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56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docx

实习报告岩土工程

.中国矿业大学2010级本科

毕业实习报告

 

学院名称: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学科专业: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

山东青岛胶州市

实习单位:

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实习时间:

2014年3月4日至2014年3月18日

实习内容:

胶州市市民广场人防工程基坑开挖

1实习区概况

1.1地理位置

胶州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由青岛市代管。

位于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西南部,青岛市境西部,胶州湾西北岸。

胶州市总面积1313平方千米,2010总人口80万人。

胶州市辖7个街道、11个镇,市政府驻三里河街道。

胶州市地处胶莱河入口南部,属海淀平原,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属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2.4℃。

年均降水量695.6毫米。

矿产有萤石、重晶石等。

特产有胶州大白菜、柏兰香油等。

胶济铁路、胶黄铁路,济青高速、204国道穿境而过。

古迹有三里河新石器原始氏族社会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牧马古城遗址等。

风景区有高凤翰故居和艾山。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西南部,胶州湾西北岸。

位于北纬36°00′~36°30′,东经119°37′~120°12′。

东西横距51公里,南北纵距54.3公里,总面积1210平方公里。

东邻青岛市城阳区,西靠高密市、诸城市,南接胶南市、黄岛区,北连平度市。

胶州市边境线长度334.6公里。

1.2气象水文条件

胶州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地区移来的冷高压影响,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受地形影响,终年多东南和西北两个风向。

年平均风速4.9m/s,各月平均风速以3月最强为5.6m/s,9月最弱为4.1m/s。

胶州地区虽无酷暑,却有严冬,年平均气温12.3℃,尚称适宜。

年内以1月份为最冷,平均气温-0.9℃;8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5.3℃;百年来极端最低气温以1931年1月10日之-16.9℃为最低,而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2002年7月15日,最高气温达38.9℃。

胶州气温的日较差较小。

具有海洋气候的特征。

胶州市共有河流224条,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

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干流179.9公里,流域面积6131.3平方公里。

年平均径流量22.51亿立方米(1956~1985)。

即墨段河道宽280~320米,最大泄水量5474立方米每秒,建有地下水库。

莱西产芝水库为胶东最大水库,库容4亿立方米。

青岛市降雨量年平均值680.5mm,全年雨量集中在7、8两个月,两月的平均降雨量303.1mm全年总降雨的45%。

整个冬季平均降雨34mm,12月份雨量最少,仅为9.8mm。

1.3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  一是,元古界五莲群海眼口组地层。

主要分布在河西郭乡姜家庄、董城一带,出露面积约7平方公里。

岩性为黑云变粒岩、黑云片麻岩夹含石墨闪片岩,厚度为506米。

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 30°。

二是,中生界白垩系莱阳组第二段、第三段和第四段。

第二段主要分布在河西郭乡南部,出露面积约8平方公里。

第三段主要分布在南社村乡、西祝村乡和市区南关,出露面积76平方公里。

第四段主要分布在铺集、南杜村、夼集、营房等乡镇,出露面积150平方公里。

中生界白垩系青山组,主要分布在冷家村乡、河西郭乡、铺集镇,面积83平方公里。

中生界白垩系王氏组,境内出露其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面积310平方公里。

第一段主要分布在张应镇、里岔乡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

第二段主要分布在张应、冷家村、市区北关、小麻湾、北王珠、马店、后屯等乡镇(街道办事处),面积约223平方公里。

第三段主要分布在张家屯、里岔和张应等乡镇,面积约87平方公里。

三是,新生界仅见第四系出露。

主要分布在境内较大水系的两岸、滨海地区与低洼地区。

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厚度1~5米不等。

 

  构造 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块,位于郯城~庐江(安徽)大断裂东侧,跨胶南隆起的北缘与胶莱坳陷的南缘。

一是,断裂构造。

山相家~郝官庄(属诸城)断裂中的袁家小庄以西~房家东南段,走向62°,倾向322°倾角60°,露出长度约10公里。

青岛~日照断裂中的赵家沟~大相家段,走向30°,倾向北西,出露长度约5公里。

在山相家以东与山相家~郝官庄断裂相交,错断山相家~郝家庄断裂约1.5公里。

百尺河(诸城)~二十五里夼断裂中的天台寺以西~东营以东段,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70°~75°,出露长度15公里,破坏了张家屯~临洋向斜北翼地层的出露。

