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0509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docx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

澳洲淡水龙虾养殖手册

第一章澳洲龙虾简介

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大洋洲,是近几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一种大型淡水虾,包括红螯螯虾和牙别螯虾两个品种。

澳洲淡水龙虾又名红螯螯虾,学名Cheraxquadriarinatus。

原为野生虾,1971年开始人工养殖,是目前世界上最优良的淡水虾类之一。

该虾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有较快的生长速度,能在淡水中自然繁殖孵化,有较高的成活率和较强的抗病能力,攻击性弱,耐低氧,耐污,适应性强并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可食比率高(腹部占总体重的42%~47%),并具有耐长途运输、可鲜活上市、人工繁殖设备简单、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北京市水产研究所对引进两种澳洲淡水龙虾试养研究,红螯螯虾生长速度比牙别螯虾快,牙别螯虾耐低温能力比红螯螯虾强。

1.1生物学特点

澳洲淡水龙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

一足龄个体为100~250g(国外最大个体达500g)。

体色呈镶嵌褐绿色。

头胸部和腹部均匀连接,外披一层坚硬外壳。

胸足五对,第一对胸足特别发达而成强大的螯,雄性螯比雌性发达。

触须三对,外缘一对特别特别粗长,约长于体长的1/3。

栖息或正常爬行触须在前,受惊吓或受攻击时,两长须弯向尾部,防止尾部受攻击。

尾扇五片,强大有力。

雌虾抱卵和孵化期,尾扇常向内弯曲。

该虾一年成熟,卵粒大而少,亲虾抱卵量于其头胸甲长度的关系为:

Y=7.5X2+20X-40(Y为抱卵量,单位为粒,X为头胸甲长度,单位为厘米)一般抱卵量为250~500粒。

该虾喜暗怕光,多营爬行生活,不善游泳。

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匿栖息在深水洞穴中,傍晚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滩边爬行觅食寻偶,受惊即迅速逃回深水中。

觅食和活动时向前爬行,受惊或遇敌迅速向后弹跳躲避。

喜活水新水逆水上溯,以清新、略成碱性(pH7.0~8.0)的水质为好。

对恶劣环境忍耐能力很强,在5~35℃的水温都能生存。

红螯螯虾整个躯体由几丁质甲壳覆盖,呈短粗状,体色为蓝绿色,由头胸部和腹部组成,长度比近似1∶1,第一对步足粗壮呈螯状,其末端膨大呈钳形,是防御敌害侵扰,进行自卫和掘洞的主要工具。

其他步足中,第二、三步足为螯状,第四、五步足呈爪状。

 

1.2生活习性

红螯螯虾的适应性较强,耐低氧和耐高温。

红螯螯虾的习性是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水体可隐蔽的地方,傍晚和黎明前出来觅食,喜夜晚活动,不善游泳,多在池底爬行栖息,喜集群活动。

交配季节,所有的红螯螯虾白天都显得十分活跃。

养殖试验表明,红螯螯虾存活温度范围在5~35℃,适宜生长温度为13~28℃,当水温超过13℃即开始摄食,水温超过30℃,则会抑制生长。

该虾在不利的生活条件下会打洞,据观察,在较软的池底泥中,养殖过程很少掘穴,但在越冬过程中,这种虾肯定打洞。

红螯螯虾耐低溶氧能力较强,如水中溶氧量为1毫克/升时仍能生存,在潮湿微水状态下,亦能存活较长时间,在养殖或越冬过程中,常发现红螯螯虾出现在堤埂上。

幼体和怀卵虾则不宜在低溶氧的环境中,否则会导致幼体和卵胚的死亡。

故在养殖过程中溶氧一般不应低于4毫克/升,在孵化过程中溶氧量还应高一些。

1.3食性

红螯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主要摄食有机物碎屑、着生藻类、丝状藻类、水生植物的根、叶及碎片,特别喜食汁多肥嫩的绿色植物,如水浮莲、水葫芦、马来眼子菜、绿萍和苦草等。

