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765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2.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2.docx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2

北师版小学语文课本涉及文言文总汇

三年级(上)

滥竽充数①P14-15

齐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chǔ)士④请⑤为王吹竽,宣王说(yuè)⑥之,廪(lǐn)食(sì)⑦以⑧数百人。

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听之。

处士逃。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释】

(1)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这则寓言讽刺了无德无才、招摇撞骗的混子,提醒人们只要严格把关,混子就难混。

告诉人们要有真才实学。

滥:

失实的。

竽:

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

“滥竽”即不会吹竽。

充数:

凑数。

(2)齐宣王:

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

姓田,名辟疆。

(3)使:

派,让,指使。

(4)南郭:

郭指外城墙,南郭指南城。

处士:

古代称有学问、有品德而没有做官的人为处士,相当于“先生”。

这里是戏称。

(5)请:

请求。

(6)说:

通“悦”,喜欢。

(7)廪食(lǐnsì)以数百人:

官府供食。

廪:

粮仓。

食:

给东西吃。

以:

同“与”。

(8)以:

给。

(9)湣王:

齐国国君,宣王的儿子,在宣王死后继位。

姓田,名地。

(10)好∶喜欢,爱好。

(11)逃:

逃跑。

(12)立:

继承王位。

【译文】

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要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四年级(下)

蜀鄙二僧p90

蜀之鄙

(1)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yù)于

(2)富者曰:

“吾欲(3)之(4)南海(5),何如(6)?

”富者曰:

“子何恃(7)而往(8)?

”曰:

“吾一瓶一钵(bō)(9)足(10)矣。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1),犹(12)未能也。

子何持而往?

”越明年(13),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14)。

富者有惭色(15)。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16)焉。

人之立志,顾(17)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18),可持(19)而不可持也;自持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20)者也。

昏与庸(21),可限(22)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释】

(1)鄙:

边境。

(2)语:

告诉、说。

于:

对。

(3)欲:

想。

(4)之:

到,往,去。

(5)南海:

这里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舟山)。

(6)何如:

怎么样。

(7)持:

同“恃”凭借。

(8)往:

去。

(9)钵:

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

(10)足:

足够。

(11)下:

指顺江而下。

(12)犹:

还、尚且。

(13)越:

到,及。

明年:

第二年。

(14)以告富者:

把到达后的事情告诉了富和尚。

“以”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把这件事。

(15)惭色:

惭愧的神色。

惭,惭愧。

(16)至:

到,达到。

(17)顾:

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反而,却。

(18)聪:

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

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19)持:

同“恃”。

(20)败:

衰弱,颓废。

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21)昏:

糊涂。

庸:

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22)限:

限制。

【译文】

蜀地偏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有。

贫穷的和尚对富有的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

“您凭借着什么去?

”贫穷的和尚说:

“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碗就够了。

”富有的和尚说:

“我多年来想要雇船南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他把到达南海这件事告诉富有的和尚,富有的和尚听了,有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蜀)距离普陀(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偏远地方的这个和尚么?

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

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欲速则不达p97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jì)从中来谒(yè)曰:

“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景公遽(jù)起,传骑又至。

景公曰:

“趋驾烦且之乘,使驺(zōu)子韩枢御之。

”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不进,尽释车而走。

以烦且之良而驺子韩枢之巧,而以为不如下走也。

【注释】

划线词为人名或地名。

1.传骑:

骑马传递公文的人。

2.谒:

进见。

3.婴:

齐国大夫晏婴。

4.疾甚:

病重。

且:

即将。

6.遽:

急忙。

6.趋:

疾走,这里是快走。

7.烦且:

良马名。

8.乘:

马拉的车。

9.驺子:

古代管车马的官。

10.辔:

缰绳。

11.御:

驾车。

12.尽:

终于。

13.释:

放弃。

14.良:

好,优秀。

【译文】

齐景公到东海去游玩,传递公文的骑士从国都之中赶来拜见说:

“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

”齐景公立刻起身,传递公文的骑士又赶到了。

齐景公说:

“赶快坐上骏马拉着的马车,让马夫韩枢来驾车。

”行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认为马夫赶得不快,就夺过缰绳代替他驾车;大约驾车走了几百步,又认为是马不向前跑,就把车马丢下而徒步奔跑。

凭着烦且这样的好马和马夫韩枢的技巧,齐景公还认为不如自己下车徒步奔跑。

【寓意】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许多事业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坚强,使你成长、使你有力的过程。

五年级(上)

浙江潮

周密

浙江②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③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④,仅如银线⑤;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⑦,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⑧。

【注释】

①节选自《武林旧事》(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卷三,略有删改。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宋代湖州(现在浙江湖州)人。

②〔浙江〕就是钱塘江。

③〔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

既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④〔方其远出海门〕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

方,当……时。

其,指潮。

出,发、起。

海门,浙江入海口,那里两边的山对峙着。

⑤〔仅如银线〕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仅,几乎,将近。

⑥〔玉城雪岭际天而来〕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玉城雪岭,形容泛着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墙和大雪覆盖的山岭。

际天,连接着天。

⑦〔沃日〕冲荡太阳。

形容波浪大。

沃,用水淋洗。

⑧〔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这两句诗是《浙江观潮》一诗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译文】

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

“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一般。

刻舟求剑p56

(战国《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

1.涉:

渡,由后文的“舟”得出。

2.者:

……的人。

3.其:

他的,代词。

4.自:

从。

5.坠:

掉,落。

6.于:

在,到。

7.遽:

立刻,急忙,马上。

8.契:

用刀刻。

9.是:

这。

10.吾:

我的。

11.之:

结构助词,不译。

12.所从坠:

从剑落的地方。

13.其:

他,代词。

14.者:

……的地方。

15.求:

找。

16.之:

剑,代词。

17.矣:

了。

18.而:

但是。

19.若:

像。

20.此:

这样。

21.不亦惑乎:

不是很糊涂吗?

