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6345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8 大小:2.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8页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8页
亲,该文档总共1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1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docx

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

课时21.物质的检验、鉴别与分离

一、选择题

2.(2019河北省,题号6,分值2)下列实验操作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加稀硫酸

B

除去MnO2中少量的KMnO4

加热固体混合物

C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分离CaCl2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足量水溶解,蒸发

【答案】A

【解析】A、木炭不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而氧化铜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蓝色氯化铜溶液,A选项正确;B、加热高锰酸钾有锰酸钾生成,引入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选项错误;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应该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而不是瓶中,故C选项错误;D、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应该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然后将滤液蒸发,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故D选项错误,,本题选择A。

【知识点】物质分离、除杂、检验

12.(2019河南省,题号12,分值1)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晴纶线、羊毛线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软水

C.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D.用水区分硝酸铵、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灼烧时有一种特殊气味的是晴纶线,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线,所以A正确;

B.滴入等量的肥皂水,出现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所以B正确;

C.熟石灰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熟石灰和硫酸铵反应也生成氨气,无法辨别;所以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液体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液体温度上升,所以D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方法。

12.(2019省市,湖南省郴州市,12,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加入的除杂试剂及方法

A

Cu(Fe)

高温加热

B

CO(CO2)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C

CaCO3(Na2CO3)

加水溶解、过滤

D

NaCl(NaOH)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

【答案】C

【解析】A.高温加热时,铜会被氧化成氧化铜,最终无法获得铜,不但不能除去杂质,还会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而铜中混有铁时,可通过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时,一氧化碳会与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不但不会除去杂质,还使原物质减少,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Na2CO3能溶于水而CaCO3不能溶于水,所以可以通过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不但能除去杂质,也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会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混合物的除杂净化

14.(2019甘肃省天水市,14题,2分)下列物质鉴别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物质

实验方案

A

N2CO2H2

用燃着的木条

B

尿素氯化氨硝酸氨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用PH试纸

D

Fe2(SO4)3NaOHNaNO3KCl四种溶液

仅用组内物质鉴别

【答案】C

【解析】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插入都会熄灭,故无法鉴别,A错误;B.氯化铵、硝酸铵都是铵态氮肥,加熟石灰研磨都放出氨气,故无法鉴别,B错误;C.稀盐酸pH<7,碳酸钠溶液pH>7,氯化钠溶液pH=7,可以鉴别,正确;D.Fe2(SO4)3溶液溶液为黄色,可以直接鉴别,再将其加入其余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钠,但是硝酸钠、氯化钾溶液就无法鉴别了,故D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化学肥料溶液的pH复分解反应

10.(2019甘肃省平凉市,题号10,分值2)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如下图所示。

不正确的是

A.X是N2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C.尿素属于氮肥  D.煤与氧气的反应吸收热量

【答案】D

【思路分析】根据工艺流程图分析,空气首先分离出x和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属于物理变化,x和氢气在加压,500℃的条件下生成氨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氮氢两种元素,推出反应前也应该有氮氢两种元素,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空气中含有氮元素的气体,只有氮气,所以x是氮气。

根据流程图可以看出,氧气和煤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为其他反应提供了能量,据此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X和氢气在加压,500℃的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后有氮氢两种元素,推出反应前也应该有氮氢两种元素,X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空气中含有氮元素的气体,只有氮气,所以x是N2,所以A正确;

B.分离空气利用的原理是气体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C.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所以c正确;

D.煤与氧气的反应放出热量,不是吸收热量,所以D错误。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工业制氧气的方法;物理变化;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常见化肥的种类

12.(201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2,2)区分下列各纽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食盐和纯碱

