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5063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docx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提纲(2010版)

一、饮食与饮水卫生

洪涝灾害期间,讲究食物卫生和饮水卫生相当重要,因为水患期间,各类饮用水源和食物容易受到污染,粮食也容易发生霉变,吃了这些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和霉变的粮食,极易患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

要避免抱病,必需做到:

(一)不喝不干净的和受污染的水,应喝开水,就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也要尽可能喝开水。

(二)不用不干净的水清洗生吃水果、餐具、刷牙。

(三)不吃腐败变质和受污染的食物。

(四)不吃病死、淹死的动物肉。

(五)少吃或尽可能不吃凉拌食物。

(六)不吃已霉变的粮食,如霉变后的麦子等。

1.轻度霉变的粮食,去毒的几种方式:

(1)通过加工,去掉糠皮,要去得重一些;

(2)水洗,多淘洗几遍;

(3)曝晒或高压加热。

2.霉变重的粮食,毒素含量高,难以去除,因此不能再吃;

3.避免粮食霉变的主要方式是:

通风、干燥。

(七)已受污染的饮用水,必然要进行消毒处置。

饮用水清洁消毒的常常利用方式有:

1.沉淀:

能够在水中加适量明矾搅拌溶化后,使其沉淀;无条件时可使其自然沉淀。

2.消毒:

取一片漂白精片放在碗中,加少量水捣碎溶化后,倒入水中混匀,半小时后方可食用,通常每片漂白精片(含有效氯0.2克)可消毒一担水(50千克)。

3.煮沸。

(八)运用各类可能运用的方式,避免食物腐败变质和避免饮用水污染。

 

二、疾病防冶知识

(一)为何在洪涝灾害中要特别注意防病治病?

1.洪涝灾害中,人体抵抗力下降,最容易生病;

2.有些病容易发生和蔓延;

3.有些病容易在洪涝灾害中暴发、流行,因此,不注意疾病的预防,容易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峻损失。

(二)在洪涝灾害中最容易发生的疾病:

1.肠道传染病:

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乃至还能发生烈性传染病霍乱;

2.虫媒传染病:

疟疾、乙脑;

3.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4.寄生虫病:

主如果血吸虫病;

5.计划免疫控制的传染病:

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等;

6.其它疾病:

手足口病、红眼病、皮肤病(如水泡脚)、中暑等。

(三)常见病

肠道传染病

1.肠道传染病是如何传播的?

是由于吃或喝了受到病人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而抱病,苍蝇、脏手也能传播。

2.如何才能不抱病?

(1)不喝没有消毒处置的水,应喝开水;

(2)不吃腐败变质和被化肥、农药污染和霉变的食物;

(3)不用脏水漱口和洗水果、碗筷等;

(4)避免食物和水源受到污染。

疟疾

1.疟疾是一种什么病?

疟疾就是咱们常说的“发疟子”、“打摆子”、“发脾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

2.如何预防疟疾?

(1)驱蚊、灭蚊,避免蚊子叮咬;

尽可能不在野外露宿。

提倡利用蚊帐,用药物灭蚊、驱蚊。

也可用民间常常利用的各类熏蚊法驱蚊;

(2)有条件的,可服预防药。

乙型脑炎(乙脑)

1.乙脑是如何传播的?

乙脑称大脑炎,是经蚊子叮咬传播的。

10岁以下的儿童容易抱病。

2.得了乙脑有哪些症状?

突然出现高热、头痛、呕吐昏迷、抽风、脖子强硬或肢体瘫痪;若是出现上面的症状.应当即找医生诊治。

3.如何预防乙脑?

对乙脑患者要早发觉、早报告、早医治、早隔离;防蚊、灭蚊;有条件的,要对1—10岁的儿童接种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

1.流行性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人接触了老鼠或老鼠排泄物(屎、粪、唾液)或接触鼠排泄污染的食物、物品而抱病。

2.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热?

(1)灭鼠、防鼠;

(2)个人防护:

睡高铺、不睡地铺:

尽可能不住旧堤坡、稻田边和仓库周围;

(3)有条件的应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处置。

钩端螺旋体病

1.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就是人们常说的“打谷黄”、“稻田热”、“稻热病”。

主要经老鼠、猪、牛等动物的粪尿污染水源传播的。

人和牲畜都能够得这种病。

2.如何预防钩端螺旋体病?