柴沟(属高密)~马戈庄(属崂山)断裂中大刘家疃以西~河西屯以南段,走向近东东,倾向南,倾角75°,为第四系所覆盖。

五里堆~大西庄断裂,走向南东东,倾向北北东,倾角60°,出露长度6公里左右。

二是,褶皱构造。

见有张家屯~临洋向斜,走向北东东。

向斜核部为白垩系王氏组第三段,南北两翼地层由白垩系王氏组、青山组、莱阳组构成,南翼地层出露较北翼齐全。

1.4工程地质条件

胶州市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部位,濒临黄海,环绕胶州湾,山海形胜,腹地广阔。

全市地形中,平原占37.7%,盆地占21.7%,丘陵占25.1%,山地占15.5%。

东有崂山山脉,西有小珠山,北有大泽山脉,中为胶莱平原和盆地。

胶州市区坐落于花岗岩地质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异。

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整个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高程由229.2米降至3米,西南东北相对高差为226.2米。

境内无高山,有百米以上的山头18个,最高山为艾山,海拔229.2米。

胶州市境内土壤分为棕壤、潮土、砂姜黑土、盐土和水稻土五个土类,八个亚类,十三个土属。

1.5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胶州市市民广场人防工程基坑支护

建设单位:

胶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施工单位:

青岛地矿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山东地矿开元勘察施工总公司

监理单位:

青岛广信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胶州市市民广场人防工程位于胶州市南中轴线,世纪大道区域,北至胶州会展中心广场,向南横跨澳门路、香港路至胶州体育中心,东侧从南至北分别天泰广场,利群集团;西侧从北至南分别为天泰广场、银座广场。

拟建工程为一座1层地下人防工程,建筑外墙周长约1560米,暂定基底标高为0.0米,基坑四周现状地坪标高约7.5~9.5米,基坑开挖深度约为7.50米~9.50米。

拟建人防工程穿越澳门路和香港路采用暗挖隧道方式,勘探点位于道路两侧,共21个勘探点。

1.6勘察报告

1.6.1岩土层及工程特性

勘察结果表明,拟建场地地层分布稳定,层序较清晰,上覆第四系地层主要由砂土、粘性土、砾石层组成。

下伏基岩为中生代白垩纪王氏群红土崖组粉砂岩。

根据地层岩性、成因时代及工程特性的不同,自上而下可分为10层,分述如下:

第①层:

素填土(Q4ml)

灰褐色、褐色,干~稍湿,松散,以回填砂土及粉土夹粉砂为主,局部为粘性土,偶见碎石块、碎砖块,顶部含较多植物根系。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内分布广泛,厚度1.50~3.80m,平均厚度2.47m,层底标高4.17~7.92m,层底埋深1.50~3.80m。

第②层:

粉砂(Q4al+pl)

灰黄色、黄褐色,湿~饱和,松散,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该层底部含较多细粒土,局部夹有薄层粉土。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勘察期间仅在17#~20#和26#共5个勘探点附近揭露。

层厚0.70~1.70m,平均厚度1.18m,层底标高4.06~4.38m,层底埋深3.30~3.70m。

第③层:

粉质粘土(Q4al+pl)

灰黄色、褐黄色,可塑,顶部呈软塑状态,含铁锰结核及较多钙质结核,铁锰结核含量约3%~5%,钙质结核含量约5%~10%,局部夹有粉砂薄层或少量细砂颗粒,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2.80~5.30m,平均厚度3.97m,层底标高0.12~2.02m,层底埋深6.20~8.00m。

第③层:

粉、细砂(Q4al+pl)

灰黄色、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该层局部夹有少量卵砾石,分选性一般,磨圆度较好。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不均匀,勘察期间在75#、76#、78#、79#和81#~85#共9个勘探点揭露。

层厚0.50~1.30m,平均厚度0.79m,层底标高3.24~4.52m,层底埋深4.50~5.70m。

第④层:

粉砂(Q4al+pl)

