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6206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docx

开辟新航路教案6高一历史

 第五课 开辟新航路

一、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

地理大发现使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整体。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

东方的诱惑(即原因和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即经过),走向会合的世界(即影响)。

本课内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建议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理顺前后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整个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人类文明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本课引言由彩图和文字两部分构成。

彩图是一张中世纪欧洲人画的世界地图,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对世界不完整的简单认识。

文字部分既有对地图的解析,也有介绍中世纪欧洲人对世界的认识,说明欧洲人对东方的了解和交流都是很缺乏的。

建议教师充分利用这两部分素材,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的内容。

设问:

1.观察并比较本图与现在最新的世界地图有何差别?

你有何认识?

2.因路途遥远和交通不便,中世纪东西方互不了解并且交往甚少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否有利?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自然导入新课。

第一目 “东方的诱惑”旨在指导学生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培养学生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把握某一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发生原因的能力。

何为新航路?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本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1.“寻金热”的出现

建议教师带领学生看“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并结合图片提问,图画中的主人公在做什么?

女主人手下的书是什么书?

她的目光在看什么?

说明了什么?

由此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西欧出现的“寻金热”。

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

十五世纪改行金本位制以后,黄金成为国内外贸易的唯一支付手段,需求量急增,但是西欧贵金属产量本来就不高,它的很大一部分黄金是靠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从非洲中部转运而来,这种传统的供给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同时,与东方贸易中出现的巨额逆差又使白银大量外流,加剧了西欧市场货币的普遍短缺。

当时的欧洲人渴望得到黄金,由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广泛流传,欧洲人认定只有到中国等东方国家才可以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

“寻金热”就此形成。

哥伦布就曾阅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并在书中作了许多批注,可见深受其影响。

“黄金”是咒语,是魔鬼,是驱使欧洲人不顾一切投向海洋的原动力。

(过渡:

既然欧洲社会强烈的需求扩大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渴望前往东方获得商品和黄金,那么中世纪原有的商道便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了,何况到了15世纪原有的商道还出现了新的问题,引出下一个原因)

2.原有东西方商路受阻

早在15世纪以前,欧洲和亚洲就有了贸易往来,商路主要有三条:

一条是完全的陆路,由中亚沿里海和黑海沿岸到达小亚;其余两条则海、陆并用,一条先由海路到波斯湾,然后经两河流域抵达地中海东岸的叙利亚一带;另一条从海路进红海,再穿越苏伊士地峡前往埃及的亚历山大。

这三条商路最后都汇聚于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东方商品一般先运抵此地,然后转运欧洲。

当时,东方的商品,如香料、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在欧洲市场上极受欢迎,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但经过波斯人、阿拉伯人、东罗马人、意大利人的多次倒手,价格一抬再抬成为极度昂贵的奢侈品。

而当时的东西方贸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垄断,欧洲商人要想直接经营东方商品独占丰厚利润只能绕开阿、意商人,另辟蹊径。

更严重的是十五世纪中叶以后,奥斯曼帝国势力强大,控制了亚欧商路的枢纽,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然没有完全中断,但土耳其人的横征暴敛和长期的战争使正常的商业秩序遭到破坏,商旅裹足不前。

从此东方运到欧洲的商品数量急剧减少,价格却迅猛上涨。

欧洲上层社会一贯视东方奢侈品为生活必需品,不惜高价大批采购,由此导致贸易严重入超,贵金属大量外流,财政不堪负担。

加上西欧商人和消费者早就对居间盘剥的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怨声载道,于是各国纷纷采取行动,希望另寻出路开辟能够绕过地中海通达东方的新航路。

3.其他条件

建议教师先设问:

假如你要组织一次远洋航行,都需要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抗风浪性强、适宜远洋航行的大船;指南针;有丰富航海经验的船长和水手;有着丰富地理知识的顾问;有相当规模的船队;还要有大的赞助。

建议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作出恰当评价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如下几方面:

(一)物质条件:

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二)航海技术:

指南针的应用是最突出的表现。

中国发明的罗盘针,经阿拉伯人西传后于14世纪时在欧洲普遍使用,使航行不致迷失方向,没有罗盘针的使用,远洋航行简直是不可能的,由此凸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造船技术:

已出现了新型的轻便、多桅多帆、快速、舱宽的大船,建议请学生阅读【历史纵横】,了解有关内容。

(四)地理知识:

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教师补充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原因还有:

驱使欧洲人远涉重洋、不畏艰险去探寻新航路的除了有黄金的魔力(物质利益的诱惑)外,还有无形的精神动力:

(一)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二)宗教因素:

传播天主教。

(三)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

建议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下面所提问题展开分析:

为什么首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最初开辟新航路?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5世纪末它们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过程,专制王朝和社会各阶层都渴望开辟新航路。

(一)政府为了发展贸易、改善经济状况和扩大版图,大力支持开辟新航路的活动。

自中世纪晚期以来,西欧封建制度内部矛盾重重。

封建经济日趋衰败,许多贵族大多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也常常是捉襟见肘,迫切需要新的财源,以增加收入,缓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则成为第一批殖民者。

同时,也只有强大的中央集权政府才能够满足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条件,所以,开辟新航路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的活动;

(二)军事贵族和骑士视海洋冒险为一种新的职业,渴望以此获得丰富的战利品;(三)市民和商人不满意大利人、阿拉伯人对东方贸易的垄断,期望新航路的开辟带来新的财源;(四)两国所处的伊比里亚半岛位于意大利通往尼德兰的海上商路上,造船业和航海业已有相当的基础;(五)东面是意大利商人的势力范围,北面是英、法和尼德兰等国商人的活动地盘,这两个国家只有挺进大西洋,向西面、南面这两个方向发展,寻找新航路;(六)为了传播天主教,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第二目 “新航路的开辟”主要介绍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略)。

强调要注意时间先后,按顺序排列为:

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船队首度环球航行;或按时间、人物、方向、开辟航线的结构编制简表。

建议教师在这一目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把课堂教学变得直观、生动、互动并轻松有趣,如: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新航路开辟的动态演示图,由教师一边演示一边讲述,或干脆安排有计算机特长的同学来制作、演示并由学生自己来演绎;或如:

经过精心动员准备由全班同学推选四名有表演水平的同学分别扮演四名航海家,自述航海历程及个中艰险,这样自设情景、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历史,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也有趣得多,定可增强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又如:

安排几位同学上讲台指着地球仪讲述新航路开辟的情况,也来过把“教书瘾”。

第三目 “走向会合的世界”本目介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新航路开辟的最重大影响。

正是由于世界走向会合,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16世纪欧洲的“商业革命”,完全是由于地理大发现所引起的。

通过历次的海外航行,大批地区被陆续发现之后,到16世纪末,欧洲人对于世界陆地面积的了解,已经比14世纪时增加了5倍之多。

这就使得欧洲与外界经济联系的范围空前扩大,商业资本获得了无比广阔的活动场所。

世界贸易领域的这种变化,又为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的激增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在欧洲市场上,出现了许多以前所没有的新商品,如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

以往欧洲人很少食用的大米和蔗糖,输入量大大增加了。

来自东方的产品──香料更是大量涌入欧洲国家,结果使得市场上的商品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像香料这样一些历来只是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欧洲商业上的这些重大变化,表明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已经大为加强,从而使得由于各国地理、民族传统和国民经济特点的差异而产生的地域分工有了新发展,出现了早期的世界市场。

随着世界贸易领域的扩大,在欧洲,商业的性质和经营形式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价格总是很难保持稳定的,往往会因为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较大的波动,每当政治局势、水陆交通、自然气候、收成年景等外在条件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其他难以估计的情况时,都会引起物价的暴涨暴跌。

这样,就为商人牟取暴利提供了广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利用市场的供求和物价的起落,大肆进行投机倒把,买空卖空的活动。

于是正常的商业经营就变成了带有很大投机性的事业。

另外,在市场扩大之后,许多商品的交易都已经不再需要通过现货来进行,买卖双方只须订立一纸合同即可成交。

因此,在16世纪时,首先是在安特卫普产生了近代的商品和证券交易所,随后在西欧各国都迅速地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西欧各国专制王朝为了帮助本国商业资本取得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对于一些经营对外贸易的商业公司,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植。

于是,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商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商人资本的迅速发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这“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此部分内容,相对而言理论性较强。

建议教师联系前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相同时期的情况,进行中外比较,引领学生探讨明清时期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深刻原因。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东方的诱惑:

可以设计问题,遥远的东方对西方人充满了诱惑,这“诱惑”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分析“西欧商人清点钱币图”,使学生认识到15世纪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导致自然经济日趋解体,作为普遍交换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也日益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

因此社会各阶层人士无不醉心于搜寻黄金和财富。

关于《马可·波罗行纪》,可以请学生介绍他们了解到的相关情况,教师根据学生介绍补充《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使人们把关注的焦点对准了中国等东方国家。

关于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受阻情况,可以首先介绍原有的东西方商路情况,再引导学生读书,找一找为什么这些原有的商路不能满足欧洲人的需要了?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其他条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当时欧洲的一员,该做何种打算?

