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697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新公共管理”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等国家出现的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模式,主要是来自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和政治学理论的一些关于行政改革的理论设想,以及对近20年来经济与合作组织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做法的理论概括。

2.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3.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4.非营利组织是有别于政府组织(第一部门)、营利组织(第二部门)的各种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总称,它提供部分公共物品与服务,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益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重要特征。

5.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简而言之,所谓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6.目标管理是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7.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8.“政府再造”就是通过“政府再造工程”去重塑社会,以引导、管制、及控制经济、社会的发展。

“政府再造”揭示了政府改革的本质,即政府改革将涉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既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政府外部关系的改革。

9.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简而言之,所谓公共管理职能主要是涉及一国公共管理部门在特定环境中应该管什么的问题。

10.所谓“企业型政府”是与“官僚政府”相对应的。

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政府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与“官僚政府”相比,“企业型政府”是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

11.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

12.政策评估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对政策过程、政策绩效进行分析判断的行为。

政策评估的目的在于调整、修正政策和制定新政策。

13.“政府失败”: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14.绩效管理:

所谓绩效管理是在设定的公共服务绩效目标的基础上,对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全过程进行追踪监测,并作出系统的绩效评估的过程。

可以说,绩效管理是公共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15.公共权力的监控是指包括公共管理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监控主体,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和控制。

16.物品可以分为天然物品和经济或社会物品两大类,前者由自然原因而形成,后者则因人的智力和体力投入而生成。

由公共资金或资源投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被称为“公共物品”。

17.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者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18.电子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和其他服务,从而建立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品质的政府。

二、简答题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1)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2)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3)制衡性与自主性

 (4)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5)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有何作用?

(1)使公共管理的责任落到实处。

(2)能较好地满足服务对象的不同要求。

(3)体现了公共管理的结果导向的精神。

(4)满足了评估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重要求。

3.公共权力的内涵是什么?

与一般权力相比公共权力具有那些特性?

1)公共权力的内涵

  

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

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

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2)公共权力的特性

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具有其特性:

社会性。

政治性。

工具性。

独立性。

多元性。

4.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公共政策是公共行为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威当局),在职能范围内为了某一特定的目的(如解决和处理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达成公共利益或公共目标),经过政治活动(或协调)所选择的行动方案,并通过公共管理过程实现这一特定目标的过程。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各项方针、原则、策略、措施、计划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公共政策的主要表现形式。

公共政策具有以下性质:

(1)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

(2)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3)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4)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时效性

(5)公共政策的多样性和多效性 

5.公共责任的概念以及公共责任的性质是什么?

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

公共责任除了具有一般责任的性质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从公共权力的来源看,公共责任是公共组织整体上对全体国民负责任。

包括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

性质:

公共责任是一种任务;

(2)公共责任是一种义务;(3)公共责任是对公共权力行使过程进行监控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公共权力进行约束的基础。

6.如何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1)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2)正确认识市场失灵;(3)减少政府失灵,比如尽快培育市场和发展市场体系、解决市场分割问题、主动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等。

7.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和任务性职能?

公共管理的程序性职能表现的是管理活动的共性方面,也是所有管理活动中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职能。

由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构成。

公共管理的任务性职能是公共部门在社会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具体的、特定的作用,反映了公共部门活动的个性方面。

有经济职能、政治职能、社会职能、文化职能等构成。

8.公共性对公共管理整体的要求有哪些?

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和公共组织的公共属性的简称,公共性对公共管理整体有以下要求

第一,公共管理应该坚持公益性。

第二,公共管理应该坚持非营利性。

第三,公共管理应该坚持服务性。

第四,公共管理应该坚持公开性。

第五,公共管理应该坚持责任性。

9.什么是公共组织?

它与非公共组织有何区别?

