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4701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docx

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总复习笔记

09级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上)总复习

主要掌握的内容

一、知识点

(一)名词

1、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口面到反口面),可以有许多个切面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份,具有这样体型的动物适于漂流生活。

两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两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份,如海葵,具有这样体形的动物适应固定生活。

两侧对称、即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因此两侧对称也称为左右对称。

2、真体腔、外围由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

假体腔、(原体腔,初生体腔)囊胚腔持续到成体而形成的

体腔混合体腔、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3、消化循环腔、消化腔同时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循环系统的功能。

因此又称为消化循环腔

完全的消化系统、具有口跟肛门的完全消化管。

4、同律分节、动物体除了体前端与末端少数体节外,其他体节基本上是相似

异律分节、不同的体节形态结构明显差别,

5、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表变态、初孵幼体已具备成虫的特征,胚后发育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成虫期仍能脱皮

渐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若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半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稚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6、不完全卵裂、受精卵细胞在不含卵黄的部位进行分裂

完全卵裂整个受精卵细胞都进行分裂。

7、闭管式循环、指动物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以这种方式形成循环系统称为闭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血液不完全封闭在的血管中流动,而是要经过组织间的血窦。

8、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片状突起双层结构。

刚毛、上皮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底部一个大的形成细胞分泌几丁质物质,形成刚毛

9、网状神经系统、动物界里最简单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梯式(式)神经系统、形成“脑”及从“脑”向后分出若干纵神经索

链状(索式)神经系统脑——围咽神经索——咽下神经节——腹神经索——身体

10、原肾(管)、由焰细胞和管细胞组成。

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

后肾(管)由腺体部跟膀胱部构成。

指动物体内按体节排列的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纤毛的漏斗。

肾管很长,每节的肾管穿过体节后端的隔膜后盘旋,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

(二)填空

1、生物圈的五界系统;

惠特克1969年结构的复杂程度跟营养方式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原生动物鞭毛纲的营养方式;

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渗透营养/腐生性营养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

3、绿眼虫、大变形虫和草履虫的运动胞器;

鞭毛伪足纤毛

4、利什曼原虫、锥虫、痢疾内变形虫寄生于人体可分别引起哪三种疾病;

黑热病昏睡病马苏拉病痢疾

5、原生动物门分哪四个纲;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6、多细胞动物早期的胚胎发育几个主要阶段。

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与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

7、上皮组织三种类型;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8、水螅体壁的组成;

表皮层中胶层胃层

9、腔肠动物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方式是什么?

出芽生殖精卵结合

10、环节动物门可分为哪几个纲;

多毛纲寡毛纲蛭纲

11、软体动物的身体分部;

头足内脏团外套膜

12、河蚌的贝壳分层;

壳皮层棱柱层珍珠层

13、中国对虾、日本昭虾的头部有哪几对附肢;

第1触角,原肢3节、第2触角、大颚、第1小颚、第2小颚

14、昆虫的口器类型;

咀嚼型与吸食型(虹吸式蝶舔吸式家蝇刺吸式蚊嚼吸式蜜蜂)

15、中国对虾和蜜蜂身体的分部;

对虾头胸腹部(头躯干)

蜜蜂头部感觉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生殖中心

16、直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的前翅分别属于什么翅型;

直翅目前翅复翅后翅膜质透明

鳞翅目两对膜质翅,覆盖有鳞毛和毛

鞘翅目前翅鞘翅,无翅脉后翅膜质,有少许翅脉

膜翅目两对膜质翅前大后小

17、蝗虫的身体分为几部分,就其功能而言其各部分如何分工;

