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7082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 15国共十年对峙.docx

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考点15国共十年对峙

考点15国共十年对峙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1930年3月,中共中央文件规定,“没收士地后一定要宣传土地是天生的,打破私有的观念,并宣布土地的所有权归苏维埃即是归群众自己,禁止土地的买卖”。

这一规定说明了()

A.纠正了土地革命中的错误路线

B.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

C.土地政策具有一定的“左”倾色彩

D.土地问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

”据此可知,《宪法大纲》()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3、1929年2月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的信: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

(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这说明(  )

A.中共中央坚持走苏俄道路B.中共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C.中共当时存在性质转变的危险D.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领导岗位

4、1927年8月,中共八七会议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该书强调指出:

“工人阶级的革命党,要纠正自己的错误,只有公开的批评这些错误,而且要使全党党员都参加这种批评。

……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我们是最先进的阶级,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的纠正。

”这材料反映了中共()

A.认识到工人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B.主张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相结合

C.放弃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摸式D.已经从国民革命中吸取了教训

5、“(这次)会议原定是政治局会议,而不是扩大会议。

博古最初不同意扩大到军团主要领导参加,但军团领导人纷纷要求,才同意了。

这就为在会议中提出改组中央领导,让毛泽东进入中央常委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提出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B.决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D.解决了组织和军事上的问题

6、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D.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7、1930年,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道: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的头脑和心腹。

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置他的最后死命。

这一斩断统治阶级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的残酷争斗,主要是靠工人阶级的最后激烈斗争——武装暴动。

”这一论断()

实际上是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否定B.表明中共尚未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C.对中国国情进行了正确分析D.表明党内有人没有坚持毛泽东思想

8、蒋廷黻在《大公报》上撰文指出,在江西苏区,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够抵抗十倍其众的国民党军队,至今坚挺不倒,根本原因在于它实行了国民党不能实行的民生主义。

这里,蒋廷黻所说的“民生主义”是中共实行的()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土地革命

C.创建革命根据地D.开展游击战争

9、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决议指出:

“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想‘以乡村包围城市’‘单凭红军来夺取城市’是一种极错误的观念。

……所以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以树立武装暴动的中心力量。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B.主张将农村工作与城市工人罢工结合

C.认为农民战争影响了城市工人罢工D.要按照“一大”的指导思想展开工作

10、1928年毛泽东说:

“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

”这反映了当时毛泽东()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D.坚持共产党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11、下表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自成立到更名的过程,本质上反映了()

时间

1931年11月

1934年10月

1935年10月

1937年9月

主要史实

成立于瑞金

撤离江西苏区

转移至陕甘苏区

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A.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

B.见证了国共两党合作-对峙-合作的历程

C.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的曲折

D.反映了中共在建立和管理国家方面的不成熟

12、《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

“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翰(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

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

”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

13、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4、1935年红军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对于这次会议的概况叙述准确的有(  )

①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②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④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

15、“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A.革命道路和革命进程B.组织调整和军事路线

C.领导阶级和革命同盟D.思想路线和革命目标

16、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关于瑶苗民族中工作原则的指示》(1934年)、《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1935年)、《对内蒙古人民宣言》(1935年)等文件中,均明确表示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

这些政策在当时有利于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

C.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建立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

17、美国作家哈里森说“(长征)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

”表明了长征(  )

A.翻开中国革命的新篇章B.传播了中共革命的精神

C.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D.对世界局势产生了影响

18、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这首《沁园春?

雪》写于1936年。

此时,中国工农红军()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D.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历史学家眼里的毛泽东》中记载:

“红一方面军将士的浴血奋战,中央高层的开明、务实,与各部队首长强烈要求改变被动型行军等意见,以及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是会议成功的诸要素。

”以下对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的矛盾与分歧

C.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

2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下面关于遵义会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②纠正了博古等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③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领导

④决定带领红军北上,到陕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瓦窑堡会议后,中共中央加强了统一战线工作。

与此同时,从1935年冬开始,国民党方面先后在南京、上海、莫斯科秘密同共产党人商谈抗日问题。

1936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致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信,倡议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

许多国民党上层人物表示赞同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国共两党经过反复谈判磋商,双方合作形势渐趋明朗。

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

宣言宣布: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该宣言。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22、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民主实践,是近代中国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流、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并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23、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有效的尝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明确规定:

“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

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国苏维埃政权以消灭封建制度及彻底的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颁布土地法,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

﹣﹣摘编自余伯沆、何友良主编《中国苏区史》

材料三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第二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革命的发展形势。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的历史因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和中心内容,分析苏维埃政权在民主政治建设上的不足之处。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简要分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

