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5081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8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docx

精编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

【安全生产】课题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enteryourcompany'snameandcontentv

专题3:

实验的安全和意外事故处理

一、实验安全

1.防止火灾

化学药品中有很多是易燃物,在使用时若不注意可能酿成火灾。

所以,对易燃物:

①必须妥善保管,放在专柜中,远离火源。

易燃品、强氧化剂、钾、钠、钙等强还原剂要妥善保管;②使用易挥发可燃物如乙醇、乙醚、汽油等应防止蒸气逸散,添加易燃品一定要远离火源;③进行加热或燃烧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规程和仪器选用,如蒸馏时要用冷凝器等;④易燃物质用后若有剩余,决不能随意丢弃,如残留的金属钠应用乙醇处理,白磷应放在冷水中浸泡等。

另外,实验室必须配备各种灭火器材(酸碱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粉末灭火器、沙子、石棉布、水桶等)并装有消防龙头。

实验室电器要经常检修,防止电火花、短路、超负载等引发火灾。

在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注意:

①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②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③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④灯壶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等。

2.灭火

(1)如果不慎在实验室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防止火势扩展:

移走可燃物,切断电源,停止通风。

②扑灭火源:

酒精等有机溶剂泼洒在桌面上着火燃烧,用湿布、石棉或沙子盖灭,火势大可以用灭火器扑灭。

小范围的有机物、钾、钠、白磷等化学物质着火可用沙盖灭。

③常用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范围见下:

类 型

药液成分

适用灭火对象

酸碱式

H2SO4和NaHCO3

非油类、电器

泡沫式

Al2(SO4)3和NaHCO3

油类

CO2灭火器

液态CO2

电器、小范围油类、忌水的化学品

四氯化碳

液态四氯化碳

电器、汽油、丙酮。

不能用于钾、钠、电石、CS2

干粉灭火器

NaHCO3等类,适量润滑剂、防潮剂

油类、可燃气体、精密仪器、图书文件等

(2)扑救化学火灾注意事项:

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的化学药品不能用水扑救,如钾、钠、钙粉、镁粉、铝粉、电石、三氯化磷、五氯化磷、过氧化钠、过氧化钡、磷化钙等,它们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氧气等将引起更大火灾。

②比水密度小的有机溶剂,如苯、石油等烃类、醇、醚、酮、酯类等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比水密度大且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如二硫化碳等着火,可用水扑灭,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③反应器内的燃烧,如是敞口器皿可用石棉布盖灭。

蒸馏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气在冷凝器顶端燃着,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件堵塞冷凝管口,应先停止加热,再行扑救,以防爆炸。

3.防止爆炸

各种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都有一定的爆炸极限,点燃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特别是氢气,在点燃氢气或加热与氢气反应的物质前,都必须检验其纯度。

4.防止倒吸引起爆裂

加热制备气体并将气体通入溶液中的实验,要防止因反应容器内压强锐减而造成液体倒吸入热的反应容器内。

玻璃的膨胀系数比较小,冷热不均会造成玻璃容器爆裂,甚至溅伤实验人员。

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加热尽可能均匀;②在反应容器后加一个安全瓶;③用倒扣漏斗等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④实验结束前先从溶液中撤出导管再停止加热。

5.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

有毒气体如Cl2.HCl、H2S、SO2.NO2等酸性气体,用强碱溶液吸收(通常用浓NaOH溶液);CO点燃除掉;NO先与足量空气混合后再通入碱溶液中;H2和其他可燃性气体,如气态烃虽无毒性,但弥散在空气中有着火或爆炸的危险,应当点燃除掉;NH3用浓硫酸吸收;制备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6.防止暴沸

