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5876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docx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第四课《愚公移山》精粹系列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A基础储备卷

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4分)

(1)高万仞()

(2)惩山北()(3)出入之迂()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孀妻()

(6)始龀()(7)一厝朔东()

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惩山北之塞()

(2)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曰()(4)杂然相许()

(5)曾不能损()(6)遂率子孙荷担者()

(7)汝心之固()(8)惧其不已也()

3、默写填空。

(7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可乎?

(2)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

且焉置土石?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4)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山不加增,?

(5)自此,,,无拢断焉。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5分)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5分)

(2)你认为本文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5分)

(3)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

(5分)

A、愚公

B、智叟

5、问题探究。

(15分)

(1)作者塑造愚公这一形象有什么寓意?

(5分)

(2)从课文看得出来,“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这样给他们命名,用意何在?

(5分)

(3)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5分)

6、请简要介绍一下列子和《列子》的有关情况。

(6分)

B综合提升卷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8分)

(1)曾()

(2)担()

()()

(3)塞()(4)曲()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4分)

(1)河阳之北()

(2)聚室而谋曰()

(3)其妻献疑曰()(4)叩石恳壤()

(5)寒暑易节()(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北山愚公长息曰()(8)子子孙孙无穷匮()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然后写出本字,并解释意思。

(6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5)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拢断焉。

(6)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4、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活用类型及其意思。

(2分)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问题探究。

(6分)

(1)本文写太行、王屋的高大,愚公的年迈,移山人力伪缺乏,运土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有何作用?

(2分)

(2)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什么是愚公精神。

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4分)

6、按要求理解句子。

(6分)

(1)请分析“其妻”和“智叟”的话:

(3分)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行?

且焉置土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你是怎样理解愚公“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句话的?

(3分)

7、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14分)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

“汝心之固,固不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8、解释加点的字。

(2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

(2)达于汉阴()

(3)孀妻有遗男()(4)始龀,跳往助之()

9、指出下面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

(4分)

(1)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投诸渤海之尾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0、你认为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他相信山一定能搬走的理由是什么?

(2分)

11、智叟知道愚公移山的举动后,他是怎样的态度?

他有这样想法的理由是什么?

(2分)

12、你认为其妻献疑的目的是什么?

(2分)

13、下面是对节选文段①内容的概括,请选出最准确的一项()。

(2分)

A、这段文字写了愚公和家人商量挖山的计划和目标,说明愚公善于调动家人的积极性。

B、这段文字写了妻子的疑虑和愚公率家人挖山的行动。

C、这段文字写了愚公是在家人的支持下才开始挖山的。

D、这段文字写了愚公挖山的原因、计划、目标和行动。

C新颖考题集萃卷

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

1、辨析下列各组形似字,注音组词。

(8分)

(1)冀()

(2)魁()

翼()魅()

(3)渤()(4)匮()

勃()馈()

2、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6分)

(1)方七百里,高万仞()蚌方出壳()

(2)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焉置土石()

(3)且焉置土石()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心之固()

(6)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2分)

(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汝心之固,固不彻。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何苦而不平?

4、先判断下面文言文句式的类型,然后翻译句子。

(4分)

(1)如太行、王屋何?

(2)甚矣,汝之不惠。

(3)何苦而不平?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课外拓展阅读。

(30分)

(一)贾人渡河(14分)

济阴之贾人①,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②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人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曰:

“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③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

注释:

①贾人:

商人。

②浮苴:

水中浮草。

③吕梁:

地名,龙门山。

5、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分)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6、解释加点的词(2分)

(1)渡河而亡其舟()

(2)贾人急号曰()

(3)向许百金()(4)予尔百金()

7、比较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向许百金()高可二黍许()

(2)若,渔者也()曾不若孀妻弱子()

(3)盍救诸()渔人载而升诸陆()

(4)而今予十金()予观夫巴陵胜状()

8、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译: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译:

9、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1)贾人许百金而酬十金的“理由”是:

(2)渔者最后见死不救的原因是:

10、下面对文段理解有错的一项是()(2分)

A、商人遇险为了活命,许诺百金给救他的人。

B、渔人见商人许诺重金,于是放舟救人。

C、渔人只得到酬金的十分之一,心情很失望。

D、商人第二次遇难,渔人因为他不守信用决定不再救他。

(二)鲁人徙越(16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韩非子》)

1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1)织履()

(2)织缟()(3)屦为()(4)跣行()

12、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1)或谓之曰()

(2)屦为履之也()

(3)而越人被发()(4)以子之所长()

13、下面句子中的“穷”字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子必穷矣B、欲使无穷,其可得乎C、穷困潦倒D、无穷无尽

14、翻译句子。

(2分)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15、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2分)

16、简要概括这篇寓言的主要故事情节。

(3分)

17、本文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请写出来(至少三种)。

(3分)

A基础储备卷

1、

(1)rèn

(2)chéng(3)yū(4)jībǐn(5)shuāng(6)chèn(7)cuò2、

(1)苦于

(2)曲折,绕远(3)商量(4)赞同(5)削减(6)于是(7)顽固(8)停止3、略4、

(1)第一段:

用夸张的手法简介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和地理位置,旨在突出愚公形象的高大。

第二段:

