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669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docx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

2012中考语文:

说明文阅读练习题精选06【三月版】

都有答案,有的有详细解析。

有的是选自中考真题,有的是选自一摸或者二模,有的是选自名校的期末考试题。

(2011模拟)石景山区

(二)阅读《木版年画》,完成18-19小题。

(共8分)

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

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辟邪

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木版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丰富多彩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木版年画上。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木版年画往往是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

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

至于那些描写民俗风情的木版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这些深刻地体现农民内心情感的作品,大量深藏在木版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木版年画是消费品,没人收藏,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

即使到了20世纪木版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

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

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

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宝贵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18.结合文章,说说第

段的“存世于中外的木版年画应该数以万计”一句中作者使用“应该”一词的三条理由。

(3分)

理由一:

理由二:

理由三:

 

19.

最近两年,木版年画这种反映民俗文化的艺术品,收藏价值开始凸显。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文中相关知识,简要分析哪些木版年画更具收藏价值。

(5分)

【材料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装裱张贴,收藏民间木版年画成为这几年收藏界的新兴项目。

像变法题材的《捉拿康有为》,表现反帝国主义侵略的《刘提督克复水战得胜全图》,还有介绍西方新科技在中国应用的《唐山真迹图》、《天津马路图》等都颇具增值潜力,而《民国初年月份牌》《大战天津

图》《德日争夺青岛图》和解放区木版水印《1949年新年画》(12张全套)等更是文物级藏品。

【材料二】

外国人对中国木版年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海外华人的传统审美取向,不但满足了自身的喜庆需求,还引发了欧美人对东方艺术的关注。

在国际上,有许多图书馆、美术馆专门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据统计,收藏中国木版年画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俄罗斯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木版年画《一人一性,百鸟百音》,传达着对大千世界的包容心态,反映了普通中国民众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

【参考答案】:

18.

木版年画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需求,数量非常多。

这些遗存仍散落在民间。

由于木版年画是消费品,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所以存世情况并

不确定。

评分: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9.

清末民初的木版年画,因其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体现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描写民俗风情的木版年画,因能够反映农民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而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评分:

共5分。

每个要点2分,语言表达1分。

****************************************************************

(2011模拟)顺义区

(二)阅读《建筑的艺术》(节选),完成18--19题。

(8分)

建筑的艺术(节选)

梁思成

①节奏和韵律是构成一座建筑物的艺术形象的重要因素,前面所谈到的比例,有许多就是节奏或者韵律的比例。

这种节奏和韵律也是随时随地可以看见的,例如从天安门经过端门到午门,天安门是重点的一节或者一个拍子,然后左右两边的千步廊,各用一排等距离的柱子,有节奏地排列下去。

但是每九间或十一间,节奏就要断一下,加一道墙,屋顶的脊也跟着断一下。

经过这样几段之后,就出现了东西对峙的太庙门和社稷门,好像引进了一个新的主题。

这样有节奏有韵律地一直达到端门,然后又重复一遍达到午门。

②事实上,差不多所有的建筑物,无论在水平方向上或者垂直方向上,都有它的节奏和韵律。

我们若是把它分析分析,就可以看到建筑的节奏、韵律有时候和音乐很相像。

例如有一座建筑,由左到右或者由右到左,是一柱,一窗;一柱,一窗地排列过去,就像“柱,窗;柱,窗;柱,窗;柱,窗……”的2/4拍子,若是一柱二窗的排列法,就有点像“柱,窗,窗;柱,窗,窗;……”的圆舞曲。

若是一柱三窗地排列,就是“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4/4拍子了。

③在垂直方向上,也同样有节奏、韵律,北京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就是一个有趣的例子。

由下看上去,最下面是一个扁平的不显著的月台;下面是两层大致同样高的重叠的须弥座;再上去是一周小挑台,专门名词叫平座;平座上面是一圈栏杆,栏杆上是一个三层莲瓣座,再上去是塔的本身,高度和两层须弥座大致相等;再上去是十三层檐子;最上是攒尖瓦顶,顶尖就是塔尖的宝珠。

按照这个层次和它们高低不同的比例,我们大致(只是大致)可以看到(而不是听到)这样一段节奏。

④我在这里并没有牵强附会。

同志们要是不信,请到广安门外去看看。

18.第②段中,作者是怎样说明建筑中的节奏与韵律的?

