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080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20 大小:13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0页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2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docx

地质工程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前言

目前我校使用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2001年制定的,该培养方案对于指导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我校相继增加了若干新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科,委托单位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因此,原来的培养方案已经不完全适用新的情况。

此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决定委托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分期分批对各工程硕士培养单位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作为迎接该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生院在征求多方意见、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对现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培养计划、实施教学管理、质量评估和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要实施3年。

在修订过程中有关学院高度重视,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研、讨论,结合本学院的科学研究方向、师资授课情况、委托单位要求,参考国内外知名大学相关学科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了各专业领域的具体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包括:

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包括了我校33个专业学位学科(领域)的基本介绍和培养目标,学制和学分,论文工作的基本要求,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每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培养方案由研究生院整理汇编,参加编辑整理的人员有:

刘春明、马士军、于采宏、董成杰、孙毅。

各有关学院参加编辑的人员有:

王忠安、王大海、吕兴仁、陈亚男、芦宙新、郝玉玲、高英、孟繁元等。

整个培养方案由杨国权、马士军统稿,刘春明、王殿元主审。

研究生院2005年1月25日

东北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纲要

一、修订培养方案的原则

1.培养方案的修订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要体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求。

2.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本专业领域简介、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课程设置等。

同时要强调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色,特别是专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其研究方向应考虑适应国家建设和委托单位的需要,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并结合本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

3.培养方案应由本专业领域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报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后实施。

二、学科简介

主要介绍该专业领域所包含的学科以及师资、科学研究情况等。

三、培养目标

1.专业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该专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

3.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四、学分与学习年限

1.MPA、MBA的学分及学习年限要求参考国家有关规定。

2.工程硕士研究生需修满32学分以上;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已修完全部课程的研究生,取得学籍后至少一年才允许毕业。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五、论文工作

MPA、MBA的论文工作参考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工程硕士论文按下面要求执行。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也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委托单位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

委托单位的导师须办理聘任手续。

2.论文形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主要是对工程硕士研究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全方位训练和总结,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的提交形式可以多样化。

除研究论文形式外,还可以是工程研究报告、工程设计报告等。

3.论文质量要求

(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3)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实际工作量一般不少于一年;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不同论文形式的要求:

a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可靠,设计符合行业标准;

b技术研究类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严密、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可靠,实验结果准确、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适用性;

c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不包括工业工程领域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

d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论文(不包括计算机技术领域的论文),要求需求分析合理,总体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

4.评审和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工作中期报告等环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及学分,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

六、研究方向

工程硕士的培养领域涵盖范围广,因此各学位授予专业应至少设置4个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是本工程领域的发展方向与自身优势和特色的结合,要充分凝练和概括。

同时,研究方向应体现工程硕士的特点,应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注重与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紧密结合,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研究方向应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稳定性,并注意根据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以及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发展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

MPA、EMBA的研究方向参考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

七、课程设置和学分

MPA、EMBA的课程设置按国家有关要求安排。

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按下面要求执行。

1.课程设置要突出“厚基础理论,博前沿知识,重实际应用”的特点;课程设置既要强调本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又要反映本领域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充分体现领域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规律。

(1)应加强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

课程设置须包括必要的数学课程、计算机应用、管理类课程和有一定覆盖面的领域公共基础课程;

(2)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鼓励开设工程研究型和项目训练型课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3)应重视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

鼓励开设工程领域前沿讲座和行业发展概论方面课程,调动学生了解领域前沿最新动态的欲望,培养了解前沿、掌握前沿和探索前沿的能力。

2.课程设置

必修课包括:

政治理论课

40学时

2学分

必修

工程硕士外语

100学时

5学分

必修

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60学时

3学分

必修

两门基础理论类课程

40学时/门

2学分/门

必修

4-5门专业基础和专业类课程

共计200学时

共10学分

必修

选修课包括:

行业发展概论类课程

40学时

2学分

选修

两门专业课程(可实施多选二)

40学时/门

2学分/门

选修

相关学科课程

40学时

2学分

选修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工商管理硕士(EMBA)培养方案

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方案

课程一览表

公共管理硕士(MPA)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我国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产生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管理手段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要求我国建立起一个高效、协调、规范的公共政策管理体系,由此对各级公务员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

同时,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过去很多由政府包下来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也将由非政府的公共管理或服务部门完成,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教育应时产生。

同管理类其他硕士学位相比,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在培养目标、招收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强调直接面向公共管理领域实施专业学位教育。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较好地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以及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简称MPA),共有包括东北大学在内的全国24所重点高校获得了该专业硕士学位的教育权。

