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39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最新小学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5 动物儿歌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动物儿歌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在他的许多著作中强调:

“儿童的认识来源于动作,知识来源于活动,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由此,本课教学设计旨在遵循儿童年龄特点,扎扎实实搞好识字教学,有声有色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猜谜语、编字歌、讲故事、 “小老师”游戏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和记忆形声字。

同时,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平台,采用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汉字音、形、义,启发学生自主发现,汇报汉字学习的收获,使学生在第一学段初步品尝合作学习的乐趣,发现汉字中蕴含的无限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出谜语:

“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捉虫忙。

”“头上两根毛,身穿花旗袍,成天不劳动,只知乐逍遥。

3.教师板书“动物儿歌”并小结引出——走进大自然,和小动物交朋友。

1.学生自由说出喜欢的小动物并简单说说动物的特点。

2.学生根据谜语,猜测出谜底是“蜻蜓”“蝴蝶”。

 

3.随师书空课题,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小虫遇到马。

(打一字)

(2)日子都在门里过。

(打一字)

(3)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专捉飞来将。

(打一种动物)

二、合作交流,识记生字(用时:

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准字音,引导学生试读课文并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带拼音的12个生字,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1)引导学生小组推选“小老师”教每个组员读准字音,同时规范每个学生汇报时的语言。

(2)引导学生集体汇报,相机评价和鼓励。

(3)提出要求:

拼读字音,声音洪亮。

3.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自学喜欢的生字,说清用什么方法识记。

(1)教师点拨形声字识字法,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为生字组词和造句帮助理解。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网”,出示“网”字的字理演变图,形象识记生字。

5.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1.学生听准字音,结合拼音试读课文,圈画本课12个生字。

2.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汉字的字音和字形。

(1)学生小组内轮流当“小老师”拼读字音,并交流需要注意的读音。

如:

“蚂”字读三声;“藏”字是平舌音;“蜘、蛛”都是翘舌音;“粮”字是三拼音节。

(2)汇报形式:

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藏”的读音,请大家跟我读一遍——

(3)正确齐声拼读生字。

3.学生观察,挑选喜欢的生字进行同桌交流并汇报,要把话说完整。

(1)形声字识字法:

我最喜欢“蚂蚁”这两个字,它们都是虫字旁,表示和虫子有关,我发现这两个字的读音都与右半部分相同或者相近。

看到这两个字,我就知道“蚂蚁”是一种昆虫。

(按照这样的方法说说“蜻蜓、蜘蛛”两个词语。

(2)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部件组合法:

我最喜欢“食”字,它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人”,下面加个“良好”的“良”。

(我能用它组词,还能用这个词造句。

②换部首法:

“食”字去掉人字头,左面加上米字旁就是“粮”,组词、造句。

③学生交流汉字故事:

草丛中藏着宝,找来找去踩乱了草。

(“藏”字上面是草丛,下面是乱草,中间的“臣”字是个宝。

4.学生观察图画并交流:

“网”字中间就像实物网。

5.学生“开火车”,轮读生字,组词多而且准的小组获胜。

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老师领读。

 

2.汉字游戏,填一填,连一连。

马 义   青    知 朱

 (  )  (  )  (  )

 

 

 

 

 

3.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再组词。

造(  )(   )

迷(  )(   )

粮(  )(   )

 

 

 

 

 

 

 

4.比一比,看谁说出的词语最多。

食(   )(   )(   )

藏(   )(   )(   )

网(   )(   )(   )

 

5.读一读下面的词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蜻蜓展翅 蝴蝶飞舞

蚯蚓松土 蚂蚁搬家

蝌蚪游水 蜘蛛结网

三、语境识字,诵读儿歌(用时:

15分钟)

1.教师出示儿歌,用红色突出生字,组织学生开展“送字回家”的读书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六种动物,再读词语。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地点的词语读一读。

4.引导继续读书,用双横线画出每种动物的具体活动。

5.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游戏活动,“找朋友,组句子”。

6.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活动卡。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自主汇报读书的快乐感受。

2.学生自主画出六个动物名称词语,即“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再次读出这些“虫字家族”的词语。

3.学生读文并用符号标出表示地点的词语,即“半空、花间、土里、地上、池中、房前”,交流汇报。

4.学生自主读书并同桌交流表示动物活动的词语,即“展翅飞、捉迷藏、造宫殿、运食粮、游得欢、结网忙”。

5.学生手持词语卡片,分组展开游戏活动,最快的小组获胜,得到背诵课文的展示机会。

如:

词卡“蜻蜓”“半空”“展翅膀”是一组好朋友。

6.学生观察活动卡,按照要求自主完成,再小组交流。

6.根据课文内容连线。

蜻蜓  花间  捉迷藏

蝴蝶  半空  展翅飞

蚯蚓  地上  造宫殿

蚂蚁  土里  运食粮

蝌蚪  房前  游得欢

蜘蛛  池中  结网忙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用时:

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

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7.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6 古对今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对今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遵循“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教学思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识字、在朗读中识字,并且在识字过程中注重方法渗透,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字,使汉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变成了鲜活的画面,具有了丰富的感情。

学生不仅认识了汉字,还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对联。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欣赏对联。

2.教师引问:

你在什么时候看过对联?

3.教师以一副对联为例,说出上下相对的特点。

如:

“春来鸟语满林,夏至花香万里”中,“春对夏”“来对去”。

4.教师根据对联揭题“古对今”并板书。

1.学生读出对联上的内容,有困难的可以寻求老师帮助。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在什么时候看过对联。

(春节、寿宴、喜宴等)

3.学生在教师的描述中知道对联中其他相对的词语。

(“鸟语对花香”“满林对万里”)

 

4.学生齐读课题,再将“对”字省去,读一遍“古今”。

用“古”字扩词、说话。

1.对子连线。

(将上下句相对的词语连起来)

春 来 鸟 语 满 林,

 

 

 

夏 至 花 香 万 里。

二、熟读课文,随文识字(用时:

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读一读课文,巡视指导和帮助。

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节。

贴词——学字——导读。

 

 

 

 

 

3.教师引导学生动笔画出第二节中相对的词语。

贴词——生对词——学字——背诵。

教师点拨识记方法。

如:

加一加、拆分法、看部首猜意思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读第三节,自主学习这节。

出示自学提示。

(1)引导画出相对词语,读熟。

(2)启发学生对对子,掌握相对词语。

(3)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背诵第三小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遇到读不好的词语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

(3)全班展示读。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1)仔细观察,发现:

古和今、圆和方、严寒和酷暑、春暖和秋凉都是相对的词语。

(2)同桌对读词语,全班齐读词语。

(3)学生圈画本节生字:

圆、严、寒、酷、暑、凉。

同桌交流怎么记住这些字。

3.学生自由读第二节,画出意思相对的词语。

(1)学生看课件,对对子。

(2)学生自主识记汉字。

晨:

加一加。

(日+辰=晨,早晨、清晨)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朝:

拆分法。

(十日十月、早上的太阳叫“朝阳”、早上的云霞叫“朝霞”、早上的露水叫“朝露”)

霞:

雨字头与天气有关。

(云霞、彩霞、晚霞、霞光)

(3)学生有节拍朗读、背诵第二节。

①拍手朗读;②同桌拍手齐背诵。

4.学生自由读第三节,采用自学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法。

(1)画出相对的词语,读一读。

(2)同桌之间出上联、对下联。

桃对(   )、柳对(   )、莺歌对(   )、鸟语对(   )。

(3)同桌拍手游戏,朗读并背诵第三小节。

2.观察图画,填上相对的词语。

①圆   ②方

  

(  )对(  )

3. 连线组词。

严    暑

酷    凉

冰    寒

4.加一加,再组词。

日+辰=(  )(   )

雨+叚=(  )(   )

十+日+十+月=(  )

(   )

 

 

 

5.读一读,把意思相对的词语连起来。

桃      花香

杨 燕舞

莺歌 柳

鸟语 李

6.看谁组词多。

李(   )(   )(   )

语(   )(   )(   )

香(   )(   )(   )

三、诵读韵文,书写汉字(用时:

15分钟)

1.组织学生展开“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2.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3.教师组织学生多种游戏诵读儿歌。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

强调“李”字第五笔压线,“香”字第六笔压线。

1.学生开火车读生字,组词多的小组获胜。

获胜小组获得生字卡,当老师领读。

2.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读生字,读对了可获得苹果,看谁的苹果最多。

3.打拍子读课文、找伙伴拍手读、和老师合作读、男女生对读等。

4.学生随师书空,自主描红,练习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应用“三看法”,即一看大小、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7.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古           

 

 

 

 

四、总结识字,布置作业(用时:

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都学会什么了?