加热有机物时,由于它们的沸点一般比较低,一旦温度过高,液体局部过热,会形成暴沸现象,反应溶液甚至冲开橡皮塞溅伤实验者,所以,在反应容器中要放一些碎瓷片。

7.严格按照实验规程进行操作

药品用量要尽可能少,如金属钾与水反应,钾的用量控制为绿豆般大小。

用量过大,反应十分激烈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

烧瓶内反应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宜超过瓶容积的一半,以防冲出瓶外。

加热应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有机反应,如酯的制备要用小火加热等。

易燃试剂在实验时远离热源;取用试剂后及时塞好瓶塞;稀释浓硫酸一定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闻气体的气味时要用手轻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等。

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创伤急救

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碎玻璃片要小心除去,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红汞与碘酒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

2.烫伤和烧伤的急救

可用药棉浸75%~95%的酒精轻涂伤处,也可用3%~5%的KMnO4溶液轻擦伤处到皮肤变棕色,再涂烫伤药膏。

3.眼睛的化学灼伤

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如为碱灼伤,再用20%的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则用3%的NaHCO3溶液淋洗。

4.浓酸和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

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防止皮肤或衣物被腐蚀。

如果酸(或碱)流在实验桌上,立即用NaHCO3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如果只有少量酸或碱液滴到实验桌上,立即用湿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

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

如果是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三、妥善处理实验后的废液和废渣

化学实验的废液大多数是有害或有毒的,不能直接排到下水管道中,可先用废液缸收集储存,以后再集中处理。

但一些能相互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废液不能随意混合,如强氧化剂与盐酸、硫化物、易燃物,硝酸盐和硫酸,有机物与过氧化物,磷和强碱(产生PH3),亚硝酸盐和强酸(产生HNO2),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等不能与浓盐酸混合;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等。

 

常见废液的处理方法见下表:

废 液

处理方法

注意事项

酸或碱

中和法

分别收集,混合无危险时将废酸、废碱混合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还原法

分别收集,查明废液化学性质,将一种废液分次少量加入另一种废液中

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

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共沉淀法

用过滤或倾析法将沉淀分离,滤液不含重金属离子后再排放

含Ba2+

沉淀法

加入Na2SO4溶液,过滤,除去沉淀即可排放

有机物

焚烧法,有机溶剂萃取回收利用

生成水、CO2等不污染环境

用溶剂萃取,分液后回收利用

固体残渣往往有一些重金属盐,对水体和土壤会造成污染,要处理(一般变成难溶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后集中掩埋。

汞不慎撒落地面时,要先用硫黄覆盖,使其化合为硫化汞后扫除并妥善掩埋。

用剩下的钠、钾、白磷等易燃物,氧化剂高锰酸钾、氯酸钾、过氧化钠等,易挥发的有机物等不可随便丢弃,防止着火事件发生。

有毒物质用剩后不可随意乱扔。

四、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1-8依次为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遇温易燃物品、氧化剂、剧毒品、三级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专题4:

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1.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1)设计原则:

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2)装置基本类型:

装置类型

固体反应物(加热)

固液反应物(不加热)

固液反应物(加热)

装置

示意图

主要仪器

典型气体

O2.NH3.CH4等

H2.CO2.H2S等。

Cl2.HCl、CH2=CH2等

 

操作要点

(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l/3处。

(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1)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漏斗,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

(2)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

(3)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

(1)先把固体药品加入烧瓶,然后加入液体药品。

(2)要正确使用分液漏斗。

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NH3·H2ONH3↑+H2O

3.CH4CH3COONa+NaOHNa2CO3+CH4↑

4.H2Zn+H2SO4(稀)=ZnSO4+H2↑

5.CO2CaCO3+2HCl=CaCl2+CO2↑+H2O

6.SO2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7.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8.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9.C2H2CaC2+2H2O→Ca(OH)2+CH≡CH↑

10.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1.C2H4C2H5OHCH2=CH2↑+H2O

12.N2NaNO2+NH4ClNaCl+N2↑+2H2O

2.收集装置

(1)设计原则:

根据氧化的溶解性或密度

(2)装置基本类型:

装置类型

排水(液)集气法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向下排空气集气法

装置

示意图

适用范围

不溶于水(液)的气体

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

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典型气体

H2.O2.NO、CO、CH4.

