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6827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docx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调研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2x年监督工作计划,4月份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国务院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为配合此项工作,全国人大环资委成立了由蒲海清副主任委员为组长,汪纪戎、倪岳峰副主任委员为副组长,汪光焘主任委员、包瑞玲、许健民、张兴凯、张洪飚、孟伟、顾逸东、蒋庄德等委员参加的调研组。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调研工作非常重视,陈至立副委员长亲自参加了广东调研,实地考察了广州、佛山和珠海的有关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和环境监测站建设等情况,并对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

为做好议案办理工作,我委还邀请提出有关议案的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了调研。

今年2月至3月,调研组分4个小组,先后赴上海、福建、贵州、重庆、广东、山西和陕西7省(市)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北京市有关情况进行了解。

赴地方调研前,调研组听取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汇报,并请各省(区、市)人大环资委协助提供了相关材料。

调研结束后,全国人大环资委召开了全委会,听取了环境保护部代国务院拟的报告稿,并提出了相关意见。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国务院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将十一五期间实现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10%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约束性指标。

近年来,围绕落实污染减排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入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同时注意到大气污染防治,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国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并部分好转

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

202x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2x年减少8.95%,污染减排取得重要进展。

202x年全国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较202x年分别下降了16.7%、14.9%和3.7%。

酸雨发生面积和影响范围没有明显变化。

多数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202x年,全国监测的519个城市中,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从202x年的60.3%增加到76.8%,劣于三级的比例从10.6%下降到1.4%。

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增加,平均达到90.5%,较202x年增加5.8个百分点,提前完成了环保重点城市十一五规划目标。

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近年来,北京、山西等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北京市为确保奥运空气质量,共实施了14个阶段200多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奥运期间,北京市和周边地区共同实施区域联防机制,确保了奥运期间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山西省202x年大气环境质量在全国倒数第一,大气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近几年,山西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从202x年起连续三年持续下降,到202x年已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97.8%,减排进度和减排量均在全国名列前茅。

(二)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

重点行业减排效果明显。

通过实施脱硫电价政策,火电厂脱硫工程取得积极效果。

202x年底,全国投运的火电脱硫设施已达3.63亿千瓦,占全部火电机组的60.4%,形成脱硫能力约1000万吨/年。

各地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近三年来,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3420万千瓦,占十一五关停目标的68.4%,每年节约燃煤4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00万吨。

清洁生产稳步推进。

上海市把清洁生产作为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措施。

通过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清洁生产已从工业系统扩大到所有产业领域。

广东、福建等地都对污染严重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全国近9000家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方案,削减污染物10%以上。

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近三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共下降10.08%,相当于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约2.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9万吨。

钢铁企业焦炉、高炉和转炉煤气的回收利用率提高到97.8%、93.5%和90.98%。

(三)城市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城市集中供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近年来,各地加大取缔和改造燃煤锅炉力度,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等措施,污染排放得到大幅削减。

陕西省拆除燃煤锅炉3000多台,实施气化陕西工程,202x年10个设市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平均达到321天,比202x年提高60天。

202x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到30亿平方米,为改善城市大气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清洁能源使用量逐步提高。

202x年全国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使用量较202x年增长37.2%,天然气用量增长61.4%,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硫240万吨。

大中城市普遍推行清洁燃料代替燃煤。

北京市从xx年到202x年的xx年间,对9.4万住户实施煤改电,较好地解决了低空污染问题。

重庆市投资40亿元对燃煤锅炉、工业炉窑等用天然气代替燃煤,年减少燃煤200万吨,削减二氧化硫排放量11万吨、可吸入颗粒物5.7万吨、氮氧化物1万吨。

通过推广清洁燃料,优化了居民用能结构,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

建筑扬尘污染有效抑制。

建筑工地扬尘是城市颗粒物污染的来源之一。

西安等地通过绿化覆盖、地面硬化、加强管理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城市扬尘的产生和排放。

上海市建立了扬尘污染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划定了728平方公里的扬尘控制创建区,全市区域降尘量平均下降了20%。

202x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有效抑制了城市扬尘污染。

(四)机动车污染控制得到加强

环保标准不断完善。

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和修订了20多项机动车排放标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排放标准体系,有效遏制了新生产机动车污染排放。

