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60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4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docx

山西省平遥县届高三地理月考试题

2017-2018高三文科11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

90分钟分值:

100分命题人: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九寨沟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海拔1900—3100米,山顶终年积雪,海拔2000米以下为耐旱灌丛带。

4亿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清澈温暖的浅海,大量古生物死亡后残留的骨骼不断沉积在海底,总厚度高达4000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九寨沟的岩石大多属于

A.花岗岩B.大理岩。

C.石灰岩D.流纹岩

2.九寨沟自然带分异规律最明显的是

A.纬度地带性B.干湿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整体性

2017年7月26日报道,北京入汛以来降雨天气频繁,截至当日8时,平均降水量为267.8毫米,较常年平均同期偏多25%。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入汛后,导致北京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是

A.锋面B.雷雨C.准静止锋D.气旋

4.当北京入汛期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流域正值伏早天气B.云贵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

C.江淮地区易受台风影响D.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5.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

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是

A.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下图为某月31°N上①地至⑦地的气压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图示季节,导致⑤地与⑦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C.海陆位置D.植被

7.此季节⑤地

A.低温少雨B.高温多雨C.草木凋零D.盛行西北风

8.与⑦地相比,①地此季节

A.风力更强B.夜晚气温更高C.降水更丰富D.白天气温更高

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下表为受土壤盐渍化危害较严重的亚非国家相关数据统计。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9.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

A.高寒地区B.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

C.耕地分布区D.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10.地中海沿岸与中国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

A.夏季、春季B.冬季、夏季C.秋季、夏季D.冬季、秋季

11.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

A.气温高B.降水丰富C.地下水贫乏D.植被茂盛

读北美洲局部区域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IB.IIC.IIID.IV

13.有关四类气候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I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B.II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C.ni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D.IV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荷兰鹿特丹市为减轻暴雨带来的城市内涝的修建了水广场。

水广场既是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的公共活动广场,又是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的雨水存蓄空间。

下图示意荷兰某水广场蓄水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水广场

A.减少地表水下渗量B.增大地表径流总量

C.增强植物蒸腾作用D.延缓地表径流形成

15.与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水广场

A.泄洪效果显著B.建设成本较高C.服务功能更多D.占地面积较小

16.鹿特丹建设水广场的主要原因是

A.排涝设施较缺乏B.河流径流变化大C.鹿特丹地势低洼D.全年降水较均匀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回答下面小题。

17.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A.1800~1900mB.1900~2000mC.2000~2100mD.2100~2200m

18.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

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

19.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

主要原因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日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

海南博鳌玉带滩是一条自然形成的狭长形沙滩半岛,如图.玉带滩以“分隔海、河最狭窄的沙滩半岛”而被列入为“吉尼斯之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玉带滩的形成是由于

A.地壳下陷导致与陆地分离B.热带珊瑚虫遗体堆积形成

C.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D.海浪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21.玉带滩的形成使得其西侧水域趋向

A.变宽B.变浅C.变深D.稳定

22.近年来万泉河等河流上游修建了许多水库,这最有可能造成玉带滩

A.远离大陆B.连接北岸C.向东推进D.向西后退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土壤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我国古代用青、红、黄、白、黑五色来描述我国五个方位的土壤(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东北黑土比南方红壤

A.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强

B.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

C.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D.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强

24.从青到黄再到白,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水分条件变化B.热量条件变化C.农业类型差异D.地势高低差异

25.我国南方地区也有黑土分布,其主要形成于

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盘地B.南岭山区的针叶林带

C.横断山脉的高山草甸D.闽江流域的河漫滩平原

下图为黄河中下游地区二十四节气平均降水量(实线)和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变化(虚线)分布图。

相邻节气降水量差值是指后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减去前一个节气的平均降水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一般情况下,小暑到大暑期间

A.华北地区春旱严重

B.西南地区地震频发

C.江淮地区渐入伏旱

D.北方地区沙尘肆虐

27.黄河中下游地区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现图示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高压势力增强B.河流、湖泊水位下降