动物性食物包括水蚯蚓、蚯蚓、水生昆虫的卵、蛹、螺、蚌和鱼肉等。

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投喂配合饲料、农副产品加工的副产品(饼粕类、米糠、麸皮等),屠宰场的下脚料以及各种细嫩的陆草、瓜果、菜叶等。

该虾养殖中的饲料比较容易解决。

1.4繁殖与生长

红螯螯虾没有确定的繁殖季节,当水温在20~30℃时,一年四季都可进行繁殖,并且有多次产卵现象。

每次产卵量因个体大小而异,一般年产卵量在1000粒左右,受精卵粘附于雌虾的腹肢上孵化发育,孵化出的幼体仍附着于雌虾的腹肢上生活一段时间,经几次蜕皮后,才离开母体自由生活。

红螯螯虾从稚虾生长到成虾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经过多次蜕皮。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刚孵出的稚虾每次蜕壳的时间间隔较短,在1~2天蜕壳1次,随着身体的长大,蜕壳间隔的时间也就延长。

在蜕壳期间,该虾最容易受敌害生物或同类侵食,是该虾引起死亡的危险期。

若在此期间人为捕捉、搬动、水质差或缺氧则更易死亡。

1.5防逃

红螯螯虾攀爬能力很强,在夜晚或阴雨天喜欢到陆地上活动,因此饲养红螯螯虾的池塘必须建有防逃设施。

用于红螯螯虾防逃的设施可采用带飞檐的土墙、砖墙及塑料板等,高40厘米左右。

 

1.6雌雄鉴别

澳洲淡水龙虾雌雄区别比较明显,雄性螯足膨大,且螯足的前端披有明亮、柔软的红色薄膜;雌性螯足较小,大部分没有红色薄膜,即便有,其面积也较小且颜色比较淡。

另外,可依生殖孔判别,雌性的生殖孔在第三对步足基部,雄性的生殖孔在第五对步足基部。

第二章人工繁殖

红螯螯虾一年可多次产卵,白昼的长短对其繁殖有一定的影响。

在水温下降至20℃以下则不见有产卵现象,当水温由20℃开始升温,则逐渐发生交配、产卵现象。

该虾饲养得好,一年可繁殖2~3次。

2.1亲虾的选择

2.1.1亲虾要求要求选择活力强、附肢完整、躯体光滑、无附着物和病害(如尾部腐烂和壳受损)的成虾作亲虾。

为了取得较高的繁殖力,要选择体长在9厘米以上,成熟度好的、有较大产卵力的大螯虾,此外还要按规格大小分组,并选择与之相配的雄虾。

2.1.2雌雄鉴别同龄红螯螯虾的雄性个体大于雌性,且雄性成虾两个螯足前端外侧有一鲜红柔膜质斑块,外观极易与雌性区别。

2.1.3雌雄比例在自然养殖的条件下,雌雄比例与罗氏沼虾相仿,但雌性需稍多一些。

在繁殖过程中,雌雄比例以2∶1较为合适。

2.2亲虾的饲养及培育

浸浴10分钟左右,消除附着生物后,才能移入亲虾池养殖。

2.2.1培育池分为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培育池的选择必须考虑以下情况:

①生产规模。

根据生产规模选择一个面积适宜的亲虾培育池,但无论场地大小,其所处的位置都应该是水源良好,排灌方便,空气新鲜,环境安静,不受自然和人为的干扰。

②面积。

面积应因地制宜,大规模生产一般在80平方米以上,甚至可以是2000平方米以上,水体大,水质较稳定;小规模生产的培育池可几至十几平方米。

③水深。

一般在50~60厘米,越冬期,尤其是土池水应加深,这样有利于水温的恒定,减少能源的浪费。

④水质。

总的要求是水质要清新,溶氧要高,特别是强化培育期间溶氧要求在4毫克/升以上。

越冬期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6~18℃。

⑤隐蔽物及防逃设施。

为了防止亲虾的自相残杀现象,在高密度放养的培育池中加竹筐、挂网、毛竹等隐蔽物。

由于在土池越冬期间的亲虾容易打洞,最好的防止办法是在水池的斜坡加浇水泥,堤埂周围用塑料薄膜拦高度为30厘米的防逃墙。

2.2.2亲虾的放养亲虾放养之前,水泥池要清理消毒,土池要清除淤泥、污物和残饲,修补漏洞,搞好防逃、排灌及保温设施。

一般亲虾进池前,一般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进行池水消毒,然后进行亲虾的放养。

放养的密度直接关系到亲虾的培育效果,放养密度过大,则导致亲虾生长发育不良;放养密度太小,则会造成水池、人力及物力的浪费。

一般视水池的面积、培育季节、亲虾生理状况及个体大小决定其放养密度。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每立方米水体可放规格为16只/公斤的虾20只左右。

2.2.3亲虾的培育及管理亲虾由于抱卵量少,因此必须提高亲虾培育过程中的成活率,才能保证苗种生产的产量。

在培育及管理上必须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营养、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及良好的防逃设施。

良好的水质使亲虾有一很好的生活环境,一般要视水色、透明度及天气的情况加水和排水。

每隔3~4天换水1次,每次换1/3的池水,以保证水质良好。

营养物质是亲虾性腺发育的物质基础,除了在池内投放少量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等)外,早期培育一般投喂市售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虾蟹颗粒饲料。

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升温强化培育的过程中,增加投喂一些小鱼、蚯蚓和贝壳类等动物性饲料,更能促进其生长发育。

投喂量一般为亲虾体重的4%~5%,并视其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

残留物必须定时吸掉,以免水质恶化。

在越冬过程中可定时充氧,在强化管理过程中,必须不间断充氧。

强化培育升温时,温度控制在28~30℃。

另外,在土池越冬期间,要做好防逃工作,因为在非常寒冷的日子,红螯螯虾会打洞。

2.2.4亲虾越冬红螯螯虾的生存水温最低值为5℃。

但通过生产过程中的观察,当水温低于9℃,3厘米左右的亲虾在越冬期间死亡率很高,成虾虽能生存,但2~3个月后也会出现大量死亡。

因此,搞好亲虾的越冬工作,保证越冬期间的水温在16~18℃,也是整个繁殖工作的重要环节。

①越冬的主要设施。

亲虾越冬的方法与罗氏沼虾相同,常用的越冬方法有塑料薄膜覆盖水池保温法、电热器加温法、温泉水越冬法、工厂余热水越冬法和玻璃温室越冬法等,都能达到亲虾安全越冬的目的。

②强化培育。

红螯螯虾一年一般可抱卵2~3次,繁殖期为5~10月,盛期为6~8月。

每只虾的抱卵量为40~1400粒。

这一阶段,亲虾要进行多次交配产卵,而每经过一次繁殖,都要消耗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体质显著减弱。

另外,当抱卵亲虾孵出稚虾后,应及时把母虾移出育苗池,并投喂足够的饲料,以便能再次达到性成熟。

稚虾全部脱离母虾后,母虾立即开始交配产卵,开始下一次繁殖过程。

2.3红螯螯虾的产卵及孵化

澳洲淡水龙虾隶属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

2.3.1虾的成熟期及交配产卵

①成熟期。

当年养成的虾,经过越冬期间饲养及强化培育,都能达到性成熟,一般雌虾每只为50~70克,雄虾每只为70~100克。

产卵的亲虾抱卵量与亲虾质量、个体的大小、生活环境、培育条件及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据报道,同一规格的亲虾抱卵量第二年的卵粒数比初产卵粒数多。

②交配。

在繁殖季节,雄虾主动接近雌虾,头部对头部,用第二步足平滑的外缘推击雌虾直到其作出反应,作出反应的雌虾会主动接近雄虾,雄虾抬起头胸部,腹部卷起,雌虾继续向前,直到爬上雄虾仰起的腹部之上,始终头对头。