涤纶和羊毛纤维

空气和二氧化碳

铁粉和氧化铜

方法一

观察颜色

用手触摸

通入石蕊溶液中,观察

用磁铁吸引

方法二

加食醋,观察

点燃,闻气味

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

加入稀盐酸,观察

【答案】D

【解析】A.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纯碱的成分是Na2CO3,两者颜色均是白色,所以方法一不正确,NaCl和食醋不反应,Na2CO3和食醋反应会出现气泡,所以方法二能区分食盐和纯碱,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用手触摸,羊毛和涤纶,手感柔软,无法区别,点燃,闻气味,羊毛纤维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烧完后用手轻轻一捏就成灰,涤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烧完后用手一捏也不会成灰,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中,均变红,无法区分,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均不燃烧,只有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用磁铁能吸引铁粉,而不能吸引氧化铜,所以此方法可行,加入稀盐酸后,铁粉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变为浅绿色,产生大量气泡,而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变为蓝色,现象不同,此方法可行,故D选项符合题意。

【知识点】不同物质的鉴别

20.(2019江苏省苏州市,20,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面粉和米粉:

碘酒B.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C.硬水和软水:

肥皂水D.NaCl溶液和NaNO3溶液:

AgNO3溶液

【答案】A

【解析】A.淀粉遇碘酒变蓝,面粉和米粉中都含有淀粉,遇到碘酒都变蓝,故不能用碘酒鉴别面粉和米粉,故A选项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温度升高,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温度降低,故可以用水区分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加入肥皂水后,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可以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加入硝酸银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钠溶液,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常见化学物质的鉴别

15.(2019湖南衡阳,15,2)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白醋﹣观察颜色B.氯化钾和氯化铵﹣氢氧化钠

C.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闻气味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灼热的氧化铜

【答案】A

【解析】水和白醋均为无色液体,用观察颜色的方法不能鉴别,A错误;氯化铵能与氢氧化钠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钾不能,可以鉴别,B正确;点燃闻气味,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可以鉴别,C正确;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D正确。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4.(2019内蒙古自治州包头市,4,2)下列实验能够达到目的是

A.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K2SO4,加入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制备Ca(OH)2,可将Ba(OH)2溶液和适量CuSO4溶液混合,过滤

C.鉴别NaOH、NaCl、CuSO4和稀盐酸四种溶液,不需添加任何试剂就可完成

D.分离NaCl和MgCl2的固体,先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向滤渣滴加适量稀盐酸

【答案】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除杂分离鉴别与制备的相关知识。

A.由于硫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则引入了新杂质,故A不能达到目的;B.由于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铜两种沉淀,无法分开,故B不能达到目的;C.由于四种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其它无色,则先找出蓝色硫酸铜溶液;后用编号①②③三支试管分别取剩下三种溶液少许,再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因2NaOH+CuSO4

Cu(OH)2↓+Na2SO4,有蓝色沉淀的为氢氧化钠溶液;最后再将剩余的两种分别滴加入前步中,看到蓝色沉淀消失的为盐酸,不消失的为氯化钠溶液,因为2HCl+Cu(OH)2

CuCl2+2H2O,故C能达到目的;D.由于MgCl2+2NaOH

2NaCl+Mg(OH)2↓,经过滤后滤液中溶质是氯化钠,而没得到氯化钠固体,故D不能达到目的;

【知识点】酸碱盐的性质、除杂分离鉴别与制备

10.(2019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题号10,分值2)

某固体可能含有CaCl2、Na2SO4、CuSO4、KNO3、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得透明溶液;

2在①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后,在白色沉淀中加过量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下列对原固体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Na2CO3和Na2SO4,可能含有KNO3、CuSO4、CaCl2

B.一定有Na2CO3,Na2SO4和CuSO4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

C.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aCl2,可能有KNO3、CuSO4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

【答案】D

【思路分析】硫酸铜溶液呈蓝色,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溶于稀盐酸,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不能共存,据此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步骤①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固体中不含硫酸铜,因为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步骤②产生的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盐酸,说明白色沉淀是硫酸钡和碳酸钡的混合物,硫酸钡是由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是由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由此证明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综上所述:

A.原固体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硫酸铜,A错误;

B.原固体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硫酸铜,B错误;

C.原固体中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一定不含硫酸铜和氯化钙,因为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错误;

