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425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6.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docx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中华古典名著”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以及一个口语交际、一次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

四篇课文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选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的《景阳冈》;有选自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有选自古典爱情小说《红楼梦》第七十回的《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是“怎么表演课本剧”,将课本剧搬上舞台,重现课文中精彩的情节和难忘的对话。

习作以“读后感”为主题,要求学生写出自己读书后的感想。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个板块。

快乐读书吧旨在带领学生走进中国古典名著,品读精彩故事,感悟百味人生。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3.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4.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1.结合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

2.引导学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激发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感受名著的魅力。

课时安排

《草船借箭》2课时

《景阳冈》2课时

《猴王出世》1课时

《红楼春趣》1课时

口语交际:

怎么表演课本剧1课时

习作:

写读后感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快乐读书吧1课时

5 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4.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教学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

教学难点

1.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准备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这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

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

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片段的视频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1)谈话: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

(出示课题:

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3)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画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画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

2.品读感悟。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画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

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品读句子: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

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

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

心里会怎么想?

分角色扮读。

(2)联系上下文来体会。

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

如,第2自然段:

“诸葛亮说:

‘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

‘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

’”“诸葛亮说:

‘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

第4自然段:

“诸葛亮说:

‘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

第6自然段:

“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鲁肃问他:

‘你叫我来做什么?

’诸葛亮说:

‘请你一起去取箭。

’”

第7自然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理”的情节。

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1)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2)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6自然段:

“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8自然段:

“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理由一:

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

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

“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回顾重点

1.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回、第四十六回和第九十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板书: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识天文懂地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他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2.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地原因。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理,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识人心”。

的确,课文详细描述了“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

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识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思考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1)读:

有感情地朗读。

(2)说:

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3)演:

邀请几个同学,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4)评:

评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识人心。

(5)写:

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识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

如:

(1)读:

“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地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2)说:

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创造,特别是第2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

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3)演:

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

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

可以演具体片段:

比如,第2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7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也可以串演整篇课文的内容。

5.请同学们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识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识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7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

你们演演看,诸葛亮这时会怎么‘笑’?

(可以是:

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

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对战胜周瑜心有定数,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

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物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 如果……就……

只有……才…… 虽然……但是……

一……就……

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布置作业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板书:

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识人心

6景阳冈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能够绘声绘色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并领悟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的内容,初步感悟武松的性格特征,体会武松的优点和缺点。

3.激发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感悟武松的性格特征,体会武松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背景,知武松

1.话说,北宋政和年间,纲纪败坏,贪官污吏把持朝政,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天下英豪纷纷起义。

于是,一部经典巨著就此诞生,它叫——《水浒传》。

今天,我们就去熟悉其中的一员。

此人,正是曾被人誉为“水浒第一人”的“行者”——武松。

(板书:

武松)

2.说起这个武松,还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水浒传》中,从第二十三回到三十二回,非常集中地写到了他。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选自它的第二十三回。

(出示:

景阳冈)

二、查预习,理思路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把字音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可查阅工具书进行解决。

2.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

(3)重点指导个别字词的音、形、义。

2.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了解情况。

(1)课文写了打虎,还写了什么?

(喝酒、上冈、下冈等。

(2)除了打虎,课文为什么还写了这么多事情?

你怎么看?

(3)谈谈你对武松的印象。

3.小结:

通过这样的整理,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武松:

一个优点多多、一个缺点多多。

到底武松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将继续深入地去研究这个人物。

三、入文本,探武松

1.任务一:

合作研究武松的“优点”和“缺点”。

(1)明确研究内容:

课文的哪部分写出了武松的优点?

(打虎)哪部分主要写出了武松的缺点?

(喝酒和上冈)

(2)小组讨论。

(3)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2.任务二:

这些内容描写的时候又各有侧重,打虎部分主要是什么描写?

(动作)喝酒和上冈主要是什么描写?

(语言和心理)

3.明确各自的学习方法。

4.交流反馈。

(1)优点部分重点交流:

①从中看出“武松”和“老虎”谁更厉害?

展开讨论。

②文中写老虎的厉害是为了突出武松的厉害。

③男女生合作再把这段文字读读,注意把需要重读的词给强调出来。

(2)缺点部分重点交流:

文中哪些话最能看出武松的缺点?

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看出了什么缺点。

(随机板书:

倔强、粗暴、好面子、自负、多疑等)

四、出文本,评武松

1.通过这样一研究,武松这个人物离我们又更近了一步。

那你是怎么看待武松这个人的呢?

接下来我们要完成本节课的第二个任务。

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

2.出示相应的学习提示:

根据你的看法,给武松的“优点”和“缺点”排排队,把结果写在作业纸上。

3.交流反馈。

4.小结:

从总体上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武松?

(既有优点,又有缺点,但优点胜于缺点。

五、课外拓展

1.把“武松打虎”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听。

2.读一读《水浒传》中与武松有关的章节,继续探究武松的性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武松“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特点。

2.凭借拓展阅读,认识武松多面化的性格特征,初步了解《水浒传》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激发对古典名著《水浒传》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细读武松“喝酒”和“打虎”两部分内容,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武松这一英雄形象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复述你自己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

二、品读“喝酒”部分,体会武松的豪爽和倔强

1.分角色读武松与酒家的对话,边读边体会,你对武松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指两名学生分角色读武松“喝酒”部分,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角色的语气)

2.全班交流。

(1)“武松端起碗,一饮而尽……有饱肚的买些吃酒。

’”(豪爽)

(2)“武松道:

‘休得胡说……我也有鼻子。

’”(豪放、倔强)

(3)“武松道:

‘便真个有虎,老爷也不怕……却把大虫吓我?