雄虾抱紧雌虾,并调整自身的位置,射精后雌虾立即跑开。

亲虾交配时间很短,通常只有1分钟。

交配后的几分钟,雌虾用步足分散精团,此时最后一对步足起作用。

③产卵。

交配后24小时雌虾开始产卵,产出的卵紧裹腹部,附着于腹部的游泳足的纤毛上。

通常再需24小时受精,完成受精的卵子在雌虾的腹部进行孵化。

孵化期间雌虾不活跃,一般隐蔽在隐蔽物中,少数抱卵雌虾仍旧摄食。

此时,抱卵虾的腹部卵容易掉,因而在操作管理时要非常小心。

2.3.2孵化条件

从完成体外受精的卵到稚虾离开母体独立生活,在适宜的条件下要经过42天左右的培育期。

此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满足亲虾和卵孵化所需要的生态条件,其中对温度、光照、水质、溶氧和饵料等要求较为突出。

①溶氧。

抱卵虾的耗氧量大,在孵化期内要连续不断地充氧,使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

②光照。

红螯螯虾的繁殖也受到光照的影响,一般光照14小时,然后盖上黑布,使水池黑暗10小时。

③温度。

控制在26~28℃。

④抱卵虾的饲料。

抱卵虾的饲料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包括新鲜的水生植物,用一些动物饲料,如鱼肉和少量的含蛋白质高的虾蟹颗粒饲料加以投喂,效果会更好些。

2.3.3孵化

抱卵的虾在孵化过程中,经常腹部卷曲爬行或栖息,借以保护受精卵不受外界的影响和损害。

受精卵胚胎发育过程,卵色由黄绿色到暗红色,以后透明区逐渐扩大,卵球略有膨大并拉长,眼点出现,附肢形成,最后卵膜脱落,稚虾形成。

但卵黄尚未全部消失,仍依附于母虾腹部生活。

再经7~10天,稚虾开始离开母体,独立生活,此时稚虾变淡褐色,体长0.8厘米。

与其他甲壳动物一样,在适温范围,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若遇低温,水温低至20℃时,变化幅度大,受精卵易脱落或长水霉致胚胎死亡。

一般水温为26~29℃时,孵化时间为42~47天。

第三章稚虾培育

3.1稚虾的培育

  稚虾离开母体生活,一般是在稚虾培育槽内进行,待稚虾全部离开母体后将亲虾移出,留下稚虾并进行培育。

在此过程中,稚虾的平均体长为0.8厘米,经过25天的培育后,可达到2.4~3厘米,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