(3分)

答:

19.阅读下面介绍颐和园长廊的文字,运用文章中的知识,说一说颐和园长廊所体现出的建筑的节奏美。

(5分)

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廊宽2.28米,柱高2.52米,柱间距为2.49米;廊中夹亭,中间穿过排云门,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象征春夏秋冬四季。

这些亭轩既有点景作用,又有一定距离倚衬和支撑长廊的妙用。

答:

【参考答案】:

18.以一座建筑的柱与窗为例,把建筑的柱与窗的水平排列比喻为音乐中的节拍,把建筑的“柱,窗;柱,窗”排列比喻为2/4拍子的音乐节奏,把“柱,窗,窗;柱,窗,窗”、“柱,窗,窗,窗;柱,窗,窗,窗”的排列比喻为3/4、4/4,这样的比喻,将建筑的水平方面的节奏问题表达得非常具体形象。

评分:

本题3分。

19.颐和园728米的长廊由间距相等并不断重复的廊柱来支撑,这些廊柱如同五线谱上的一个个小节线,使得长廊有着整齐的节奏。

长廊又以排云门为中心,两侧对称点缀着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重檐八角攒尖亭,这四个攒尖亭在结构上对整个长廊起着倚衬和支撑的作用,又把长廊分为四个乐章,突出了春夏秋冬四个主题,使得节奏与旋律曲折回环,景色变化无穷,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评分:

本题5分。

内容4分,语言1分

********************************************************************

(2011真题)宜昌

麈 尾

◆白化文

    ①麈(zhǔ)尾,是 的一种道具。

直到唐代,还在士大夫间流行。

宋朝以后逐渐失传。

近现代的人没有见过实物,往往顾名思义,把麈尾认为与马尾拂尘是一类东西;或见古代图画中有之而不识,把麈尾看成扇子。

其实,考古与文物界,早在四十年代傅芸子先生发表《正仓院考古记》之时,对麈尾的形制已经了然。

可是文献界与文物界有时脱节,1979年出版的 《辞海·下册》4728页 “麈尾”条的解说是:

“拂尘。

魏晋人清谈时常执的一种拂子,用麈的尾毛制成。

    ②麈尾,形如树叶,下部靠柄处则常为平直状。

它有点像现代的羽扇,可又不是扇。

麈尾也绝不像拂尘,这是肯定的。

拂尘的形制、用途与麈尾大不相同。

    ③据说,麈是一种大鹿。

麈与群鹿同行,麈尾摇动,可以指挥鹿群的行向。

“麈尾”取义于此,盖有领袖群伦之义。

魏晋六朝清谈家习用麈尾。

只有善于清谈的大名士,才有执麈尾的资格。

在这一点上,它有点像某些外国帝王和总统手持的“权杖”,起显示身份的作用。

那是不能随便交与他人,特别是交与侍从代为掌管的。

而“拂尘”,则是侍女一类人侍候主人时拿的东西,这是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

    ④东晋大名士王导有一篇《麈尾铭》:

“勿谓质卑,御于君子。

拂秽清暑,虚心以俟。

”麈尾本来的用途似乎是“拂秽清暑”,大约兼有拂尘、扇子的功用,可是“御于君子”,经清谈名士手执以后,身价倍增,谁还敢说它“质卑”呢?

    ⑤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实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其中所绘阮籍便手执麈尾。

七贤以嵇康、阮籍为首,看来阮籍执麈尾也隐喻有竹林清谈领袖之意吧。

此外,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中的孙权,也手执麈尾。

从而又可看出,麈尾虽是清谈所用的名流雅器,但因它能显示一种高雅的领袖身份,所以,名士平时自然可以手执,另一些虽非名士但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也可以拿。

    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

据《晋书·王衍传》记载,大清谈家王衍常用的是白玉柄麈尾,他的手和玉柄同样白皙温润,有一种病态美,历来为名士所称道。

《陈书·张讥传》记载,陈后主造了一个玉柄麈尾,认为当时配拿它的只有清谈家张讥,就把它赐给了张讥。

这两则故事说明:

 。

大名士王濛病重时,在灯下转动麈尾看来看去,长叹不已。

王濛死后,另一大名士刘惔把犀麈尾纳入棺中。

麈尾与名士,可真是生死与共了。

    13.从功用上讲,麈尾与拂尘、扇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分)

    14.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

(2分)

    15.因为文献界与文物界的脱节,《辞海·下册》4728页对“麈尾”的解说并不准确,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在第①段横线上为"麈尾"准确定义。

(2分)

    16.读过本文之后,你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

请用简洁的语言予以归纳。

(2分)

    17.积累链接:

请默写出教材中朱熹《观书有感》的最后两句诗。

(2分)

参考答案

 13.(2分)麈尾与拂尘、扇子的相同之处是都能“拂秽清暑”。

(1分)不同之处是拂尘与扇子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麈尾只有清谈名士和具有某种领袖资格的人才能使用。

(1分)

    (说明:

若分开表述麈尾与拂尘、麈尾与扇子的不同点,也可得分)

14.(2分)①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

    ②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

    (说明:

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15.(2分)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手执的一种道具。

或麈尾是魏晋清谈家经常用来拂秽清暑,显示身份的一种道具。

16.(2分)通过本文的阅读,可以了解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子的区别。

    (说明:

答对一点得0.5分,至2分为止)

    17.(2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明:

错一字扣1分)

**************************************************

 

(2011真题)江西

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林泉

一些科学家预测2012年地球将遭遇强太阳风暴袭击,届时将给地球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影响,其影响力将渗透到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人们不禁会问,这次太阳风暴是否真的会到来?

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

  太阳风暴是指太阳在黑子活动高峰阶段产生的剧烈爆发活动。

它爆发时释放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严重影响地球的空间环境,破坏臭氧层,干扰无线通信,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危害。

  空间天气和人类关系密切,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人类社会以灾难性打击。

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造卫星。

2000年7月14日,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ASCA)在太阳风暴中失去能源,姿态失控,几个月后便坠入了大气层。

在几个小时内,太阳风暴就能使人造卫星的寿命缩短大约两年。

因为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同时它还会在电路中引发错误的指令,或者造成放电等卫星故障。

此外,太阳风暴能量的注入会使得地球大气层膨胀,增加了低轨卫星的大气阻尼,让它们提早坠落。

  接下来毁坏的是供电系统。

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省有600万人在没有电力的情况下度过了9个小时,因为太阳风暴毁坏了电网中的变压器。

原来,随太阳风暴爆发时侵入的等离子体,会造成地球磁场的快速变化,变化的磁场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

但是电网的设计无法应付这些直流电,于是最大的危险就会出现在电网中造价高昂且难于更换的变压器上。

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会产生强磁场,它会使得不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其结果就是变压器的铜线升温熔化。

  太阳风暴还会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

它不仅会干扰传播信号的电离层,还会产生额外的噪音信号。

在2003年万圣节的太阳风暴中,除了民航客机的导航系统受到影响,太阳风暴中的高能粒子还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通讯。

特别是对于高纬度地区的航线,由于地球磁场的保护作用较弱,太阳风暴甚至会使得航班改变航线达数天之久。

  太阳每隔11年就会进入一次活动高峰年,会向外面抛出很多物质,就像“打喷嚏”一样,这让离它1.5亿万千米的地球也“感冒”。

其实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一直存在,只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来越大,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因而技术系统的灾害事件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程度也就越来越大。

目前来看,对于太阳爆发活动敏感的高技术系统主要有:

航天、通信、导航、电网、输油管道等系统。

但是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

太阳风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太空,而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阻挡效应,生活在地球上并不会因此受到过于明显的干扰。

专家们表示,当太阳风暴活动活跃时,黑子不断燃烧、爆炸,期间释放的大量紫外线会使地球上空的电离层浓度突然增加,吸收掉短波的能量,从而造成对短波无线电信号的干扰。

但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包括部分无线电都不通过电离层传播信号,因此一般的太阳风暴对地球表面的通信影响不会太大。

理论上,一般的太阳风暴强度还不至于冲破地球大气和磁场的保护,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构成致命威胁。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第8期)

22.文章以“太阳风暴对地球影响有多大?