灭鼠,防鼠;保护好水源,特别要避免家畜粪尿污染水源。

血吸虫病

1.什么是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发的疾病。

2.血吸虫病是如何传播的?

(1)直接接触受血吸虫污染的水(如打鱼、游泳、涉水、割湖草等);

(2)饮用被血吸虫污染的水。

3.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1)主要强调个人防护:

避免接触或少接触疫水;有条件者涂搽防护剂,穿防护衣裤;

(2)避免水源污染:

避免病人、病畜粪便污染水源;

(3)洪水退后要及时组织检查,及早发觉病人和早医治。

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等计划免疫控制的疾病

如何预防?

1.有条件的,应及时接种疫苗;

2.对病人居住的帐篷、房间或地址设立标志,尽可能与正常人隔离;

3.人、畜粪便要远离水源;

4.发觉病人要及时报告和冶疗。

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是如何引发的?

人吃了腐败变质和有毒有害的食物而抱病。

2.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2)不吃毒蘑菇等有毒的食物;

(3)不吃被农药、化肥等污染的食物;

(4)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报告和抢救。

(四)其他疾病

手足口病

1.手足口病病因及传播?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紧密接触传播为主。

2.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办法: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香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小童改换尿布、处置粪便后均要洗手;

(2)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注意维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常通风,勤晒衣被;

(3)婴幼儿利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利用的餐具利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儿童出现发烧、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5)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置。

红眼病

如何才能不得红眼病?

(1)不用脏手揉眼睛;

(2)有条件时,要一人一巾;

(3)对病人及时进行隔离和冶疗。

皮肤病

多见的是水泡脚又称“洪水脚”。

预防方式

(1)尽可能减少在水中浸泡的时刻;

(2)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3)避免蚊虫叮咬及各类皮肤感染;

(4)出现皮肤症状及时找医生诊治。

 

三、特殊人群的保护

小儿、老、弱、病、残和孕产妇这些特殊人群,由于自身抵抗力差。

加上在洪涝灾害期间疲劳过度,睡眠不足,饮食、饮水卫生条件不好和气温转变过快等,极易生病。

(一)婴幼儿保护

在水患期间,腹泻、肠道传染病和儿童计划免疫预防的疾病严峻要挟着儿童的健康。

1.为何要预防婴幼儿腹泻?

(1)腹泻是婴幼儿死亡和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2)洪涝灾区的饮用水和食物容易受污染,易致使腹泻;

(3)婴幼儿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比成年人差,易发生腹泻;

(4)许多肠道传染病都能够引发新生儿腹泻。

2.如何预防婴幼儿腹泻?

(1)坚持母乳喂养,是预防新生儿诞生后前几个月腹泻的最有效的办法;

(2)不要让婴幼儿饮用不清洁的饮水和食物;

(3)成人为婴幼儿预备食物前和喂食婴幼儿前,应洗净手;

(4)成人为婴幼儿换尿布后、帮忙婴幼儿解空大便后,应洗净手;

(5)孩子接触食物前和便后要洗手;

(6)应让孩子尽可能多地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蛋黄,黄绿色蔬菜等;

(7)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区,在医生指导下,可预防性服药。

3.如何冶疗婴幼儿腹泻?

(1)避免患儿损失过量水分,可选用的饮料是:

母乳、稀粥、菜汤和米粥;

有条件时可给患儿配制简易口服补液,其配方为:

8小匙糖(约40克白糖)再加1小匙盐(约3.5克)(下转3版)

(上接2版)溶于1升(一千克)凉开水中;

(2)患儿排出水样便后,应给患儿饮用半杯左右的补液;

(3)补充液体应在腹泻停止后,再持续3至5天;

(4)吃母乳的婴儿腹泻时,要继续喂哺母乳;若用奶粉或牛奶喂养孩子,应在他们的食物中加人相当于平时两倍的凉开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5)腹泻患儿仍需继续进食;

(6)若腹泻较重,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4.为何在水患区要强调婴幼儿预防接种?

(1)预防接种能够保护儿童免受若干种影响生长、致残或死亡的疾病;

(2)洪涝灾区易动人群聚集,麻疹和百日咳等疾病容易传播,预防接种对灾区内的婴儿健康是相当重要的;

(3)新生儿诞生后第一年内,在条件差的情形下亦应按计划同意儿童计划免疫。

5.如何保障儿童的健康?