头部感觉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生殖中心

18、涡虫、蚯蚓和蝗虫的排泄器官分为类型。

涡虫原肾管

蚯蚓后肾管

蝗虫马氏管

(三)选择

1、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密集的细胞少量的细胞间质连接复合体

2、动物的学名采用“双命法”,其正确的写法怎样。

ApismelliferaLinnaeus

3、.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哪种动物体内。

多空动物

4、腔肠动物各纲的生殖腺来自哪个胚层。

珊瑚纲外胚层水螅纲内胚层钵水母内胚层

5、两侧对称的体型是从哪类动物开始出现的。

扁形动物

6、哪种动物具有原肾型排泄系统。

扁形动物

7、从哪种动物开始具有完全的消化道。

假体腔动物

8、哪种线虫可引起人贫血。

十二指肠钩虫

9、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是哪种螺。

钉螺

10、哪种寄生虫卵感染,可引起人患“像皮腿”。

丝虫

11、哪种动物具有“群浮”习性。

沙蚕

12、墨鱼是哪种动物别称,它与章鱼归属哪一类动物。

乌贼软体动物的头足纲

13、河蚌内脏团与外套膜之间的腔叫什么腔。

外套腔

14、鹦鹉螺属于软体动物中哪一个纲。

头足纲

15、在动物进化中,从哪种动物开始出现循环系统。

环节动物

16、浮浪幼虫哪种动物发育过程中经过的一个幼虫阶段。

腔肠动物

17、珍珠是怎样形成的,由蚌体的哪部分分泌的。

外套膜与贝壳之间外套膜分裂内陷形成珍珠囊分泌散石

18、动物界中后口动物是哪类动物中开始出现。

假体腔

19、节肢动物呼吸类型。

水生节肢动物鳃/书鳃陆生节肢动物书肺/气管

20、哪种动物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并存。

节肢动物

21、节肢动物的肌肉属于哪种类型。

横纹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斜纹肌(体壁结合=>皮肌囊)

22、昆虫的变态类型及发育分期。

完全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

表变态、初孵幼体已具备成虫的特征,胚后发育仅是个体增大,性器官成熟等,成虫期仍能脱皮

渐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若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半变态、一生只经过卵期、幼期(稚虫)和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

23、昆虫口器有几种主要的类型。

咀嚼型与吸食型(虹吸式蝶舔吸式家蝇刺吸式蚊嚼吸式蜜蜂)

24、疟疾的传播媒介是哪种蚊子。

按蚊

(四)判断题

1、在动物分类阶元中,除种以外,其他较高的阶元分类原则。

客观性与主观性

2、原生动物无性生殖类型与方式。

二分法出芽法裂体生殖:

3、原生动物以一种什么方式渡过不良环境。

包囊

4、间日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什么方式生殖。

裂体生殖

5、海绵动物的消化方式主要是靠哪种细胞进行细胞内消化。

领细胞(细胞外变形细胞)原生动物形细胞

6、从哪种动物开始出现三胚层(中胚层)。

中胚层

7、猪带绦虫的中间寄主。

8、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类型。

开管式循环

9、淡水蚌类发育要经过哪种幼虫期。

历钩节幼虫(担轮幼虫面盘幼虫)

10、头足类动物的前进动力器官是什么。

漏斗

11、触手冠动物的解手冠具有什么功能。

滤食性摄食呼吸功能

二、综合测试

(一)填图

掌握动物实验中所观察的动物内部结构特点及各部的名称,重点是实验所绘的图。

蛔虫

(二)简答

1、为什么说原生动物的细胞既复杂,又简单?

单细胞动物尽管只有一个细胞,但它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具有一切生物特性的有机体。

它没有象高等动物那样的器官系统,而是由细胞体的原生质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器来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如司运动的胞器有鞭毛、伪足、纤毛等,营养胞器有胞口、胞咽、胞肛等。

所以说作为一个动物来说,原生动物是最原始最低等的,但作为一个细胞来说又是最复杂的。

2、身体分节和次生体腔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分节现象有利于运动能力的加强,不仅使整体运动灵活,而且局部的或每个体节都能独立地进行运动。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并具有疣足和刚毛,动物敏捷。

使动物生理分工更为显著,对以后进化到头部,胸部和腹部等提供了可能性。

在动物界中,具分节现象的这三门动物的数量占了动物总数的85%,仅这一点就说明了分节现象的进化意义。

1、消化壁有了肌肉层,增强了蠕动,提高了消化机能。

2、消化管与体壁为次生体腔隔开,促进了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发生,使各种机能更加完善。

3、两侧对称和中胚层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两侧对称的生物学意义:

1、分化出前后端、左右侧和背腹面;

2、身体各部分功能出现分化:

背面:

发展了保护的功能;

腹面:

发展了运动的功能;

前端:

促进了感觉和摄食功能及神经系统的发展;

3、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感应更准确、迅速有效;

4、使动物的生活由漂浮或固着过渡为海底爬行,也是水生发展到陆生的重要条件。

中胚层的出现及意义:

1)引起了一系列组织、器官、系统的分化;为动物体结构的进一步复杂完备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扁形动物达到了器官系统水平。

2)促进了新陈代谢的加强:

消化管壁上有了肌肉,使消化蠕动能力加强.

3)代谢加强,产生废物增多,促进了排泄系统的形成,开始有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原肾管系

4)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梯状的神经系统

5)中胚层形成的实质组织有储存水分和养料的功能,耐饥饿和抗干旱,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4、以河蚌为例说明瓣鳃纲的主要特征。

身体左右扁平,两侧对称,有两个外套膜,两个贝壳,头部退化,无触角及感官,故又称无头类。

足部发达,呈斧头状,故又名斧头类。

鳃发达,呈瓣状,因此而得名瓣鳃纲。

5、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一、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

(一)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二)化学性作用

(三)机械性作用

(四)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1.减少传染源,使用药物治疗病人和带虫者,以及治疗或处理保虫寄主。

2.切断传播途径,杀灭和控制中间寄主及病媒,加强粪管、水管以及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3.防止被感染,进行积极的个人防护(如服药预防、涂防护剂等),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等。

6.原腔动物包括哪些重要门类?