”为题,有什么作用?

(2分)

23.阅读全文,概括太阳风暴可能对高度信息化的现代社会造成怎样的灾难性打击?

(3分)

24.从文章内容看,作者认为太阳风暴对人类的影响是否会逐渐加大?

为什么?

(3分)

25.文中以“打喷嚏”“感冒”来说明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2分)

26.把握文中有关信息,用“√”“×”判别下列说法的正误。

(3分)

(1)太阳风暴爆发时释放的大量带电粒子会侵蚀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造成卫星故障。

()

(2)太阳风暴会在电网中诱导产生电流,而不断上升的直流电产生的强磁场,会使得不

堪重负的变压器磁核饱和,铜线熔化,最后完全被毁坏。

()

(3)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并非那么“耸人听闻”。

理论上,太阳风暴对地球上的现存物种

不会构成致命威胁。

()

参考答案

22.引起读者思考,提高阅读兴趣,导入说明内容。

(2分)

23.损害人造卫星(1分);毁坏供电系统(1分);影响GPS的无线电信号(1分)。

24.会逐渐加大(1分)。

因为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建立的高科技系统规模越大,人们对这些系统的依赖程度也就越高。

而这些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却越来越敏感,易于受到损坏,因而,太阳风暴对这些技术系统造成的灾难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会越来越大(2分)。

25.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1分),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风暴对地球的影响,使人易于理解(1分)。

26.

(1)√(1分)

(2)×(1分)(3)×(1分)

******************************************************

(2011模拟)浙江省杭州市长山初中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面对海啸

说到海啸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深海地震所引发的。

如果海床有一块断裂下沉——地质学上叫做“潜没”——那么,海水就会倒灌进去。

可是,水却有一种恢复平衡的脾气,就像我们在海滩上游泳,海浪冲过来,又会退回去,这就是海水在做恢复平衡原状的表演。

于是,水的更替就造成了波浪,这就是海啸。

发生海啸这一区域的海水不干别的,只一味以波动形式把能量传播出去。

这种海水波动为地震所催生,同平常我们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海浪一般只在海面上起伏,没有深度,波幅也会随水变浅而很快衰减。

而地震造成的波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巨块水体的波动,当然能量就大得多了。

这巨大能量真要命,一路所向披靡,要靠冲刷人烟稠密的海岸才能消磨干净。

这次印度洋海啸后,俄罗斯科学家通过电脑模拟分析,发现那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

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海岸,左边则像千万根巨无霸箭头一样,朝着隔海相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射去。

所以,这几个国家所受到的灾害也特别巨大。

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却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海啸在外海时往往对船只的威胁不大,一般也不容易引起注意,只有当它到达岸边浅水处遇到阻碍时,才一举爬升,高达三四十米,就像岸边突然立起的水墙。

远离海岸时“水何澹澹”,靠近海岸却洪波涌起。

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日本。

日本地球物理学家兼文人寺田寅彦是一位具有自然忧患意识的科学家,在日本关东大地震后他总结道:

“关东大地震本身危害其实不大,但是,东京市民对地震表现恐怖和无知,却导致了一场大灾难”;他还留下了这样的警句:

“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

”真发人深省。

科学素养使他脑筋非常清晰,常常向世人发出居安思危的警告。

在《海啸和人类》里他就说,把地震海啸等的预防放到学校中进行,对于培育爱国精神教育来讲,是最具体和最有成效的方法。

后来,日本建立了海啸预警系统,世上还有美、俄两国也成立了相关机构。

可惜,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所以从这次“海啸事件”看来,世人也只能自己救助自己了。

我说的“世人”,当然是“地球一村”里的全体居民。

这点,通过此次灾难后“地不分南北,人无论老幼”的热情行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15.印度尼西亚、印度和斯里兰卡在这次海啸所受到的灾害特别巨大,阅读本文,归纳出其中的原因。

试题说明

行为目标:

考查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文意的能力。

内容领域:

筛选信息,把握内容,概括要点。

题型:

简答题

分值: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海底地震达到里氏九级的地方,正紧靠在印度尼西亚旁边,是印澳板块和欧亚板块连接的地方。

