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83052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9讲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9讲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与生活剧变

一、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和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方针。

(2)改革内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意义: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

农村改革的推动。

(2)过程

①开始:

1978~1984年处于试点时期。

②展开:

1984年在全国全面展开,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③深化:

1992年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

(3)意义: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过程

①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②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21世纪初,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意义:

解放了生产力,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名师指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区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产物,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新型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使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的调节作用。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过程

(1)经济特区:

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

(2)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开放大连、青岛、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沿海经济开发区

①闽南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

②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4)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大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2.特点: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3.深化——加入世贸组织

(1)时间:

2001年12月11日。

(2)意义:

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易错警示] 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经济特区的“特”指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政策。

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特别行政区的“特”指享有特殊的法律地位和特殊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即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三、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1.经济腾飞: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向小康迈进。

2.城市化进程加快: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3.进入互联网时代:

1995年以来,互联网快速发展。

4.时尚中国:

思想观念时尚,生活方式时尚,语言时尚,如流行语的变化。

1.票证制度

又称为“第二货币”,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在商品供应极为匮乏的年代,国家为了保障供需平衡,对城乡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实行计划供应,按人口定量发行了粮票、布票等专用购买凭证,这些凭证通称为“票证”。

直到1993年,各类商品基本上敞开供应,这段凭票供应的历史——“票证年代”宣告终结。

2.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是我国农民的又一项伟大创造。

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副产品。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量,是走向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邓小平曾用“异军突起”来形象地比喻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叛。

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城乡分工体系,开创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

考点一 中国特色建设之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

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2)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

2.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

(2)以改革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

(3)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

(4)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

(5)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

“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

”分析史料论证学者宋圭武提出的观点。

史料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显著特点是“集体所有、分户经营”,农村土地基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分户经营,田埂、沟堰占了不少耕地。

将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开来,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农民个人付出与收入挂钩。

农民可以将多余的粮食出售,形成了自由市场。

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间,粮食的增幅达到中共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农民手中的现金增多,储蓄意愿增强,很大程度上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资本积累。

由于单个农户的生产规模较小,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用并不是很明显,而学习技术是要付出一定的学习成本。

这种格局使我国农业生产长期滞留在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导致农产品成本过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当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必须征用农民的土地时,土地承包合同就成了一纸空文,容易产生农村权力腐败,农民利益受损。

——摘编自XX百科

提示:

首先要明确观点,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既有积极作用,又有局限性。

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功说:

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当时的推行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因为它改变了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积累资金。

沉重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有许多局限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超越和突破也是必需的。

因为它规模小,不利于技术革新;土地资源利用率下降;容易导致权力腐败。

1.从“利改税”的视角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行了“利改税”(将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金)和“调节税”制度,力图给企业创造一个平等竞争的环境。

——节选自《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报告》

发现问题 分配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利改税”是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纯收入分配的一种改革。

命题角度 “利改税”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利改税”的实质。

2.从新词汇的视角看经济体制的变化

不同版本《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部分新词汇表

年代及版次

收录的部分新词汇

1978年第1版

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

1996年第3版

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

2012年第6版

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发现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新词汇反映和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命题角度 所有制的变迁;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历程。

3.社会阶层变动体现的社会进步

1978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原来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分化了,产生了诸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农民工群体等新的社会阶层,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发生了并且还在继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农业劳动者不断地向其他社会阶层流动,农业劳动者阶层正在逐渐缩小。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报告(中科院)》

发现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快。

命题角度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经济体制改革、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关系。

4.从国家行政机构改革的视角看经济体制改革

1952年12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简称国家计委,下设重工业计划局、燃料工业局、第一机械计划局、第二机械计划局、成本物价局等17个办事机构。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其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将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

发现问题 国家机构从国家计委到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再到国家发改委的变化。

命题角度 国家机构改革背后的原因;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开放进程的演变。

考点二 主动融入世界的开放之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原因

(1)从历史角度而言,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而言,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2.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形式

(1)利用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2)扩大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

(3)兴办经济特区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形式。

3.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

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2)第二阶段:

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3)第三阶段:

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WTO,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阅读材料,分析新丝绸经济带的新发展之处。

材料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

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

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摘编自新华网

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经济带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

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当今中国积极实施的“走出去”战略的体现。

1.表格数据体现对外开放的成就

中国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增长统计表(单位:

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381.4

1154.4

4722.9

38671.2

引进外资

(已利用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2年

270.5

1028.9

5935.6

11329.4

发现问题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30余年间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0多倍,引进外资额增长了40多倍。

命题角度 对外开放的步伐;中国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大国责任,大国担当,大国形象,大国情怀