3.1.1培育槽的建造

  培育池的面积为2~6平方米,高度80厘米,保持一定的斜坡,深的一端有排水孔,池壁要光滑,防止水槽粗糙或高低不平。

也可用大的(1~2平方米)水缸。

抱卵虾按不同发育期分别放于不同的育苗池内孵化(主要从抱卵虾的卵色或显微镜下检查来判断卵的胚胎发育情况)。

孵出稚虾后,母虾与幼苗分开,以免母虾残食稚虾。

这样,虾苗规格整齐、敌害生物少,成活率高,其育苗效果好。

国外有些地方将抱卵虾单独放置产卵箱内,产卵箱的底部用网片或多孔板做成,使刚孵出的稚虾直接逃入水中,效果也不错。

3.1.2水质

  ①培育用水。

一般用河水或井水,水质要清新。

为了防止动物掠食稚虾,最好用细网片盖住水池,不让蜻蜓和其他昆虫在水中产卵。

用细网装在进水口,过滤昆虫、水生动物(如水蜈蚣)、小鱼虾及卵,因为这些动物争食和争栖息场所会影响红螯螯虾幼体的成活率。

  ②水温。

水温是稚虾培育的重要条件之一,水温的适宜与否将直接影响稚虾的生长速度、成活率,从而影响产量。

在生产过程中,水温的适宜范围为27~29℃,且变化幅度不能超过2℃,若水温低于20℃,生长速度减慢,将严重影响成活率,因此在整个培育期间都要保持水温的相对稳定。

  ③溶氧量。

稚虾离开母体,培育槽要全日不间断地充气,使水中的溶氧充足。

  ④酸碱度值。

培育用水的酸碱度值应控制在7~8.5,偏碱性,如发现水质偏酸,则用生石灰来调节酸碱度值。

用自来水进行小规模生产的繁殖场可用小苏打来调节酸碱度值。

  ⑤吸污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在培育期间,视污物残饲及水质(如氨氮等三态氮偏高),要定期地吸污换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

3.1.3稚虾的培育密度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幼体的培育密度是通过产卵的抱卵虾只数来推算的,同时还要视抱卵虾的质量而定。

根据生产经验,每平方米以放2~3只抱卵虾为宜。

3.1.4饲料

  红螯螯虾成体的大部分所需营养是从腐败的有机物中获得,而幼体所需的营养大部分是动物蛋白,它们靠捕食各种微生物为食。

在生长初期,稚虾属肉食性,大部分时间离开池底,附在水草上,捕食它们喜食的食物。

水中浮游生物丰富程度对刚孵出的稚虾的生存、生长至关重要。

如果是土池,只要经常施肥,使水中保持适当的浮游生物(或水色)。

有时也需要增加一些无机盐类,使浮游生物迅速生长。

如是水泥池,必须通过在池塘捕捞浮游生物,洗净后再投喂,或增喂少量煮熟的鱼肉碎片。

投喂为每日3次(早上8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每次投喂后,检查各池的吃食情况,增加或减少投喂量。

投喂鱼肉时,一定要掌握好投喂量,以免水质恶化。

3.1.5栖息场所

  稚虾培育过程中栖息场所非常重要。

实践证明,用合成纤维绳效果很好,但在生产过程中常采用棕榈片和水葫芦。

加入水葫芦能改善水质,增加稚虾的隐蔽场所,并能补充稚虾的饲料。

2.生长情况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平均水温在28℃,酸碱度值在7.4~8.45,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经过25天的培育,稚虾平均体长可达2.4厘米,成活率超过80%。

出池的幼苗可供养殖户进行养殖生产。

   

3.2虾苗的捕捞和运输

3.2.1幼虾捕捞

  稚虾培育至3厘米左右的幼虾时,要及时捕起来移到成虾塘去养殖。

捕捞之前,应先把池水抽去,留下20厘米的水,用抄网把隐蔽物抄起后捕捞幼虾,然后用抄网轻轻刮捕,抄几网后继续把池水抽干,余下的幼虾随水逐步集中在收虾槽内,再一边排水,一边用小抄网在虾槽内捞苗。

由于幼虾较小,体质幼嫩,所以操作必须小心细致。

幼虾捕起之后,应及时地移入水质清新、氧气充足的水体中暂养,及时过数并计算成活率。

3.2.2幼虾的运输

  由于红螯螯虾苗离开水体的忍耐能力很强,幼虾在5小时内的短距离运输可以不充氧。

用泡沫塑料箱(80厘米×60厘米×20厘米)每箱放苗600尾,并放少量水葫芦和少量水运输,其成活率可达95%以上。

近距离运输可用“蛇皮”袋加水葫芦运输,成活率可达100%。

第4章成虾养殖

  根据澳洲的养殖技术资料和北京市引进试养实践,现将澳洲淡水龙虾成虾的主要养殖方法措施,综合介绍如下:

   

4.1养殖池塘的要求

养殖池塘选在通风向阳、土质保水、水无污染的地方,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1.5米,池塘底部平整,无或少淤泥,具有方便的进排水和防护防逃设施。

在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石块、瓦片等遮蔽物,或每亩水面放入200~300个废旧汽车轮胎,供澳洲淡水龙虾隐蔽栖息。

