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256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docx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成长的脚步

1、诚实是金

教材简析: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小学高年级组的一课。

本课列举了古今往来名人们诚实守信的事例,并且对这一美德进行了比较细致的阐述,为培养学生的修养提供了很好材料。

教学对象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做事不踏实,缺少责任感,在人际交往中不能与人为善,做事情缺少诚信等。

针对这些情况,我选择了这一课目。

教学目标:

1、指导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

2、懂得生活中怎样做到诚实守信,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真正理解“诚实守信”的含义,引导如何真正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同学们,本次课的内容那就是“诚实是金”。

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理解这四个字的?

(可结合资料谈、可查字典、可以从字面、从自身经历谈。

教师:

看看书中是怎样说的?

(诚实守信,就是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伪装、不虚假,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

教师:

那么诚实守信有哪些意义呢?

(汇报收集的资料)、

格言:

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3、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景德传灯录•卷六》

公益广告:

狼来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诚信。

    中央电视台广告部

讨论:

诚实守信宇哥们义气的区别

教师出示案例:

两个好朋友,甲犯错误,甲对乙说:

“千万别告诉别人。

”乙果然没有说出去。

总结讨论结果:

诚实守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不掩盖过失,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并认真改正。

不欺人,不自欺。

善于诚恳地指出同学的缺点,并帮助他改正。

教师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已经感觉到了,通过同学们的收集和课上的讨论,“诚实守信”的春雨已经滋润了我们的心田,诚实守信的种子已拨入我们的心中,诚实守信之花也必将开放而且越开越美。

 

2、我该不该这样做

教学目标:

1、懂得在生活中要遵纪守法,用道德法规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2、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和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

3、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

重点:

遵纪守法,学会对不该做的事说“不”,做一个自尊自爱的人。

难点:

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不做不该做的事。

教学准备:

1、“孟母三迁”的故事。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

2、教师:

孟母为什么要三次搬家?

你认为是否有这个必要?

教师鼓励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不轻易予以否定。

二、不能拒绝的原因

1、教师:

前几天,小丁交了几个新朋友。

他们经常到学校附近来等小丁,今天带他到这里玩,明天带他去那里玩。

你瞧,他们又来了。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孟母三迁”的道理。

对青少年来说,选择怎样的人做朋友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对一些不该做的事,我们要坚决说“不”,尽管有时拒绝的话很难说出口。

三、拒绝与不拒绝之间的心里冲突

1、教师出示教科书中小强的好友在小强做作业的时候邀请小强一起看卡通片的情境图片。

教师:

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分别讲述理由,全班讨论,并评价哪一种做法最好。

2、教师小结:

有时候,我们会遇到类似这样的多种选择,我们可根据事情的重要性选择我们当时应该做的事,不能因一些诱惑而松懈。

当然,我们还需注意做事、说话的方式方法,以免辜负别人的好意,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四、拒绝的方式

1、教师:

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我们的日子过得丰富多彩。

但生活中,也有一些活动不适合我们参加,也有一些事情是我们不能做的。

这时候,我们该如何拒绝呢?

2、学生学习教科书中的四种拒绝方式,并思考除教科书中出示的情况外,四种拒绝方式分别还会在哪些情况下使用。

3、小组讨论,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该如何拒绝。

4、全班交流,评议。

5、教师出示“辨析角”内容。

教师:

当遇到这些情况时,你会怎么做?

学生讨论,并交流用何种拒绝方式最恰当。

6、学生拓展讨论: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也是我们不该做的?

面对这样的事,我们该怎么做?

五、小演讲

1、教师: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让你觉得不该做的事?