C.植物蒸腾作用微弱D.生产、生活耗水量大

2016年2月6日,王总早餐后,搭乘凯撒包机前往南美小城乌斯怀亚(Ushuaia),也称“世界尽头”。

乌斯怀亚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色调不同的各种建筑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尔水道(海峡)和青山(森林)白雪(冰川)之间,水道对岸智利境内的雪山也历历在目,构成一幅绝美的图画。

下图示意乌斯怀亚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该季节,在乌斯怀亚用太阳确定方位,结果正确的是

A.日出,正东B.日落,正西

C.正午,正北D.正午,正南

29.乌斯怀亚周围山坡上的森林属于

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0.比格尔水道波光粼粼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西风带B.受极地高压控制C.海峡的狭管效应明显D.地处背风坡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

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

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分析漓江河床多卵石的原因。

(3)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32.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候学上通常以候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

候温>22℃的时期为夏季,候温<10℃为冬季,介于两者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材料二 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

(1)描述图中4月1日等日期线的延伸方向,并分析影响其走向的原因。

(2)分析甲区域入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的原因,并评点此现象对甲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

3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茶树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性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

福建省是我国的茶叶大省,省内低山丘陵地区茶园梯田处处可见;城市、乡村随处可见茶楼、茶馆、茶店等茶文化景观,当地茶叶种类多,质量高,名茶荟萃,有享誉中外的大红袍、铁观音等名茶品种。

下图为福建省地形和降水分布图。

(1)读图,描述福建省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2)茶文化显著是福建省的地域特色,试分析其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3)早春的低温冻害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灾害之一。

福建茶农观察发现,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请说明原因

(4)福州茶叶加工厂不多,但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且规模大。

试分析其

参考答案

1.C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过材料的地质作用描述可以判断岩石的类型,海拔较高的地区自然带往往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1.根据题中的材料可以看出九寨沟属于浅海沉积,有大量古生物死亡后残留的骨骼不断沉积在海底,岩石为沉积岩,所以说九寨沟的岩石大多属于石灰岩,选择C。

2.根据题中的材料可知海拔比较高,山上山下差异比较大,自然带分异规律最明显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选择C。

3.A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雨带的推移,学生要熟悉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和雨带的影响。

3.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陆地上的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上升到冷空气之上,形成锋面雨带,雨带推移到哪里,哪里就进入多雨时期,其未到达或离开地区则处于少雨的干旱时期。

北京入汛以来降雨天气频繁,主要是受锋面影响雨带移到北京,选择A。

4.当北京入汛期间,锋面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正值伏早天气,A正确;云贵地区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是在冬季,现在不会出现,B不正确;夏秋季节江淮地区易受台风影响,C正确;夏季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D正确。

5.C【解析】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决定人口容量的是资源的短板;丙省单位面积水资源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选C正确。

6.C7.B8.D【解析】图示为沿31°N上①地至⑦地的气压分布图,结合图中经度判断,⑤地位于亚洲东部季风区,气压低。

⑦地位于太平洋,气压高。

两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亚洲大陆的气压比两侧海洋低,北半球是夏季。

①地位于地中海沿岸,正值夏季,气候炎热干燥,白天气温更高。

6.图示为沿31°N上①地至⑦地的气压分布图,结合图中经度判断,⑤地位于亚洲东部季风区,气压低。

⑦地位于太平洋,气压高。

导致两地气压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C对。

太阳辐射、地形、植被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7.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季节,亚洲大陆的气压比两侧海洋低,北半球是夏季。

⑤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此季节高温多雨,B对,A错。

草木茂盛,盛行东南风,C、D错。

8.根据经纬度,⑦位于太平洋,①地位于地中海沿岸。

与⑦地相比,①地正值夏季,此季节气候炎热干燥,白天气温更高,D对。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弱,A错。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气温可能较低,B错。