有何共同特征?

第一节线虫动物门

第二节轮虫动物门

第三节腹毛动物门

具有假体腔,消化管,原肾管系,大多数雌雄异体,异质性很强。

7、比较扁形动物和腔肠动物的特点,谁较高等?

扁形动物

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

中胚层的形成

从神经网到梯形神经系统

开始有陆生生活的动物

第页

8、环节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

一、身体分节(同律分节)二、次生体腔三、刚毛与疣足四、闭管式循环系统五、排泄系统六、索式神经系统七、担轮幼虫

(三)论述

1.试分析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过程。

1.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眼虫等(眼虫也被划分为植物)

这种动物是单细胞的有一定的应激性例如草履虫的趋向运动但单细胞不形成组织更不能提系统

2.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例如水螅水母珊瑚

也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分化但是在中胶层的芒状细胞可能有类似神经的功能待考

3.腔肠动物例如海葵已经有了神经系统为网状神经系统这样的神经系统再传导上的特点为无方向性很低等

4.中生动物纽型动物由于研究的不是很多在这里略去

5.扁形动物门例如中华睾吸虫涡虫绦虫涡虫由于出现了两侧对称的体制运动方向固定化是身体前端不断的遇到外界多变的环境分化成脑为梯状神经系统但寄生虫种类如绦虫多退化

6.线性动物门如蛔虫丝虫均为梯状神经系统但有不同程度的进化

7.环节动物门链状神经系统有神经节的出现

8.软体物分为很多纲每纲均有不同例如瓣鳃纲分为四个神经节有兴趣可以自己上网查一下

9节肢动物的神经最为发达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环境的需要做出不同的反应

与环节动物的相似。

与异律分节相适应,神经节有愈合现象,尤其身体前端的3对头部神经节愈合为脑。

消化道下方头部后的3对神经节愈合为食道下神经节(咽下神经节)。

2、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分析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及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原则。

答:

受精卵产出后,在潮湿环境和适宜温度下开始发育,约经2周,卵内即发育成幼虫,再过一周,幼虫脱皮1次,才成为感染性虫卵,被人误食在十二指肠内孵化,数小时后幼虫即破壳而出,幼虫穿肠壁进入血液或淋巴中,经门静脉或胸管入心脏,再到肺中,在肺泡内生长发育,脱皮2次,后沿气管经吞咽、再经食道、胃到达小肠再蜕皮一次,逐渐发育为成虫。

感染率高的原因有:

蛔虫卵在外界环境中无需中间宿主而直接发育为感染期卵,而且蛔虫产卵量大,虫卵对外界理、化等不良因素的抵抗力强,在土壤中可生活4-5年之久。

另外还与人们的生产方式、卫生习惯等有关。

3、试述环毛蚓与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答:

环毛蚓与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其中外部形态:

①体呈圆柱状、细长,身体分节,具节间沟,②头部不明显,口前叶膨胀时,可伸缩蠕动,有掘土、摄食、触觉等功能,③具刚毛,便于运动,④于背中线处有背孔,可排出体腔液,湿润体表,有利于蚯蚓的呼吸作用进行和在土壤中穿行。

内部结构:

①体壁角质膜薄,上有小孔,便于体表呼吸;②上皮细胞间杂以腺细胞,可分泌粘液,使体表湿润;③体壁具环肌、纵肌;④具体腔,而且内充满体腔液,体分节,体壁肌肉、刚毛、体腔及体腔液,使蚯蚓便于在土壤中运动;⑤消化道具砂囊,能把泥土中的食物磨成细粒;⑥体表呼吸;⑦体壁肾管经肾孔在体表排出含有大量水分的代谢产物,有利于保持体表的湿润;⑧感官退化,只有皮感觉器、口腔感觉器及光感受器,光感受器分可辨别的光的强弱,有避光强光趋弱光反应;⑨雌雄生殖孔位于体表,具环带,能形成蚓茧,受精卵在土壤中发育。

为外闭管式循环,后肾管排泄,神经系统集中等对其在土壤中运动也有益处。

4、从节肢动物门的特点,说明其分布广、种类多的原因。

答案要点:

节肢动物是身体分节、附肢也分节的动物,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类,它们成功地登上陆地以后,就几乎占据了地球上所有的生境。

这是因为它们一面产生适于陆栖生活的新结构,一面又发展原有的器官系统,以增强运动,顺应陆地上变化莫测的外界环境。

具体表现在如下:

(1)身体分为前后连接的多数体节,借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结构和功能上的分化,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具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保护身体,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

这也是节肢动物对广泛生活环境有适应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与之相适应的是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蜕皮现象。