碰到这种情况,你是怎么解决的?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演讲。

3、当冲突发生后

教学目标:

1、珍惜友谊,学会尊重、理解、善待他人。

2、与小伙伴相处时,能多为别人着想,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3、懂得原谅别人是一种美德,在与人交往时,做到宽以待人、严以律已。

4、在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重点:

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难点:

产生矛盾后,能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做到宽宏大量待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狼孩的故事”。

2、制作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和友谊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等。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

1、教师讲述“狼孩的故事”。

教师:

听了“狼孩的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交流、讨论。

2、教师: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健康成长,就离不开与别人的交往。

在交往中,各种各样的事都会发生,有开心、欢乐,也有委屈和难过……有时,难免会产生冲突。

二、分析冲突的前因后果

1、教师播放学生产生冲突、最后握手言欢的情境课件。

2、学生交流、讨论“辨析角”中冲突发生后的四种情境的处理方法。

3、教师:

在我们身边,你看到过类似的冲突吗?

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交流、讨论:

冲突的事件是什么,冲突的起因在哪儿,冲突的双方是谁,双方当时可能的想法有哪些,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4、教师引导学和领悟:

(1)解决冲突的第一步在于使冲突双方保持情绪冷静。

(2)互惠是有效解决冲突的原则。

大家可以平心静气寻找一个对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对双方的利益有最大保障的方法。

(3)解决冲突的关键往往在于沟通。

学会宽容、学会理解也是有效解决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则。

许多冲突都因误解而生,沟通有助于澄清事实,而冲突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双方的宽容和理解。

三、寻找“人缘好”的人

1、教师:

通过前一课的调查研究,我们知道良好的同学关系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

朋友之间发生矛盾、闹别扭都是难免的,但是有的同学为了一点小事情就和朋友发生冲突,这样做很不值得。

因为朋友是最难得的,友谊是最珍贵的。

2、教师:

在我们身边,哪些同学的人缘特别好?

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他们与人交往时的优点是什么?

(心胸宽广、乐于助人、能体谅别人、不斤斤计较、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4、教师:

与这些同学相比,你认为自己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你能做得比他们更好吗?

 

4、失败怕什么

教学目标:

1、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

2、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乐观的情绪。

3、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得有效的信息,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

重点: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气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难点:

能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像“幼儿学步”。

学生准备:

1、搜集古今中外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2、了解自己身边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

教学设计:

一、录像导入

1、教师播放录像:

“幼儿学步”。

教师:

从录像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在学走路的时候,都曾经跌倒过,可我们没有因为害怕跌倒而不再学步,而是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

就这样,我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还学会了跑和跳。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就像是幼儿学步吗?

二、成功来之不易

1、教师请一名学生介绍爱迪生的故事。

2、学生介绍课外搜集到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教师:

从这些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教师小结:

有的同学失败了,就以为自己不行、退避三舍,不敢再尝试。

这样做,实际上是害怕再次失败。

许多事情,你去尝试,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但你不尝试,就绝不会可能成功。

失败其实未必是件坏事,失败可以告诉我们一些办法行不通,失败会唤起我们的斗志,鼓励我们去努力,直到获得成功。

三、分析失败的原因

1、教师出示两上学生考试遭遇失败的的情境。

教师:

你认为他们考试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全班分析两个学生遭遇考试失败的原因:

一个或许是因为贪玩,不及时完成作业,没有做好复习;另一个可能是学习方式方法不对,天天学习至深夜,疲劳作战,学习效果反而下降了……

2、教师:

你认为他们各自要怎么做,才能在下一次考试中有所进步?

四、课外:

课外搜集自己身边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例子

1、确定调查方法:

随栅调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2、确定采访对象:

同学、老师、亲友。

3、设计调查问卷。

4、写好调查报告。

五、告别失败

1、你在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

2、在你遇到过的挫折中,你感到最痉的事是什么?

