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377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9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docx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该州海拔2000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mm。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

【答案】1.C2.A

【解析】

1.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

2.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mm,年蒸发量却高达3507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

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

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或陷穴扩展使陷穴间地变窄,其残存的保留原始沟底地形面的部分形成了天然桥的形态。

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下图示意冲沟上游横剖面。

据此完成3~5题。

3..形成元谋干热河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地壳断裂下陷

4..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其主要原因是

A.土桥土层节理发育,易崩塌B.雨季冲沟流水冲刷土桥顶部

C.地震频发,土桥中部易断裂D.冲沟内流水的下蚀作用强烈

5..元谋干热河谷气候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气候干旱,岩层坚硬致密B.泥沙沉积层厚,土桥规模大

C.降水稀少,水土流失较轻D.植被稀疏,岩层抗侵蚀力弱

【答案】3.D4.A5.B

【解析】

3.根据材料可知,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是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隆起过程中形成的众多断陷河谷之一。

4.土桥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节理发育显著;受流水侵蚀作用,沟底地下通道扩展,导致局部塌陷,桥洞中部缺乏支撑,容易发生崩塌,导致土桥的洞高普遍大于洞宽。

5.元谋干热河谷的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岩层节理发育,岩层松散;岩层在经过长时间干旱后的集中降水条件下,极易产生较强的土壤侵蚀,导致干热河谷内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洱海地处滇西高原,周围高山环抱,环湖地区风力强劲。

图2示意洱海周边地区地形及风频。

据此完成6~7题。

6.图2所示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

7.为适应自然环境,当地传统民居房屋大门的最佳朝向为

A.东南    B.西南C.东北     D.西北

【答案】6.C7.A

【解析】

6.根据风频图判断,该地主要以西南风和西风为主,丙地位于峡谷之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最大。

故正确答案为C。

7.当地地处高原,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全年风力强劲,从避风和采光保暖角度,民居最佳朝向为东南方向。

正确答案为A。

因速度、机动性、建设成本、可达性和运输质量等优势,民用航空在促进内陆边远地区城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其他交通方式难以发挥的作用。

如图为云南省机场分布与下属各州市城市化水平示意图。

据此完成8~9题。

8.目前云南省的机场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说明

A.交通运输综合化突出B.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高

C.省内各行政区面积小D.环境制约交通方式选择

9.滇西地区机场密度大但所在区域城镇化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多发,且带来的损失严重

B.民航运输能力低,空地交通联系弱

C.当地自然资源匮乏,与外界联系少

D.地表形态崎岖,城市发展空间不足

【答案】8.D 9.B

【解析】

8.云南省的机场密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是由于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难行,大山大河阻隔,修建公路、铁路难度大,不仅费时而且费钱,修建一条高速公路或铁路的投资远远超过修建一个机场的成本,故修建机场则相对简单,说明环境制约交通方式选择,D正确;由于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公路铁路发展又受地理环境制约较大,故公路铁路运输发展比较迟缓,交通运输综合化不突出,A错误;总体上讲,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B错误;航空运输主要适合长途运输,如果省内各行政区面积小,故各区之间距离近,路途短,不是发展航空运输的原因,C错误。

故选D。

9.滇西地区总体上位于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公路铁路发展受地理环境制约较大,机场密度大,但民航运输能力低,空地交通联系弱,使所在区域城镇化率仍然较低,B正确;自然条件不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自然灾害多发及地表形态崎岖,不是区域城镇化率低的原因,A、D错误;当地自然资源丰富,机场密度大,与外界联系方便,C错误。

故选B。

云南省文山市是我国名贵中药材——田七的主产地。

读下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选项中最可能导致文山市田七生长期内(3—5月)经常缺水的是

A.纬度低,蒸发量大B.雨季未到且喀斯特地貌漏水严重

C.水源污染严重D.工农业用水量大

11.增加田七的附加值措施合理的是

A.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技术B.扩大生产规模

C.豪华包装,以增强吸引力D.加大出口量,获取外汇

12.云南省有“动物王国”的美誉,其原因有

①黄土广布,土壤肥沃②地处西南边陲,开发晚③纬度低④地势高差大,垂直差异显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10.B11.A12.D

【解析】

10.云南省属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率较大,每年3~5月雨季尚未完全开始,降水少。

