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399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七律长征》公开课精品教案说课稿

5《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2个生字;理解“只等闲、逶迤、磅礴、万水千山”的意思;体会理解这些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的意思并体会红军的所向无敌的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长征这段历史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

4.简单了解律诗的特点,了解本诗的风格。

5.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6.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

1.理解诗句内容,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的气质。

3.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题,感知诗歌内容

1.谈话揭题,读通读懂古诗

同学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们就会想到:

新中国的建立,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然而在我国的革命历程中,有一次伟大的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那么同学们你们了解长征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领略这首气魄宏伟的七律诗《长征》。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首诗,把这首诗读通、读准。

(让学生自由地读2分钟)

2.介绍“七律”,这是一首七言诗。

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

就是七律。

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3.出示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图。

毛泽东主席是亲自率领红军长征的一代伟人,他回顾所经历的千山万水,心潮澎湃,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篇——《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4.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以及书中的相关资料,再次初步感知诗歌内容,说说诗歌中的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感受?

按照下面的格式说一说:

(投影)当我读到时,我仿佛看到(感受到)。

5.同学间交流读诗心得,谈感受。

6.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红军在长征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与红军战士们的壮志豪情。

大家再来读诗吧。

(二)赏读,领略诗歌意境

师:

全诗虽然仅有56个字,却向我们展示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现在让我们再读读诗句,并结合自己了解的课外知识,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的出示)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交流)

师:

请同学们自由地认真诵读全诗,这两句诗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也就是中心句,请用笔把它画出来。

你们都是画的这两行吗?

(板书:

远征难)

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谁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谁来读好这两句?

(指名读)谁愿意读?

我们一起读。

(齐读)第1句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后面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出示)

师:

这五岭是哪几座山?

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

边讲边板书画图表示:

五岭是逶迤的(同时理解“逶迤”的意思:

连绵不断)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逶迤的五岭。

在你们的眼中这五岭是怎么样的?

但在红军眼里,这逶迤的五岭怎么变成了翻腾的细浪了呢?

乌蒙山是磅礴的(理解“磅礴”的意思:

气势雄伟)这气势雄伟的乌蒙山怎么是滚动的小小泥丸了呢?

红军是怎样面对的?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不怕”“只等闲”)。

师:

难道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真的如同他们说的那么容易嘛?

你想象一下他们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其间经过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穿越了峰峦起伏的五岭,跨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了什么!

再带着感受读一读,讨论红军其中的辛苦与豪迈。

(学生齐读、指名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呢?

3.出示: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A、出示巧渡金沙江视频:

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金沙江吗?

师小结:

长征途中红军和敌人斗智斗勇,有巧夺也有恶战,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是恶战,多少红军战士葬身于滚滚的大渡河中。

师:

现在,你知道“暖”字表达的感情吗?

(生各抒己见)

B出示:

铁索桥【XX图片】

师:

为什么用“寒”字来描写铁索桥呢?

由“寒”字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1:

我由寒字想到那铁索寒光闪闪,阴森森的。

生2:

看到“寒”字令人有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生3:

我想到了当时战斗非常激烈,红军冒着敌人枪林弹雨前进,视死如归。

生4:

我联想到红军战士攀着十三根铁链、面对敌人的狂轰乱炸艰难前进,下面又是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那是一场怎样的惊心动魄的战斗(欣赏红军勇士飞夺泸定桥)

师:

你认为该怎样读这句诗?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

师:

同学们,这一暖一寒,一喜一泪,不正是体现——(学生自由补充)

4.出示: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

“更喜”喜什么?

为什么“尽开颜”(播放过雪山视频)感受那种以苦为乐的精神。

师:

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

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生齐读“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三、诵读,品悟诗中之情

1.师过渡:

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

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你听到过哪些红军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呢?

(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交流:

《金色的鱼钩》、《丰碑》、《草地夜行》等让学生讲讲大致的故事情节。

2.这些困难在这首诗中用哪个词语予以表达?

(远征难)

3.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红军战士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他们不仅不怕这些困难,还把这“万水千山”看作了什么?

(只等闲)“只等闲”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把困难当作平常事的气概通过诗句再次来感受。

齐读全诗。

四、欣赏,激发学生情感

师过渡: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经历千难万险。

诗中虽然只有五幅画面,却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太多,说不完、道不尽。

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生读)

1.这首气壮山河、豪情壮志的诗歌正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所作。

(出示毛泽东图片)

2.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播放歌曲《七律·长征》)

3.感情背诵。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尽开颜

精彩片段

《七律·长征》教学片段

自读诗句,感知诗意

1.师:

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谁愿意来读读这首诗?

我们先来读读这一课的生字、词语。

(将诗中的新词语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指了两名学生,读得很准确。

师:

词语都会读了,谁愿意来读读整首诗呢?

(出示整首诗,指名读,把诗读正确。

2.了解押韵。

(出示诗歌,将每一句最后一个字改变颜色,并写上拼音。

师:

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些颜色不一样的字的韵母,你有什么发现?

生:

除了“浪、雪”以外,其他字的拼音韵母都师“an”。

师:

是呀,这样使我们的诗歌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更有韵味。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师:

看来,同学们课前花了很多时间来预习,这个学习习惯真好。

读诗,不仅要读通,还要读懂。

请同学们翻开课,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每句诗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就做上记号。

3.理解诗意。

师: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刚才理解诗歌时,有不懂的地方吗?

