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6323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docx

中考化学研究复习第一部分考点研究第九单元溶液精练检测

第九单元 溶 液

精练版习题

基础过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16上海)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物质( )

A.花生油B.食盐C.白糖D.白酒

2.(2016眉山)如图所示,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某物质后,U形管B液面降低了一些,A液面上升了一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

A.烧碱

B.硝酸铵

C.食盐

D.生石灰

3.(2016郴州)溶液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C.豆浆、牛奶都是溶液

D.溶液都是无色的

4.(2016龙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B.高锰酸钾和碘两种物质分别加入汽油中都能形成溶液

C.用洗洁精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的原理

D.根据溶液的稳定性来推理,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蔗糖和水不分离

5.(2016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Ⅰ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Ⅱ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

6.(2016江西样卷二)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

B.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的质量为130g

7.(2016江西样卷五)下列关于实验室配制100g5%的NaCl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质的质量分数

B.称量NaCl时应垫质量相同的纸片以避免污染托盘

C.实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

D.量取95mL水时,仰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8.(2016常德)将100g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B.10.0%C.10.9%D.11.1%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9.(2016江西样卷二)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B.蔗糖

C.汽油D.________

10.(2016江西样卷一)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50

溶解度/g

KCl

34.0

37.0

40.0

42.6

KNO3

31.6

45.8

63.9

85.5

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

B.40℃时,10g水中加入5gKCl充分溶解后得到质量分数为33.3%的溶液

C.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

D.50℃时,20g水中加入10gKNO3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1.(2015玉林、防城港改编)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二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1分。

每空1分)

12.(2016金华)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

第12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

(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

13.(2016广州)硫酸是工农业生产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试剂。

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49g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

(1)经计算,所需水的质量为________g,所需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______mL。

(2)量取上述体积的浓硫酸所选用的仪器为________。

(填选项)

A.10mL量筒B.100mL烧杯

C.100mL量筒D.胶头滴管

(3)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______________,然后涂上3%的小苏打溶液。

14.(2016武汉)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第14题图

(1)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__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是________(写名称或化学式)。

(3)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______g。

(4)关于图1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烧杯①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烧杯②内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蒸发一定量的水,两烧杯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小题,共10分)

15.(2016青岛)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烧碱溶液,小杰设计实验测定了其溶质质量分数。

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

(注:

滴入酚酞试液的质量忽略不计)

第15题图

(1)将稀盐酸逐滴滴入锥形瓶的过程中,应边滴加边摇动锥形瓶,当观察到溶液颜色恰好_______时,停止滴液。

反应所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______g。

(2)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烧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步骤)

(3)问题讨论:

小红做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果比小杰得到的结果偏小,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产生这种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一条即可)。

 满分冲关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2016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

其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016湘潭)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NH4NO3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

C.欲将100克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KNO3固体

D.25℃时,将某KNO3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3.(2016宜宾)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随温度升高,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

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可得到100ga的饱和溶液

C.将t2℃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a大于b

D.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

二、选择填充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4.(2016赤峰改编)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和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入试剂瓶

B.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

C.量取水时,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45mL蒸馏水

D.实验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5.(2016吉安二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恒温蒸发溶剂法

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D.将10℃的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填空与说明题(本大题包括3小题,共14分。

每空1分)

6.(2016江西样卷五)下表为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

51.1

56.7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请回答:

(1)20℃时,比较两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甲________(填“>”“<”或“=”)乙。

(2)40℃时,将3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3)若将2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若乙中含有少量的杂质甲,要得到纯净的乙物质,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具体的操作是___________。

7.(2016丹东)小莉、小晶两位同学用如下两种不同的方法,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小莉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溶液】

(1)小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________和试剂瓶。

(2)小莉实验时应进行的步骤是计算、称量、量取、________、装瓶并贴标签。

【小晶用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3)小晶实验时应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__mL(水的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

(4)若小晶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5%(选填“>”、“<”或“=”)。

8.(2016河池)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请回答:

第8题图1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甲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g。

(3)将t3℃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________(用“=”、“<”或“>”符号连接)。

(4)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成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第8题图2

(5)如图2,将放有固体X的试管放入烧杯中,然后向试管内加入液体Y,一段时间后丙

溶液中有固体析出,则对应的X和Y物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氯化钠和水B.镁条和稀盐酸

C.硝酸铵和水D.氢氧化钠和水

溶解度曲线专项训练(必考)

考向1 一条曲线

1.(2016泉州)如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降低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

C.60℃时120g硝酸钾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

D.6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30℃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2016陕西)20℃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组别

物质质量    

A

B

C

D

E

NaCl晶体质量/g

5

15

20

30

40

所得溶液质量/g

105

115

X

130

136

第2题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组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________。

(3)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________。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

则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并恢复到室温,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填“>”“<”或“=”)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3.(2014江西样卷四)小燕同学探究影响物质M溶解性的因素,操作如下:

取三个烧杯,分别加入10g冷水、热水和酒精,然后各加入5g物质M,充分搅拌后出现了下图中甲、乙、丙所示的状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3题图

(1)三杯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

(2)甲、乙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物质M的溶解度受________的影响,且________,物质M的溶解度越大。