CH2=CH2.CH≡CH

Cl2.HCl、CO2.SO2.H2S

H2.NH3.CH4

3.净化与干燥装置

(1)设计原则:

根据净化药品的状态及条件

(2)装置基本类型:

装置类型

液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不加热)

固体除杂剂(加热)

装置

示意图

 

(3)气体的净化剂的选择

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

一般情况下:

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4)气体干燥剂的类型及选择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

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

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

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

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CaCl2·8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NH3.H2S、HBr、HI等。

(5)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

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

4.气体实验装置的设计

(1)装置顺序:

制气装置→净化装置→反应或收集装置→除尾气装置

(2)安装顺序:

由下向上,由左向右

(3)操作顺序:

装配仪器→检验气密性→加入药品

【易错指津】

1.对气体制取、除杂、干燥、收集、转化要进行整体思考。

2.气密性检查:

可用加热法或水封法,不论哪种方法,事先都要确保系统是密封的。

3.理解启普发生器使用条件,明确C2H2.SO2不能用该仪器制取。

4.气体的收集:

①因为C2H2.C2H4的气体密度很接近空气,所以不宜用向下排气法收集;

②因为NO极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5.对于NH3和HCl这2种污染性气体的尾气吸收装置要选用倒置的漏斗。

6.克服思维定势:

①除课本制气方法外,也可有其它方法。

如用Na2O2和H2O、MnO2和H2O2制O2(装置同制C2H2);②了解制气装置替代方法,如用U形管或干燥管制CO2;③气体的收集也可用球胆或气球来收集。

7.要区分气体的吸收和检验两种不同的操作,例如,要检验CO2,是通过澄清石灰水;要吸收CO2,则是通过NaOH溶液。

检验要求灵敏、现象明显;而吸收则要求反应迅速、完全。

【典型例题评析】

例1下列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是

①高锰酸钾热分解2KMnO4K2MnO4+MnO2+O2↑

②硝酸铵热分解2NH4NO34H2O+N2↑+O2↑

③过氧化催化分解2H2O22H2O+O2↑

④二氧化氮热分解2NO22NO+O2↑

A.只有①B.①和②C.①和③D.①③④

思路分析:

回答本题,首先需要考生通过几年的化学学习,体会到物质的实验室制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一般来说,物质的实验室制法(尤其是中学)所要求的条件大致为:

反应尽可能快一些,反应条件尽可能简单,操作比较易行,尽量使制备的产物单一易于分离;而对反应物的成本、能耗,可以较少考虑,尽可能使用常用的仪器设备,如试管、烧瓶、烧杯等等。

反应较为安全或安全性可控。

在本题所给的4个反应中,除了KMnO4热分解反应是众所周知实验室里O2的制法之外,H2O2分解也可以方便地用于实验室制备O2。

为此,可将MnO2置于一只烧瓶内,从分液漏斗中滴入H2O2立即有O2发生,并可用控制滴速的方法来调节产生O2的气流量。

NH4NO3不行,一是其受热温度不同分解产物不同,二是即使发生题中指定的反应,生成的N2和O2也难以分离,三是NH4NO3受热易发生爆炸。

NO2显然不行(两气体在常温下又化合成NO2)。

答案:

C

方法要领:

实验室制氨除可用铵盐和碱反应外,还可用下述方法:

①浓NH3.H2O与NaOH,利用NaOH溶于水放热(主要因素)和OH-离子浓度的增加使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②浓NH3.H2O与CaO反应:

NH3.H2O+CaO=NH3↑+Ca(OH)2

例2按下列实验方法制备气体,合理而又实用的是

A.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H2B.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制备HClC.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制备SO2D.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制备CO2

