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68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9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docx

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

2015年01月27日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

2015年01月27日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4•常德)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2.(2014•福州)举世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大

B.

音色好

C.

音调高

D.

振幅大

 

3.(2014•德阳)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重敲音调高

B.

轻敲响度大

 

C.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

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4.(2014•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

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5.(2014•益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B.

发生雷电时,震天的雷声是通过电流传播的

 

C.

教学楼前后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外来的噪声

 

D.

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6.(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7.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B.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

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

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8.(2014•苏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9.(2014•东营)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

C.

降低噪声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

 

10.(2014•山西)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11.(2014•随州)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象之间的“交谈”有时用超声波,声音很小,人类听不见但大象们能听清

 

B.

静谧的夜晚我们身边的狗狗有时突然耳朵一竖并转动几下,这可能是狗狗听到了人类听不见的声音

 

C.

家人之间悄悄说话,身边的狗狗无动于衷,因为“悄悄话”的频率狗狗是无法感知的

 

D.

因为大象和狗的“发声频率”没有重叠区,所以狗的叫声大象永远也听不见

 

二.填空题(共12小题)

12.(2014•黄冈)端午节赛龙舟时,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_________ 而产生的,鼓声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传到人耳.如图所示,全体划桨手在鼓声的号令下有节奏地齐向后划水,龙舟就快速前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 .

 

13.(2014•河南)如图是一个纸盒、两支笔和四根宽窄不同的橡皮筋制作的“橡皮筋吉他”.拨动a、b、c、d四根橡皮筋, _________ 音调最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声的 _________ 不同.

 

14.(2013•佛山)往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时可发出“1,2,3,4,5,6,7,i”的音,发出声音的响度 _________ ,最右边瓶发出的是 _________ 音(选填“1,2,3,4,5,6,7,i”);透过玻璃瓶看到物体的颜色是由 _________ 决定的.

 

15.(2014•盐城)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_________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_________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_________ 发生改变.

 

16.(2014•徐州)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的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纸盆由于 _________ 发出声音,声音通过 _________ 传到烛焰处,烛焰的晃动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 .

 

17.(2014•锦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 _________ ,吹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 .

 

18.(2014•厦门)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 _________ 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_________ 不同的声音.

 

19.(2014•白银)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_________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_________ .

 

20.(2013•鞍山)如图,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病人诊病.听诊器运用了声音 _________ (填“具有能量”或“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送到医生的耳朵,这样可以提高声音的 _________ (填“音调”或“响度”).

 

21.(2014•广安)我市为迎接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做了大量的工作,控制噪声污染就是其中一项,我们用 _________ 为单位来表示噪声的强弱等级.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从 _________ 减弱噪声.

 

22.(2014•昆明)经常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观众,只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在播音,这是观众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 进行判断的;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_________ Hz~20000Hz:

靠近居民区的高速公路两旁一般都安装有隔音墙,这是在声音 _________ 减弱噪声.

 

23.(2014•淮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 _________ 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 _________ 控制噪声.

 

三.解答题(共6小题)

24.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5.小兰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

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好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控制条件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

/cm

琴弦的横截

面积/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2)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编号为 _________ 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

(3)研究上述问题的方法是 _________ .

 

26.小红观察到乐手在演奏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时,这些乐器的弦在振动.并且弦张的越紧,振动的越 _________ ,发声的音调越 _________ .

小红猜测:

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音调/Hz

A

40

0.3

700

B

40

0.5

500

C

尼龙丝

30

0.5

600

D

40

0.5

500

E

尼龙丝

40

0.5

500

①分析AB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②分析CE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③分析BDE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27.小兰在观察提琴、吉它、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出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的条件

编号控制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粗细(mm2)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小兰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有关,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

 _________ 的琴弦.(只填字母)

(2)如果她选择编号A、B,小兰是用来研究弦发生的音调与 _________ 有关.

(3)探究过程通常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

④得出结论,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 _________ (只填写数字代号)

 

28.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_________ 

A.探究 _________ 

B.探究 _________ 

C.探究 _________ 

D.探究 _________ .

 

29.观察图中的各图后,再回答问题

(1)由图 _________ 可知,液体 _________ 传播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2)图 _________ 说明,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3)由图 _________ 可知,重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 .

(4)图 _________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015年01月27日左伟的初中物理组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2014•常德)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

 

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

考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响度和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调的高低和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但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解:

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幅度有关,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边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小,进一步推论得: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及基本性质,是一道基础题.在平时要注意积累,不光是理论知识的积累,还要注意对一些实验知识的积累.

 

2.(2014•福州)举世瞩目的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上,女高音歌唱家安娜的歌声倾倒了无数观众,“女高音”是指声音的(  )

 

A.

响度大

B.

音色好

C.

音调高

D.

振幅大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正确理解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能辨别物体.

解答:

解:

“女高音”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音调的有关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3.(2014•德阳)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重敲音调高

B.

轻敲响度大

 

C.

两次敲击音色不同

D.

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考点: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固定不变的,故音调不变;音色也是不变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导致音叉的响度不同.

解答:

解:

同一个音叉的发声频率是固定不变的,故音调不变;音色也是不变的,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导致音叉的响度不同.

故选D.

点评:

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4.(2014•呼和浩特)关于声现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响度大

 

C.

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

 

D.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响度.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

解:

A、调节音量按钮会改变声音的强弱,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女高音”歌唱时比“男高音”音调高,故B错误;

C、钢琴发声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秒,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102米/秒,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

本题考查声音的响度、音调,声音产生的条件及声音的传播速度,属于易错题目.

 

5.(2014•益阳)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们能根据声音的响度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B.

发生雷电时,震天的雷声是通过电流传播的

 

C.

教学楼前后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外来的噪声

 

D.

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考点:

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A、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响度、音色;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控制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D、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解答:

解:

A、人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色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故A错误;

B、发生雷电时,震天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

C、教学楼前后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外来的,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控制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6.(2014•广州)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A.

B.

C.

D.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解答:

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

故选B.

点评: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

 

7.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B.

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

 

C.

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

D.

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应用题.

分析: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丙振动频率大,丁振动频率更大,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

甲振幅最小,丁的振幅较大,乙和丙振幅相同,故乙丙响度相同.

该图不能反映出发声体的音色.

故选A.

点评:

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8.(2014•苏州)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B.

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D.

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3)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解答:

解:

A、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故A正确;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声音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等基本知识,是一道综合题.

 

9.(2014•东营)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

绿化居住环境

B.

缓解“热岛效应”

C.

降低噪声污染

D.

减少大气污染

考点:

防治噪声的途径.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

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

解答:

解:

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

故选C.

点评:

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上.

 

10.(2014•山西)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

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

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考点:

声音的综合利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

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解答:

解:

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故C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了多个知识点的题目,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