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4367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语文 第三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 第一节 文言实词.docx

版高考语文第三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一第一节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时间:

45分钟 分值:

51分)

一、基础题组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9分)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禄亦弗及        及:

轮到,到达。

B.天未绝晋绝:

断绝。

C.主晋祀者主:

主持。

D.天实置之置:

放弃。

解析 D项,置:

拥立。

答案 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窃人之财窃:

偷盗。

B.下义其罪义:

以……为义,赞美。

C.以死谁怼怼:

损害。

D.言,身之文也文:

装饰品。

解析 C项,怼:

埋怨。

答案 C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亦诬乎诬:

诬陷。

B.上下相蒙蒙:

蒙难。

C.以志吾过志:

叙述。

D.尤而效之尤:

错误。

解析 A项,诬:

欺骗。

B项,蒙:

蒙骗。

C项,志:

记录。

答案 D

【参考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去要求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

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

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

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

盗窃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为盗窃,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

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

“何不也去请求爵禄?

就这样死了,怨谁?

”介之推回答说:

“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

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

”他的母亲说:

“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

”介之推回答说:

“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

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

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

”他的母亲说:

“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

我和你一块儿隐居。

”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

“用这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阅读下面这则文言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6分)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太祖辟为司空掾属。

每于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

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

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

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

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余党,皆应伏法。

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

太祖从之,赖渊得生者千余人。

破贼文书,旧以一为十,及渊上首级,如其实数。

太祖问其故,渊曰:

“夫征讨外寇,多其斩获之数者,欲以大武功,且示民听也。

河间在封域之内,银等叛逆,虽克捷有功,渊窃耻之。

”太祖大悦,迁魏郡太守。

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

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

其书多引《二京赋》。

渊敕功曹曰:

“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

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功曹差三人,临遣引见,训以“所学未及,《二京赋》,博物之书也,世人忽略,少有其师,可求能读者从受之”,又密喻旨。

旬日得能读者,遂往受业,吏因请使作笺,比方其书,与投书人同手。

收摄案问,具得情理。

迁太仆,居列卿位,布衣蔬食,禄赐散之旧故宗族,以恭俭自守,卒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渊典其事典:

主管。

B.渊屡陈损益损:

减少。

C.百姓竞劝乐业劝:

劝勉。

D.其简开解年少简:

简朴。

解析 D项,简:

选拔。

答案 D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太祖辟为司空掾属辟:

征召。

B.渊敕功曹曰敕:

吩咐。

C.功曹差三人差:

差遣。

D.禄赐散之旧故宗族散:

分发。

解析 C项,差:

挑选。

答案 C

【参考译文】

国渊字子尼,乐安盖县人。

被太祖皇帝征召任司空属下的官职。

每每在朝廷上议论政事,总是态度严肃,直言不讳,退朝后再不私下议论。

太祖皇帝打算大力推行屯田制度,令国渊主管这项事务。

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减少或增加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用人数量,安排设置官吏,明确订立考核政绩的条例,经过五年的时间,就使粮仓丰实,百姓竞相勉励,愉快地耕种。

太祖皇帝征讨关中,任命国渊为居府长史。

田银、苏伯在河间谋反,田银等人被打败后,他们的那些余党,按律都应处斩。

国渊认为这些人都不是首恶分子,于是奏请不要对他们用刑。

太祖准许了他的奏请。

依靠国渊的奏请得到活命的有一千多人。

以前,写斩杀敌兵的奏章,往往以一当十,到了国渊上报斩杀敌兵首级的数量时,则按实数上报。

太祖询问原因,国渊回答说:

“征讨境外敌寇时,多报斩杀捕获敌兵的数量,是想夸大战功,向百姓显示实力。

而河间在境内,田银等人是朝廷的叛逆,战胜他们虽然有功,但若虚报战绩,我会感到羞耻。

”太祖皇帝听后很高兴,提升国渊为魏郡太守。

当时有人写匿名信诽谤朝政,太祖非常痛恨这种举动,想知道写信的人是谁。

国渊奏请把原信留下,而不把它泄露出去。

那封信很多地方引用了《二京赋》的内容。

国渊命令功曹说:

“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

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要派他们去拜师学习。

”功曹挑选了三个人,国渊在派遣前召见了他们,教导说:

“你们学习的东西还不广泛,《二京赋》是博学多识的书,世人忽略了它,很少有能讲解它的老师。

你们可去找寻能够读懂它的人,并向他请教。

”然后又秘密地告诉他们自己的真正意图。

花了十来天的时间,就找到能读《二京赋》的人,三人就去拜师学习。

官吏趁机要那人写了一纸笺书,然后与那封信作比较。

发现那人所写的与寄的信是同一种笔迹。

随即拘捕并审问那人,得到了全部的事实真相。

(过后,)国渊被提升为太仆,国渊虽然身居列卿的高位,但仍然穿布衣吃素食,自己的俸禄赏赐都拿来分发给宗亲朋友,始终保持着谦恭节俭的节操,最后死于任上。

二、综合阅读

(2017·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中学高三第一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8分)

南宫生传

高 启

南宫生,吴人。

伟躯干,博涉书传。

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

家素厚藏,生用周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游戏,尽丧其赀。

逮壮,见天下大乱,思自树功业,乃谢酒徒去,学兵,得风后①握奇陈法。

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渡浙江,泛具区②而归。

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

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有二军将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

其一尝招生饮,或曰:

“彼酗,不可近也。

”生笑曰:

“使酒人恶能勇?