思路分析:

锌粒与硝酸反应不能制备H2,只能生成氮的氧化物;HCl气体是固体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而制取;大理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CaSO4,CaSO4覆盖在大理石上,而使反应实际上停止。

答案:

C

引申发散:

本题考查学生是否明确某些制气反应不能进行的原因。

由于多种因素使表面上看似可以的制气实验变得并不适宜。

除了本题选项列举的A.B.D的类型外,还有:

①不能用硝酸或浓硫酸与FeS制H2S或与NaBr、KI之类的卤盐制HBr和HI,因为强氧化性酸会将H2S、HBr、HI氧化;②用稀盐酸就不可能与MnO2制Cl2,因为稀盐酸浓度太低,反应几乎无法进行;③无法用稀H2SO4与C2H5OH加热制C2H4,因为稀H2SO4没有脱水性。

④制CH4的碱石灰必须是干燥的。

例3下图是一套实验室制气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填正确选项的标号)

A.铜屑和浓硝酸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

C.电石和水D.碳酸钙和稀盐酸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常见气体实验室的制取与干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能利用这套装置制得的气体需符合三个条件:

固体与液体反应,反应不用加热;气体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使用浓硫酸进行干燥;密度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

此外注意尾气的吸收,而铜屑与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没有尾气吸收装置;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制CO2反应不需加热,且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可用这套装置。

用MnO2跟浓盐酸反应需加热,电石跟水反应产生的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方法要领:

为正确判断制取、干燥气体的装置和干燥剂是否正确,应该牢记有关物质间反应的条件和所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密度、溶解性等)与化学性质(酸碱性、对氧化剂的稳定性等)。

解答时,可考虑用淘汰法,即:

依次以制气装置的适用范围(本题为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干燥剂的适用范围(本题浓硫酸可干燥中性、酸性且常温下不被它氧化的气体),以及收集装置的适用范围(本题为密度大于空气,跟空气常温下不反应)这三重标准,逐级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凡有一条不符合题意即予淘汰,从而较快地确定正确答案。

引申发散:

为什么A项不宜呢?

问题在于装置没有尾气吸收装置,而NO2是会严重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

有关集气装置问题,要弄懂使用装置的原理。

①难、微溶于水的用排水集气法。

②密度大于空气的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的用向下排空气法;要注意密度与空气接近的(如C2H4等)或易与空气中O2反应的(如NO)不宜用排空气法。

③有毒气体一定要注意带尾气处理装置。

必要时,如NO、N2.CO等用气袋、球胆之类密封收集。

例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连续处理(假定每步处理均反应完全):

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

由此可以确定混合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至少含有H2.CO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至少含有CO2.H2中的一种

C.一定含有CO、CO2,至少含有H2O、H2.中的一种

D.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思路分析:

本题通过气体反应有关必然性和可能性的推断,着重考查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由①可知,碱石灰吸收的是CO2或H2O,或二者的混合物;②中CuO被还原为Cu,还原剂为CO或H2,或二者的混合物;但由③可知,反应②生成了H2O,故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H2;由反应④可知,反应②又生成了CO2,故原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O。

答案:

D

方法要领: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物质的性质,判断其存在与否。

例5如果只有烧碱、盐酸、大理石、硝酸钠、铜片、蒸馏水,从欠缺试剂的角度看,无法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A.制纯碱B.制氯化铜C.制氢气D.制发烟硝酸

思路分析:

考查学生对无机物相互反应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物质制备中运用上述知识的能力。

了解各物质的制备反应是解本题的关键。

制纯碱,可用CO2和烧碱,而CO2可由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得;制氯化铜,可用铜与氯气反应,氯气可由电解盐酸制得;制氢气,可用电解水的方法;但制发烟硝酸,需要浓硫酸与硝酸盐反应,而此题中未提供浓硫酸,由上述试剂也不能制出浓硫酸,故无法实现。

答案:

D

方法要领:

如果想不到可用电解法,可能会以为无法制得Cl2.H2而导致错选B或C。

也有的同学不知发烟硝酸是什么而造成错选。

发烟硝酸通常指85%以上的硝酸,它会因逸出N2O5而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雾,故得此名。

发烟硝酸可由向稀硝酸中加入浓硫酸作吸水剂,再蒸馏制得。

例6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若打开弹簧夹,则酸液由漏斗流下,试管中液面上升,与锌粒接触,发生反应,产生的H2由支管导出。

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中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动停止。

需要时打开弹簧夹,又可以使氢气发生。

这是一种仅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关闭弹簧夹试管中液面会下降?

(2)这种装置在加入反应物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从下面三个反应中选择一个可以用这种随制随停的制气装置制取的气体,填写下表的空白:

①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②黄铁矿与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

③用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气体名称

收集方法

检验方法

(4)食盐跟浓硫酸反应制取氯化氢不能用这种装置随制随停。

试说明理由。

思路分析:

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难度不大,但据抽样调查,第

(2)问答对率只有1%。

其实,答案就在题目所给信息和装置图中,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读懂图,能否利用题目所给信息。

题目所给信息1:

“用图示的装置制取氢气,在塑料隔板上放粗锌粒,漏斗和带支管的试管中装有稀硫酸这是一种仅用于室温下随制随停的气体发生装置。

”分析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要用该装置制取气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颗粒状或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固体不溶于水;二是反应不需要加热;三是所制气体不易溶于水。

而第(4)问,用食盐跟浓硫酸制取氯化氢不能用该装置,因为该反应需要加热,固体食盐是粉末状,这恰是该装置所不允许的。

而第(3)问中所要制取CO2.H2S气体正好是该装置所允许的。

这样(3)、(4)两问即可轻松作答。

题目所给信息2:

“……若关闭弹簧夹,则试管液面下降,漏斗中液面上升,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自行停止……”以上信息正好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这是因为,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不能从支管导出,试管口被橡皮塞密闭,试管中气体越集越多,从而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将酸液压回到漏斗中,使试管中液面下降,这即是第

(1)问的答案。

装置图中,弹簧夹是关闭的,且试管口已塞紧了橡皮塞,漏斗中液面与试管中液面有液面差,这正好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也就告诉我们怎样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由此可见,即使以前未用过此装置制取过气体,只要能够理解题意,看懂装置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

(1)关闭弹簧夹时,反应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液面上的压力增加,所以液面下降。

(2)塞紧橡皮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的水面高于试管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试管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再变化,说明装置不漏气。

(3)

二氧化碳

向上排空气法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浑浊

硫化氢

向排空气法

有臭鸡蛋味

(4)因为:

此反应要加热;食盐是粉末状

方法要领:

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看图,理解题意,利用好题目提供的信息,通过分析、比较、综合,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气密性检查方法,依据物理学中的气压知识,结合化学实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原理上讲有多种,但原理可行的,实际操作过程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

考生中有采用:

塞紧橡皮塞,打开弹簧夹,从漏斗加水浸没漏斗尖端。

再夹紧弹簧夹,用手捂住试管的上半部,稍后若见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说明装置不漏气,是错误的。

因体温所供热量甚微,加上水的比热大,吸收热量少,即使产生液面差也是微乎其微,难以察觉。

例8某学生利用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反应,测定氧气的摩尔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适量的氯酸钾粉末和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混合均匀,放入干燥试管中,准确称量,质量为ag.②装好实验装置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加热,开始反应,直到产生一定量的气体⑤停止加热(如图,导管出口高于液面)⑥测量收集到气体的体积⑦准确称量试管和残留物的质量为bg⑧测量实验室的温度⑨把残留物倒入指定的容器中,洗净仪器,放回原处,把实验桌面收拾干净⑩处理实验数据,求出氧气的摩尔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检查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