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5944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docx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

武夷山信息化建设

2001年,武夷山市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武夷”工程的构想,明确了“数字武夷”广意是指武夷山市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成立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胡书仁市长亲任组长。

组建了“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常设机构,并在2002年把“数字武夷”工程列为全市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提出了要在“十五”末期把“数字武夷”建设成为“数字福建”的示范点,在“十一五”期间把“数字武夷”建设成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的示范点的目标。

明确了“数字武夷”建设必须“服务于社会公众、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政府内部”,实施“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主动创新,安全同步;滚动发展,逐步跟进”的指导思想。

至2005年底,武夷山市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了“3323”工程,即3项基础,3个平台,23个应用系统。

3项基础是指成立“数字武夷”工作组织、建设“数字武夷”中心机房、建设政务办公城域网络;3个平台是指建设“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政务办公系统、政务信息发布平台;23个应用系统是指建设项目管理系统、GIS系统、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呼叫中心系统等。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特别是胡书仁市长的亲自关怀指导下,在全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近五年的努力,“数字武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建设成果得到了国家、省、南平市及我市领导和信息化专家的充分肯定,国家和省内外各类媒体如中国科技报、中国电子政务网、中国青年报、中国信息化报、计算机报、软件世界、福建电视台、福建日报、数字福建等都对“数字武夷”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充分的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先后荣获“省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先进单位”,“2004年全国地市电子政务应用调查综合奖”县(市、区)级第一名,“2004年全国县市(区)政府十大门户网站”,“2005年中国政府特色网站”建设经验入选全国十大电子政务解决方案,2005年1月14日黄小晶省长还特别批示:

“数字武夷”要重点宣传。

2005年胡书人市长还获得全国优秀CIO。

第一节机构

一、“数字武夷”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2001年11月,为了加强对“数字武夷”建设的领导,推进武夷山市信息化建设,整合、开发和利用我市丰富的信息资源,并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信息共享,武夷山市成立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武政[2001]综288号),市长胡书仁担任组长,市各套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市“数字武夷”信息中心,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

2004年3月,由于人事变动,我市又重新调整了“数字武夷”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武委[2004]20号)。

二、“数字武夷”信息中心及“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公司

2001年初我市就组建了“数字武夷”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常设机构,负责全市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组织实施和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及政务推广等工作;同时,于2004年注册了“数字武夷”电子商务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依托信息中心,采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作模式,主要负责“数字武夷”建设成果的商务推广、运营、开发等工作。

三、“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

为了更快、更好地普及我市“数字武夷”电子政务建设成果,推进全市各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各单位选派一名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担任本单位的“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组成了我市的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基础队伍。

2003年7月,市委组织部与政府办公室联合举办三期“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培训班。

2003年10月,又联合举办一期“数字武夷”信息管理员培训班。

培训人员涉及全市120多个单位。

同时,市五套班子领导、各科局领导也参加了相应的培训,使信息化的应用得到全面的普及和推广。

第二节规划

一、“数字武夷”总体规划

以“数字武夷”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省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综合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我们做出了如下规划。

1、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2、建设党政机关公众信息网和信息化社区,实现政务公开、信息互动以及网上办事,并将部分内容通过公共的电子大屏幕向市民、游客公布。

3、建成全市政务宽带传送网及网控中心,实现市局横向网、乡镇党政机关纵向网的互联;进一步实现与省直各厅局网络互联;建成三网一库。

4、建设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通过建设全市基础信息资源库,并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空间化改造和更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实行网上办公。

5、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教育面扩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基本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6、建成市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7、建设数字旅游、数字乡镇、数字行业、数字地域等领域的示范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应用。

8、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实施电子商务工程,并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建成以数字旅游和"金税"、"金卡”、"金关"、"金盾"等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重点信息化网络,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服务能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推动企业上网,大中型企业普遍建成与生产、经营、服务、研究开发、管理紧密结合的信息网络系统;传统产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二、“数字武夷”一期工程规划