’”(浑身是胆)

3.思考:

本文重点是打虎,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喝酒?

(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下文写打虎作准备。

三、细读“打虎”部分,感受武松的智勇

1.读武松“打虎”部分,填空:

(1)武松见大虫(   )来,(   )在一边;大虫把腰胯一(   ),武松(   )在一边;大虫把虎尾到竖起来一(   ),武松又(   )在一边。

(2)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把大虫顶花皮(   )住,(   )在地上,用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大虫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   )下黄泥坑里,左手紧紧(   )住顶花皮,右空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

2.我们填的这些词语都是什么词?

(动词)

3.老虎进攻主要用了哪三招?

武松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老虎:

扑、掀、剪;武松:

闪、躲、闪)

4.面对老虎进攻,武松为什么没有正面应对,而是两“闪”一“躲”?

(老虎来势汹汹,如果正面应对可能会对自己不利,而用“闪”和“躲”,可以避其锋芒,消耗老虎的体力,挫伤它的锐气。

5.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武松不仅武艺高强、勇猛过人,还机智灵敏,是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

四、链接阅读,了解名著之“高明”

1.链接阅读: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金圣叹对武松及《水浒传》的评价:

武松,天人也。

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

2.学生自由谈感受。

五、课堂小结

1.武松是一个很具有争议性的人物,要想真正了解武松,就应该置身于整个故事情节中,与他同命运、共呼吸,这节课只是个起点。

课外再去读读《水浒传》中写武松的其他章节,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2.《水浒传》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共有705个,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传奇。

让我们阅读百年《水浒传》,认识百位英雄,发现百味人生!

板书

景阳冈

武松打虎 倔强豪放 机智勇武

教学反思:

7* 猴王出世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石猴出世和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4.在阅读中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理解,体会《西游记》的语言风格,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敢作敢为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古代白话文的意思,产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看过《西游记》这本书的同学请举手。

你们喜欢《西游记》吗?

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无穷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读者。

老师也喜欢《西游记》,我最喜欢其中的角色是孙悟空。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节选自《西游记》,讲述了一只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故事。

我们来看看,最初的孙悟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根据“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阅读提示”,说一说本课的重点问题。

2.学生回答: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三、指导阅读,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感悟石猴的形象

1.指名读、齐读描写“石猴出世”的语句。

(板书:

花果山石猴出世)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第1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介绍了石猴的生活?

指名读。

赏析句子(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

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3.石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合作朗读,读出石猴的自在、快活、友善、可爱。

5.小结过渡:

这只快乐、自在、可爱的石猴是怎么当上猴王的呢?

四、自主品读感悟,了解石猴成为猴王的经过,感悟猴王的形象

1.思考:

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

(板书:

水帘洞)

2.品读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

(1)石猴成王这一经过写得非常精彩,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想想为什么喜欢。

体会语言的精妙之处,并写下批注。

(2)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

“大造化!

大造化!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都随我进来!

进来!

文章三次写石猴跳入水帘洞,反复写石猴“瞑目蹲身”“跳”。

引导学生体会动作的准确性及语言的个性化。

可加上动作来读。

(4)众猴拍手称扬道:

“好水!

好水!

”……又道: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

“我进去!

我进去!

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这是前后呼应的写法。

引导学生体会石猴的神态、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

(5)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的意思。

齐读,体会石猴登上王位时的荣耀。

(板书:

“石猴”更改为“美猴王”)

3.我们了解了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对石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觉得是什么样的个性使他当上猴王的?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机智、身手不凡……)

五、回顾拓展,激发课外阅读《西游记》等名著的兴趣

1.整体回顾:

全文用一副对联巧妙地将两个内容联系起来了,是哪一副对联,你发现了吗?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2.体会“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妙处。

石猴出世在花果山,因“芝兰相衬”“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而成为“福地”;石猴成王在水帘洞,洞内有“天造地设的家当”,真是“别有洞天”!

(补充板书:

福地洞天)

3.拓展:

在《西游记》中,一只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石猴当上了美猴王,后来又成了唐僧最得力的徒弟孙悟空。

孙悟空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4.总结:

《西游记》是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也是名著。

在经典名著中,我们总能读到曲折动人的故事,总能看到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总能让我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悲共喜,总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愿同学们一生与名著相伴!

板书:

猴王出世

来历:

仙石迸裂——顽皮可爱

成王:

跳水寻源——敢作敢为

8* 红楼春趣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

3.初步掌握阅读方法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教学重点

感受宝玉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方法来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

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启发导入

1.大家看这些是什么?

(课件出示一组风筝图片)很多同学都放过风筝,但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放风筝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感受一下宝玉、黛玉等人放风筝的热闹场面。

2.走进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播放“宝黛放风筝”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检查正音。

(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生字)

3.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标注出来。

(宝玉、紫鹃、探春、黛玉、宝钗、翠墨、晴雯、宝琴)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课文,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述了宝玉、黛玉与众姐妹以及丫头们在大观园放风筝的事。

2.课文中出现了这么多人物,你觉得中心人物是谁?

(宝玉)

3.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

(①善良、大气。

捡到别人的风筝,要还给主人;大鱼风筝被晴雯放走了,自己一次都没放过也不生气。

②顽皮、率真。

美人风筝放不起来,便急得汗都出来了;众人笑他,他便把风筝摔在地上,指责风筝。

4.除了宝玉,还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试分析。

(学生答,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1.出示句子“那风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