降水少,C错。

9.D10.A11.B【解析】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壤盐渍化轻。

9.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所以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这些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D对。

高寒地区蒸发弱,A错。

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降水多,蒸发少,B错。

耕地分布区合理灌溉,不易盐渍化,C错。

10.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

中国华北平原是春季干旱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所以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时间分别是夏季、春季,A对。

地中海地区冬季多雨,华北地区夏季多雨,B、C、D错。

11.印度土壤盐渍化危害程度较土库曼斯坦轻,其主要原因是印度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土库曼斯坦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较多。

B对。

气温高、植被茂盛不是盐渍化的主要因素,A、D错。

印度地下水丰富,C错。

12.B13.C【解析】根据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结合图示位置,判断图示各地的气候类型。

结合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

12.读图,图中为北美洲西部,I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II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

III位于北美洲西部山区,是高山高原气候。

IV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是热带沙漠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II,地中海气候,B对。

A、C、D错。

13.结合上题分析,I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A错。

II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B错。

III是高山、高原气候,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C对。

IV受东北信风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D错。

14.D15.C16.C【解析】14.水广场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增加水的下渗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可以延缓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轻城市内涝,故选D。

15.水广场既可以供人们游憩、玩耍、运动,又能够收集并存蓄雨水,并把雨水转换为城市景观,功能更多,故选C。

水广场与地下排水设施相比,泄洪效果差,建设成本低,占地面积大。

16.鹿特丹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径流变化小,这种降水的特点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但是因为鹿特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故建设水广场来减轻城市内涝。

【点睛】

荷兰是世界上著名的低地国家,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其国土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部分土地是由围海造陆形成的。

荷兰地势最低点在鹿特丹附近,为海平面以下6.7米。

17.A18.B19.A【解析】17.如图所示,在1800~1900m高度范围,四条曲线均出现最高值,因此可以推断,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800~1900m,故选A。

18.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背风坡还是迎风坡,阴坡的森林分布比重均大于阳坡,说明此种森林植被喜阴喜湿,故选B。

19.原来是苔原植被,现在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热量条件好于以前,是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故选A。

20.C21.B22.D【解析】20.沙滩地貌是外力沉积而成。

图中玉带滩呈狭长形状,沿海一侧较平直,应该是河流带来泥沙,受海浪的顶托在此沉积而成。

21.玉带滩为流水沉积地貌,它的形成会使其西侧由于河流的沉积而变浅,故选B。

22.上游水库的修建会使下游水量减少,泥沙沉积量减少,西部河流的沉积作用减弱,东部海浪的侵蚀作用增强,使玉带滩向西后退,故选D。

23.B24.A25.C【解析】23.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温度低,气温使土壤的增粘作用弱,土壤中微生物分解作用弱,土壤腐殖质的累积作用强,故A、D项错,B项正确;东北地区比南方地区降水少,降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弱,C项错误。

24.从青到黄再到白的分布规律,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故选A。

25.黑土一般是因为区域热量条件差,有机质不易分解而在土壤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形成,南方地区有黑土分布,应考虑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的地区,故选C。

【点睛】

土壤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它能够反映其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由青到黄再到白,体现了我国由东部到中部再到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地表植被逐渐减少,根据我国降水特点可知,东中西部的差异主要是水分条件变化。

东部地区均为季风区,雨热同期,出现红、黄、黑的差异,是因为不同纬度地区热量不同,微生物分解腐殖质的速度不同,使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同,导致土壤的性状出现差异。

26.C27.A【解析】26.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小暑到大暑期间降水量最多,此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正值雨季,江淮地区进入伏旱,故选C。

27.立秋到白露之间降水量差值呈负值且差值较大,,是因为之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受锋面雨的影响,降水多,立秋之后,亚洲高压势力增强,使得锋面雨带南移,该地降水减少,故选A。