(1)必然要饮用清洁水和食物;

(2)保障儿童取得充沛的营养;

(3)保障通风良好,避免儿童中暑;

(4)随时看管好儿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5)尽可能避免蚊虫叮咬,预防疟疾和乙脑;

(6)尽可能避免与病人接触;

(7)有病及时求医。

(二)老、弱、病、残和孕产妇保护

1.为何要增强对老弱病残和孕产妇的保护?

(1)他们抵抗力差,比正常人更易患病;

(2)体力差,行动不便,自我保护和生存能力也差,需要他人照料;

(3)若患腹泻、肠道传染病,易加重原有疾病,乃至致使死亡;

(4)他们在面临灾害时,情绪产生较大的波动。

2.如何增强对老弱病残和孕产妇的保护?

(1)要想方设法给他们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清洁的食物;

(2)不食用腐败变质和被污染的食物;

(3)尽可能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钙等营养物的摄入量;

(4)尽可能改善老弱病残和孕产妇的居住环境,避免中暑和蚊虫叮咬;

(5)发生腹泻、肠道传染病及其他疾病应及时向医生求治;

(6)组织他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活动和娱乐活动;

(7)在疟疾多发区,妊妇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疟疾药物;

(8)妊妇应尽可能同意破伤风类毒素的全程预防接种,使妊妇和婴儿避免感染破伤风。

 

四、意外伤害和急症的预防与处置

在抗洪救灾进程中,时成心外伤害和急症发生,要掌握一些意外伤害和急症的预防和处置方式。

预防中暑

长时刻呆在高温环境中,阳光直射头部,出汗过量,很容易中暑。

1.预防中暑的方式:

(1)在阳光暴晒或野外应戴草帽、搭凉棚或呆在树荫下;

(2)临时住房注意通风;

(3)出汗过量要多喝水。

2.中暑了怎么办?

(1)迅速将病人抬到荫凉处,解开衣服,用凉湿毛巾外敷,或用凉水擦浴;

(2)对昏迷病人,可往鼻腔内滴入大蒜、生姜汁:

(3)开水冲服避瘟散等中成药。

预防溺水

1.落水的自我救护:

不慎落人水中,如不会水,万万别慌,应尽可能采取仰卧位,使口鼻露出水面,深吸气,浅呼气,以使身体漂浮水面,待机呼救。

2.溺水急救的方式:

(1)尽快将溺水者救上岸,使他再也不吞水和吸水;

(2)尽快为溺水者投递木板、竹竿、绳索等,将溺水者拉向岸边;

(3)溺水者上岸后,应当即清除其口鼻内污泥杂物,维持呼吸道通畅;

(4)然后控水,使溺水者处于头低脚高位,倒出体内水分;

(5)对呼吸停止者,控水后应当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人工呼吸和心脏苏醒术:

①让病人仰卧硬板或地上;

②清理口腔及呼吸道,掏出假牙;

③救护者用手捏住病例人双鼻孔,口对口向病人肺内吹气,直至病人胸部鼓起为止;

④另一救护者用双手挤压病人心脏,与人工呼吸配合进行,每吹一次气,挤压心脏4-5次,直至病人恢复呼吸为止;

⑤同时迅速请医生来抢救。

外伤预防及处置方式

1.皮肤割裂伤:

(1)先止血,压迫伤口上部动脉血管止血;

(2)消毒:

用碘酒、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皮肤;

(3)包扎:

用干净布包扎;

(4)伤口较脏者.应清洁伤口;如伤口较深,有条件时应打预防破伤风针。

2.止血方式:

(1)加压包扎止血法:

用干净的纱布、绷带或毛巾、手绢等,压住伤口,外用绷带或布条、毛巾等使劲包扎,即可止血,松紧要适度,止住血即可。

(2)指压止血法:

在伤口上方,即近心端,找到搏动的动脉血管,用手指或手掌把血管压住,即可止血。

3.伤口包扎方式:

受伤后,应先进行简单包扎,然后送医疗点救冶。

(1)包扎伤口要松紧适度、周密牢固;

(2)可选用干净的毛巾、头巾、衣服、手绢、被单等作包扎材料。

毒虫蛰咬伤急救处置

1.毒蛇咬伤急救处置:

(1)不惶恐,不奔跑,避免毒汁过快吸收和扩散;

(2)毒蛇咬伤的肢体可用绷带、布条或绳索在伤口上方扎紧,松紧适度,时刻也不要太长,避免肢体坏死;

(3)随后设法排出毒汁:

将伤口内毒汁挤出;在清水里边挤边洗。

用消毒(如火烧一下)的小刀或三棱针挑破伤口排毒,或用火罐拨毒,万万不要用嘴吸吮排毒;

(4)同时迅速送医疗点抢救。

2.蝎子蛰伤:

迅速拔出毒刺,局部冷敷,可用明矾研碎调成糊状,涂在伤口上。

五、消毒、杀虫和灭鼠的方式

(一)消、杀、灭鼠是灾区避免和控制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发生和蔓延的重要办法。

1.灾区水源受到严峻污染,饮用未消毒的水可致使肠炎、痢疾、伤寒、霍乱和甲肝等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2.灾区大量积水,蚊虫容易繁衍,在人虫接触机缘多的情形下,容易发生乙型脑炎、疟疾等疾病的流行;苍蝇则可传染多种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伤寒等;

3.洪涝灾害期间,鼠类往往迁移的到人群聚集地域,因此容易引发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生和迅速传播。

(二)几种消、杀、灭的办法和方式

1.饮水消毒方式:

(1)煮沸消毒是安全有效的消毒方式;

(2)饮水加漂白粉等药物后也需煮沸后饮用;

(3)消毒前,较混浊的水需要自然澄清或加明矾澄清,去除沉淀物。

(4)常常利用消毒药用量:

①一担水(50千克)加漂白精片一片,研碎与水混匀,半小时后可利用;

②一壶水加%碘酒5滴,10分钟可利用;

③按每立方米水加一汤勺(约8克)漂白粉计算,对井水进行消毒。

2.有条件时,可用漂白粉,对较大型水源、餐具进行消毒和对粪便进行处置。

3.防治和杀灭蚊蝇的方式:

(1)有条件的地域可利用蚊帐,也可利用艾蒿等烟熏驱蚊的方式避免蚊虫叮咬;

(2)杀灭蚊蝇,控制蚊蝇孳生的主要方式有:

①室内可用商品喷射剂、气雾剂。

喷洒用量按说明书:

②有条件时室内可喷洒奋斗呐或凯索灵;

③室外可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但要注意避免皮肤与这些杀虫剂的直接接触,以保证人畜安全;

④填埋积水,清除粪便、垃圾.减少蚊蝇的孳生地。

4.几种灭鼠方式:

(1)堤坝等高地,鼠类临时集聚,宜尽可能采用人力围捕,一般多用鼠夹与鼠笼灭鼠;

(2)有条件的地方,可投放毒饵来灭鼠,需慎用毒饵,要避免小孩和禽畜误食中毒;

(3)洪水退后,要结合重建家园铲除鼠类隐蔽处,同时用器械捕打和投放毒饵等灭鼠方式;

(4)捕捉的死、活鼠要在适当的地址深埋或焚烧。

5.可按照本地情形。

采用一些民间常常利用的消、杀、灭方式:

如焚烧,植物杀虫、加拌石灰等。

 

 

临时住地的卫生要求

 

洪涝灾害发生后,部份受灾群众在短时刻内要迁移至相对安全的临时住地。

对已形成的或尚在从头选择的临时住地,应知足以下卫生要求:

1.临时住地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和用水方便的地方。

临时住室应常常通风换气,去潮防湿,地面用灰土培实,用生石灰或粗糠、干草吸湿,室内每人占有容积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不低于10立方米。

2.选择水源的顺序是井水、河水、湖水、塘水。

水井周围20~3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茅厕、粪坑、垃圾堆。

供饮用的取水河段,应插上明显标志,不准游泳、打捞、停船。

饮用水塘不允许洗衣、洗菜、饮牲畜等。

3.临时茅厕和粪池、垃圾堆应选在饮用水源的下游、临时帐篷的下风侧,一般至少要与饮用水源相距30米之外,既要卫生,又要考虑利用方便。

4.生活污水要利用排水沟引至远离临时住地和饮用水源的地方。

动物尸身尽可能焚烧或深埋。

5.尽快组织群众填平临时住地周围的坑洼,清除杂草和蚊蝇孳生地,周围要挖排水沟。

要求群众尽可能不直接睡在地上,可铺门板、干草或垫高床铺。

6.卫生人员及时在蚊蝇孳生处喷洒药物,发动群众用扑打等方式消灭蚊蝇、老鼠。

抗洪救灾卫生防病技术规程(2010年版)

