;低于规定数额的,应当按照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的要求采取相应措施达到规定的数额。

通过如下途径对其偿付能力进行监管:

①资本金和总准备金要求;②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规定;③对保险企业资金的控制;④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规定;⑤财务报告、检查与处罚制度。

总的来讲,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保险公司的资产及负债的认可指标体系,比如保险公司资产的种类及其认可比率、保险公司负债的认可标准等;二是保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

2003年3月中国保监会根据新保险法制定并公布实施了《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要求保险公司根据保障被保险人利益、保证偿付能力的原则,稳健经营,确保实际偿付能力额度随时不低于应具备的最低偿付能力额度。

二、论述题

1.试述现代保险业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职能与作用。

答案:

现代保险业的职能包括基本职能和派生职能。

保险的基本职能是经济补偿和保险金给付职能。

经济补偿职能是在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损失后根据保险合同按所保标的的实际损失数额给予赔偿,这是财产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金给付职能是在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双方当事人根据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金额进行给付,这是人身保险的基本职能。

保险的派生职能是在基本职能的基础上产生的职能,主要有:

(1)防灾减损职能。

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避免保险财产遭受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共同利益所在。

(2)资金积累功能。

发挥保险积累资金的职能,增强自身的补偿和给付能力,为降低保险费率创造了条件,同时可以稳定货币市场,增加信贷资金的来源,支持财政收支平衡。

(3)社会管理职能。

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具有丰富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①社会风险管理。

②社会关系管理。

③社会信用管理。

现代保险业的作用是指保险在国民经济中执行其功能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

(1)对微观经济的作用

①有利于受灾企业及时恢复生产。

及时得到保险赔偿。

②有利于企业加强经济核算。

以固定的少量的保费支出替代不确定的巨额灾害损失。

③有利于企业加强危险管理。

借助保险公司丰富的危险管理经验,尽可能消除危险因素,达到防灾防损的目的。

④有利于安定人民生活。

家庭财产保险与人身保险是家庭危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⑤有利于民事赔偿责任的履行。

如通过雇主责任险、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等。

(2)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①保障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②推动商品的流通和消费。

③推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④有利于财政和信贷收支平衡的顺利实现。

2.试述保险需求弹性的含义,结合我国现实阐明如何扩大保险需求?

答案:

保险需求弹性是指保险需求对其诸影响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

保险需求弹性主要包括三种:

保险需求的价格弹性、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保险需求的交叉弹性。

(1)保险需求的价格弹性

保险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保险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保险需求量的变动情况,它反映了保险需求对费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表示保险需求;ΔD表示保险需求变动;P表示保险费率;ΔP表示保险费率的变动。

(2)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

保险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保险消费者货币收入变动所引起的保险需求量的变动,它反映了保险需求量对保险消费者货币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表示保险需求,ΔD表示保险需求的变动,I表示货币收入,ΔI表示货币收入的变动。

(3)保险需求的交叉弹性

保险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的保险需求量的变动,它取决于其他商品对保险商品的替代程度和互补程度,反映了保险需求量变动对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D表示保险需求;ΔD表示保险需求变动;Pg表示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价格;ΔPg表示替代商品或互补商品价格的变动。

根据我国现实,应从如下三个方面扩大保险需求:

(1)增强自身经营意识。

影响商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商品的质量与服务,在保险市场上则表现为理赔等客户服务的质量,保险公司应该提高自身保险资金的运用水平,提高保费的收益率以避免违约,从而提高顾客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2)积极创新险种。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特点,细分市场,设计多层次多品种的险种,同时,要通过个性化的产品和营销方式等渠道挖掘市场的隐性需求。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人们养老的危机意识将会显著提高,这在城市尤为突出,因此,针对城镇居民挖掘其保险需求时,应该注重储蓄型保险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对于农村居民,虽然在现阶段其收入不高,对保险的需求受到很大限制,但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时刻具有自然灾害损失风险,而农民本身规避风险的能力较弱,这些年来,农民保险意识在逐步增强,购买保险的积极性增加,所以保险公司应重点设计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保险产品,让农民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在农业生产中的风险。

(3)改变传统营销方式。

应该早日建立具有高业务素质和保险知识队伍的保险经纪人与代理人的制度,通过知识营销的方式扩大消费者对保险产品和保险公司的认知空间,提高消费者的风险意识,从而扩大保险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