如果你有勇气敢于闯出一番天地,那么能否冷静客观地分析一下,当时的环境是否具备你需要的条件?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全班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历史纵横】材料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出开辟新航路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在以上我们分析的条件具备之后,勇敢的探险家们出发了。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

此部分内容可以由学生介绍;可以结合PPT,教师讲解;也可以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设计表格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总结各位航海家航行的时间、路线、到达地点,也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方式,让部分学生提前准备,以课本剧的方式再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结合教材图片,并通过补充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思之窗】中的问题。

关于走向会合的世界:

本目内容是本节课中的难点。

关于“地理大发现”可以以探究活动的方式进行讨论,设计问题,为什么欧洲人称这一时期的探险活动为“地理大发现”?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发表自己的见解,由此渗透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关于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可以采取谈话引导的方式,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提问,欧洲人进行探险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会怎么办?

他们的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

以此如层层剥笋,引导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接成一个整体,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逐渐形成。

并分析“商业革命”的内容及影响,“商业革命”有两方面含义:

一是远洋商业活动的频繁,使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如原产美洲的玉米、烟草、花生、西红柿等作物开始传入欧亚,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二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商路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的国家成为贸易中心。

而这一切都促使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壮大。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关于东方的诱惑,学生看图《西欧商人清点钱币》。

教师:

图中男主人公正在干什么?

学生:

数金币和银币。

教师:

他身边的女主人在干什么?

学生:

看着他或者帮着他数钱。

教师:

女主人手下是什么?

学生:

书。

教师:

你猜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女主人会读什么书?

学生:

《圣经》或者祈祷用的书,总之与宗教有关的书。

教师:

女主人并没有专心致志地读书,而是眼睛紧紧地盯着丈夫手中的钱币,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

说明他们喜爱金钱,渴求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宗教信仰。

教师:

这幅画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欧洲人普遍的一种心态就是对金钱的崇拜。

案例二 关于新航路的开辟,学生介绍主要航海家航行经过之后,教师出具材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

我们也把盖在大桅顶端以免它损坏帆缆索具的几张牛皮取下来吃了。

但是它们经过风吹日晒和雨淋,已经十分坚硬,我们只好把它们放在海水里泡上四五天,然后再放在火上烤,这样才能吃下去。

我们还常常吃木屑。

有人卖老鼠……然而,即使这样也找不到老鼠了。

引自与麦哲伦一道作环球航行的皮加费塔在

航海日记中的描述

材料二 更残忍恶毒的是西班牙人对印加帝国的征服。

西班牙征服者的首领是弗兰西斯·皮萨罗……1531年,他和他的四个兄弟一道率领远征军入侵印加帝国……印加的统治者阿塔华尔巴应皮萨罗的邀请前来赴会,后者却趁机抓住了这位手无寸铁的“皇帝”,当场屠杀了“皇帝”的许多随从。

这位“皇帝”被迫拿出了许多赎金──22英尺长17英尺宽的一间屋子里堆满7英尺高的金银财宝。

在夺取了这些财物后,皮萨罗背信弃义地杀死了“皇帝”。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问题:

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思考应该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学生回答:

他们坚毅、勇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这个角度说,他们的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他们的后继者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学生思考、讨论。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评价这些航海家以及随之而来的野蛮的征服者,毕竟他们开辟了欧洲前往世界各地的航线,使原本彼此割裂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案例三 关于走向会合的世界,教师出示材料,学生读材料,讨论。

补充材料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的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思考:

新航路开辟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在资本主义为主体的体系下,人类各个文明被纳入了统一的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给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你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首先可能带来什么影响?

解题关键:

阅读问题时,注意题目的提示信息“阅读新航路开辟示意图”,“首先”,依据要求构建答案。

思路引领:

按照题目要求认真阅读示意图,找到有效信息,通过不同的航行路线,可以明确地看到西欧与其他大陆发生了联系。

答案提示:

首先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不同的人类文明开始交融会合,人类开始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2.你怎样评价这些航海家?