经试验养殖,使用整个的废旧汽车轮胎不利于淡水龙虾爬上爬出,也不利于轮胎内和轮胎外的水体交换,对于改善水质不利,易造成水质变坏和缺氧。

可用砂轮锯将轮胎切成两半,给淡水龙虾营造一个理想栖息场所,并且在起捕时可以顺利地将躲藏在其中的虾倒出来,减少了对虾的操作。

轮胎放入前用生石灰水消毒浸泡一天,再洗净下池。

  澳洲淡水龙虾适应性广,只要水温能保持在其适温范围之内,终年都可饲养。

养殖模式有池塘、山塘、河沟、稻田、网箱静养池养殖等。

其中土池养殖及充分利用旧鳗、鳖池进行静养是目前常见的主要养殖模式,养殖效果很好。

据多家养殖户及我公司几年养殖实践,土池养殖,一般单季亩产淡水龙虾可达250kg以上;利用旧鳗、鳖池精养亩产可达500kg,实现亩产收益万余元的经济效益。

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充足、地面开阔、地势略带倾斜的地方。

周围没有山林或建筑物阻挡,可保证通风良好,有利于池塘水的搅动对流。

地势略倾斜,便于水的自流排灌。

4.1.1虾塘面积不限,但从便于管理看,以3~10亩为好,要求长方形长宽比1:

3。

4.1.2水深:

水深在0.7~1.5米,不宜过深,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光合作用,溶氧补充及龙虾的栖息摄食与生长。

在适温情况下,以浅水养殖为好。

4.1.3水质:

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4mg/L以上,PH值7.0~8.0。

4.1.4排灌水系统:

做到排灌分开,有利水质的调控及疾病的防治。

外河水质同样要求良好、清新、无污染。

4.1.5虾池坡度:

池埂应有适当坡度,池底平坦略向排水一侧倾斜以便于干塘捕虾。

4.1.6虾池改造:

利用干塘捕捞季节,清除池中过多淤泥,最多留10~20厘米,清出的淤泥用于修补加固池埂。

放养前干塘暴晒15~30天做到池底硬、裂缝小为宜,有利于龙虾的栖息生长。

4.1.7提供隐蔽场所:

淡水龙虾有怕光的习性,在塘底多放一些纹瓦、旧轮胎、PVC管、竹排、砖头瓦片、旧筐等隐蔽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池上适当搭遮阴棚。

几种方法相结合,为龙虾创造一个半阴半阳、安静而舒适的栖息环境。

4.1.8虾塘四周除堤坝坚固外,还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如塑料薄膜或塑料网围起来,防止虾外逃或敌害生物如青蛙、蛇、老鼠的侵入。

   

4.2清池

虾池经过1年或多年使用后,池中淤泥、虾的排泄物、残饵及动物尸体、植物碎屑等沉积于池底,形成污染,是造成池塘老化和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有机物到了翌年的养成期时,会因为水温高而大量分解,消耗水中的浓氧,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影响龙虾生长或引起发疾病。

因此,在放养前必须彻底加以清理。

清塘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放苗之前一切不利龙虾生存的敌害生物都必须清除。

排水彻底的虾池可采用暴晒消毒;有积水的虾池可选择药物处理。

常用消毒药物使用方法见表:

药物

有效成分

及含量

使用浓度

(ppm)

