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209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1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导学案全册

2013-2014学年七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学校提出的“六个现代教育观念”为指针,以“学会关心”为主线,以“三观教育”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在班级中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进一步加强班级的学习风气精神建设,增强班级学习积极性的凝聚力。

3、坚持德育科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能力目标: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

三、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

“成长中的我”部分: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据此,本单元设立“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主题探究活动和“珍惜无价的自尊”“扬起自信的风帆”两课。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

“成长中的我”部分:

“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养成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据此,本单元设立“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主题探究活动和“走向自立人生”“人生当自强”两课。

“自立需自强,自强者自立”主题探究活动是一个体验自信、展示个人和集体自立自强的实践活动。

设计此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培养独立生活能力,树立自立自强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本单元两课内容的同时,在自己的实际学习和生活中尝试自立自强,两者相互补充,能够使学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第三单元:

做意志坚强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

“成长中的我”部分:

“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关系”部分:

“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据此,本单元设立“磨炼意志,选择坚强”主题探究活动和《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为坚强喝彩》两课。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中的以下规定设立。

“成长中的我”部分: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

“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据此,本单元设立“践行道德,依法维权”主题探究活动和《感受法律的尊严》《法律护我成长》两课。

 

四、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3、自立的表现和必要。

4、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5、自强的表现和作用。

6、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7、为什么会有挫折,怎么应对挫折。

8、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9、为什么要遵守法律。

10、怎样预防违法。

11、使学生了解犯罪的危害。

1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五、教学难点:

1、如何树立自尊和自信。

2、怎样预防违法。

3、如何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与侵权行为做斗争。

4、怎么应对挫折。

5、坚强意志的表现和作用。

6、依赖的危害和自立的方法。

7、怎样做到自立自强。

六、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七、学生情况分析:

今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这些学生纪律性不够强,但思想纯朴,进取心较强。

本学期我的基本目标是:

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逐步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风气。

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总分

 

平均分

 

及格

及格

优秀

优秀

人数

率%

人数

率%

1

37

35

2932.0

83.77

35

100.0

17

48.6

2

37

37

3083.0

83.32

37

100.0

19

51.4

3

38

38

3069.0

80.76

37

97.4

16

42.1

八、具体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向45分钟要质量。

  2、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以及直观教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3、做好作业、单元测试及讲评工作。

  5、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6、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

  7、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8、培养学生的自学级力思维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9、课后多加强学生的重点知识的练习以常见题型为主延伸训练。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周次

1

2.25~3.3

开学政治业务学习

2

3.4-3.10

上学期试卷讲评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2

3

3.11-3.17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2

4

3.18-3.24

“我能行”;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2

5

3.25-3.31

唱响自信之歌;单元练习

2

6

4.1-4.7

自己的是自己干;

告别依赖走向独立

2

7

4.8-4.14

人生自强少年始;

少年能自强

2

8

4.15-4.21

探究活动和单元练习

2

9

4.22-4.28

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2

10

4.29-5.5

人生难免有挫折;

挫折面前也从容

2

11

5.6-5.12

让我们选择坚强;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2

12

5.13-5.19

探究活动和单元练习

2

13

5.20-5.26

走进法律;法不可为

2

14

5.27-6.2

防范于未然;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2

15

6.3-6.9

善用法律保护自己;

单元练习

2

16

6.10-6.16

综合练习

2

17

6.17-6.23

期末复习

2

18

6.24-6.30

期末复习

2

19

7.1-7.7

期末考试

2

20

7.8-7.14

期末其它工作

第一单元:

“做自尊自信的人”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整体形象;

2、能力目标:

珍爱自尊、树立自信、关心他人,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损人格的事;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教学重点:

1、尊重他人与自尊的关系。

2、自信与成功的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树立自尊和自信。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探究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共计七课时。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第1框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授课时间________总课时数__________

一、设计意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自尊的含义和表现。

在掌握自尊含义的基础上,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懂得知耻是自尊的表现。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全面分析自己,评价自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待自身存在的缺点。

学会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不断地尝试体验自尊带来的快乐。

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被尊重。

学习重点:

对自尊的理解,教会学生如何尊重他人。

学习难点:

对尊重他人和人格概念的理解。

学习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情感体验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辅助:

学习过程:

课前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课时:

2课时

二、自主预习和检测

见《高效课堂》p1,预习导学。

三、教学过程:

A导课:

问导入单元教学:

问:

同学们,你想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吗?

你知道怎样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吗?

答:

同学们,我们要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要懂得什么是自尊、什么是自信、怎样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品味快乐人生三句话是个好办法。

那么,快乐人生三句话是那三句呢?

这三句话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所谓快乐人生三句话,就是“太好了”、“我能行”、“我能帮你吗”。

“太好了”:

就是遇事总是从正面来思考,总能从客观事物的种种变化中寻找到积极的信息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面对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如意,你能欣然接受吗?

你还能说“太好了”吗?

“我能行”:

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知识、能力和本领,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功某件事,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

能够大胆的、主动的承担自己的各种责任。

面对我们生活、学习、劳动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逆境和困难,你能坚强地说“我能行”吗?