灰黄色、黄褐色,饱和,稍密~中密,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性好,磨圆度一般,局部相变为粉土,底部渐变为细砂。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17#~22#、24#~26#、77#、80#、82#和83#共13个勘探点附近。

层厚0.50~2.00m,平均厚度1.18m,层底标高-0.98~1.50m,层底埋深7.30~8.80m。

第⑤层:

圆砾(Q4al+pl)

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一般,磨圆度较好,局部夹有粗、砾砂薄层。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

层厚0.80~2.70m,平均厚度1.64m,层底标高-2.82~0.57m,层底埋深7.40~10.60m。

第⑥层:

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含铁锰结核,夹青灰色粘性土条带,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含有粗砾砂、少量砾石,夹有薄层圆砾。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2.20~6.80m,平均厚度4.03m,层底标高-7.41~-2.46m,层底埋深11.60~16.20m。

第⑦层:

圆砾(Q4al+pl)

褐黄色,饱和,中密~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一般,磨圆度较好,局部为粘土与圆砾互层状分布。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1.60~6.20m,平均厚度3.80m,层底标高-11.32~-7.28m,层底埋深15.90~19.00m。

第⑧层:

粉质粘土(Q4al+pl)

褐黄色、黄褐色,硬塑,含铁锰结核,夹青灰色粘性土条带,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夹有薄层粗、砾砂。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层厚2.50~6.60m,平均厚度4.50m,层底标高-14.68~-11.56m,层底埋深20.30~23.50m。

第⑨层:

圆砾(Q4al+pl)

褐黄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分选一般,磨圆度较好,局部为粘土与圆砾互层。

该层在此场地范围内分布广泛,揭穿厚度4.30~9.50m,平均厚度6.12m,层底标高-22.93~-17.04m,层底埋深26.00~30.90m。

第⑩层:

强风化粉砂岩(KwH)

灰紫色、紫红色,顶部风化强烈,主要矿物成分石英、云母,粉砂结构,块状构造,原岩结构、构造大部分破坏,裂隙发育,裂隙面具铁质浸染,岩体呈散体状。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广泛,勘察过程中在17#、20#、23#、26#、75#和78#共6个勘探点揭露该层,最大控制厚度5.30m。

1.6.2地下水、土的腐蚀性分析

依据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资料,拟建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微承压水,潜水主要赋存于第②层粉砂中,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③-1层粉、细砂,第④层粉砂,第⑤层圆砾,第⑦层圆砾和第⑨层圆砾层中。

补给与排泄均以侧向迳流为主。

勘察期间稳定水位埋深1.74~4.72m,稳定水位标高为5.60~6.67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变幅为1.50m左右。

勘察期间,分别在11#、41#和68#孔采取场地土试样和地下水试样各一件。

分析结果详见表3-1和3-2。

表3-1水质分析成果表

野外编号

K++Na+

Ca2+

Mg2+

Cl-

SO42-

HCO3-

侵蚀性CO2

PH值

矿化度

单位

mg/L

mg/L

mg/L

mg/L

mg/L

mmol/L

mg/L

mg/L

含量

11#

8.02

216.95

28.54

100.39

297.25

4.502

0.00

7.64

788.49

41#

88.01

237.68

33.38

181.50

127.12

10.668

0.00

7.03

993.15

68#

53.52

154.73

15.48

112.04

114.70

5.775

6.46

6.96

626.64

表3-2土样腐蚀性分析试验成果表

项目

K++Na+

Ca2+

Mg2+

Cl-

SO42-

HCO3-

CO32-

PH值

毫摩尔比值

单位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mg/kg

含量

11-1#

21.62

55.72

31.04

51.61

81.24

194.01

0.00

7.28

0.858

41-1#

5.29

51.74

14.33

44.88

14.34

149.24

0.00

7.41

4.200

68-1#

1.61

55.72

31.04

29.17

81.24

179.08

0.00

7.20

0.485

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场地水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如下:

1)受环境类型(Ⅱ类环境)影响,在有干湿交替作用时,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强透水层的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综合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在无干湿交替作用时(表12.2.1中SO42-数值应乘以1.3的系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2)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的环境下具微腐蚀;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具弱腐蚀。