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

(注: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了国民党政府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所签署的所有国际劳工公约)

发现问题 从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趋势看有两个高峰点:

20世纪80年代与21世纪初。

命题角度 新中国的外交理念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可度。

3.从深圳的转型看改革开放的进程

这座城市曾创下“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但如今,这座城市却开始一心一意地追求“慢”。

这个演绎了无数速度神话的城市,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沉淀下来。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在深圳蛇口矗立了三十年。

过去,深圳人在它的激励下,创造了“深圳速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现在,深圳人经过反思,开始了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

未来,深圳人将赋予时间和效率全新的意义,让深圳再次先行。

——摘自腾讯网《今天的“深圳速度”》

发现问题 深圳特区由“速度深圳”向“创意深圳”转型。

命题角度 深圳特区的开拓精神;深圳特区转型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联系;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时间

题号

时间

题号

2017

全国Ⅰ,31

2016

全国Ⅲ,31

1.命题点:

中央经济政策的逐渐变化

(2017·课标全国Ⅰ,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答案 C

解析 由题干材料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据此判断C项正确。

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全球化问题,故B项错误;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

2.命题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2016·课标全国Ⅲ,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

解析 1980年与1975年相比,农产品总产量大幅度提高,新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其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故选择A项。

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1980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故C项错误。

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3.命题点:

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

(2015·山东文综,39)1980年6月18日,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如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写好了,墨汁都还没干就匆匆挂上去了。

”“在换牌半年多时间里,我连陌生人都不敢见呢。

——肖开文(新牌子书写者,时任向阳公社文化站站长)

“这(幅照片)是后来补拍的。

因为摘牌很低调,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注:

以上文字材料摘编自《四川日报》(2009年8月13日)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

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

例:

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

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

例:

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

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

例:

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

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

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

如:

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

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

(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

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

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

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

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词不达意。

解析 第一小问,概括历史信息,从换牌概括出地方政治体制变化,从摘牌的顾虑概括思想观念方面“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1980年,调动和整合以往所学相关的时代背景信息,如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与“左”的思想斗争等,在情境和史实之间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关系,产生正确的历史认识,进行客观的历史评价。

1.命题点:

农产品价格改革的发展

(2018·泸州高考冲刺诊断,31)1979年起,政府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油脂等18种主要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平均涨幅35%,同时还对粮食和油料超过政府征购部分加价50%。

这一举措(  )

A.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B.打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

C.扩大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D.宣告市场定价机制的形成

答案 A

解析 提高农产品价格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此时已经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打破旧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粮食价格为政府提价非市场定价,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017·丹东一模,31)《激荡三十年》中写道:

“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

”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

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

A.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B.对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发展乡镇企业,农民离土不离乡

答案 C

解析 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新中国建国伊始直至今日的经济特点之一,这不能成为解释1983年前后“投机倒把”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的原因,故A项错误;正式提出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重要补充是在党的“十三”大上,这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之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的发展迫在眉睫,故C项正确;长途贩运等私营经济并不等于乡镇企业,故D项错误。

3.命题点:

经济调节手段的改变

(2017·孝义三模,31)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

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的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

这些尝试(  )

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加了市场调节的作用

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1979年”,结合所学,当时依旧实施计划经济,只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一些“改革尝试”,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更加重视利润指标”,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这种“改革尝试”,并未改变政府计划经济的这种方式,只是在这种计划中增加了一定的市场因素,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4.命题点:

史料解读——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阐述

(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31)“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的上述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上海浦东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项错误。

5.命题点: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31)在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民间的智慧共同为中国的未来之路指明方向后,公司热再次兴起。

当时中国的南方,象征着激情、梦想,以及一切的可能性,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财富的味道。

这里的“方向”是指(  )

A.城市体制改革启动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做出改革开放决策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事件是20世纪90年代南方谈话之后,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同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材料信息吻合,故B项正确;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1978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健全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内江五模,31)《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

”反映了(  )

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

B.“文革”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

C.改革开放的诉求

D.《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改革开放当时尚未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故D项错误。

2.(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30)20世纪8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一次谈话中肯定了“包字进城,包则灵”的理想。

这是因为“包字进城”的做法(  )

A.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

B.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C.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D.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

答案 A

解析 材料“包字进城”的做法,反映出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故A项正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之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公有制,故C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与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无关,故D项错误。

3.(2018·福建高三质检,17)1979年到1984年,政府规定的粮食的收购价格有三种:

统购牌价、超购加价、市场价格。

这一规定(  )

A.适应了农村改革的现实需要

B.确立了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