出示下列词语:

①等闲:

平常的小事。

⑤五岭:

五座山岭。

②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⑥三军:

指红军战士。

③腾细浪:

翻腾的小浪花。

⑦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④磅礴:

气势雄伟⑧走泥丸:

滚动的小泥球。

4.师:

读通了诗,又有了初步的理解,谁能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长征非朗朗上口常艰难,但是红军不怕艰难。

师:

哪两句诗直接写出了这个意思?

(Cv4+o;CA~=Va7f8$小学教案课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学习诗歌,品悟诗情

1.师:

那么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

生:

难、长、险 ……

师:

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

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

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体会长征的遥远:

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

(2)体会长征的艰难:

抓“万水千山”一词

(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

师:

那么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

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

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

让我们一起读。

(生读)

师:

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

生:

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

师:

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

(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

(3)师:

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

山高坡陡、很难上去,一脚踩空就很危险。

生:

上面荆棘丛生,还有野兽出没。

生:

食物不足,缺水。

……

(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

师:

长征难,可想而知!

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

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

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读)

师: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

不怕山高,不怕危险。

生:

红军战士很乐观

……

(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

a(出示长征图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军战士一直这样认为:

——

生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红军战士仍然没有放慢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

生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己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

生读: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

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下一句?

C:

“金沙水拍云崖暖”

(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

师:

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

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

师:

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

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

生:

因为当时天很热吧。

生:

红军巧渡金沙江,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所以感到温暖。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

师:

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

所以红军战士感到——

生:

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

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

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

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

(生齐读。

D:

“大渡桥横铁索寒”

(1)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体会“寒”:

师:

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

(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

师:

(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

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

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

(生读)

生:

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所以感到心寒。

(生读)

生:

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反动派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

师: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

(生齐读)

师:

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

再读(生读)

师:

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

再读。

(生读)

师:

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

生齐读:

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

E: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体会“喜”的内涵

师:

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

(生齐读)

师:

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

生:

……

(2)读出红军的欣喜

师:

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

(生齐读)

拓展延伸,写出感受

师:

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

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

生:

不是。

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

师:

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

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

师:

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

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

生:

长征是一首诗……

生:

长征是一幅画……

生:

长征是一段历史……

生:

长征是一种精神……

说课稿

《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线路图

二、说教法与学法

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

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一)了解背景,走进长征

教学伊始,我借助长征路线图,概括红军长征的艰难及《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

紧接着,欣赏课文范读。

通过铺垫历史背景和激情范读,将学生引入情境。

【设计意图:

“万事贵乎始”。

课堂伊始,通过情境教学法,巧妙地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迅速地将学生带入那段历史,激发学习兴趣,营造阅读期待。

(二)放手阅读,感知长征

对高年级学生而言,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朗诵全诗,尽情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梳理、引导、点拨。

通过汇报、交流、更正,让“三军、更喜、等闲”这些词语在课堂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腾细浪、走泥丸、铁索寒”这些难理解的词语,把它们提出来作为本课时的重点、难点,待集体进一步的交流中解决。

通过放手让学生读通、读顺诗句,为感情朗读打基础,为理解诗句作铺垫。

(三)细读鉴赏,深入长征

此时,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学生置于主动、自动、互动的平台之上,以读代讲,让学生自读自悟,领略本诗的意境。

1.小组研究,互动感悟。

新课标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长征资料,对照诗文研读,在学习小组中进行合作、交流,尝试互相解答对诗文的质疑。

教师热情鼓励,参与评议,然后小组汇报、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

这里让学生先由自学再到生生交流,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钻研文本的空间,又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视频再现,拉近距离。

为了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我通过视频分别展示那些惊心动魄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分别是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这些视频直观地再现了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给学生以强大的震撼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

及时为学生提供视频,采用音乐渲染以及创设情境等手段,容易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产生共鸣。

3.创设情境,品读感悟。

《七律·长征》仅有八行56个字,但它记录的时空内涵,却有着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沉重和深远。

如何让学生读“厚”——透过这八行56个字与伟人毛泽东一起回顾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如何让学生读懂长征之难,领悟到红军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围绕全诗的中心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来展开,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以读悟情,以情激情。

以“金沙水拍云崖暖”一句为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说说巧渡金沙江这场战斗,然后试着用一个词概括,学生说出了“险”“欢乐”,老师适时点拨:

正因为高兴,所以战士们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心里暖洋洋的,读出他们的心情!

长征中,红军几乎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每天都有战友的牺牲,可是巧渡金沙江之战却没费一枪一弹,读!

金沙江之战,干净利落,快刀斩乱麻,高兴,再读!

我们的伙伴一个都没少,心里都乐开了花呀,读!

在老师动情的描述中,学生和诗人的情感落差缩小,情感间距拉近,他们在激情朗读中感同身受。

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他们细细品读了每一句诗,并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回归全文,升华长征

《长征》这首诗不仅语言美、韵味美,节奏更美,在本课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欣赏歌曲《长征》。

让学生汇报学习这首诗后的收获,帮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对长征精神的体会以及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

(五)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最后,教师谈话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新的世纪有着新的挑战,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仍然需要长征精神。

【设计意图: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走向生活。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中点,而不是终点。

拓展性作业的设计将这堂课的句号改成了省略号,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认识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许能给他们带来一生的启迪。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浓缩的教案”,在这份板书中,我将诗中关键词语列出,简洁明了,同时将远征之难同红军战士不怕难形成鲜明对比,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万水金沙江(巧渡)

大渡河(强渡)

千山五岭(腾细浪)

乌蒙(走泥丸)

红军不怕(难)只等闲尽开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