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场地土的腐蚀性评价标准判定如下:

1)受环境类型(Ⅱ类环境)影响,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受地层渗透性影响(强透水层),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综合判定,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

2)场地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对钢结构具微腐蚀。

1.6.3各岩土层(体)工程分析评价

依据钻探资料和青岛地区经验,对勘察场地范围内的各岩土层(体)工程评价如下:

1)第①层素填土:

分布广泛,平均厚度2.47m,欠压实~稍压实,工程性质差,且极不均匀,局部可能存在土层滞水,开挖时易坍塌。

2)第②层粉砂:

分布不均匀,仅分布在澳门路附近,平均厚度1.18m,松散,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11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8.0MPa。

开挖隧道时,支护不当易出现坍塌。

3)第③层粉质粘土:

分布广泛,软塑~可塑,顶部呈软塑状态,平均厚度3.97m,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170kPa,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5.92MPa。

开挖隧道时,支护不当易出现坍塌。

4)第③-1层粉、细砂:

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香港路附近,松散~稍密,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11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8.0MPa。

开挖隧道时,支护不当易出现坍塌。

5)第④层粉砂:

分布不均匀,稍密~中密,平均厚度为1.18m,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17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12.0MPa。

开挖隧道时,支护不当易出现坍塌。

6)第⑤层圆砾:

分布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稍密~中密,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28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25.0MPa。

工程特性好,该层位于基底标高处,是拟建建筑物的良好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7)第⑥层粉质粘土:

分布广泛,可塑~硬塑,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260kPa,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8.59MPa。

8)第⑦层圆砾:

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中密~密实,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35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25.0MPa。

9)第⑧层粉质粘土:

分布广泛,硬塑,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300kPa,压缩模量ES1-2平均值为14.55MPa。

10)第⑨层圆砾:

分布广泛,密实,结合地区经验,该层土的承载力特征值fak建议取35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25.0MPa。

11)第⑩层强风化粉砂岩:

该层为该场区的稳定基底。

该层分布广泛,工程特性较好,性质均匀,承载力高,根据野外钻探、原位测试并结合地区经验,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取350kPa,变形模量E0建议取25.0MPa。

各岩土层(体)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详见表3.2.2。

表3.2.2各岩土层工程性质指标一览表

层号

土层名称

层底标高(m)

厚度(m)

重度

γ

(kN/m3)

粘聚力

C

(kPa)

内摩

擦角

φ

(°)

压缩模量ES1-2/变形模量Eo

(MPa)

承载力

fak

(kPa)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素填土

3.80

1.50

3.80

1.50

2.47

18.0

5

20.0

/

-

粉砂

3.70

3.30

1.70

0.70

3.54

18.5

0

30.0

8.0/

110

粉质粘土

8.00

6.20

5.30

2.80

7.05

19.8

17.5

13.0

/5.92

170

③-1

粉、细砂

5.70

4.50

1.30

0.50

5.12

19.0

0

35.0

8.0/

110

粉砂

8.80

7.30

2.00

0.50

8.03

19.0

0

35.0

12.0/

170

圆砾

10.60

7.40

2.70

0.80

9.43

20.0

0

55.0

25.0/

280

粉质粘土

16.20

11.60

6.80

2.20

13.4

19.7

31.4

15.7

/8.59

260

圆砾

19.00

15.90

6.20

1.60

17.2

20.0

0

55.0

25.0/

350

粉质粘土

23.50

20.30

6.60

2.50

21.7

19.9

51.0

14.6

/14.55

300

圆砾

30.90

26.00

9.50

4.30

27.8

20.0

0

55.0

25.0/

350

强风化粉砂岩

/

/

/

/

/

22.0

0

50.0

25.0/

350

1.6.4场地地震效应

地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设计地震分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建筑场地类别

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拟建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勘察期间,进行剪切波速(Vs)测试3孔计99点。

覆盖层厚度29.0~33.0m,等效剪切波速229.7~239.4m/s,其测试数据详见表3.3.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该场地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特征周期0.45s。

建筑抗震地段划分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该拟建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