主要杀伤对象

药效持续时间

备注

茶籽饼

皂角碱

20-30

鱼类

2-3天

成渣可促进基础饵料繁殖和生长

生石灰

生成Ca(OH)2

500-1000

鱼类、虾类、微生物

7天

可调节PH值改善底质

漂白粉

有效氯30%

30-50

鱼、虾、蟹、微生物等

1天

不宜使用金属工具

鱼藤精

鱼藤酮

2-3

鱼类

2-3天

五氯酚钠

五氯酚钠

2-3

同上

7天

*.虾池消毒后,安置隐蔽物,造人工洞穴。

4.3澳洲淡水龙虾虾苗的放养

  根据北京市地区气候情况和澳洲淡水龙虾对水温的要求,放养红螯螯虾虾苗最适时间以4月上旬为宜,放养牙别螯虾虾苗时间可适当提前些,3月下旬即可入池。

  一般体长3~5厘米的虾苗,每亩水面可放养3000~5000只,苗小可适当增加。

该虾强欺弱,小怕大,所以同池塘放养苗种规格要求整齐。

放苗时要避免水温相差过大,放苗前用少量池水徐徐加入运苗容器内调节水温,直至容器内水温接近池水温度时,再将虾苗放入池中。

虾苗放养在傍晚时下池为宜。

   

4.4做好投饵工作

  全日投饲量,掌握以吃饱、吃完、不留残饵为原则。

每天投喂两次,早晚各一次,晚上按全日投饵量的70%~80%投喂。

饲料投在池塘浅水边,要经常观察虾的摄食情况,调整投饵量。

投饵过少会影响虾的生长,但投饵过多会增加成本,且会造成池中水质变坏,对虾的生长和脱壳均不利,应立即停食,注入新水。

  据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试验,养殖成虾投喂的人工配合饲料由秘鲁鱼粉、豆饼、发酵血粉、棉仁饼、次粉、玉米、骨粉、蜕壳素组成。

配合饲料中粗蛋白占40%为宜,颗粒饲料粒径2毫米。

4.4.1饵料的种类

A、植物性饵料有黄豆、豆饼、小麦、玉米、山芋等。

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选用豆类植物作饵料时,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除抗胰蛋白酶,有利于对植物蛋白的吸收。

龙虾也会摄食一些鲜嫩多汁的水草。

池塘内亦可在浅水区或池边种植适量的本地能生长又对龙虾有利的水生植物。

B、动物性饲料有鱼粉、鲜杂鱼、螺蛳、河蚌肉、蚯蚓及畜禽内脏等。

C、配合饵料:

目前市面上尚无淡水龙虾专用的配合饲料,可用对虾、毛蟹配合料代替,也可自己配制。

4.4.2投饵量:

日投饵量干料大体是小虾体重8-10%;中虾体重5%;大虾体重3-4%,如果是投放鲜料后适当高于这个数字计算。

龙虾吃食情况应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进行调整。

4.4.3投饵方法:

一般每天两次,分上午、傍晚投放,最好是太阳刚出前和落后投料,并以傍晚为主(占全天的80%)。

但也有人把上午一次改到夜间十点左右,因为龙虾有明显的昼伏夜出的习性。

投饵方法是“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确定饵料投量的增减。

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料应离滩远些,傍晚投料应近些。

也可在虾池四周增设饵料台,以便观察虾只吃食情况。

各阶段投料不同。

体长1.5-5cm的幼虾期,投碎细饵料(如鱼肉糜、鳗料洒水搅拌成小颗粒);5-10cm的中虾阶段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野杂鱼、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大小块,山芋刨成丝)再喂;成虾阶段的饵料可稍粗些。

虾苗刚放进池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中期应逐渐转向一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并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4.5加强饲养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除经常观测澳洲淡水龙虾的摄食和活动、生长脱壳等之外,还要注意水质和池底环境变化。

当水中溶氧量很低、水质恶化或雷雨闷热天或连阴天气,要减少投饵或停饲。

由于淡水龙虾主要在底层活动,以采用压缩空气底层增氧为宜,水体溶氧保持在3~4毫克/升。

从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试验中得知:

红螯螯虾生活水温为6~37℃,牙别螯虾生活水温为1~35℃,这两种虾最适生长水温为20~28℃。

当天气过热时,为防止极限温度出现,可适当加深池水,以稳定池底水温。

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应采用流水或微流水养殖。

在饲养过程中,还要注意防除病害。

4.5.1虾池水质要求保持清晰、含氧量高,不受污染。

前期以肥水为主,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中后期勤换水和加水,最好15天左右加换一次,透明度为30-40厘米。

做好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