简要谈谈你对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实践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纠正……错误路线”的表述不合史实,通过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土地革命,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充分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故A项排除;“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在题干中无体现,故B项排除;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打破土地私有制观念在当时条件下体现了一定的左倾色彩,故C项正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故D项排除。

2、【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

考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

3、【答案】A

【解析】

4、【答案】D

【解析】

5、【答案】D

【解析】

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1931年”、“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敌我力量悬殊,这反映了“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故C正确。

“左”倾激进主义不可能正确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错误。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但中共中央部分领导人没有认识,故B错误。

当时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被打击,故D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的十年对峙·“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几乎一无所有的红军,却能抵抗十倍其众的国军”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中共领导下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壮大,“民生主义”指的是中共在苏区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均与材料中的“民生主义”无关,排除ACD。

所以选B

9、【答案】D

【解析】中共一大提出领导工人运动,材料中“组织政治罢工,扩大到总同盟罢工,加紧工人武装的组织与训练”显然是受到一大思想的指引,故D正确;A与材料中思想相反;材料反对农村路线,故B错误;材料是反对“以乡村包围城市”,不是影响城市工人罢工,故C错误。

10、【答案】A

【解析】

11、【答案】A

【解析】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反映了国共两党的阶级矛盾,1937年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反映了国共合作,以民族矛盾为主,故A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国共两党从对峙到合作的历程,故B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不是1931年,故C错误;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说明中共以民族利益为主,不是不成熟的表现,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表格内容变化的原因,抓住“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从1937年的时代背景出发,即可认识到民族矛盾为主,据此即可进行正确判断。

1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关,在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

“井冈山道路”——革命道路的开创

(1)建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发展:

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开展土地革命;领导根据地军民进行经济建设,发展生产;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1931年冬,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3)总结:

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武装斗争结合起来),推动了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4)成果:

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力量达到十万人。

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1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依据材料“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D正确.A出现在1928年,故排除.B出现在红军长征开始前,故排除.此时红军长征刚刚接触,国民党还未停止对均的围剿,红军不可能开赴抗日前线,故排除C.故选D.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B

【解析】遵义会议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控制,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组织调整和军事路线,故排除ACD,选B。

1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关内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A不符合题意;民族区域自治开始实行是在20世纪40年代,C不符合题意;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于抗日战争期间,D不符合题意。

“不打少数民族土豪,不没收宗教上层人士的土地财产”说明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抗日战争做准备,实现革命中心和任务的转移,故选B。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

17、【答案】

【解析】本题考查长征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可知A正确.B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长征并未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排除C.长征结束后新中国还远未建立,谈不上对世界格局产生影响,故排除D.故选D.

18、【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是1927年的,B是1931年的,C是1937年后。

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会师,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故本题答案选D项。

19、【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的“实现了‘不流血式’的改组中央和军事指挥机构”,可知这是遵义会议的重要内容,A、材料中描述的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故排除;

B、该影响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故正确;C、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的历史意义,故正确;D、该会议指的是七届二中全会,故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军事上的领导,故①③正确.遵义会议只是在军事上、组织上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没有在政治上纠正,故②错误.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确立的,故④错误.故B项正确.故选B.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

(1)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以及农村土地革命的政策;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苏维埃政府改制;红军改编。

(2)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社会各界的推动。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归纳得出,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除了材料反映出的信息外,还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抗战全面爆发的背景来回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

取消红军名义以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概括得出。

(2)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抗战全面爆发的背景以及材料涉及到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和材料反映出的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等方面分析归纳得出。

42、【答案】

(1)形式:

武装斗争。

内容:

土地革命。

不足:

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2)创新:

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

意义:

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

(1)第一小问斗争形式,根据所学知识,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第二小问中心内容,根据所学知识中心内容是土地革命;第三小问不足之处,根据材料一“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可知其不足之处为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2)第一小问创新,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

”可知其创新为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政权的创新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3、【答案】

(1)形势:

中国共产党在南方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因素:

国民大革命(或北伐战争)为南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准备了群众基础.

(2)主要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中心内容:

土地革命.

不足之处:

取消资本家、富农等有剥削的人的参政权利和政治自由,缩小了民主革命的力量,扩大了苏维埃政权的对立面.

(3)创新:

建立抗日的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政权制度.

意义:

巩固各抗日阶层团结合作;有利于结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认识:

中共从实际出发调整方针政策;中共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注重民主政治建设.

【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新民主主义实践.考查中共革命根据地地理分布及其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