3、当时,你是什么感觉,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1)找到失败的原因。

(2)想出解决的方法。

(3)采取积极的行动。

第二单元温馨一家人

1、孝心献家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老人曾经对家庭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

2、了解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怀。

3、理解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4、具有尊重、孝敬老年人的美德。

重点:

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尊重老年人的意愿。

关注老人的晚年生活,做到尊老敬老。

难点:

为什么要尊重老人、孝敬老人。

我们该为老人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联系一所敬老院,便于学生调查、慰问。

学生准备:

1、了解社会为老年人制定的优惠措施。

2、了解自己祖辈的故事以及他们的爱好、担忧等情况。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教师选取学生志愿者,三人为一组,分别扮演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模拟表演一个家庭中孙辈教敬祖辈的情境。

二、多渠道搜集信息,了解社会对老人的关心

1、教师介绍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世界各国的老人节。

2、教师:

老年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发扬光大。

孝敬老人,从我做起。

由此导入教科书中的故事“重阳节的礼物”。

3、学生谈一谈自己或身边的人有关孝敬老人的事例。

4、学生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人们不愁吃、不愁穿。

那么,孝敬老人应该从何入手?

5、贺卡活动:

编制“温馨用语”集粹。

三、活动感知,指导行为

教师:

要孝敬老人,首先要理解老人:

了解他们的需要,打听他们操心的事,使自己的孝心能让老人开心。

1、分小组学习“我的祖辈和我”。

小组中互相交流:

爷爷、奶奶等的小故事。

小组根据提示,进行研究讨论。

撰写活动体会。

2、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重点汇报。

汇报举例:

 

2、谢谢你们,我的父母

教学目标:

1、了解并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

2、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劳动,树立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关心父母,主动与父母沟通,做到平等相待。

重点:

坚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

理解父母,与父母及时沟通。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两份账单”的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提前一周准备“小调查”观察统计表。

学生准备:

1、“金点子”主题活动,可事先向父母先出邀请,使父母能安排时间参加。

2、了解“母亲节”和“父亲节”的一些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1、教师播放“两份账单”的课件或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上的漫画。

2、教师出示两份账单。

学生进行比较并思考:

(1)账单上反映的是什么?

(2)父母的账单为什么会是“0元”呢?

二、擂台赛,自由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

1、教师出示“小擂台”中的两种看法,学生根据各自的观点自愿组成正反两方。

2、正反方展示辩论,推选一名学生主持。

要求:

(1)说理明白,能充分说出自己的理由。

(2)举例要真实,要有说服力。

3、主持人根据正反双方的辩论做小结。

教师做出适当的指导,但是不要加自己的看法。

三、家庭调查

1、教师:

家务劳动是家庭中每个成员应尽的义务,只是每个家庭成员的分工有所不同。

2、学生将课前调查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结合“小擂台”,谈一谈感想。

四、召开班队会,与父母进行沟通

1、教师:

家庭生活中,父母和子女是平等的,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彼此尊重、相互照顾,尽到义务和责任。

2、主题班会:

“爸爸、妈妈,我们长大了!

”主题班会可与班队活动结合进行,由班主任组织,学会主持。

整个班队活动可以分为四场:

第一场: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第二场: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

第三场:

孩子,我想对你说……

第四场:

小倡议,以班级的名义发起。

五、“父亲节”“母亲节”的由来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父亲节”“母亲节”由来的资料,讨论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我们如何呈献给父母一份礼物。

3、家庭收支知多少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经济来源。

2、初步学习合理地安排家庭的收支。

3、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初步形成一定的经济意识。

重点:

如何合理消费。

难点:

如何正确看待零用钱。

当自己的消费和父母的计划有冲突时,学会如何正确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预算剪贴板放大图。

学生准备:

向父母了解家庭经济来源。

教学设计:

一、了解家庭的经济来源

1、教师:

你每天吃饭、购物、娱乐都是谁在付费?

2、教师:

你知道家中主要的经济来源吗?

教师对“劳动所得的报酬”稍做解释。

3、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家庭的其他经济来源吗?