吾将柔之矣。

”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

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慑生而起。

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生后,若将肆暴者。

生故缓辔当中道路,不少避。

知生非懦懦,遂引去,不敢突冒呵避。

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

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

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时藩府③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④多中。

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法,生以智免。

家虽以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

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

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

辟一室,庋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

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秘,希复执笔。

歆慕静退,时赋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

赞曰:

生之行凡三变,每变而益善。

尚侠末矣!

(选自明代高启《高太史凫藻集》,有删节)

【注】①风后:

传说是黄帝时的一个人物。

②具区:

太湖的古称。

③藩府:

指元朝末年张士诚占据苏州,称吴王。

④隽蹶:

胜败。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谢酒徒去,学兵    兵:

兵法。

B.数殴辱士类数:

屡次。

C.带刀策马踵生后踵:

跟随。

D.辄令削牍疏所乏疏:

疏通。

解析 D项,条陈、陈述。

答案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南宫生家中本来财物很多,但因为供养了大量的宾客,以致耗尽了家产。

B.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他也愿意结交他们。

C.对两位蛮横的武官,南宫生先是以理服人,再示强不惧,故意抗衡,逐个制服了他们。

D.南宫生精通草书和隶书,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解析 A项,主因“与少年饮博游戏”。

答案 A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周流无所合。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方游士至吴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之人。

(2)(对)云游到苏州的各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那些有贤德的,一定和他们交往,款待他们,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名。

9.文末说“生之行凡三变”,请简要概括说明南宫生一生经历的三次变化。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早年尚侠任性。

②成年后谋建功立业,曾壮游。

③居家初,尚气节,善交际,性抗直多辩,乐助人;后歆慕退隐,不求名利、安乐处世。

【参考译文】

南宫生,是吴地人。

身材高大,读书很多。

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擅长弹弓,对准飞鸟就能把它击落。

家中向来积蓄丰厚,南宫生就因此供养宾客,并且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喝酒赌钱,耗尽家中资财。

等到成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自己也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掌握了风后布阵打仗的方法。

(南宫生)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追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游走未遇到中意之人。

就沿长江上行,在南京一带游走,又到了金华、会稽等地的山中,渡过钱塘江,泛舟太湖后回到家中。

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去邀请问候他,家门前停放(来宾)的车一天有几十辆。

南宫生也喜欢与人结交,无论尊贵、低贱的人,(他)都俯身恭敬地跟(他们)交往。

有两个武官仗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人称他们是戴着帽子的老虎。

其中一人曾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

“那家伙爱撒酒疯,不能跟他接近。

”南宫生笑着说:

“吃酒的人怎么会有能力逞勇?

我将要让他屈服。

”于是就驾车前往。

南宫生坐在上座,给那个军将讲古代优秀将帅的故事。

那个人非常恭敬地听着,又放下酒杯屈身下拜,起身后又给南宫生敬酒,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之处。

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

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

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也不躲避。

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就带着人走了,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

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

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改过。

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

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

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如何推断军事胜败),(张士诚)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

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友人送来酒肉,他即刻召朋友一起吃喝共乐。

(对于)四方云游到苏州的各方士人,南宫生了解到那些有贤德的,一定和他们交往,款待他们,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名。

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向宾朋友人筹办,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

所以人们大多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超过了他们两人。

很长时间以后,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闭门谢客很少接待来人。

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

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

他羡慕安静退隐(的生活),常常做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怡然自得地过着恬淡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

赞曰:

南宫生一生的品行共历经三次变化,每次都变得更加完善。

(相比之下,他起初)推崇侠义是最微不足道的。

(2017·江苏江都中学高三期中考前热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18分)

元故楼主簿行状

宋 濂

君讳国华,字彦英,姓楼氏。

为义乌智者里人。

曾大父慧、大父绍、父浚,皆隐德不仕,而君父以家大穰为邑重望。

至君乃不复事厚积,独好诗书,志于仕进。

学成,就试翰林院,授漳州路学正。

未几,以母丧免归。

泰定间,县恶少余乙,肆为剽掠,民惧其祸。

君率强有力者,持梃以捕,得渠凶十馀人。

因之授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

君至官,逻警有严,寇盗屏息。

巡司屋坏,民欲为改作,君不欲烦民,捐禄成之。

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至正丙申,荐饥,邻县石甲啸聚,又相劫掠。

府公知君之能,移君之任,捕得二十馀人,其患遂弭。

转授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命下,丁父忧,不赴。

服阙,浙东宣尉使司分镇绍兴,以照磨之职起君。

君从之,益务谨饬,不以案牍之劳为辞,极为上官所赏受。

遭世多故,解绶而归,以六世祖茔荒秽不治,乃谋以弟。

缭以周垣,仍创祠置田,合族以祭。

无亲疏远迩,悉以慈识接之。

或以贫窭有干,即与粟贷钱,无靳色。

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府君隐约田间,不务为光耀。

抚事酬物,恒出于诚悫,无矫伪自欺之意。

宗姻州里,咸目之为笃行君子云。

然其为人好施与,不以家之单索为念。

其友竞田,久不解,府君乃斥己壤之腴者庚之,其争遂息。

人有鬻田于府君者,质剂既定,逮秋而租入过其数。

府君曰:

“是膏粱子,不知物价之上下者也。

吾可苟利之耶?