该地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水下渗,不易存留,所以缺水较为严重,B对。

纬度低,不是经常缺水的主要原因,A错。

该时段是地表水短缺,与水源污染严重、工农业用水量大无关,C、D错。

11.为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应该强调技术革新,开发新产品,A对。

扩大生产规模、豪华包装、增加出口量等措施,不能增加产品附加值,B、C、D错。

12.云南省有“动植物王国”的美誉,主要原因是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③对。

地势落差大,植被垂直地带性差异显著,动植物类型多样,④对。

黄土广布区是黄土高原,①错。

地处西南边陲,开发晚,不是物种类型多样的原因,②错。

D对,A、B、C错。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在800米~2500米之间。

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紧邻泰国,是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

全州森林覆盖率63.68%,本区有占全国1/4的动物和1/6的植物,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

其中,许多珍稀、古老、奇特、濒危的动植物是西双版纳独有的,珍贵的药材资源有800余种。

天然橡胶产量居全国第二位,也是西双版纳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材料二西双版纳区域略图

(1)说明西双版纳物种丰富的原因。

(2)分析西双版纳大力发展天然橡胶产业的有利条件。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西双版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答案】

(1)位于低纬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度较高,降水丰富;地形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位于边境山地高原区,人口稀少,人类干预、破坏较小

(2)位于热带地区,水热资源丰富,适合天然橡胶种植;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增加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利用该区优越的气候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与绿色农业;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农产品(热带水果、茶叶、药材、天然橡胶、甘蔗等)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利用边境口岸区位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利用优美的热带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发展旅游业;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生物生长因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两方面作答。

西双版纳纬度位置较低,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植物生长;位于云贵高原,地势起伏大,尤西部横断山区,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地带性明显,植物丰富。

加上位于山地高原,边境,人烟稀少,所以受人类影响较少,物种被破坏少。

(2)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因地制宜。

结合材料分析,首先要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再结合西双版纳气候资源优越,森林覆盖率达63.68%,物种丰富,可以发展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利用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绿色农产品,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结合当地自然风光的优势,发展旅游业。

西双版纳位于国家边境地区,可以发展边境贸易。

(3)天然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水热条件要求高。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高温多雨,适宜天然橡胶的生长需求;橡胶市场需求量大,位于边境地区接近国内国际市场,市场广阔;种植橡胶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弥勒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南盘江北岸。

境内东西多山,中部低凹,为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类型。

1958年,该县引入黑葡萄等优良品种,90年代,经过权威鉴定,证实了黑葡萄是法国最古老的酿酒名种之一玫瑰蜜,21世纪初,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3520公顷。

从2004年开始,弥勒市每年举办“中国--红河民族文化旅游暨弥勒葡萄节”。

该市目前共有7家葡萄酒加工厂,加工能力强大。

但近年来弥勒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受挫,龙头企业牵引力偏弱,品牌影响力不高,地方政府拉动力不足,社会对云南红酒品质议论纷纷等,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1)从自然因素方面分析弥勒市干热河谷气候形成的原因。

(2)根据弥勒葡萄种植区的地理环境特点,推测弥勒葡萄的生长习性。

(3)分析众多葡萄酒加工厂集聚弥勒市的原因。

(4)弥勒市计划将葡萄产业作为该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为此请提出你对弥勒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答案】

(1)弥勒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度较高;山高谷深,山谷盛行下沉气流,气温升高,降水较少,出现焚风效应(2分);光照强,谷地植被稀疏,地面增温,蒸发大。

(2)光热资源丰富,说明弥勒葡萄生长周期内喜光、喜高温;气候干旱,说明弥勒葡萄耐旱(或抗旱);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说明弥勒葡萄耐贫瘠。

(3)接近葡萄产地,拥有优质而丰富的原料;临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靠近昆明等大城市及西南边陲,国内外市场广阔;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4)加大葡萄产业宣传力度;培育创新机制,创建知名品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或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激励龙头企业发展);将酿酒葡萄、鲜食葡萄与观光体验旅游相结合;延长葡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解析】

(1)本题以“干热河谷”的形成为载体,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干热河谷”的“热”主要应考虑纬度与地形因素;河谷的“干”是受远离海洋和高山深谷地形的“焚风”效应影响的结果。

读图可知:

弥勒市纬度低,位于亚热带,温度较高;弥勒市所在地区山高谷深,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山谷盛行下沉气流,出现焚风效应,导致谷底少雨且增温明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关于葡萄种植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交代清晰,逐条解读即可。

“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说明弥勒葡萄生长周期内喜光、喜高温;“气候炎热少雨”,说明弥勒葡萄耐旱(或抗旱);“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说明土层薄,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因此弥勒葡萄耐贫瘠。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葡萄酒加工应为原料指向型企业,弥勒市生产优质葡萄,因此原材料丰富;产业集聚利于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节约运输成本。