可以和同学交流交流。

2.把你今天学会的识字方法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8.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7   操场上

导学案设计

课题

操场上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属于按事物规律识字,反映的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比较感兴趣的体育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观察图画、认识事物、学习汉字有机结合起来”的识字教学理念,因此,本教学设计围绕学生看图说词、看图贴词、反复运用多种形式学习词语的三个活动展开,力求增强学生识字时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时的参与性和可接受性。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课件。

(教师)

2.生字、生词卡片。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图片引入,激发兴趣(用时:

7分钟)

1.教师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然后组织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2.小结,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图画,并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汇报操场上小朋友的活动。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自由说说和同学们下课都喜欢玩哪些体育活动。

二、图文结合,学习字词(用时:

20分钟)

1.师出示词语卡片,组织学生将生词贴到图的相应位置。

2.指导学生学习生词。

(1)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读生词。

(2)课件逐一出示带有图画的生词,指名认读。

(3)教师点击课件,去掉图画,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4)教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词卡片,引导学生集体检查同桌合作情况。

(5)教师点击课件,去掉拼音,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生词。

(6)教师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小组自学情况。

3.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针对会认字和会写字展开生字圈画活动。

(2)引导学生分组认读生字。

(3)指名领读生字。

(4)运用开火车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学生自由把生词放到合适的位置,放好后领读一遍。

 

2.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学习生词。

(1)学生看图,自由认读生词。

(2)学生自由认读喜欢的词语。

重点读准“足”的平舌音。

(3)同桌之间一名学生读,一名学生听,把读得不对的字音纠正过来。

(4)2~3组同桌接力读。

(5)学生4人一组,组长拿出不带拼音的生词卡片,小组其他成员集体认读生词,有读错的字音,大家帮助他纠正过来,并提醒他多读几遍这个词。

(6)学生开火车认读生词,接读又快又准的一组可获得笑脸一枚。

3.学生展开生字学习活动。

(1)学生根据课件中出示的生字,用圆圈圈出本课的会认字,用三角形圈出本课的会写字。

(2)男女生分组对读生字。

(3)2~3名学生做老师领读生字。

(4)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读准下面的词语。

打球 拔河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3.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扌: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下面这些字的。

打 拍 跑 足 拔 踢

三、独立观察,学写生字(用时:

13分钟)

1.引导学生比较“打”和“拍”的写法。

ht

2.教师范写,指导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3.引导学生观察“跑”和“足”的写法。

1.学生观察后,汇报书写时注意什么。

2.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3.学生练写“跑、足”。

5.写一写。

打: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拍: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巩固旧知(用时:

7分钟)

1.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组织学生交流。

 

 

1.学生先把自己喜欢的活动名称涂上颜色。

2.学生先说说自己选择了哪些活动,选择一两个活动说说喜欢的原因。

6.填一填。

我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  ),我喜欢它的原因是(        )。

二、随文识字,学习儿歌(用时:

20分钟)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听读。

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儿歌。

3.指名朗读儿歌,检查自学情况。

4.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操、场、铃、热、闹、锻、炼、身、体、声”的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领读生字。

(3)开火车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 w w w . l s p j y . c o m

 

5.课件出示新偏旁“火”,引导学生思考:

你知道其他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吗?

6.组织学生再读儿歌,提出要求:

这一次争取把句子读得比刚才更准确、更通顺。

7.引导学生两人一组赛读儿歌。

8.想一想,你下课玩耍时心情怎么样?

9.引导学生带着欢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0.引导学生编儿歌。

1.学生认真倾听,听准每个字的字音。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边读边用圆圈把本课其余的生字圈出来。

3.2~3名学生朗读儿歌,其他同学认真听,把读错的字音纠正过来。

4.采用多种方法,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初步学习字音。

(2)3名学生做老师,领读生字,其他同学跟读。

(3)学生按照小组顺序开火车认读生字。

5.学生自由回答认识的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并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6.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

 

7.两人一组依次朗读儿歌,朗读时声音洪亮,无错字、丢字、加字者获胜,可获得朗读星一颗。

8.学生自由回答。

(兴奋、愉快)

9.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10.学生根据要求自编儿歌,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同学集体交流。