解题关键:

对人物的评价要依据人物的主要活动,对历史的贡献等。

同时要注意辩证、客观、全面,要注意把人物放到历史环境中分析评价等原则。

思路引领:

首先从航海家探险的主观目的和客观影响的角度思考;其次航海家们的成就不一,但其探险加强世界的联系,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掠夺财富,造成当地的贫穷与落后。

答案提示:

他们探险的目的是为了金钱和财富,他们不畏艰难,勇敢坚毅,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其壮举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打破各大洲孤立分散、封闭隔绝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但同时他们为了获得黄金白银,不择手段,杀掳掠夺,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新航路的开辟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解题关键:

仔细审题,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思考;另外从资本主义发展的目的思考-追求市场这一角度思考,概括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思路引领:

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与世界的影响;促进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打破各大洲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地区性的市场逐步扩大为世界市场,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答案要点: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的出现。

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象牙黄金,美洲的黄金、白银和玉米、烟草带回欧洲,并把欧洲的工艺品等销往世界各地。

以此为核心人类文明开始交融汇合,日益联系成一个整体。

学习延伸

比较郑和的航行同迪亚士、哥伦布的航行,并做出评价。

解题关键:

作为比较题,首先要找到找准比较项,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思路引领:

规模、次数、人数、吨位、里程和所到之处、目的和性质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和理性思维挖掘更深层的认识。

答案提示:

从规模上看:

郑和船队有大小船只200多艘;最大的船只长151.8米,宽61.6米;携带的物品有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随行人员最多时达到27800人。

而哥伦布的船队约3—17艘;最大的船只长24.5米,宽6米;携带的物品有牲畜、农具、种子和粮食;随行人员最多时约1000多人。

郑和远航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以天朝上国自居,发展同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而哥伦布远航为追求黄金和掠夺财富,带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性质。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马可·波罗和《马可·波罗行纪》

1271年,马可·波罗同他的父亲、叔父三人,离开了威尼斯。

他们穿过西亚和中亚,到达元朝朝廷。

他们受到了元世祖的接待,马可·波罗为元朝政府服务17年。

1295年,马可·波罗回到威尼斯,以后在一次对热亚那的战争中被俘,他在狱中口述了东方见闻,他的口述由一个叫做罗思蒂谦的人记录下来,成为《马可·波罗行纪》。

在书中,他描绘了中国的富庶景象和繁荣的城市、众多的人口。

他在书中称元朝大汗的禁卫军为男爵,共1.2万人。

他说,大汗每年“颁赐此1.2万男爵袍服各13次。

每次袍色各异……由此共为13色。

此种袍服上缀宝石珍珠及其他贵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带与袍服共赐此1.2万男爵,金带甚丽,价值亦巨,每年亦赐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袭,颜色与诸男爵之袍服同。

唯较为富丽,而其价值未可以数计也。

”他还叙述了东南亚和南亚各国的宫殿和佛塔,特别说到那里富有黄金、珠宝。

马可·波罗的叙述中有些荒诞的地方,例如说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关于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学者弗兰西丝·伍德博士又一次提出,马可·波罗并未到过中国。

但我国史学界的大多数学者根据许多史料的记载,认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

──耿淡如等译《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哥伦布的遗言(1506年5月4日)(节录)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伊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佛德之西的全部区域(这就是教皇替西葡两国划分殖民地的界线,在该线以西归西班牙,在该线以东归葡萄牙。

──译者);他们又曾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来治理的地方上所获得全部东西的1/10,以及从这些地方上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1/10;另外给我全部土地的及一切其他东西的1/8,还有按照我的提督、副王和知事职衔所应得的固定俸给,以及这种职衔所赋予的利益和优越地位;这一切都是根据我和王上所讲的各种条件,而这些条件是经由他们赞同批准的。

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从遗言上这一段文字,显然可见哥伦布在死时还不知他所发现的是新大陆。

他向西航行,寻找到达印度的海路,把所发现的地方认为是印度的一部分。

由于这种错误,使西印度和印第安人的名称变为固定的名称。

)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

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600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距该岛以西700英里的地方,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包括我们称为圣亚哥的牙买加岛。

另外,我发现向西南延伸333英里的大陆土地,我在第一次航行中所发现的北面107英里不计在内。

除此之外,我所发现的大批岛屿,可从我的书信、笔记及地图上更清楚地看得出来。

──耿淡如等译,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节录)

这是哥伦布在他最后一次航行中,自牙买加岛给西班牙君主的信。

从信中可以看出哥伦布对于黄金的崇拜。

《资本论》第1卷第3章曾引用了此信中的歌颂黄金的几句话。

从这信中也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地理发现者的目的所在,和他们对当地人残酷剥夺的野蛮行为。

西班牙驻西印度群岛总督唐·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于1503年致最信奉基督教的伟大的君主们,西班牙国王与王后的书函。

信中述及他航行的事迹,经过的国家、省份、城市、河川,与所遇见的奇事,以及发现有黄金与其他奇珍财富等地的情况。

最高贵和有权威的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