洪灾期卫生办法

一、饮水卫生

(一)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在水质污染较少或上游水域选择饮用水水源,取水点向河中心延伸一些或河边挖滤水井取水,并划出必然范围的卫生防护带,此区域严禁排放粪便、污水与垃圾。

(二)饮用水的处置与消毒

一、澄清:

取水后将水放置数分钟,粗大的颗粒物将沉淀去除;

二、混凝沉淀:

一般用的混凝剂有:

硫酸铝、明矾等;

投加量:

50-100毫克/升,25升(50斤)的桶,每桶加-2.5克,水越混浊混凝剂投加量越大。

利用方式:

先将药剂用少量水搅拌溶解后缓缓倒入水中,用干净的木棒搅动,然后静置使沉淀密实,轻轻掏出上层清水利用。

3、消毒:

煮沸是十分有效的灭菌方式。

在灾害期间,最主要的饮水消毒方式是采用消毒剂杀菌。

漂白粉:

4-8毫克/升,加入后搅匀,消毒时刻很多于30分钟。

漂白粉精(漂精片):

2-4毫克/升(每桶水加1片),使历时必需碾碎,用水调成糊状,加入搅匀,消毒时刻很多于30分钟。

二、食物卫生

(一)食物的保留和正确加工

一、粮食和食物原料要在干燥、通风处保留,避免受到虫、鼠侵害和受潮发霉,必要时进行晾晒;对于霉变粮食的处置,可采用风扇吹、清水或泥浆水飘浮等方式去除霉粒,然后反复用水搓洗;或用5%石灰水浸泡霉变粮食24小时(1份病麦3份水,浸泡12小时,换水,再泡12小时)掏出。

要使霉变率降至4%左右再食用;

二、食物要现吃现做,做后尽快食用;

3、所有现场加工的食物应烧熟煮透,剩饭菜必然要在食用前单独从头加热,寄存时刻不明的食物不要直接食用;

4、避免生的食物及原料与熟食物接触或利用同一个容器;

五、避免患有痢疾、伤寒、肝炎及其带毒者和伤口化脓、皮肤感染和不明原因的咳嗽、咳痰人员进行食物的加工制作;

六、所有效于清洁食物和食物容器的水均采用消毒过的水;

7、避免在简易住处集中做大量食物和集体供餐,避免购买和食用摊贩销售的未包装的熟肉和冷荤菜。

(二)食物中毒的预防及处置

一、食物必需烧熟煮透。

分送救灾食物时,尽可能采用小包装,少量多次分发;

二、不食用病死及死因不明的畜禽及水产品;不食用被水浸泡或来源不明的食物;

  3、不采食野生蘑菇,避免食物中毒;

  4、群众自储的已经霉变的粮食,可用清水或泥浆水漂浮法去除霉变颗粒,反复用水搓洗;或用石灰水浸泡霉变食物24小时(每12小时换水一次),掏出晒干后在食用;

  五、增强灾区居民集中区域的食物卫生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流动食物摊点要坚决取缔;禁止销售病死畜禽肉类及变质水淹食物;

  六、弄好食物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灾民的自我保障意识;

  7、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应及时向疾控部门报告食物中毒发生的时刻、地址、中毒人数和原因,并随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三)做好儿童、老人、妊妇及病残者的食物供给,应先保证他们最大体的营养需求,避免因饥饿、疾病造致的死亡。

三、宿地卫生

(一)临时宿址选择:

应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和用水方便的地址,并有必然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和维持地面干燥,山区注意避开山口,城镇注意避开高层建筑物或工业废水、废水排放口及寄存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周围。

(二)建筑材料尽可能选用轻质、牢固、防雨、耐热性好的材料,如木板、帆布、帐篷、油毡、苇席、茅草等,避免棚舍倒塌压伤。

(三)宿地要防潮、去湿、保暖,填平宿地周围的坑洼,清除杂草,排除积水,周围挖排水沟,床下或地面铺一层稻草、干草或草木灰去湿,或撒上一层生石灰吸湿,门口挂棉帘或草帘。

(四)避免蚊虫叮咬,可利用蚊帐、盖被单或穿长袖衬衣、长裤、袜子等方式,或利用防蚊水、蚊香等驱、避蚊剂。

(五)临时茅厕应避开水源,设在宿地下风口30米之外,粪便用生石灰消毒处置。

 