“我能帮你吗”:

就是我关心你,也会尊重你和尽我的能力帮助你。

同学们,你是如何和你周围的人相处的呢?

你会关心他们、尊重他们吗?

当你周围的人身处逆境、遭遇困难的时候,你能够主动地尽你的所能去帮助他们吗?

“快乐人生三句话”正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本单元的要旨:

自尊、乐观、自信、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就让我们从体验快乐人生三句话开始,重塑自尊自信新形象,做一个自尊自信的中学生吧!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是什么吗?

请说说你的看法。

同学们,世界上最名贵、最美丽的衣服不是珍珠汗衫,也不是羽衣霓裳,而是惭愧知耻、自尊自爱,一个人如果能懂得惭愧知耻,自尊自爱,就会主动爱护他人的尊严,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结合起来,从而散发出高贵庄严的气质。

那么,什么是自尊呢?

自尊与尊重他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自尊心呢?

这就是我们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首先来学习第一框题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导入框题教学:

同学们,你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你是否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高声欢呼过?

你是否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失声痛哭过?

你是否愿意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而竭尽全力的努力奋斗拼搏呢?

20世纪初,徐悲鸿在欧洲留学时,曾碰到一个洋人的寻衅。

那个洋人说:

“中国人愚昧无知,天生就是当亡国奴的材料,即使送到天堂深造,也成不了才!

”徐悲鸿义愤填膺地回答:

“那好,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等学习结业时,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

”一年之后,徐悲鸿的油画就受到法国艺术家的好评,此后数次竞赛,他都得了第一,他的个人画展,竟轰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

这样令人惊叹的成就,是那个洋人远远不能及的。

(教师提问)从徐悲鸿的身上,你觉得他的成功除了坚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什么重要条件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他成功的重要条件。

正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他勤学苦练。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本第4页的插图资料“香港回归,举国欢腾”,感受一下什么是民族自尊心。

同学们,(板书)香港的回归使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受到了无比的尊严和快乐。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这种尊严和快乐是怎样产生的吗?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分析):

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就会为祖国的繁荣强盛而欢欣鼓舞,为祖国遭人欺凌而奋起抗争;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我们才能不卑不亢,不会对任何大国表现丝毫的奴颜媚骨。

那么,对我们个人来说,自尊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对待自尊呢?

自尊与知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自尊与虚荣有什么区别呢?

这就是我们第一框题“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B、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课 珍惜无价的自尊

一、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一)快乐的自尊

活动一:

我自尊、我快乐

1、同学们,(板书)你喜欢你自己吗?

如果你有如下经历,你会有什么感受?

1)(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第5页虚框里的内容,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经历,我们都会为此而感到骄傲、自豪和高兴。

)2)(教师提问,学生分析思考):

(板书)为什么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感到自豪、骄傲、高兴愉快?

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难受?

被别人嘲笑、歧视或侮辱时,我们就会感到沮丧、生气、伤心,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没有得到满足;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扬时我们就会感到自豪、骄傲、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2、下面我们先来完成下列句子:

1)、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的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得----比较干净、整洁、漂亮

2)、在学生阅览室,我会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是因为----我不希望留给别人一个不好的印象

3)、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时,我会觉得----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4)、当我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会觉得----不甘心,并下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能考出好成绩

5)、有人给我取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我时,我会感到----气愤难当、怒不可遏

6)、“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人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教师进行归纳分析:

(板书)进入初中以后,我们中学生为什么会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行为举止及其后果?

这说明了什么?

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且很注重维护这一尊严。

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我们不仅需要在容貌和衣着上修饰自己,还要在言行上约束自己,同时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与侮辱自己,还期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

这就是自尊心的表现。

4、(板书)什么是自尊呢?

(自尊的含义)

自尊:

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它是一种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5、学生举例:

(板书)你觉得自己做得最有尊严的事是什么?

你被人尊重最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为什么说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教师总结分析:

从同学们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我们要感悟生活的意义,首先要体验到自己是价值的,是为人所需要的,并且这种价值常常得到他人的认可与欣赏,当然,别人不仅能欣赏我们的长处,而且能不耻笑我们的弱点和缺陷,这种尊重更能使我们体验到快乐与感动。

当我们的缺点被别人包容的时候,当我们的价值得到自己和别人肯定的时候,我们都会感到非常快乐,从而使我们充分体验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乐趣。

由此可见,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可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只要我们不气馁,不灰心,不放弃,自己相信自己,自己看得起自己,自己尊重自己,我们就可以通过自己进一步努力,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感受自尊的快乐。

师:

升入中学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注重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为的是塑造更好的形象,以赢取别人对自己的肯定,这些都是自尊的表现。

当我们受到他人肯定和赞扬时,就会感到特别高兴,这是因为我们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6、自尊的特点:

自己尊重自己、爱护自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的爱护的心理。

(二)知耻与自尊:

举例:

“耻辱戒指”

有所大学毕业生在设计桥梁的时候,由于计算不精确,致使完工后桥梁倒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这所学校蒙受了巨大耻辱,校方为了让学生记取教训,花重金买下了这座桥梁的钢铁,做成了一个个戒指,名为“耻辱戒指”,每当学生毕业时,他们都会得到这样一枚戒指戴在手上,这枚耻辱戒指成为推动他们认真工作的动力。

议一议:

耻辱的事情应该尽快忘记,还是牢牢记住?