学生讨论。

二、观察家庭开支,了解家庭经济

1、教师:

了解了家庭的经济来源,还需要了解家庭的支出情况,才能量入为出,做到收支平衡。

2、学生交流“家庭月支统计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

(1)学生按计划做,事先不告诉父母,以便得到较为真实的资料。

(2)观察统计一个月,并根据资料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3)一个月后小组交流。

3、讨论:

家庭生活中的必要开支有哪些?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教师:

了解了家庭的收支情况,我们要来学着做家庭预算,学会合理开支。

(1)教师出示放大的剪贴板,上面贴上家庭成员要购买物品的便条,所需物品可根据班级学生家庭的实际需求来确定。

(2)教师根据多数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估算家庭一周可使用的经费,也可由学生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来确定。

(3)小组讨论,将剪贴板上的需求做一个合理的预算。

(4)班级交流,评选出最佳预算方案。

(5)经济家论坛:

若预算超支,如何处理?

1、交流:

你家是如何做到合理消费的?

2、讨论:

家庭中有哪些方面的需求?

当前家庭的必要开支有哪些?

你对你家的理财方法有何看法?

三、理财实践

1、教师:

我们了解了一些家庭理财的好办法,现在,我们就从手中的零用钱入手吧。

2、学生独立思考:

你有零用钱吗?

你是如何支配零用钱的?

你怎样看待零用钱?

3、学生学习“会生金蛋的‘鹅’”。

4、学生开展“零用钱”大讨论,谈一谈自己对零用钱的看法和支配零用钱的好办法。

5、全班评选理财高手。

4、我也会当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当家实践,懂得勤俭持家是一门学问,学会勤俭节约。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为家长分忧。

3、愿意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关心家庭生活。

重点: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勤俭持家,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

品尝当家的滋味,理解父母的辛劳。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一周布置学生留心观察父母每天在家所做的各项工作,并做记录。

教学设计:

一、亲亲我的父母

1、教师:

你知道吗?

你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做了一些什么工作?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父母所做的事情,由一名学生做记录并代表小组综合发言,其他学生提供发言资料。

3、学生代表上台将自己组内父母所做的工作做综合汇报。

如:

做饭、照顾老人、洗衣等,这些我们是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些工作是我们无法在家里看见的,如上班赚钱、为勤俭持家精打细算等。

4、教师小结:

我们的爸爸、妈妈多辛苦呀,他们除了要做好自己的一份工作,还要不辞辛苦地操持着我们的家庭。

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5、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父母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感情。

二、试试我来当家

1、学生阅读一则日记。

2、教师:

你愿意试一试,当一回家吗?

做每件事情都就有个计划,就像父母在支配家庭开支时都有个预算。

让我们一起来制订一个当家计划。

3、确定当家主题。

教师可以“餐桌行动”为例,行动内容:

制订一份菜谱,上农贸市场买一次菜;回家做一餐午饭或晚饭。

4、小组合作研究当家计划表。

讨论:

我打算在本次行动中做些什么工作;哪些工作能独立完成,完成的方式是什么;哪些工作需要父母协助。

教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5、交流当家计划,评出最合理的当家计划。

三、当家实践,立刻行动

以“餐桌行动”的实践活动为例:

1、教师根据家庭状况,让学生自带所需的买菜钱,少则5元,多则50元,由学生自己决定。

2、在农贸市场,经过40分钟的交易,学生或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购买了各种菜,准备好了当天的晚餐。

3、当晚,学生亲自下厨,一改以往“饭来张口”的局面。

四、写写当家不易

每个参与当家的学生都写一份主题为“当家的滋味”的材料,题目自定。

在这份材料的后面附上家长的评价。

 

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

1、你是我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1、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道拥有一些好朋友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3、学会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学习。

重点:

1、知道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2、真正感受到友情的可贵。

难点:

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找朋友》这首歌的录音磁带或歌曲VCD。

2、制作从树苗变成参天大树的动画课件。

学生准备:

1、了解好朋友的相关资料。

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和小故事。

3、准备一张漂亮的卡纸。

教学设计:

一、了解自己的好朋友

1、教师播放歌《找朋友》。

全班随着乐声一起唱歌,一起跳舞,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师引导学生领悟:

在集体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好朋友。

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进步,是多么的快乐!

3、教师:

你有哪些好朋友?

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4、教师:

你了解你的好朋友吗?