1、在硬件设施方面,搭建强有力的党政机关网络基础设施,完成福建省政务信息网设区市、县(市、区)横向接入网武夷山节点的建设。

2、在应用系统方面,设计开发实用、高效的党政机关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最具南平特色的科技特派员管理系统。

3、在公众服务方面,建立武夷山市政府的门户。

三、“数字武夷”二、三期规划

“数字武夷”二期工程是“数字武夷”总体规划的第二个实施步骤,与一期工程紧密衔接,是在一期基础的进一步拓展。

1、对一期进行升级,以及增强电子政府对企业的办公职能;

2、设计开发实用、高效的党政机关跨部门政务协同网络办公系统;

3、在公众信息方面,建立网上申报与网上审批系统,并建设25个与审批相关的委办局网站的说明。

三期工程将在一、二期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电子政务建设内容,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有效开发利用,规划如下:

建设数据资源中心,覆盖信息系统的各个领域,为领导决策的发挥重要作用。

四、“数字武夷”十一五规划

以"数字武夷"建设全面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综合指标达省内先进水平,旅游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综合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为目标。

1、建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2、完善武夷山公众信息网,建设信息化社区,实现政务公开、信息互动以及网上办事,并将部分内容通过公共的电子大屏幕向市民、游客公布。

3、完善全市政务宽带传送网及网控中心,实现市局横向网,市、乡村纵向网的互联;三网一库建设和应用上新水平。

4、建设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各部门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应用系统,通过建设全市基础信息资源库,并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标准化、数字化、空间化改造和更新,实现各类信息资源共享,实行科局以上单位网上办公。

5、初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

全社会普及信息化知识教育面扩大,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干部90%以上能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

6、建成市信息网络安全监控中心,健全信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7、建设数字旅游、数字乡镇、数字行业、数字地域等领域的示范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加快推广应用。

8、促进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实施电子商务工程,并达到一定规模;基本建成以数字旅游和"金税"、"金卡”、"金关"、"金盾"等金字系列工程为代表的重点信息化网络,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服务能力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应用系统;推动企业上网,市重点企业力争建成与生产、经营、服务、研究开发、管理紧密结合的信息网络系统;传统产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到2010年底,全市城乡电话用户达12万户,电话普及率达45%以上;移动电话达到15万部,数据及多媒体业务用户4万户;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实现90%行政村通光缆,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0%,双向交互式有线电视终端用户达2万户;互联网用户普及率20%以上,接入国际计算机互联网(Internet)达4万户以上。

第三节网络建设

一、政务信息网建设与应用

2003年3月,根据《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省政务网武夷山市横向接入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副局级以上单位(含驻武单位,部分企业单位)全部实现通过光纤专线接入政务网。

通过原有广电网络管道,政府投资30万元资金,广电、建设、“数字武夷”中心共同努力,接入单位、部门全力配合,在半年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我市政务办公宽带城域网络的建设。

该网络上联省、南平市,下联全市各单位,与国际互联网物理隔离。

到2005年底,包括乡镇在内共完成129个单位通过光纤接入政务网,我市城域网建设基本完成。

同时,为了能充分节约政府财政资金,我市接入政务网的计算机除单机专用外,均通过双硬盘隔离卡技术接入互联网,确保内、外网的物理隔离。

二、局域网建设与应用

2003年4月,政府办公楼全面建设完成局域建设,每个房间至少部署一条政务网线和一条互联网线。

同时对于条件较好的部门,如教育局、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等20多个科局也实现局域网建设。

三、中心机房建设

2002年12月,依托由慧点科技、中国惠普、福建实达公司捐赠的300万元软硬件产品,市政府再出资部分资金,完成了“数字武夷”中心数据机房和网络机房的建设。

“数字武夷”的整体建设框架就是以中心机房为枢纽,连接互联网、省政务专网、市政务办公城域网及电话、手机等网络,在网络上建设三个平台,在平台上建设相应的应用系统。

中心机房部署有ups、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hp服务器、hp-rp5430小型等硬件,windows2000server、oracle9i、瑞星网络版等软件。