完善汽柴油车技术标准,制定乘用车燃料消耗标准,鼓励环保节能汽车发展,促进了汽车产业的技术升级。

我国用3年时间实现了从国0向国1标准的过渡,现已开始实施国Ⅲ标准,北京等城市率先实施国Ⅳ标准。

机动车污染控制制度有效实施。

全面实施新生产环保达标车型核准制度,加大对新车检测力度。

部分城市实施了环保标志管理,加大淘汰高排放老旧车辆的力度。

近三年来,上海市共报废更新公交车8000多辆。

提高车用燃油品质,淘汰含铅汽油,部分城市全面供应使用国Ⅳ标准车用燃油。

广州、贵阳、西安、重庆等城市对公交车进行了燃油改气工作。

深圳市率先在国内建成使用机动车排气检测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对26家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站进行联网监控。

公共交通建设不断加快。

全国大中城市普遍设立公交专用线,公共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北京、上海、重庆、广州等城市将发展地铁和轻轨建设作为十一五城市交通发展的重点,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减少了机动车污染排放。

202x年,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长度达264.3公里,日均客运量达30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8.2%,公交专用道达86.2公里。

(五)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逐步健全

大气污染相关法律逐步健全。

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快制定或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各项法律,为减少和控制产生污染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不少地方完善了配套法规建设,浙江、天津、深圳等省市都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增强了法律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配套法规、规章和标准不断完善。

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法规。

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汽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等规章,出台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车用汽油有害物质控制标准》,制定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逐步建立。

广东、上海、山东等地还制定并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污染排放标准,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长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历史欠账增多,加之长期形成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产生大量新增污染物排放,同时,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进一步加大了大气主要污染物削减难度,致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等煤烟型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成为产生大气污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危害日益凸现,可吸入颗粒物已经成为城市空气最主要的污染物。

当前,新老污染交错,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面临的情况极为复杂,任务极其艰巨。

(一)大气主要污染物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造成巨大压力。

燃煤是我国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粉尘等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十五以来,我国煤炭消费量从15.2亿吨增加到27.4亿吨,增长80.3%,平均每年增长2.1亿吨。

偏重的工业结构加大了大气污染物削减难度。

202x年我国重工业增长13.2%,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0%。

虽然全国前三年已经完成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任务的89.5%,但各地任务的完成情况进度不一,有些地方任务完成尚未过半。

目前,在全国现役燃煤机组脱硫设施投运比例已经过半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减排二氧化硫的难度增大。

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逐渐增加,控制氮氧化物的要求日益迫切。

(二)大气污染的区域型、复合型特征加重

区域大气污染出现恶化趋势。

城市能源大量消费造成多种污染物高强度集中排放。

城市集群现象加剧了污染物在不同城市间扩散,导致污染区域逐步扩大。

据环保部门分析,通过气流输送进北京市的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30%。

当前,酸雨、臭氧污染和细颗粒污染突出表现为区域性大气污染。

据气象观测显示,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区域性光化学污染严重,珠三角地区灰霾天气日趋严重。

202x年,珠三角地区平均灰霾天气在100天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仅从行政区划的角度考虑单个城市大气污染的防控措施,不仅治理成本高,而且难以有效地降低污染程度,区域联防联控的管理机制亟待建立。

空气质量评价体系已不适应发展需要。

我国采用空气污染指数表征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现行对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仅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指标。

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确定的衡量空气质量标准的9种污染物中,只有少数城市开展了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监测,其他污染物仅进行选择性监测。

目前,我国大气污染已经从煤烟型污染演变为煤烟型和氧化型复合污染。

pm2.5、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相互耦合,经过二次反应后形成高浓度细粒子污染,造成空气能见度降低、地面臭氧浓度升高、大气氧化性增强,已成为产生灰霾、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pm2.5等部分污染物未纳入评价体系,造成环境部门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不能客观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所公布的空气质量等级往往又与公众的感受有较大差距。

(三)机动车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影响日益突出

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长迅速。

从202x年到202x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2421万辆增加到6467万辆,增长了1.6倍。

据统计,202x年,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占总量的50%,一氧化碳占85%。

近年来,机动车销量增长迅速,202x年汽车产量达到934万辆,但1.3升以下排量汽车份额仅占25%左右。

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气体形成的光化学烟雾日益严重。

在煤烟型污染得到初步控制的情况下,机动车污染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

机动车污染防治缺乏统筹协调。

机动车污染防治包括在用车检测、车用燃油及添加剂管理、车辆报废与回收等多个环节。

由于缺乏有效地协调机制,管理部门间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尚未形成综合管理的合力,影响了机动车污染控制的效果。