 

7.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   )  (   )

 操场    热闹

(   )  (   )

 锻炼    身体

(   )

 铃声

 

 

8.说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火: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和同学们玩一次课文中的体育活动(选择一项即可),说说自己玩后的感受。

三、指导书写,掌握字形(用时:

13分钟)

1.课件出示“声、身、体”三个字,请学生认真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占格情况。

2.教师范写“身”字。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声”字时要强调“竖撇”的写法。

1.学生先自由观察,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认真观察每笔的行笔方法,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3.学生描红,独立仿写一个“身”字。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哪里值得你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身”字,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绿 色 圃 中 小 学 教 育 网h t t p :

 / 

6.练写“声”字。

10.按笔顺写字。

声: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人之初

导学案设计

课题

人之初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课节选自《三字经》,文本句式整齐,韵律朗朗上口,既是识字教学的好素材,也是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学之心的良好契机。

由此,本课设计旨以识字教学为主体,借助多媒体手段及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领学生识记本课汉字,积累并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通过多遍诵读走近经典,走进文本,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从而让好学精神在儿童心中萌芽,进而领略国学文化的思想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字词,搜集对联。

(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视频引入,揭示课题(用时:

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看视频欣赏《三字经》儿歌。

2.教师引问:

你会背儿歌里的内容吗?

3.教师相机板书“人之初”。

引言:

《三字经》是古人的启蒙教材,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就节选自《三字经》。

4.教师引导学习“之”和“初”。

出示“初”字字理演变图。

1.学生跟随视频自觉吟唱。

汇报对儿歌的了解。

2.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尝试背诵《三字经》的内容。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书空“人之初”,了解《三字经》是传统文化,知晓本文的出处。

 

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用“之”和“初”组词。

儿歌记忆:

裁衣一把刀,就念初,初始的初,初夏的初。

1.看图填字并组词。

(  )(    )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

15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纠正字音。

 

 

 

 

2.课件出示第一节,教师引导学习第一节。

(1)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

随文识字。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贴出第二句,引导学习生字。

(3)教师引导学生熟读背诵第一节。

3.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节。

(1)课件出示第二节,引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

(2)启发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辨字儿歌和玉器图片。

点拨:

玉经过打磨才能变成玉器。

4.引导学生发现本课特点。

 

(1)点拨每句蕴含的意思。

 

(2)结合课件,理解“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意思。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1)圈画生字,遇到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同桌互相读一遍,互相帮助。

(3)全班展示读。

2.学生看课件,试读、齐读第一节。

(1)学习汇报第一句中的生字:

之、初、性、善、习。

(如“性”与“姓”区别记忆。

(2)同桌对读第二句,交流学习生字:

教、迁、贵、专。

(强调“教”是多音字。

(3)学生分句读、男女生对读、齐读、试背。

3.学生自由读第二节,根据要求学习汉字。

(1)小组接读,分句赛读,师生对读第二节。

(2)交流识记生字“幼、玉、器、义”。

①幼:

“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②玉:

与“王”区别记忆,猜字谜:

王字长颗痣。

③器:

字歌“四口中间一只犬。

④义:

独体字。

4.学生自主发现三字组成一个分句,背诵朗朗上口。

(1)学生根据教师口述的意思猜出具体指哪句话。

(2)看图片了解玉石与玉器的区别,同时理解“人也一样,只有学习才能知晓道理与仁义”。

2.连线组字。

衤    生

忄    刀

辶    孝

攵    千

3.根据意思填写文中句子。

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          )

性情相近,但是随着生活环境变化,人的习性就不同了。

(          )

教育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专心。

(          )

少年时不肯读书,是不对的做法。

(          )

年幼时不读书,老了能有什么作为?

(        )

玉石若不经研磨雕刻,不能成为玉器,人若不学习,不能知晓大义。

(        )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

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开火车组词擂台赛”,为生字扩词。

2.教师引领学生展开游戏活动,巩固生字,并扩词。

3.教师组织学生多种游戏诵读儿歌。

4.教师指导书写本课要求会写的字。

(1)点拨:

“之、近、远”的主笔画都是平捺。

(2)指导学生书写独体字“义、习、玉”。

点拨:

按笔顺写字。

(3)指导书写“相”。

点拨:

字谜“二木不成林”,“相”是多音字。

(4)组织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汉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