【点睛】我国的降水时间分布特征与冬夏季风、锋面雨带的推移分不开。

5月,雨带在南岭一带徘徊,此时北方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容易出现春旱和风沙;6月锋面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约摆动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被称为“梅雨季节”;7、8月份,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等地,北方进入雨季,此时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

28.C29.A30.D【解析】28.据材料可知,该日为2月6日,太阳直射南半球,此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均日出东南,日落西南,AB错误;据图纬度可知,乌斯怀亚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正北照射,C正确,D错误。

故选C。

29.据图中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可知,乌斯怀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相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故选A。

30.比格尔海峡为南美洲南端火地岛岛群中海峡。

据图纬度可知,地处西风带背风坡,故看上去波光粼粼。

故选D。

31.

(1)夏季大,理由是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小,理由是冬季河流补给以地下水为主,降水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

或:

差异:

夏季大于冬季

理由:

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

(2)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3)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

【解析】

(1)漓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

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流量小,侵蚀和搬运作用弱,含沙量小。

(2)卵石应从流水侵蚀、搬运、沉积作用角度分析。

据材料可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

从上游来的河水,水流急,搬运作用强,可携带砾石;搬运过程中砾石碰撞摩擦,棱角消失;在漓江河段,流速变缓,携带的卵石在此处堆积。

(3)据材料可知,漓江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且当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也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因此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

32.

(1)延伸方向:

北京以东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京以西向西南方向延伸。

原因:

东段距海洋近,受海洋影响,春季升温慢,入春日期推迟。

西段受高原、山地影响,地势较高,温度较低,入春日期较晚。

(2)原因:

甲区域位于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地形封闭,海洋气流难以进入,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沙漠吸热快,地面辐射强,气温回升快。

(若从东部地区入春迟作答,只要合理,也可给分)

影响:

有利:

入春早,延长生长期,有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

不利: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墒情差,不利于越冬作物生长和春耕播种。

【解析】

(1)4月1日等日期线明显以北京为界,依据方向描述即可;成因可结合影响气温的因素来分析。

(2)早于同纬度地区入春,说明春季升温较快,据此分析即可;注意评价要从利弊两方面分析。

33.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或者总体东南降水少,西北降水多);山地多于平原。

(2)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茶树多分布于低山丘陵,排水良好;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丘陵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有利于优质茶叶生产。

(3)早春的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河谷地带),使谷地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谷地冷(冷空气聚集)而山坡暖。

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4)茶叶加工厂应接近原料产地。

福州离茶园距离相对较远,所以茶叶加工厂较少;福州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茶叶的运输集散;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有庞大的茶叶市场需求。

【解析】

(1)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和弯曲可知,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或者总体东南降水少,西北降水多);山地多于平原。

(2)据材料中茶树的生长习性可知,茶树具有喜温喜湿、怕冷怕涝、耐酸性等特点,多分布在云雾天气多的低山丘陵地区。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且茶树多分布于低山丘陵,排水良好;土壤以酸性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丘陵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有利于优质茶叶生产。

(3)该题应从山谷风角度分析。

早春的夜晚,坡顶近地面因辐射冷却气温降低,冷而重的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地,使谷地气温较高的暖空气被抬升到上空,导致谷地冷而山坡暖。

因此,因此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4)茶叶加工厂应接近原料产地。

福州离茶园距离相对较远,所以茶叶加工厂较少;福州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茶叶的运输集散;福州作为省会城市,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有庞大的茶叶市场需求。

【点睛】本题以区域为载体考查农业发展条件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做题需注意:

(1)根据图中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和弯曲、疏密可判断福建省降水空间分布特征。

(2)茶叶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应结合材料中茶树的生长习性,从福建省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

(3)早春的夜晚,河谷地带的茶树比坡顶地带的茶树更易受低温冻害的影响,说明夜晚河谷比坡顶气温低。

从山谷风角度分析。

(4)茶叶批发市场数量多的原因应从茶叶品质、交通、市场需求等方面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