D.一定有Na2CO3和Na2SO4,不含CuSO4和CaCl2,可能有KNO3,因为硝酸钾存在与否与本实验现象无关,D正确。

故选D。

【知识点】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与鉴别盐的物理性质

15.(2019湖南省娄底市,题号38,分值2)某白色粉末可能由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过滤;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振荡,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白色粉末中不含氯化钡B.该白色粉末中含有氢氧化钠

C.该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氯化钠D.实验二中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对实验无影响

【答案】B

【解析】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钡四种物质都溶于水,实验一取该固体适量加入水,得到浑浊液体,说明物质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物质,根据复分解条件可知,是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说明粉末中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实验二,滤液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多余的碳酸钠,静置后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有碱性物质,氢氧化钠是碱性物质,故含有氢氧化钠,氯化钠是中性物质,无法判断是否含有该物质,故B正确,实验二中,氢氧化钡为碱性溶液,氯化钡改成氢氧化钡,无法判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对实验有影响,故D错误。

【知识点】物质鉴别、复分解反应

14.(2019湖南省湘西市,14题,3分)下列鉴别或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B.用灼烧法区分羊毛和合成纤维

C.用食酷鉴别纯碱和食盐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黄铜和黄金

【答案】D

【解析】A.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方法正确;B.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味道的是羊毛,刺激性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方法正确;C.加入食醋,有气泡冒出的是碳酸钠(纯碱),无现象的是氯化钠,方法正确;D.黄铜和黄金都是黄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方法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合成材料硬水和软水合金

12.(2019江苏省连云港市,题号35,分值2)某白色固体A,含有K2SO4、NaOH、CaCO3、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A进行如下实验。

注BaSO4难溶于盐酸;K2SO4、BaCl2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据此实验可知,固体A中的物质最多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酸碱盐的复分解反应。

从流程图可知,加水过滤后有白色沉淀,可能有两种情况,第一种A中只有不溶于水的碳酸钙,碳酸钙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沉淀溶解。

第二种A中有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氯化钡,碳酸钙跟氯化钡可以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跟盐酸反应后,沉淀溶解。

无色溶液遇酚酞变红,说明溶液成碱性,故有氢氧化钠存在,综上,溶液中最多存在碳酸钙,氯化钡、氢氧化钠三种物质,故选C。

【知识点】物质鉴别、复分解反应

14.(2019江苏省泰州市,14题,2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正确的是

A.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碘化钾溶液

B.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

加熟石灰研磨

C.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加人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

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答案】B

【解析】碘遇淀粉变成蓝色,而不是碘化钾,故不能用碘化钾淀粉溶液检验食品中是否含有淀粉,故A错误;鉴别K2SO4和(NH4)2SO4两种固体,加熟石灰研磨,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为硫酸铵,B正确;除去CaCO3固体中的少量Na2CO3,加人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会把碳酸钠和碳酸钙都反应掉了,C错误;分离Fe和CuSO4固体混合物,加人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到铁粉和硫酸铜的溶液,故溶解、过滤、洗涤、蒸发,D错误.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9.(2019江苏省宿迁市,9,2)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通入氧气后点燃

C

分离MgCl2、NaCl固体混合物

依次加入水和适量Ca(OH)2溶液,过滤后向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再蒸发两种溶液得到固体

D

鉴别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观察现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除杂。

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或稀有气体,故检验二氧化碳只能通过澄清石灰水,故错误;

B.CO2中少量的CO不能被氧气点燃,故错误;

C.MgCl2、NaCl固体混合物加入水形成溶液,加入适量Ca(OH)2溶液后能与MgCl2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但也生成新的杂质CaCl2,使制得的NaCl固体中含有CaCl2,故错误;

D.CaCO3、NaCl、NaOH、CuSO4四种固体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呈蓝色溶液的是CuSO4固体,难溶于水的固体是CaCO3,然后将硫酸铜溶液滴加到剩余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NaOH固体,另一种固体为NaCl,故正确。

故选D。

【知识点】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2.(2019山东省临沂市,13题,2分)根据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

