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638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docx

博物馆设计宁波历史博物馆调研

建筑设计--博物馆调研

班级:

10105202

学校:

上海大学

 

位置:

中国宁波市郑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

  建筑师:

王澍、陆文宇(业余建筑工作室)

  设计团队:

宋曙华、蒋伟华、陈立超等

  施工图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明捷机电设备设计事务所

  结构设计:

申屠团兵、陈永兵等

  机电设计:

滕亮、曾杰、金国刚等

  监造单位:

宁波郑州城市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浙江第二建筑集团公司

  用地面积:

4.33公顷

  建筑面积:

30000平方米

  设计时间:

2003年-2005年

  施工时间:

2006年-2008年11月

  结构形式:

钢筋混凝土正交框架与局部桥樑结构,混凝土衬墙与回收旧砖瓦组合墙体

  主要材料:

竹条模板混凝土,回收旧砖瓦,本地石材

  瓦丬墙、天井等构成的“新乡土主义风格”将是宁波历史博物馆的“审美标签”,历经4年建设的宁波博物馆是宁波市用以展示人文历史、艺术类为主,具有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

  由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工程总投资2.5亿元,建筑主体3层,主体建筑长144米,宽65米,高24米,主体三层、局部五层,采用主体二层以下集中布局、3层分散布局的独特方式。

整个设计以创新的理念,将宁波地域文化特征、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形式和工艺融为一体,使之造型简约而富有灵动,外观严谨而颇具创意,同时,充分体现其独特性、艺术性、经济性、超前性、功能性、安全性。

宁波博物馆在甬城有个“小兄弟”

  要认识宁波博物馆这位即将闪亮登场的“新秀”,还要先从郑州公园内的5座小建筑说起,它们有个名字叫“五散房”。

五散房分为工作室、画廊、管理用房等,分别用了5种不同网络超女的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

五处小房子,各有各的味道。

在与宁波博物馆隔路相望的其中一座建筑身上,看到的是浓浓的浙东味道:

建筑前后各设两条砾石干铺带,“一波三折”的屋檐,是熟悉的传统建筑固有的曲线,旧砖叠砌的外墙缝隙间,摇曳着几棵不知名的花草……

  五散房是王澍几年前的作品,五散房改採用的墙砖,有的完整有的残缺,有的厚有的薄,有的雕花有的无纹,有的平直有的带弧,都是从老房子中拆下来的回收利用砖。

五散房被王澍称为是自己的一次小实验,试验虽小,却在业界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因其完美体现了可持续建筑的五项评选指标,获得了Holcim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区奖项之一。

业内赞叹:

“远离浮躁的商业设计,是返朴归真的追求,国际艺术的前瞻体现”,但同时也认为,它们“只能在园林景观小品中有土壤,在城市繁华的商业气息熏陶下没有多大机会生根”。

  然而,近年来,宁波为越来越多优秀建筑设计师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王澍的建筑理念在宁波博物馆这个大空间开始生根,并有了更大的发挥。

  可以说,五散房的实验为宁波博物馆积累了很多建筑类型和建造方法上的实际经验。

  百万旧砖瓦打造博物馆独特“外套”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承载了丰富的宁波历代文化信息。

”宁波博物馆筹备处主任戴宗品的这句话可谓为宁波博物馆的建筑特色点题。

换而言之,宁波博物馆给人的感觉“很宁波”。

  宁波博物馆的外墙是最吸引眼球的地方。

“你仔细看看,可以发现如果是直壁,采用的是浙东地区的‘瓦墙’,如果是斜壁,采用的则是特殊模板成型的清水混凝土墙。

”戴宗品道出了细微处的奥秘。

  宁波博物馆的瓦墙有其传统根基,历史上,以慈城地区为代表的瓦墙随处可见,是宁波地域乡土建造的特有形式。

宁波博物馆的瓦墙材料包括青砖、龙骨砖、瓦、打碎的缸片等,大多是宁波旧城改造时积留下来的旧物。

其中,青砖的数量最多,它们的出生年代也多为明清至民国时期不等,甚至有部分是汉晋时代的古砖。

不少青砖上,还镌有“福寿”等铭文;龙骨砖是传统建筑中用来压嵴的较大的砖,带拱,与青砖拼砌,形成错落。

龙骨砖与零碎的瓦片和缸片一起,都成为了外墙的装饰图案。

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说:

“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每平方米需要100块左右的旧砖旧瓦,整个博物馆的瓦墙的面积是1.3万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宁波博物馆所用的旧砖瓦在百万块以上。

”宁波博物馆在全国建筑界是第一个如此大规模运用废旧材料。

  “百年的砖,千年的土”。

王澍对砖瓦历来情有独钟,2006年,王澍就曾用约6万块旧瓦创作了“瓦园”这一作品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在他看来,旧砖旧瓦,代表了文化记忆的继承,以及中国传统建筑“循环建造”方式的继承,它们是记忆收存和资源节约的合二为一。

  特殊模板清水混凝土墙中採用的特殊模板,是毛竹做成的,毛竹板随意开裂后的肌理效果,正是设计师想要达到的。

这个过程先后经过多次试验,也尝试过木板等其他材料,最后江南随处可见的毛竹成了最佳候选。

  当然,博物馆的瓦丬墙、毛竹纹理墙,与我们小时候所见校友录的普通民居的墙还是有区别的,它只是博物馆的一道装饰性外墙。

对大理石、花岗石等常见材料的避而不用,转而追求竹与砖瓦这些朴素常见的材料,正是设计师“新乡土主义”建筑理念下的一种选择。

“宁波元素”无处不在

  水是又一项重要宁波元素,据介绍,当参观者进入宁波博物馆主入口大通道后,就能看到一道水流横贯大通道,并向北环绕到建筑外围,使建筑环境具有江南水乡田园风情。

这道水流同时寓意宁波历史从渡口、到江口到港口的发展轨迹。

而主入口的通道,设计者将其视作它山堰的堰坝,届时,参观者彷彿踩着宁波独特的水利文化的历史走入博物馆。

  戴宗品指点说:

“整个屋顶有5座建筑,构成一个‘老街区’,地面有水流过,就像老城区裡的‘河道’。

”5幢建筑大小不一、造型各异,再加上露天大斜坡、通道、玻璃屋顶、绿化小景的穿插,设计者将营造出宁波历史文化街区的氛围和园林建筑一步一景的意味,凸显宁波老街巷的情趣。

  此外,江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井也被运用到博物馆内部空间中,它们分布在除展厅之外的公共空间里,光线与墙面在天井里的“对话”,也许将成为今后参观者眼中独特的“展览”。

  戴宗品介绍说,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界人士认为,现代博物馆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而且要具有审美性,博物馆建筑本身也是特殊的“展品”。

  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特色,传承城市文脉正成为一批中国当代优秀建筑师所潜心追求的目标。

宁波博物馆改采用的“新乡土主义”风格,除了建筑材料就地取材、运用砖瓦毛竹等本土元素外,还体现了环保、节能等理念,这也使宁波博物馆有别于其他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