二、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而设立的,其培养目标是为政府部门及其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包括: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和现代科技等方面的管理理论和知识;

(三)掌握从事公共部门管理的现代技术、文法和实际技能,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需要;

(四)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五)身心健康。

三、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

  

(一)学习方式为在职学习。

(二)学习年限为2.5至4年。

在此期间按照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成绩合格,通过论文答辩,可按照东北大学MPA教育工作程序获得硕士学位。

四、培养方式

(一)实行学分制,核心课中,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外国语为必修课;其余7门核心课中,自选5门。

核心课程须修满20学分。

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

(二)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强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和加强案例教学。

(三)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研讨、案例分析、模拟训练和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

(四)注重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人员参加各个培养环节的工作。

(五)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六)认真组织集中的实践活动,有明确的考核要求和成绩评定办法。

(七)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研究方向

(一)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公共政策研究

(三)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四)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六、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备注

 

04676001

英语

80

4

以考试形式结课

04676002

公共政策分析

60

3

04676003

公共管理学

60

3

04676004

公共经济学

60

3

04676005

行政法学

60

3

04676006

定量分析方法

60

3

04676007

信息技术及应用

40

2

04676008

政治学

60

3

04676009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40

2

04676010

公共事业管理学

60

3

04676011

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60

3

046760012

行政公文写作

60

3

04676013

领导科学与决策

60

3

04676014

公共组织行为学

60

3

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选修

04676015

管理思想评析(管理理论研究)

60

3

方向选修课:

(任选一个方向,每个方向必选足6学分)

04676016

行政管理学研究

60

3

04676017

公共伦理研究

60

3

公共政策研究方向选修

04676018

公共政策典型案例分析

60

3

04676019

中国公共政策发展研究

60

3

04676020

科技政策研究

60

3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选修

04676021

公共项目管理研究

60

3

04676022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

60

3

04676023

人事测量与评价

60

3

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方向选修

04676024

城市公用事业管理

60

3

04676025

社区管理

60

3

04676026

非营利组织管理

60

3

必修环节

社会实践

七、学位论文

MPA学位论文应紧密结合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管理实际。

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公共管理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的应用型研究论文。

 

工商管理硕士(EMBA)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东北大学1997年1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试办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的学校之一。

该学位教育由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承担。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重视知识教育,更强调开发各类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潜能以及MBA学员的人格培养,如参与全球竞争的开放意识、制定经营战略的决策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洞察市场商机的远见卓识。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科于2003年在国家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发展委员会综合评估中排名19位。

2001年教育部第三批MBA合格评估结果东北地区排名第一,全国排名第12位。

该学科目前拥有教授14人,副教授32人,形成了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教学科研队伍。

二、培养目标

我们的培养目标是:

具有国际视野,全球战略意识的一流商界先锋;掌握现代工商管理理论、方法与技能的一流管理大师;富于开拓进取及创新精神的一流经营精英;富有人格魅力、领导艺术和凝聚力的一流企业领袖。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培养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为全日制MBA学员,学制为二至三年,其中一年半或二年攻读课程取得学分,半年到一年时间撰写论文。

另一种为半脱产学习,学制三年至四年,其中二年或二年半攻读课程取得学分,一年或一年半撰写论文。

学分要求45学分。

四、主要研究方向

(一)一般管理理论

(二)经营战略

(三)生产管理

(四)市场营销

(五)人力资源管理

(六)财务管理

(七)金融与贸易

(八)经济管理

(九)知识管理

(十)项目管理

(十一)客户关系管理

(十二)现场管理

(十三)创业管理

(十四)公司运营管理

(十五)跨文化管理

(十六)危机与冲突管理

五、培养方案

根据MBA专业学位培养方式的规范要求,结合工商业界对MBA学员管理技能、就业工作的实际需要,对以往注重理论教学的MBA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压缩原有的理论讲授环节,增大MBA学员的职业修养、管理技能、专业应用和就业能力培养内容,进行专业培养模块的重新划分:

(一)公共模块

公共模块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职业素养课三部分内容。

基础课、核心课为必须掌握的管理、经济、财务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职业素养课用于提高MBA学员的职业素质和修养,运用场景训练和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经理人品质修养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巧的培养。

(二)专业模块

专业课分为技术管理方向和公司运营方向,在保持管理学院特色基础上,突出不同管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MBA学员选择自己的主修方向,增加了灵活性和能动性,同时为MBA学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帮助他们确立了实践方向。