D.用相互刻画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答案】B

【解析】A.加入肥皂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B.铝在空气中,能和氧气反应,在铝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组织铝的进一步氧化,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炊具会把这层保护膜除去,是错误的;C.羊毛纤维燃烧会有烧焦羽毛的味道,合成纤维燃烧会有刺激性气味,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D.黄酮片是合金,硬度大于纯铜,相互刻画纯铜上会留下痕迹,可用相互刻画法来比较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的硬度.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金属材料硬水和软水合成材料

17.鉴别物质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B

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C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BaCl2溶液

D

鉴别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B

【解析】A.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若木条燃烧得更旺,是氧气,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和瓶外一样,是空气,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与碳酸钠溶液都是碱性的,滴加酚酞都能使酚酞变红色,无法区别,错误;C.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硫酸中会出现白色的沉淀,盐酸不反应不会生成白色的沉淀,故可以鉴别;D.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的是稀盐酸,可以鉴别.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酸碱指示剂

20.(2019山东省潍坊市,20,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②继续向烧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

D.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碳酸钠、硝酸钡

【答案】

【思路分析】由图示可知固体沉淀有两种,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固体中除含有碳酸钠外,还需要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载进行分析即可。

【解题过程】由图示可知固体沉淀有两种,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有不溶于硝酸的硫酸钡沉淀,所以固体

中除含有碳酸钠外,还需要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只有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才能生成硫酸钡沉淀。

A.A

B

段是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有气泡产生,故A错;B.B

C段加入硝酸过量,酸

性增强,pH值减小,故B错;C.由图示可知固体沉淀有两种,有溶于硝酸的碳酸钡沉淀,有不溶于硝酸的硫

酸钡沉淀,所以固体中除含有碳酸钠外,还需要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故C正确;D.C点对应的溶质有碳酸钠

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钠,碳酸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的硝酸钡,过量的硝酸,因为硝酸过量,不可能存在碳酸钠,

故D错。

【知识点】酸的性质,盐的性质

18.(2019广西省梧州市,题号18,分值3)

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Ba(NO3)2、NaCl、H2SO4、HClB.NaOH、FeCl3、MgSO4、KOH

C.Ca(OH)2、KCl、Na2SO4、NaNO3D.NaCl、BaCl2、CuSO4、NaOH

【答案】D

【思路分析】鉴别酸碱盐溶液,首先要根据溶液的颜色确定某一种物质,利用该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时的现象不同进行逐一区别,如果现象相同,需要利用其他物质进行鉴别;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据此分析解答。

【解题过程】A.组内四种物质,只有硝酸钡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钠、盐酸与另外三种物质均不发生反应,组内四种物质相互间无法区别,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铁溶液呈黄色,将氯化铁溶液分别滴入其他三种溶液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都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无法区别,B不符合题意;

C.组内四种物质相互间都不能发生反应,无法区别;

D.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将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分别滴入剩余的三种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据此即可鉴别,D符合题意。

故选D。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酸碱盐的鉴别

13.(2019四川省乐山市,题号:

13,分值:

2.5分)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分解能得到氧气B.丙和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失去电子

C.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D.丁的单质在乙的单质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答案】B

【解析】根据甲的单质是一种最理想的燃料判断甲为氢气,根据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判断乙为氧原子,根据丙的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判断丙为钠离子,根据甲、乙、丙、丁分别为1~18号元素中的一种,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丁与乙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判断丁为硫元素。

甲和乙元素组成的物质为水或双氧水分解都能得到氧气;丙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丁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甲、乙、丙三种元素能组成一种碱NaOH;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故选B。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元素周期表、原子的结构、离子

19.(2019山东省青岛市,题号19,分值2)

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A

【思路分析】除杂的原则是:

加入的除杂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杂质,据此分析解答;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题过程】A.氢氧化钙溶液和杂质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但加入过量的石灰水,引入了新杂质,不符合除杂的原则,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氮气在加热条件下与铜不反应,氧气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混合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B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量的氧化铜能将硫酸铜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