表3.3.2勘探点等效剪切波速计算表

勘探点号

覆盖层厚度d(m)

等效剪切波速Vse(m/s)

11

29.5

239.4

36

33.0

229.7

73

29.0

238.1

1.6.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拟建建筑物特征和场地周边环境,对拟建建筑物提出如下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建议采用天然地基,北侧穿越澳门路区域基底标高为-1.0m,南侧穿越香港路区域基底标高为0.0m,根据勘察报告,此标高处地层为第⑤层圆砾,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按280kPa考虑。

2、洞身土体软弱、易坍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隧道不同地层的变化,结合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衬砌支护措施。

3、在施工中若发现地层同勘察报告变化较大时,要及时通知现场相关人员,及时进行补充勘察工作,进一步查明。

4、地下水较丰富,有发生局部突水的可能,建议做好排水措施。

 

2施工工艺及安全保障措施

2.1施工工艺

2.1.1施工部署

1、机械设备配置

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配置到位,并检查机械设备的性能、状态,符合施工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现场准备

施工前对场地进行平整,方便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作业,进行现场地下管物的物探,了解场地内各种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对地上、地下妨碍施工的线路进行拆除或改移。

3、技术准备

按照施工图设计,核算基底高程,准确放样,确定开挖范围。

察看地质勘察报告,人工挖槽核实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方案,杜绝野蛮开挖。

2.1.2基坑施工方案

1、人工配合挖掘机施工方法开挖。

挖掘机挖至距设计沟槽底部约30cm时停止,余土用人工清底,以免扰动地基土。

对深度小于2米的可一次挖成,对大于2米的可分段开挖。

2、施工场地狭窄地段,为保证沟槽土方开挖的安全,沟槽采用挖掘机开挖,根据现场土质情况确定沟槽边坡坡度值。

沟槽开挖时发现不良地段,立即采取相应的支撑防护,保证施工安全。

3、深基坑施工时采用“横挖法”,以基坑整个横断面的宽度和分层深度,从一段逐渐向前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不大于3米,每3米设置一个1米宽的平台,进行基坑开挖时,先开挖上下施工马道,供施工车辆运土行驶使用。

4、开挖沟槽用于回填的土方堆于沟槽顶两侧,为了施工安全,防止沟槽塌方,堆于沟槽两边的土方距沟槽边沿不小于2米,高度不超过1.5米。

并应按监理工程师和设计要求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加固措施。

5、沟槽开挖后若有地下积水,可在底部设排水沟或者集水井,用水泵集中排水,保证施工断面的稳定。

2.1.3支护措施

针对本地区地质概况,地表地下水及坑槽开挖深度,对需要采取支护措施的区段、点位,参照以下方案进行。

1.基槽(坑)和管沟的支撑方法

放坡随着深度及地质情况必须放大,保证足够的坡度避免滑塌。

2.支护施工

⑴、根据沟槽壁土质情况,采取挡板(方木)紧密铺设或间隔铺设。

⑵、坑壁支护材料采用质量良好的松木,楔块、垫木采用质硬的针叶木。

⑶、随时检查,观察支撑变形,开裂。

对支护方木不能满足受力要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钢管支护。

⑷、坑壁与坑壁间的空隙用原土填实,使挡板(方木)与土壁紧密接触。

⑸、换移支撑时,先设新撑再拆旧撑。

分层分段逐步进行,拆除一段并经过回填夯实后再拆一段,直至地面。

2.2安全保障

1.安全生产目标

根据业主和公司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特点,项目部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本项目的安全管理目标具体如下:

(1)杜绝员工因工、非因工死亡事故,有效控制员工重伤事故,员工因工轻伤率控制在十亿元产值4人;

(2)不发生车辆、机械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或火灾等一次事故造成10万元(含)以上经济损失事故。

(3)无打架斗殴、酗酒滋事等刑事案件发生。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针对安全的重要性,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3.安全管理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要戴好安全帽。

(2)在危险场所或区域及醒目易见处挂设各类警示牌、指示牌及安全宣传牌。

(3)高温天气严禁工人赤膊、穿拖鞋,寒冷季节严禁使用碘钨灯等危险物品烤火取暖。

(4)机械设备均有人进行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