”明增其直。

至正甲午秋九月,忽语其子曰:

“吾春秋五十有三,不可谓不老也。

汝等齿亦长矣,吾不复留意人间事。

闻歙州多佳山水,将往游焉。

”言已,即出门去,沉酣回涧曲岑间。

复还金华,访赤松遗迹,追逐云月,浩然而归。

越明年,乙未四月十四日,以病卒。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得渠凶十馀人渠:

大。

B.无靳色靳:

吝啬。

C.人有鬻田于府君者鬻:

卖。

D.沉酣回涧曲岑间岑:

寂静。

解析 岑:

小而高的山。

答案 D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楼国华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没有做官,而楼国华却多次做官。

B.楼国华解职归乡后,修整祖茔,修建家祠,聚集家族的人一起祭拜。

C.楼国华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他就拿出自己的肥田来赔偿,平息了纠纷。

D.因对现实不满,五十三岁的楼国华毅然离家,游山玩水,乐在其中。

解析 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答案 D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寻权县事,有功于民,将代,民争乞留。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父既葬,存思不息,乃庐于墓侧。

(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等到将去职时,百姓争着请求留任。

(2)楼国华的父亲安葬后,楼国华不停地思念,就在墓旁建了屋舍。

13.楼国华为官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风严格,体恤百姓,能力出众,谨慎周到,不辞劳苦。

【参考译文】

先生名讳国华,字彦英,姓楼。

他是义乌智者里人。

他的曾祖父楼慧、祖父楼绍、父亲楼浚,都立志不做官,而他的父亲因为家境殷实成为邑里有名望的人。

直到楼君才不再从事农业,只喜欢读书学习,立志于入仕做官。

学业有成,到翰林院参加考试,被授予漳州路学正一职。

不久,因母亲去世免官回家。

泰定年间,县中有个品行恶劣的年轻无赖余乙,大肆进行抢劫掠夺,老百姓都惧怕他的危害。

楼君率领强壮有力的人,手拿棍棒逮捕他,抓获了十余个大恶人。

楼君因此被任命为婺州路浦江县政内乡巡检。

楼君到任后,巡察戒备都很严格,盗贼消失。

巡检司的房屋坏了,老百姓想要他们改建,楼君不想麻烦百姓,捐献出自己的俸禄建成了房屋。

不久代理县令,对百姓有功劳,等到将去职时,百姓争着请求他留任。

到正丙申年间,县里连续灾荒,邻县的石甲相互招呼着聚集起来,并抢劫百姓。

府里的长官了解楼君的能力,调换他的任地,捕获了二十多人,这场祸患就平息了。

上级改任他保义副尉、湖州路德清县主簿,任命颁发后,遭逢父亲丧事,没有赴任。

守丧期满,浙东宣尉使的司分镇驻守绍兴,用照磨的职位起用楼君。

楼君听从他的任命,做事更加追求谨慎自饬,不辞办理公文的奏累,深受上司赏识。

(楼君)遭遇世道多变,弃官回家,因为六世祖坟茔荒废没有整治,就拿这件事和弟弟商量。

围绕着墓地建起了围墙,于是创造祠堂置办田产,聚集族人一起祭祀祖先。

无论关系亲近疏远距离远近,(他)都用慈爱之心对待他们。

有的人因贫穷对他有所求,楼君就给他粮食借钱给他,毫无吝啬的神情。

楼国华的父亲安葬后,楼国华不停地思念,就在墓旁建了房舍。

他在乡间生活俭省节约,不追求显扬荣耀。

待人接物一直是诚实谨慎,从没虚假自欺之心。

皇家的姻亲州里的官员,都视他为品行醇厚的君子。

然而他为人喜好施舍,不把家庭的贫寒放在心上。

他的朋友与别人争田产,长时间没有解决,他就拿出自己的肥沃的田地抵偿给他,这场纠纷才平息。

有人将田卖给楼君,契约定了以后,到秋天租赋的收入却超过了当初订下的数目。

他说:

“这个人是个富贵人家的子弟,是个不懂得物品价格高低的人。

我怎么可以苟且谋利呢?

”明确地增加了田地的价值(还给他)。

到了甲午年秋天九月,他忽然对他的儿子说:

“我年纪五十三了,不可以说不老了。

你们也已成年了,我不再关心人世间的事了。

听说歙州一带多有明山秀水,我将前去游玩。

”说完,就出门而去,沉浸在曲折环绕的山水间。

后又返回金华,探访黄大仙赤松园遗迹,追随云月,无所留恋地回到家。

第二年,在乙未年四月十四日,楼君因病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