洪灾后期卫生办法

一、饮水水源的修复

(一)尽可能利用原有水井或打手压泵小口井作为饮用水水源。

(二)从头启用的水井必需进行清淘、冲洗与消毒。

先将水井掏干,清除淤泥,用清水冲洗井壁、井底,再掏尽污水。

待水井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进行超氯消毒。

漂白粉投加量按井水量以25-50mg/L有效氯计算。

浸泡12—24小时后,抽出井水,在待自然渗水到正常水位后,按正常消毒方式消毒,即可投入正常利用。

(三)被洪水淹没过的供水设施和管网从头启用前必需清理消毒,检查细菌学指标合格后方能启用。

二、垃圾粪便污物处置

(一)普遍发动群众清除地面的淤泥及留落漂浮物,填平水冲造成的地面坑洼,疏通、清理原有的排水沟渠。

(二)清理、修复或重建水毁茅厕、畜圈。

清理出的粪便要运至远离居民区、地势较高的空地,与淤泥一路进行平地堆肥或坑式堆肥处置。

(方式:

在肥堆中心放置一个用稻草和树枝扎成的通风把,肥堆周围用泥封好,每日向肥堆中心喷洒杀虫剂或石灰1-2次。

(三)凡是水淹地域的住户,水退后第一由专人对原住房的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查,确认其牢固性。

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整修家庭茅厕,修缮禽畜棚圈,全面打扫室内和院落,清除垃圾污物。

必要时将房间的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

对室内和临时居住点带回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进行煮沸消毒或在日光下曝晒。

在有条件时,可用2%-5%的洁灭净洗消液将衣被浸泡15-20分钟后再进行洗涤。

待室内通风干燥、空气清新后方可搬入居住。

(四)尸身处置:

洪水造成死亡的畜禽尸身须在打捞后的24小时内处置,或火化,或深埋。

深埋地址应选择地势较高、远离饮用水源的地方,深埋前在坑底及尸身上撒上一层漂白粉或生石灰。

传染病患者的尸身必需火化,在火化前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

三、杀虫灭鼠

(一)杀灭蚊蝇(下转4版)

(上接1版)

  一、弄好灾区环境卫生,铲除杂草,填平坑洼,疏通沟渠,清除蚊蝇孳生场所;对茅厕、垃圾要增强管理,按期消毒,杀灭蝇蛆和蚊蚴;

二、室内用5%高效氯氰菊酯稀释后按1:

100稀释(有效成份25mg/m2)对墙面进行滞留喷洒,也可利用市售喷射剂或气雾剂杀灭蚊蝇,另外,亦可采用毒饵灭蝇,或用粘蝇纸粘蝇;

3、室外利用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进行喷洒,杀灭蚊蝇。

(二)灭鼠

一、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弄好居住区的环境卫生,杂物堆放整齐有序,减少鼠类隐蔽场所;告知灾民做好粮食贮存,断绝鼠粮,减少鼠害;

二、物理防制法:

对在临时聚居地及周围鼠穴进行堵洞,堵洞时能够配合磷化铝片(应急时用,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杀灭)。

贮存粮食及食物的地方最好建防鼠台,也能够用鼠夹(笼)进行捕杀;

3、化学灭鼠法:

主要采用灭鼠剂进行杀灭的方式;

杀鼠灵:

毒米 常常利用浓度%-%;

杀鼠醚:

毒米 常常利用浓度%-%;

敌鼠钠盐:

毒米 常常利用浓度%-%;

  4、灭鼠后,鼠尸统一处置,焚烧、深埋都可;深埋处置时应当在填埋时,适当喷洒消毒剂对其进行处置。

 

疫病控制办法

一、疫情监测

(一)在救灾防病期间,灾区卫生部门要执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随时作好疫情记录,深切基层催促检查,安排专人负责疫情的搜集、整理、分析。

紧急疫情应及时报告,严禁隐瞒、谎报、漏报、迟报疫情。

(二)监测病种要以水情有关的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脊灰、疟疾、乙脑、钩体病、出血热、血吸虫病等主要传染病及腹泻、上感等多发病,中毒事件为主。

(三)监测方式、监测数据分析、监测报告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执行多等有关规定进行,紧急疫情、重大疫情及时报告。

二、突发疫情的报告

以下情形之一者为突发疫情:

一、鼠疫:

发觉1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二、霍乱:

发觉1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3、甲肝: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发生5例及以上甲肝/病例;

4、伤寒(副伤寒):

1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