第四节网站及应用系统建设

一、“数字武夷”三大平台建设

1、“中国.武夷山”门户网站。

该平台是建立在“互联网”上的全市统一的政府综合信息门户。

它整合了全市各类信息资源,建立了市各套班子及各部门的信息发布和反馈系统,设立有35个模块,165个拦目,4个版本(目前平均日访问量达20000多人次)。

实现了政府的政策公开、办事(过程、监督)公开及决策的公开透明。

2、政务办公平台。

该平台是建立在“市政务办公城域网”上的全市各单位网上办公的统一基础平台。

以“数字武夷”机房为中心,通过采用ASP技术接入各单位,使各单位既可共享公共资源,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订立独立特色的办公栏目,实现了办公网络化、公文无纸化、资源共享化、会议网络化的目标。

3、政务信息发布平台。

该平台是建立在“省政务专网”上我市政务信息发布的综合门户。

几年来,经过三次改版,确保了平台技术的先进和维护方便、快捷的要求,建设成果连续三年被省数字办评为“省政务信息网站建设先进单位”。

二、二十三个应用系统

1、项目管理系统。

建立了项目储备库,申报项目的服务和管理系统,重点项目运行监控系统,能对储备项目、申报项目、重点项目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

2、GIS(地理信息)系统。

能为用户查询武夷山各类信息提供便利的途径和高效的工具。

能实现智能查询、点图查询、周边环境查询、分布图查询、公交查询及旅游、住宿、餐饮、购物等查询功能。

3、景区智能化管理系统。

是武夷山世遗二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实现武夷山景区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科学规范管理和发布。

4、网上申报审批系统。

该系统包含了在线咨询、表格下载、网上申报、远程审批、公开办事结果等五项功能,目前共44个政府职能部门的246个审批事项在网上发布,有28个审批事项可以直接在网上申报。

该系统的开通,使申报用户不须到审批单位即可知道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办事流程、环节、申报材料以及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对行政审批情况可以实现较全面、准确的了解,可大大方便企事业单位和群众。

5、呼叫中心系统。

为市民、游客投诉、建议、咨询提供统一的多媒体通道,并通过互联网在“中国武夷山”网站的“呼叫中心模块上对处理情况进行在线落实、跟踪、发布。

游客与市民的投诉、建议和查询等可以通过呼叫中心的两个主要途径向系统传递,即通过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拨通5131890(“武夷山一拨就灵”)或直接连接到门户网站中的“呼叫中心”,提交和查询相应的投诉信息。

6、三农服务系统。

是我市三农服务的统一信息门户。

设立农产品供求、利益共同体、政策法规、科技成果、农业图书馆、通讯录、科技论坛等16个栏目,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务。

7、市领导办公辅助系统包括媒体信息自动采集和领导直通车两个子系统。

媒体信息自动采集系统能提供对多个主要媒体网站的头几条新闻的自动下载和动态发布功能。

市领导直通车子系统能将电子信件、传真、纸质信件和呼叫中心信息通过统一数据平台统一为电子信件格式发送到市领导的信箱中。

8、指挥协同系统是领导处理内部事物和群众投诉、建议的统一网络通道。

市领导和各单位、部门领导可通过这个统一的通道协同办公,处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及内部事物。

9、公文管理和查询系统建立了各单位分类、分级文件数据库,能实现公文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查询功能。

目前已完成各单位入库文件6000余个,为领导和公务人员查询各类文件提供了快捷、高效的途径。

10、电子邮件系统为全市各级领导和公务人员提供统一后缀(@)的公务信箱。

目前我市电子邮件系统已有4000多个用户,每天邮件量达8000余封。

11、效能监控系统能实现对具体工作任务执行情况的分析查询功能和对具体部门、人员工作完成情况的分析统计功能。

12、“武夷生活易”网站系统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网络信息服务,包括市民的吃、住、行、游、购、娱、教育、就业、医疗、社保等各方面的服务内容和消费指导。

13、“武夷论坛”系统。

“武夷论坛”为关心武夷山繁荣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看法和思想的阵地,开辟领导及公务人员与广大民众交流信息,沟通思想及为民众解决疑难问题的崭新的信访渠道;同时结合全市性的重大活动,及时发布活动信息,为主办单位及关心武夷山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交流信息的阵地。