六、培养方案特色

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MBA培养过程中的特色有以下三点:

(一)MBA学员入学第一周基本素质训练

为了与经理人职业素质培养过程相吻合,在MBA学员入学第一周由MBA教育中心组织全体学员全脱产一周进行如下的训练:

●拓展训练(生存拓展或态度拓展训练,时间3天,不计入总学时);

●军事训练(校内或者军训场所训练,时间3天,不计入总学时);

●商务礼仪、MBA文化培训以及开学典礼(校内MBA报告厅,时间1天,不计入总学时)。

(二)MBA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第二课堂”

为了丰富MBA学员的理论知识学习,在第一课堂进行的同时,我们将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具体内容如下:

●MBA论坛:

邀请国内外学者、政府部门资深专家、企业界精英作专题讲演;

●MBA形象工程(MBA的“四个一工程”):

背上一个包:

印有东北大学管理学院标志的书包;胸前一块牌:

代表MBA身份的印有中英文名字的一块胸牌;每人一页网:

推出MBA网站,每位学员必须拥有自己的网页;心中一首歌:

东北大学MBA之歌;

●大公司挂职实习(只针对脱产班);

●参与企业咨询项目(与教师合作);

●企业管理实践演练(如MG项目);

●MBA同学联合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MBA运动会、野外生存训练、与其它兄弟院校联谊以及树立东北大学MBA品牌等)。

(三)MBA学员实践环节内容

此模块主要通过企业基地和企业导师的广泛使用和参与,提高MBA学员的知识运用水平。

通过深入企业之中,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并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主要内容包括:

●完成小组实习项目(只针对脱产班);

●完成个人实习项目(只针对脱产班);

●完成实习基地的建设(只针对脱产班);

●完成毕业设计(全体MBA学员完成学位论文、商业报告、毕业答辩)

按照以上各模块的目标及其内容要求,进行相关的课程设置(见表)

课程类别

课程代号

课程名称

课内学时

学分

备注

基础课

04546001

邓小平经济思想

20

1

04546002

管理哲学

40

2

04546003

经济学(宏观、微观)

54

3

04546004

商务英语

120

5

04546005

经济法

40

2

04546006

组织行为学

40

2

04546007

国际贸易

36

2

核心课

04546008

战略管理

40

2

04546009

会计学

40

2

04546010

财务管理

40

2

04546011

市场营销

40

2

04546012

人力资源管理

40

2

04546013

数据模型与决策

60

3

04546014

生产运作管理

40

2

04546015

信息系统管理

40

2

职业素养课

04546016

管理沟通

20

1

04546017

创业管理

36

2

04546018

拓展训练

7天(40)

1

04546019

企业文化

20

1

04546020

综合案例分析

8

0.5

技术管理方向

04546021

电子商务

36

2

04546022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36

2

04546023

网络企业管理

36

2

04546024

项目管理实务

36

2

04546025

新技术发展概论

20

1

公司运营方向

04546026

公司治理结构

36

2

04546027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36

2

04546028

税务与筹划

20

1

04546029

公司兼并与重组管理

36

2

04546030

跨国公司管理

36

2

专题报告

不计学分

注:

此方案自2004EMBA开始实施,即2005年3月份开始实施

 

机械工程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机械工程是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这一基础支柱产业的重要学科,包括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主要学科领域。

由于现代人类制造活动正在由技艺上升为科学,以及制造活动的综合性与开放性,使机械工程学科与现代物理、数学、化学、信息、材料、自动化、生命、管理和系统等科学的发展密切结合和交叉,又是富有活力和迅速发展的学科。

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具有几十年的历史,包括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辽宁省重点学科和1个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学科,拥有以闻邦椿院士为首的一批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研学术队伍,包括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60人,并具有良好的实验研究条件和公共研究支撑平台。

近五年在重大装备动力学和综合设计、机械结构强度及可靠性、高速高效加工工艺技术、数字化并联制造装备、网络化制造、设备监测故障诊断等几个重要方向先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重大项目及其他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0.5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0余项、发明等专利28项,发表论文近千篇,出版著作近百部。

二、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该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专业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了解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具备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社会人文、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解决专业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

该学位获得者应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初步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

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学分修满32学分以上。

在职攻读的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四、论文工作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应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的工程设计、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及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开发项目。

学位论文提交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工程研究办公或工程设计报告等。

论文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和分析。

论文要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