(3)具分节的附肢,关节之间能作各种活动,使附肢的活动更多样化,能适应许多功能,如爬行、游泳和跳跃,还利用翅作远距离飞行。

(4)产生了专职的呼吸器官,以促进气体交换。

水栖种类以鳃、书鳃呼吸,多数陆栖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

可以获得足够的氧气,以适应活动量的增大,且可以保持体内的水分。

(5)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的复杂是与发达的呼吸系统相适应的。

(6)肌肉由横纹肌组成,能作迅速的收缩,牵引外骨骼,从而产生敏捷的运动。

(7)消化系统完全,分前、中、后肠三部分,并由头部和附肢组成口器,增强了取食的能力,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可以满足能量消耗增大的要求。

(8)马氏管、触角腺、颚腺、基节腺等排泄器官的出现,满足了代谢作用旺盛的需要。

(9)具有十分发达的感觉器官,如单眼、复眼,触角、触须、听器、平衡囊;愈合的神经节提高了神经系统传导刺激,整合信息、指令运动等,以能及时感知陆上多样和多变的环境因子,并迅速作出反应,用利于适应各种生境的生活。

(10)多数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繁殖能力强,后代种群数量大,发育过程中有直接发育和间接发育,并且部分种类有休眠和滞育现象以渡过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

5.请简要说明昆虫对陆上生活的高度适应。

(1)昆虫具有几丁质骨骼,并具有蜡质层,包裹整个身体,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其能适应陆地生活。

外骨骼也对昆虫提供了很好的保护,它防止外界的损伤及异物的侵入。

外骨骼有许多内陷,形成所谓“内骨骼”,为肌肉的附着提供了支点。

(2)昆虫的体节是高度的异律分节,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头部是感觉和摄食的部分,有触角一对,头部及其附肢形成变化不同的口器,与它们各种食性分不开。

胸部是运动中心有3对强壮的步足和2对可飞翔的翅,增加了它生存及扩散的机会,通过飞翔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寻找食物及栖息场所,能更有效地逃避敌害。

(3)很小的体型。

小型的身体对极少量的食物即可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有利于隐藏、躲避侵害,被携带并进行传播扩散。

(4)具完整而高效的空气呼吸器官即气管。

有直接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的组织和细胞。

气管还可连接气囊,可以储藏较多的空气,以增加飞翔时的浮力。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管分为前、中、后肠三部分,消化能力强,其中后肠能将食物残渣的水分及盐分进行重吸收,这对于生活在干燥条件下的昆虫尤为重要。

(6)排泄器为马氏管,与昆虫的排泄及体内渗透压的调节密切相关,以尿酸为排泄物以减少水分的丢失。

(7)有强大的横纹肌的肌肉系统。

使昆虫具有强大的运动能力和飞翔能力。

(8)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周边神经系统。

发达的感受器包括机械感受器(如触觉、听觉)、化学感受器(味觉、嗅觉)及光学感受器(视觉)。

使之具有良好的接受刺激和神经传导及判断的能力。

(9)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较短的生活周期并产具有羊膜的卵。

昆虫具有多种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及幼体生殖等,且繁殖力较高,生活周期短,条件有利时每年繁殖数代,环境不利时可以休眼或滞育,这些特性都有利于它的繁盛。

(10)发育中经过变态。

绝大多数昆虫在生活史中经历了卵、幼虫、蛹及成虫。

变态使各虫态之间有效地利用和协调有利与不利的外界环境而保证了自身的发展。

以上昆虫在结构和生理方面的多样性使它们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适应与生存,造成了昆虫陆栖生活的繁盛。

6、试述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利害关系?

一、有益方面:

1.传递花粉;2.产品可用;3.可供食用;4.生物防治;

二、有害方面:

1.危害农林业(果树、仓库、林业、水稻)

2.危害人兽健康(蚊、蝇)

答案要点: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依据对人类的利害关系,可分为有益和有害两个方面。

有益的作用:

(1)提供工业原料和具有商业价值的产物。

如家蚕能产蚕丝,蜜蜂能产生蜂蜜、蜂蜡、王浆等,白腊虫分泌的白蜡,紫胶虫分泌的紫胶是高级绝缘体。

(2)作为食物。

甲壳纲的各种虾蟹,营养价值高,蝗虫及蚕蛹等可以食用。

(3)经济鱼类的天然饵料。

(4)完成植物传粉作用,虫媒植物要借蜜蜂等昆虫传播花粉。

(5)作为生物调节因素,抑制害虫。

(6)药物来源。

(7)清除腐物,地下生活的昆虫的活动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与排水性,利于作物的生长。

有害的方面:

(1)传播疾病,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2)危害各种农作物,如有害昆虫给人类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3)危害仓库贮物,一些鳞翅目、鞘翅目害虫可以危害谷物、果类、木材、皮毛甚至衣服和书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