(3)________比较,说明溶剂种类不同,M的溶解度不同。

(4)丁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则乙杯溶液所处的状态对应于丁图中的________(填“A”“B”或“C”)点。

若在不改变溶质和溶剂质量的前提下,要使乙杯溶液变为D点所处的状态,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

考向2 两条曲线

4.(2015南昌模拟)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2℃时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质量大

C.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乙饱和溶液中得到乙晶体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5.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甲所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配制溶液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5题图

A.t1℃时,两个烧杯内均有固体剩余,且质量相等

B.由t1℃升温到t2℃的过程中,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t2℃时,烧杯中的A溶液为饱和溶液

D.由t2℃降温到t1℃,B的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6.(2016北京改编)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2∶5

B.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溶液变为不饱和

C.t1℃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D.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到t1℃,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7.(2016青岛)t1℃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现象如图乙所示,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所示。

第7题图

请填空:

(1)从t1℃到t2℃的变化过程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填“a”或“b”)的溶液。

(2)图丙中曲线M表示的是__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________结晶的方法提纯a。

8.(2016兰州)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图

(1)40℃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20℃时,将10g物质B投入到50g水中,得到物质B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如果物质A中混有少量的物质B,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物质A;

(4)使一定质量接近饱和的物质A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写一种)。

考向3 三条曲线

9.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B.a中含有少量b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D.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c>b

 

第9题图

10.(2016赣州模拟)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4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30℃时,把10g丙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5

C.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后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D.40℃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1.(2016江西样卷四)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试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第11题图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t3℃时,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通过改变温度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将t3℃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为_____。

12.(2015九江模拟)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甲图中,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P点所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

(2)①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

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乙图所示,20℃时,把试管放入盛有X的饱

第12题图

和溶液的烧杯中,在试管中加入几小段镁条,再加入5mL稀盐酸,立即产生大量的气泡,同时烧杯中出现浑浊,则X可能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中的哪一种?

________。

(3)t℃时,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种方法)。

 

答案

基础过关

1.A

2.B 【解析】U形管B液面降低,说明锥形瓶内压强减小,原因是物质溶于水吸热,导致锥形瓶内气体温度降低,压强减小。

烧碱(NaOH)和生石灰(CaO)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吸放热现象不明显;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选B。

3.B

4.B 【解析】

A

氯化钠溶液的密度比水大,农业上常用氯化钠溶液选种

B

×

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加入汽油中不能形成溶液

C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常用于去除油污

D

由于溶液具有稳定性,不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5.C 【解析】在一定温度下,向有氯化钾晶体存在的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水,固体会溶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变大;图Ⅱ中烧杯内无剩余的氯化钾晶体,因此该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在该实验中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因此当图Ⅱ中的溶液恰好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当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由于温度没有发生改变,其溶解度一定不会发生改变。

故选C。

6.C

7.D 【解析】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配制好的溶液在装瓶时,有少许洒出,不影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正确;氯化钠是固体,不会潮解,防止污染托盘,称量需垫纸片,B正确;配制氯化钠溶液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和玻璃棒,C正确;量筒读数时仰视读数,读出的数值偏小,所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导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D错误。

8.A 【解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9.8%,A正确。

9.B 食盐(或纯碱等)

10.C 不饱和

11.B 乙>甲>丙

12.

(1)C 

(2)A≥B>C

【解析】

(1)根据图示,A烧杯中底部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可知A一定为饱和溶液,B烧杯中底部没有固体物质,不能判断是否为饱和溶液,C烧杯中底部也没有固体物质,且C烧杯中溶质质量为5g,小于B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因此C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3.

(1)39 5.4 

(2)AD (3)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用大量水冲洗

【解析】

(1)由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列式计算,设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则98%x=49g×20%,可知x=10g,水的质量为49g-10g=39g,所需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体积为

≈5.4mL。

(2)量取浓硫酸的体积为5.4mL,故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3)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若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的小苏打溶液。

14.

(1)是 

(2)氯化钾(或KCl) (3)50 (4)AD

【解析】

(1)烧杯②中还有未溶解的固体存在,所以烧杯②中的上层清液为饱和溶液。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所以氯化钾溶解的质量大于硝酸钾溶解的质量,因此烧杯①中溶解的溶质为氯化钾。

(3)已知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g,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则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50g×20%=10g,稀释后的溶液质量为

=100g,则所加水的质量为100g-50g=50g。

(4)烧杯①②的溶剂质量相等,但烧杯①溶质质量较大,所以烧杯①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A正确;烧杯①中可能为不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的水,烧杯①中不一定有固体析出,B错误;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对于单一溶质而言,均为稀释的过程,溶剂的质量变为原来的2倍,两种物质均溶解,无固体剩余,C错误;温度升高到t2℃时,两种物质溶解度均增大,且大于KCl在t1℃时的溶解度,即大于开始加入的硝酸钾的质量,烧杯②中的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两种溶液的溶质、溶液质量均相等,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D正确。

15.

(1)红色褪去(或变成无色) 50

(2)实验所用烧碱溶液的质量为60g-20g=40g

稀盐酸的质量为110g-60g=50g

50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50g×7.3%=3.65g

解:

设40g烧碱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3.65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