学生填写“展示台”相关内容。

5、讨论交流好朋友的资料,形式不限。

可集体交流、小组交流、朋友间交流。

二、进入“友谊谷”

1、教师:

友情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古今吕外,许多名人学者都对友情有着深刻而又独特的见解,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语句。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名言,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教师: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友谊的名人名言或小故事?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4、教师出示从树苗变成参天大树的动画。

(画外音)让我们和好朋友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爱心去呵护,让小树苗早日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们友谊之树常青。

三、制作“闪光卡”

1、教师:

多关心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赞美别人,你会得到更多的好朋友。

2、教师:

你的朋友们有哪些优点?

学生先说一说朋友的优点。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闪光卡”,将朋友的优点写在“闪光卡”上。

4、全班相互赠送“闪光卡”。

四、说说“心里话”

1、全班读一读“友谊”的小诗。

2、学生在空格处填写对于“友谊”的认识,全班交流。

 

2、集体处处有规则

教学目标: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了解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3、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做个讲文明、有教养的人。

重点:

1、知道集体处处有规则。

2、了解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一些规章制度。

难点:

做个自觉遵守规则的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遵守规则的事例,可采用照片或录像等多种形式展示。

2、《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规范》。

学生准备:

1、调查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搜集身边守规则和不守规则的事例。

教学设计:

一、了解集体处处有规则

1、教师谈话引入: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里,应处处遵守规则。

2、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上讲了哪些我们必须遵守的规则。

3、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学生讨论。

4、教师:

日常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人不愿意遵守规则,给别人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不便。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反光镜”,谈一谈感受。

5、教师:

你曾经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不守规则的事例。

6、教师鼓励学生用这面“反光镜”对照自己,看一看是否也曾有过不守规则的行为。

对于勇于承认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

二、讨论我们应遵守哪些规则

1、教师: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的规则有哪些?

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2、教师:

你还知道哪些规则?

全班可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公民道德纲要》进行讨论。

三、制订班级公约

1、分组讨论:

分析班级现状,找出不足之处。

2、针对问题,小组制订相关规则——《班级公约》。

3、全班讨论《班级公约》,民主表决。

4、小结:

这份规则是大家一起制订的,所以必须大家共同来遵守。

四、课后延伸

执行《班级公约》,对学生的执行情况及时检查,相互督促,定期评议。

 

3、做班级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是集体的小主人。

2、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3、能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重点:

了解自己的集体,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难点:

1、初步形成现代民主意识,做个班级的小主人,参与班级管理,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

2、能关心集体,乐于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

集体是我们共同的家,它带给我们温暖,伴随我们成长。

我们都是集体的一员,是班集体的小主人。

2、学生把自己的照片贴在“我们都是小主人”上。

二、介绍自己的班集体

1、全班回忆班集体获得过的荣誉,增强自豪感。

2、学生分小组为自己的集体即将取得的成绩设计奖状。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述对奖状设计的构思。

4、教师小结。

三、参与班级的管理

1、教师出示句子:

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年先锋队队员。

读一读,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2、教师引导领悟:

我们不仅是一名小学生,更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染成的,我们身上肩负着祖国的希望、先烈的重托,我们是集体的小主人。

3、作为一名班集体的小主人,学生为班级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

全班交流。

4、学生讲述自己平时是如何为班级服务的。

教师在教学时,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各抒已见,并及时采纳好的建议。

5、“实践园”:

开展“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活动。

教师:

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来负责教室的一个角落,让我们的教室更加美丽、整洁。

学生自由选择责任区,并结合班级实际制订一个评比标准,为评选“班集体优秀小主人”做好准备。

四、总结评比

1、教师:

在我们班中,哪些同学可以称为“班集体优秀的小主人”?

学生交流讲座评比标准。

2、全班按评比标准分项目进行无记名投票,评出“班集体优秀小主人”,张贴光荣榜。

3、学生自由选择最佩服的一名小主人,说一说他的优秀之处。

4、当选的“班集体优秀小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