写愚公不畏艰难,毅然率领子孙移山。

第三段:

叙述愚公对智叟的驳斥。

第四段:

写愚公精神感动天帝,愚公移山的愿望实现。

(2)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

(3)A、愚公:

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

但他不正视客观实际、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

B、智叟:

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苦畏难的典型。

但他正视困难,实事求是的看法也是值得提倡的。

同时,他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不盲目附和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

5、

(1)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

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2)智叟与愚公形成鲜明对比。

智叟之“智”在于认为愚公“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这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实是愚。

愚公之“愚”在于他决定毕生平险、挖山不止。

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愚公目光长远,且认为子孙无穷而山不加增,这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

智者实愚,愚者实智。

显而易见,这样命名不仅加重了对比色彩,而且具有讽刺效果,从而突出了愚公形象。

(3)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6、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其作品。

后汉班固《汉书·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早已散轶。

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B综合提升卷

1、

(1)zēng,曾子;céng,曾经

(2)dān,担心;dàn,担子(3)sài,边塞;sè,阻塞(4)qū,弯曲;qǔ,歌曲2、

(1)“阴”“阳”用于表山水位置时,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2)集合全家(3)提出疑问(4)挖掘泥土(5)季节交换(6)连……都不能(7)长长地叹息(8)无穷尽3、

(1)“反”通“返”;往返

(2)“惠”通“慧”;聪明(3)“亡”通“无”;没有(4)“厝”通“措”;放置(5)“拢”通“垄”;“拢断”即“垄断”(6)“指”通“直”;一直4、

(1)名词活用作动词;对着

(2)名词作状语;用箕畚……5、

(1)为了衬托愚公移山的决心、信心、恒心。

(2)“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6、

(1)这是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分别向愚公提出的疑问。

主要强调移山之难:

一是年老力衰,二是搬走的土石无法处理。

但两人的心理、出发点完全不同。

妻子是献疑,提出移山的不利条件供大家讨论,语气上对愚公充满爱惜、告诫之情。

智叟则是从根本上予以否定,讥笑他并加以阻拦,并用夸张的语气说愚公连山上的一根草都拔不掉,极力向愚公泼冷水。

(2)这是愚公面对智叟的讥讽,作出的有力反驳。

这是全文的核心,是“愚公精神”的集中体现。

要完成这一项伟大的事业,要有远大的目标,世世代代前赴后继,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个人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而人类的群体活动却要长久的延续。

所以,说“愚公不愚”,他能高瞻远瞩;“智叟不智”,他目光短浅。

7、

(1)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

(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3)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还不如那寡妇孤儿哩!

(4)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啊!

可是山不会再增高。

8、

(1)尽

(2)南岸(3)遗孤,孤儿(4)换牙9、

(1)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3)助词,的(4)人称代词,他,指愚公10、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11、智叟讥笑并阻止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不是阻止移山,而是担心自己的丈夫年老。

13、D

C新颖考题集萃卷

1、

(1)jì,冀州;yì,鸟翼

(2)kuí,魁梧;mèi,魅力(3)bó,渤海;bó,蓬勃(4)kuì,穷匮;kuì,馈赠2、

(1)方圆;正好

(2)将近;况且(3)哪里;句末语气助词(4)凭;可以用来(5)你们;你(6)他的;加在“如……何”前,有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3、

(1)古义:

这里是兼词,就是“之于”,“之”代“土石”;“于”,在。

今义:

主要指许多的意思

(2)古义:

交换。

今义:

一般是指容易的意思(3)古义:

思想。

今义:

一般是指心脏,心情等(4)古义:

即使。

今义:

与“但是”一起构成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5)古义:

是“苦何”,意思是“愁什么”。

今义:

表示不值得,相当于“何必”4、

(1)文言文固定句式,“如……何”是“把……怎么样”的意思。

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倒装句,本来的说法是“汝之不惠甚矣”,先说“甚矣”有强调意味。

你太不聪明了。

(3)“何苦”是“苦何”的倒装句;省略句,“不平”前省略了“挖”。

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4)省略句,“感”后省略了介词“于”,是“被”的意思;两个“厝”字的后面也省略了“于”,是“在”的意思。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的两个儿子背走这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东,一座放(在)雍南。

5、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6、

(1)丢失,引申为沉没

(2)求救,呼喊(3)以前,刚才(4)你7、

(1)许诺,答应;左右

(2)你;如,比得上(3)之乎;之于(4)给;我8、

(1)有个打鱼的人划着船去救他。

(2)这个人是答应给别人钱而不愿意兑现的人。

9、

(1)若,渔者也,一日之获几何?

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2)是许金而不酬者也。

10、B11、

(1)lǚ

(2)gǎo(3)jù(4)xiǎn12、

(1)有的人

(2)穿(3)同“披”,披着(4)用、凭13、D14、鲁国有一个人自己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纺纱,他们想一起迁徙到越国。

15、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16、有一对善于编织和纺纱的夫妻,想要迁徙到越地去。

有一个人劝他们不要去,因为这两种手艺在那里没有用。

17、①不要依靠旧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②做事情不能想当然,要经过实地考察,或多方面收集相关材料。

③发展事业要善于扬长避短。

④坚持自己的主见和听取别人的意见要结合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