该论坛目前注册用户已5000余人,发贴总量达20000余贴。

14、短信发布系统。

为全市党政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短信新闻、会议通知、公告等服务,同时结合“市民短信课堂”、“农信通”和“旅信通等短信平台为市民、农民和游客提供个性化的短信服务。

15、党建网站系统。

是集党建动态、干部工作、基层党建、党员电教、下派工作、组工信息、调查研究等栏目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站。

该网站共设置15个栏目,文字信息2000余条,图片信息300余幅,党员干部电教、科技片200余部,为广大干部、群众在线观看电教、科技片提供了统一的平台。

16、阳光武夷网站系统。

是我市为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建设的,它包含信息快递、道德自检、心灵氧吧、道德警句等十二个栏目。

它的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各学校、家庭及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共享和交互的问题。

17、“大红袍茶城”商务系统平台集我市茶业信息发布、行业管理、网上购物三大功能为一体,以打造武夷岩茶文化品牌,发展武夷茶产业,打造国内知名茶业商务平台为建设目标。

系统具有多级商品分类检索、购物车、在线订单、在线支付、商品推荐、特价商品、促销商品、网站公告、信息发布(动态、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客户评论、客户分级管理、商品添加、商品/分类等强大的前后台功能。

18、乡镇视频会议系统。

为进一步扩大全省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范围,建立基于政务办公网的我市独立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以市政府办公大楼为中心,连接到各乡(镇)、街道。

通过视频会议及多媒体系统,缩短了不必要的差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内部沟通,减少办公开销。

19、财务综合查询系统。

该系统为各单位领导查询综合财务信息提供了有力工具,使单位管理者能及时准确地查询到本单位各类财务信息(如工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银行现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等)。

20、度假区LED项目。

度假区LED屏面积38.8平方米,已成为我市面向游客宣传武夷山城市和景区形象,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旅游服务的重要窗口。

21、科普网站系统。

设立了科普天地、科普旅游、科技咨询、科普法规、科普基地、协会名录等栏目和内容,为我市开展科普工作提供了统一的网络平台。

22、就业与保障网站系统。

该网开辟了劳动力市场、权益维护、招聘信息、求职信息、工作动态、办事机构、政策宣传、社会保障、职业培训等栏目,为我市下岗职工求职,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求职,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宣传提供了统一通道。

23、武夷山企业网站系统。

该网提供了企业名录、品牌武夷、消费联盟、企业快讯、产业政策、招商项目、企业视频展播、培训信息、求职信息等栏目,为我市大、中、小企业宣传自己的企业形象,把握市场最新供求信息,为企业主管部门管理和服务企业提供了统一的通道。

三、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

在“数字武夷”建设的带动下,我市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到2005年底,我市有各类网站146余个,其中组织部、宣传部、纪委、检察院、政府办、景区管委会、教育局、文体局等50多个政府部门建立自己网站并有专人管理;各类企业(旅行社、酒店、景区、茶叶企业等)也竞相建设自己网站。

第五节管理

一、网络运行管理

2005年3月,为了让广大用户能进一步用好市政务办公网,规范政务办公网的使用管理,确保政务办公网稳定、安全、高效、规范运行,进一步推进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参照中央和省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武政综〔2005〕33号关于《武夷山市政务办公网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以制度的形式明确政务网络使用的责任和义务,正式规范我市政务网络运行办法。

二、网站管理

2003年2月,为保证网站建设的数据收集,武夷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武夷山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资料收集整理工作的通知》,确保网站建设顺利进行。

2004年12月,为充分发挥网站在宣传武夷山、政务公开、服务公众以及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确保网站持续正常运行,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武政综〔2004〕379号文件,强化了领导机构、各单位职责、信息采集发布办法等,确保网站高效运行。

三、网络安全及机房管理

“数字武夷”信息作为我市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我市政务网络及中心机房的管理工作。

因此,信息中心制订了《中心机房管理制度》、《网络及机房管理岗位职责分工》等制度,确保网络畅通和服务器正常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