该地区临近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同时靠近昆明等大城市及西南边陲,国内外市场广阔。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显示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利因素:

“但近年来弥勒葡萄产业发展势头受挫,龙头企业牵引力偏弱,品牌影响力不高,地方政府拉动力不足,社会对云南红酒品质议论纷纷等,引起社会各方关注。

”因此针对“龙头企业牵引力偏弱”应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辐射作用;针对“品牌影响力不高”应加大葡萄产业宣传力度;培育创新机制,创建知名品牌;针对“地方政府拉动力不足”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激励龙头企业发展;针对“社会对云南红酒品质议论纷纷等,引起社会各方关注”应将酿酒葡萄、鲜食葡萄与观光体验旅游相结合;延长葡萄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抚仙湖(甲)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三面环山,峭壁林立,面积216.6平方公里,平均深度为95.2米,占全国淡水湖泊蓄水量的9.16%,抚仙湖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写道:

“滇山唯多土,故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水的补给除上游星云湖注入及雨季四周沟溪汇集外,湖岸周围还有大量的地下泉水涌出,东面的海口河(丙)是唯一的出水口。

湖内出产20多种经济鱼类,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有名的滇中谷仓。

星云湖(乙)位于抚仙湖上游,湖面海拔高出抚仙湖1米,面积34.71平方千米,平均水深7米。

(1)分析甲、乙两湖的成因。

(2)分析甲湖水质好于乙湖的主要原因。

(3)近年来,开发甲湖流域的呼声渐高。

请你为该流域的合理开发出谋划策。

【答案】

(1)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临近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陷落;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补给量大,导致断陷区积水形成湖泊。

(2)来自甲湖上游的泥沙经过乙湖的沉淀,进入甲湖的泥沙较少;甲湖蓄水量大,自净能力强;甲湖补给水源的水质好;距城市较远,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等。

(3)严格控制湖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科学规划旅游景区,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加大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矿泉水加工业等。

【解析】

⑴两湖地处我国西南地区,临近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导致岩层断裂陷落,形成凹地。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丰富,补给量大,导致断陷区积水形成湖泊。

⑵乙湖位于甲湖上游,来自甲湖上游的泥沙经过乙湖的沉淀,进入甲湖的泥沙较少。

甲湖蓄水量大,自净能力强。

甲湖补给水源的水质好,距城市较远,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等。

所以甲湖比乙湖水质好。

⑶区域开发,要严格控制湖区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

科学规划旅游景区,完善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加大流域内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

区域有泉水,可以发展矿泉水加工业等。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北段气温年较差小,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受西南季风影响,该山迎风坡按湿绝热梯度0.6℃/百米爬升降温,在背风坡按干绝热梯度1.0℃/百米下沉增温,从山麓至山顶可划分为6个山地农业气候层。

该山段农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米以下,以上为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通常以最冷月均温0℃左右为其分布临界。

如图示意哀牢山北段某剖面山地农业气候层的分布。

(1)分析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

(2)与东坡相比,说明该山段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条件。

(3)该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请解释原因。

(4)指出该山地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

【答案】

(1)该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2)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且有水库,灌溉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盆地,宜农耕地较多。

(3)低纬山地,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均温0℃以上),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爽,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种植。

(4)差异:

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

原因:

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

【解析】

(1)哀牢山北段气候条件复杂多样的原因要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地形、纬度及坡向等进行分析。

读图可知,哀牢山北段山地纬度较低,基带热量充足;山体相对高度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坡向及局部地形对气候条件影响大,所以气候条件复杂多样。

(2)与东坡相比,西坡农耕业生产的优势要从降水及耕地角度分析。

读图,结合材料可知,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丰富;河流较多,且有水库,灌溉用水稳定;多河谷及山间盆地,宜农耕地较多,有利于农耕业发展。

(3)山地2100米以上有亚热带植被分布,却不宜种植亚热带作物的原因主要从气温角度分析。

低纬山地,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温和(均温0℃以上),常绿阔叶林可以生长;夏季凉爽,高海拔地区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亚热带作物种植。

(4)农业气候层在东西两坡的分布差异及原因要从气温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东北坡为西南季风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受焚风效应影响),热量条件优于西南坡;(背风坡下沉增温梯度为1.0℃/百米)海拔越低,增温越明显,东西两坡气温差异越大,所以各农业气候层的分布上限,东坡均高于西坡;海拔越低,同一农业气候层在两坡的上限高度差异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