“耻辱戒指”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发?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知耻的人首先做到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努力改正它,是对自己良好形象的维护,是自我尊重的表现。

(在分析事例时,重点分析坏事可以转变成好事,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不足。

对待自身的不足要敢于正视,要有勇气改正,这是对自尊的有力维护。

  教师总结:

  耻辱的事情应当牢牢记住,做人不能没有自尊,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

唯有自重、才能自尊。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但如果我们被眼前的不足蒙住眼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体验不到自己的价值,很失望产生沉重的耻辱感,这对我们的成长非常不利。

活动二:

我知耻、我自尊 如何对待自己的缺点呢?

  学生回答:

  课堂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P7。

仿照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的改造方案,让学生填写相应的表格。

并且请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

”一个人有缺点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活动三: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贡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孔子说“行己有耻”是第一要。

这里的行己有耻,就是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要有羞耻之心。

在孔子的心目中,知耻是第一位的。

知耻是道德的范畴,是道德的实现方式和保证,也是一种心理防范。

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自己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这样一种羞耻之心,会出现什么后果?

  师:

在动物中,只有人会有羞耻感,这是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之一。

但在物欲横流的世态中,有的人羞耻感正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使道德逐渐旁落,直到触犯法律成为罪犯。

现在有一种变调,那就是不知什么是羞耻而应当禁止。

当一些人大慷集体之慨,搞权钱交易,行贿受贿时,没有那么多人感到义愤了,认为反正钱是集体或国家的,能弄到手也是一种本事。

有的人看到别人出门以车代步、小蜜相随,每天奔波于饭局、牌局、舞局,在灯红酒绿中潇洒,不去恨搞腐败的行为,而认为自己没本事,甚至产生了一种“渴望腐败”的心理,这真是一种悲哀。

这样的两种人都该感到羞耻,应用“行己有耻”反思一下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的规范。

  一些贪污受贿者被查处后,在悔过时大都会说: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他们大都是在经过“第一次”心里忐忑的艰难选择后,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才逐步走向犯罪的。

如果在当初就能以“不畏人知畏己知”自省自己,感到自己的行为是羞耻的,那么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不会有以后“落马”、丢官乃至丢了性命了。

  所以,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不知羞耻的人,就永远不会有自尊。

而且还有可能触犯法律,走向犯罪的深渊。

 

(三)虚荣与自尊:

  1、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

(板书)

虚荣心强的人,常常把对个人容易是否有好处,作为支配自己行为的动力。

虚荣心强的人,还往往容易产生一种妒忌心理,即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

妒忌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的基础上,自尊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2、自尊与虚荣的区别(板书)

自尊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别人歧视自己;虚荣是过分的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将自己的名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以下是两位七年级的学生都在为追求自尊而烦恼。

  A同学在小学一直当班长,刚升入中学就对小学的同学和老师说,自己仍然是班长,但他后来并未当选,从此觉得脸上无光。

  B同学带来一个新玩具,她用不屑的语气说:

“我妈妈马上给我买最新款的,比你这个可好多了。

”                          

  请同学回答他们的言行反映了什么心理?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荣耀、光彩的心理。

虚荣心重的人,常常将名利作为支配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总是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旦他人有一点否定自己的意思,自己便认为失去了所谓的自尊,就受不了。

  请同学讨论生活中的是爱慕虚荣的具体表现。

  总结,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但由于追求扭曲的自尊而产生的虚荣心理,会使人失去自尊,因此要学会自尊。

活动三:

她做得对吗?

提问:

图片中的女孩只因别人的一句话而盲目减肥,摧残自己的身体,最终住进了医院。

她的这种做法是自尊的表现吗?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

引导学生分析女孩的做法不是自尊的表现,而是虚荣心在作怪。

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虚荣有关,比如:

互相攀比穿名牌;骑高档自行车;比头饰、书包、手机、家世等等。

  (教师也可以将这部分设计成小品表演,比如,小东看到别的男同学骑的是漂亮的山地车,回家就大闹,要求父母也给自己买一辆,却不知道考虑父母的收入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或者,有的同学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也买了一个,也不管用处大不大;看到别人的手机款式新颖,便把自己用了没有多久的手机也淘汰了;再比如,有的同学放学时看到别人的父母衣着光鲜,就羞于向大家介绍自己衣着朴素的家长,甚至躲着走,不愿承认那是自己的家人。

有的甚至吹嘘自己有高贵的血统、有如何如何的亲戚。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讲讲莫泊桑《项链》中的片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自尊的含义,了解了人必须有知耻之心,这是自尊的重要表现,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自尊不是虚弱,两者要区分开来。

尊重自己是人生的一道底线,是人生的一个亮点,自尊无价。

愿我们知耻辱、不虚荣,共同感受自尊的快乐。

五、课后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