公共组织是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有公共责任、以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为基本职能。

政府是典型的公共组织。

与非公共组织在基本目的、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活动的目的不同:

非公共组织追求的是组织成员的私人利益、其目的是为社会中的相关利益者服务,而不是为全社会服务;公共组织则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追求的是全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整体利益。

(2)为社会所提供的服务不同:

非公共组织以从事商品、劳务生产为活动内容,向社会提供的是各种不同的私人产品;公共组织则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3)管理对象不同:

非公共组织职能以本组织成员为管理对象;公共组织的管辖范围可以是整个社会,以全社会的公共事务为自己的管理对象。

(4)活动的依据不同:

非公共组织主要以商品买卖的价值规律、以组织成员的自愿结合、共同订立的规章制度为活动依据;公共组织则以国家强制权力为活动依据。

10.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1)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

(2)公共管理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3)公共管理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

(4)公共管理也涉及大量的公共行政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5)公共管理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

(6)公共管理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

三、论述

1.试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说明如何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区别:

(1)运行目的:

政府运行目的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市场运行的基础是交换,目的是互利。

(2)运行方式及特点:

政府运行方式主要是通过财税政策、货币政策、技术贸易政策等来调控市场运行,通过各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来规范、约束各个市场主体及其行为。

政府行为一般具有公共性、普遍性、强制性和非营利性等特征;市场行为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一切交易都必须在自愿、等价、互惠的基础上运行。

(3)运行的结果:

政府运行的结果可能是资源的有效配置或资源的浪费,可能是公共物品供求平衡或者不平衡;市场运行的结果一种是在交换中每个人追求最大利益,资源得以有效配置,一种是在交换中每个人追求最大利益,损害了社会利益,经济波动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4)担负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主要是提供公共物品;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满足人们私人物品的需要。

政府与市场的联系:

(1)市场有效,政府也有效;

(2)市场有效,政府失灵;(3)市场失灵,政府有效;(4)市场失灵、政府无效。

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问题:

(1)政府全能、市场无用论;

(2)政府“无为而治”、市场万能论。

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措施:

(1)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

(2)正确认识市场失灵;(3)减少政府失灵。

2.试述目标管理的优缺点及在公共部门运用的局限。

目标管理是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1)目标管理的优点:

目标管理的优点至少有5个方面:

激励明显。

管理有效。

任务明确。

控制有力。

自行管理。

(2)目标管理的局限:

 

容易注重短期目标。

设置目标存在困难。

难以权变。

(3)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由于公共部门所处的环境比较私部门所处环境要复杂多变,因而目标管理运用范围和程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但研究表明,在官僚体制中建立信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目标管理的实施通常以一年或少于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容易忽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3.试述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动因和内容。

主要动因:

(1)经济体制的转轨推动公共组织的变革;

(2)政治制度的更迭导致公共组织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促进或制约公共组织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重大变化影响公共组织的变革。

主要内容:

(1)公共组织职能的变革:

从职能作用的领域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政治职能为中心,逐渐向以经济职能、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科技文化职能为重心转移;从职能作用的性质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保卫性、统治性职能为主向管理性、服务性职能为主的方向转变;从职能的分化程度来看,公共组织的职能由原来混淆不清向高度分化转变;从职能行使方式来看,公共组织是由以人治为主转向以法治为主、由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

(2)公共组织结构的变革:

在横向部门结构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公共管理的过程来看,正在由重决策与执行部门而轻监督、咨询、信息等部门的倾向,向重咨询、信息、监督部门转变,力求与决策、执行部门相平衡;二是从公共管理的作用领域来看,由以微观管理部门为主转向以宏观管理部门为主的变革。

在纵向层级上,整个公共组织结构有着从集权式、尖塔型的结构形式向着分权式、扁平型的结构形式发展的趋势。

(3)公共组织全力关系的变革:

在对一般事务的管理上是从集权型走向分权型,而在对宏观事务的管理上是从分权型走向集权型。

主要表现在:

公共组织向社会还权;横向分权;在纵向权力分配上,有着集权与分权互相融合的趋势。

4.公共权力的内涵是什么?

与一般权力相比公共权力具有那些特性?