海啸从那里出发,右边就近冲向千岛之国的海岸,左边则像千万根巨无霸箭头一样,朝着隔海相望的印度和斯里兰卡射去。

(2分)

②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没有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没有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2分)

预估难度:

0.71

16.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①这些.就是这头海上巨兽特别可怕的地方。

②像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似乎还没有这个福份,来建造预警的科学设施,这次吃了大亏。

试题说明

行为目标:

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含义的能力。

内容领域:

说明文语言的简洁性,重点词语的指代含义。

题型:

简答题

分值: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远离海岸时“水何澹澹”,靠近海岸却洪波涌起,就像岸边突然立起的水墙。

(2分)

②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2分)

预估难度:

0.76

17.结合上下文,分析“天灾总是在人们淡忘它时降临!

”这一警句对于人类面对灾难的启示。

试题说明

行为目标: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内容领域:

题型:

简答题

分值: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

要加强对灾难来临的防范意识。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意对即可)

预估难度:

0.69

18.下列说法是否错误,并说明错误的理由。

①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大,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试题说明

行为目标:

考查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能力。

内容领域: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

题型:

判断分析题

分值: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①世界上遭受海啸损害最大的国家之一是日本。

②海啸波浪速度很快,波长很长,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所以破坏力特别巨大。

*******************************************************

 

(2011模拟)浙江省杭州市城南初中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

霉菌的功过

⑴在日常生活中,你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儿:

穿过的衣服、鞋帽,用过的皮包、浆糊,吃剩下的馒头、糕点,放置的水果、酱制品等等,放上一段时间以后,它们上面就会长出一点点、一堆堆、一簇簇绒毛般的东西,还散发出一阵阵难闻的霉味。

⑵特别是在黄梅天,这种长霉的现象更是常见啦!

你可能由此而产生一种对霉的厌恶情绪。

⑶霉是什么呢?

霉属于真菌,叫霉菌。

常见的霉菌有根霉、毛霉、曲霉和青霉等等。

⑷自从显微镜发明以后,人们对霉菌了解得更清楚了。

霉菌形成的菌落,开始的时候颜色很淡,随着菌丝不断扩展蔓延,颜色就逐渐加深;常见的有黑、绿、白、灰、棕和土黄等色。

它们的形状,有的象绒毯,有的象棉絮、蜘蛛网,菌丝宽几毫米,肉眼往往也能看得见。

菌丝是单细胞的或者多细胞的分枝,上面还能产生出孢子来进行繁殖。

⑸应该说,霉菌对于人类有功有过。

的确,有些霉菌会引起衣服、食物和物品的霉烂,使人和动植物得病。

比如,小麦赤霉、稻恶苗赤霉会引起小麦、水稻病害,黑根霉引起甘薯得软腐病,青霉引起柑橘得青霉病等等。

⑹你买来的橘子,时间放长了,往往会看到橘子皮烂了一块,周围有绿色的一圈,上面竖立着许许多多绿绒毛。

你剥开橘皮,发现里面的橘瓣也腐败了。

如果尝一下,怪苦的,赶忙吐出来,嘴里还会残留苦味。

这是青霉在作怪,它分解吸收橘子里面的营养,供自己发育的需要,排出废物,腐蚀整个橘子,使橘子从外表一直烂到了里面。

人们吃了这种腐败的橘子以后,带苦味的毒素就会在消化道里引起不同程度的肠炎或胃炎。

⑺发霉的花生和玉米,往往寄生一种黄曲霉菌,其中有些菌株会产生一种带有萤光的黄曲霉毒素。

人、畜吃了发霉的花生、玉米以后,常会引起肝癌。

这种毒素要在280-300摄氏度才会被破坏,一般的煮或炒,是达不到这个温度的,因此发霉的花生和玉米一定不能吃。

⑻霉的利用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了。

周代,有种专职的官员,专门从黄色曲霉中取得一种黄色的液体,来染制皇后穿的黄色袍服——黄衣。

古人不仅早就知道用霉来制酱,还懂得用豆腐和浆糊上的霉来治疗伤口出血和疮痈等疾病,能起消炎和愈合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