由于检测技术落后、成本高等原因,法律关于环保部门对在机动车停放地进行环保检查的规定、超标车辆不得上路行驶的制度、年检制度等在实施中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农村地区大气污染问题显现

乡镇工业污染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空气质量总体好于城市地区,但乡镇企业点多面广,企业集约化程度低,污染治理水平相对落后,污染排放量较大。

随着城市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推进,一些焦化、冶金、建材等污染企业不断向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迁移,造成污染也随之转移。

由于基层环保部门监测能力严重不足,对污染源的监督不够,一些乡镇工业排放有味、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周围农民生产生活,由此引起的投诉明显增多。

夏秋两季大量农作物秸秆焚烧对周边大气环境也造成严重影响,不少地方为禁止秸秆焚烧采取严防死守措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党中央重视、群众关心、国际关注。

大气污染不仅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解决大气污染问题,必须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负责、政策引导,突出重点、防治并重,依法推动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一)进一步提高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大气环境状况是影响环境质量、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愈益构成严重制约。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大气污染产生的酸雨、粉尘、光化学烟雾等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一些地方发生的污染事件严重损害群众利益,酸雨污染水体影响了生态环境改善。

同时,大气流动性强的特性使大气污染问题成为重要的区域性环境问题,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可以说,大气污染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改善,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的国际影响和对外交往。

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作为检验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二)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严格环境准入制度。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从源头防治大气污染的根本措施,大力推进规划环评工作。

严格项目审批,严防落后产能转移,严禁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确定发展方向。

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准入条件和排放标准,对已无环境容量的区域禁止新建增加污染排放量的项目。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建议国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地方政府和企业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在重视gdp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环境保护。

建议国家从长远战略考虑,出台支持小排量、低污染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导向性政策,提高小排量汽车市场份额。

解决燃油清净剂强制添加政策与自愿选择政策不一致的问题。

大力推进洁净煤技术的运用,提高原煤洗选比例。

重视经济政策支持。

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快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补偿政策,引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尽快落实国家202x年提出的关于提高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的政策。

研究制定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经济政策。

注重调整农村能源结构。

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但距离满足需要还有差距。

建议国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村能源紧缺的问题,减少农村生产和生活用煤带来的污染排放。

强化企业和公众环保责任。

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要落实地方政府的减排责任,也要强化企业和公众的环保责任,明确企业减排的主体地位。

既要鼓励企业依法治污,又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倡导公众选择简约的生活方式,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三)采取综合措施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全面落实与大气污染防治相关的各项法律。

近年来,涉及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陆续出台或修改,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当前,要把《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同时,要进一步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从源头控制污染,促进能源的节约使用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加快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煤层气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并要与群众生活紧密结合。

要重视核电的开发利用,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加强对核心技术的科研工作和安全监管,确保核电科学、健康、安全发展。

推动研究建立低碳经济试点。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

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等,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重点工艺技术示范工程,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推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建设

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大气环境指标体系。

现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是xx年针对煤烟型污染建立的,虽然xx年进行了调整,但已不适应当前发展阶段,不能客观反映污染特征与群众感受。

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体系。

研究建立适应区域污染特征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增加臭氧、一氧化碳、pm2.5、能见度等监测指标。

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随着污染治理技术进步提高排放标准。

鼓励地方根据实际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标准。

健全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体系,有效控制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

尽快启动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工作,修订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严格氮氧化物控制要求,加快推动氮氧化物控制技术设备的国产化。

切实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大气环境监测技术装备的投入力度,建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运行费用保障制度。

统筹城乡环境监测工作,加快基层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视对农村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信力。

增加市、县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点数量,科学合理布局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反映城市环境质量现状。

加强对排放有毒有害气体污染源的监督性监测,完善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尽快形成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确保监测数据全面反映污染排放情况和变化趋势。

(五)进一步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要及早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计划。

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中的职责和分工。

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明确将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准入的重要条件,禁止无证排污或不按规定排污。

进一步理顺环保与公安、交通管理和质检等机动车管理相关部门的关系,在法律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形成合力。

加快出台高排放车辆污染治理的法律措施。

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构建区域空气污染综合防治体系,预防和控制区域性大气环境污染。

加强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监测网络的数据共享和会商。

进一步细化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刑事犯罪构成特征和认定的方式方法。

增强处罚力度,提高处罚额度,对造成严重污染的直接责任人追究法律责任,增强法律威慑力。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