(1)公共权力的内涵

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是全体社会成员,而行使者是公共管理者;

公共管理者获得的权力是由全体社会成员授权赋予的合法权。

公共权力的最终作用对象是公共事务。

公共权力的目标是谋取公共利益。

(2)公共权力的特性

公共权力与一般权力相比具有其特性:

社会性。

政治性。

工具性。

独立性。

多元性。

5.试述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与局限。

作用:

(1)基本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

社会服务功能、社会沟通功能、社会评价功能、社会裁断功能、社会调节功能、社会协调、代理功能、倡导社会文明职能;

(2)基本政治作用主要有:

政府合法性的资源供给者、政府权力的监督者、民主价值观的培育者、公民参政素质的促进者;(3)在中国转型时期的独特功能: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和规范市场、推动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形成自律性的社会秩序。

局限性:

(1)志愿组织的非志愿性;

(2)独立组织的非独立性;(1分)(3)政府职能的虚假转移;(4)受到责任和腐败问题的困扰。

6.试分析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职能体系的确定依据、内容及其限度。

确定依据:

市场机制存在缺陷:

(1)市场不能消除垄断和非公平竞争;

(2)市场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3)市场无法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4)市场不能解决社会福利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化问题;(5)市场不能确定和控制宏观经济总量平衡。

内容:

(1)限制垄断和促进竞争;

(2)界定和维护财产权,克服外部性;(3)提供公共物品;(4)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化;(5)调控宏观经济。

限度:

(1)公共决策的复杂性导致政策选择的偏差;

(2)政策实施的复杂性导致政策结果的扭曲;(3)寻租活动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4)公共部门系统存在低效率常态。

7.政府与社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才能彼此良性互动?

(1)明确良好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

良好政社关系的发展目标是政府与社会关系达到良性互动,“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能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

“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含义是:

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扩大社会自治功能,即在转变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自身的作用,把原来由政府包办的大量社会事务交还给个人、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

(2)按“小政府”的客观要求改革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

改革政府机构

规范政府行为

(3)按“大社会”的内在要求改革社会。

提高社会自治能力

培育社会中介组织

建立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8.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

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

  

(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  

(2)理论上的包容性  

(3)学科的年轻性

四、案例分析

城市乞讨人员是城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城市管理中令人头痛的问题,以至2004年6月举行的政协北京市第十届委员会第十四次主席会议,专门审议了一项题为《关于加强我市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和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般而言,对乞丐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政策逻辑。

一种逻辑是从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角度出发,反对政府干预和限制乞丐行乞。

这种观点认为政府采取限制乞丐的行为是一种“歧视逻辑”,一种“面子逻辑”,一种“强权逻辑”,违反最基本的人权;政府作为全体公民的代表,理应该维护乞丐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一种逻辑是从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角度出发,赞同政府干预和限制乞丐行乞。

这种观点认为限制乞丐是现代文明的必然要求,乞丐有职业化趋势,很多人利用行乞谋取暴利;乞丐不劳动而获取成果,不利于社会发展;乞丐也影响了被乞丐人的行动自由,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代表,理应该采取强制措施治理乞丐问题。

请问:

你对以上两种政策逻辑有何看法,你认为治理城市乞讨人员的合理对策有哪些?

(1)这两种政策逻辑都具有两重性。

它们的合理性在于,前者强调了乞丐行乞也是一种人权,理应得到合理的保护;后者强调了乞丐行乞对社会秩序和社会文明的消极作用。

它们的局限在于,前者忽略了社会和他人的权利,同时,乞丐中的多数行乞是一种不得已的行为,放任乞丐行乞并不是尊重乞丐人权的最好方式;后者的局限是,除了限制乞丐的公共权利和自由外,本身并没有解决乞丐问题,只是将这一问题要么转移到其他地方,或以其它方式表现出来。

(2)对城市乞讨人员的治理,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良好的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为乞丐退出乞丐市场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激励。

第二,发挥社会慈善组织、社区和私人团体作用,使乞丐获得及时救助,从而放弃行乞的选择。

第三,完善和规范乞丐市场,为乞丐乞讨提供更好的法律环境和制度保证。

包括有效打击乞丐犯罪集团,维护正常乞丐者的权利;部分限制乞丐行乞的过激行为,维护施舍者的方便和行动自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