“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小舟里掉入水中,于是他在舟上刻了一个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走,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郑人买履p57

(战国《韩非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

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

将要,想要。

3.者:

......的人。

(定语后置)

4.先:

首先。

5.度(duó):

用尺子量。

6.而:

连词,表示承接。

7.置:

放置,搁在。

8.之:

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

他的。

10.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

等到,直到。

12.之:

到……去,往

13.操:

带上,拿着的意思。

14.已:

已经。

15.得:

得到;拿到。

16.履:

鞋子。

17.乃:

于是,这才。

18.持:

拿。

19.度(dù):

量好的尺码。

20.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

指集市已经散了。

23.遂:

于是。

24.曰:

说。

25.宁(nìng):

宁可。

26.无:

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27.自信:

相信自己。

28.以:

用。

【译文】

郑国有一个想要买鞋的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挑好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 他说: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会相信自己的脚。

五年级(下)

叶公好龙p6

(【汉】刘向《新序·杂事五》)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kuī)头于牖(yǒu),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xuán)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

叶公:

春秋时楚国叶县县令沈诸梁,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

子高:

叶公的别名。

钩:

衣服上的带钩。

写:

画。

凿:

通“爵”,古代饮酒的器具。

屋室雕纹:

房屋上雕刻的彩绘、花纹。

"文"通"纹"

窥(kuī):

这里是探望、偷看的意思。

牖(yǒu):

窗户。

施:

延伸。

还(xuán)走:

转身就跑。

还,通“旋”,走:

跑。

五色无主:

脸色一忽儿白,一忽儿黄。

五色,这里指脸色。

夫:

那。

好:

喜欢,喜好,爱好。

闻:

听说。

下之:

下降到叶公住所。

文:

通“纹”,花纹。

是叶公非好龙也:

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是:

这。

【译文】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

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魂飞魄散。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崂山道士p67

蒲松龄《聊斋志异》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

妻不信。

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

妻揶揄之。

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注释】

1.抵:

到达

2.自诩(xǔ):

自夸。

3.去:

离开。

4.蓦(mò)然而踣(bó):

一下子就倒下了。

蓦然。

猛然。

踣,摔倒,跌倒。

5.坟起:

鼓起,肿起。

6.揶(yé)揄(yú):

嘲弄。

7.无良:

不善,不好。

晏子使楚p72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

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

”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晏子将至楚。

楚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

’曰:

‘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

王曰:

“缚者曷(hé)为者也?

”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

”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道: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注释】

使:

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

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以:

因为。

短:

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命:

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

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思。

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不肖:

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王闻之:

之:

这个消息,代“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宜:

适合。

谓左右曰:

谓……曰:

对……说;左右:

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习辞者:

善于辞令的人。

习,熟练。

辞,言辞。

吏二缚一人诣王缚:

捆绑诣:

到……去。

今:

现在。

方:

将要。

吾欲辱之:

我想要羞辱他。

之,他,代晏子。

何以也:

即“以何也“,用什么方法呢?

以:

用。

何坐:

犯了什么罪。

坐:

犯罪。

 

酒酣: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诣:

到(尊长者那里去)。

 

曷:

通“何“,什么。

为:

相当于“于”,当。

过:

经过。

避席:

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避:

离开。

枳:

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徒:

只,仅仅。

其实:

他们的果实。

所以然者何:

然:

这样。

所以:

……的原因。

对曰:

下对上的回答。

固:

本来。

得无:

莫非。

熙:

通“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

反而自讨没趣了。

病,辱。

【译文】

晏子出使楚国。

楚国知道他身材矮小,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小洞中进去。

晏子不肯进去,说:

“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

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是从此门进去吧。

”迎接的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

楚王说:

“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

派遣你作使者。

”晏子回答说:

“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连在一起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肩挨着肩,脚跟着脚,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

”晏子回答说:

“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主张规矩,那些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君主(的国家),不贤、没有德才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君主(的国家),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晏子将要到达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说:

“晏婴是齐国的善于言辞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手下回答说:

“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大王就问:

‘(他)是干什么的人?

’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王再问:

‘犯了什么罪?

’(我们)回答说:

‘(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

“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

”回答说:

“(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

”晏子离开了坐席回答道: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

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

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苦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嗟来之食p76

齐大饥⑴。

黔敖⑵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sì)⑶之。

良久,有饿者,蒙袂(mèi)⑷辑(jí)屦(jù)⑸,贸贸然⑹来。

黔敖左奉⑺食,右执⑻饮,曰:

“嗟⑼!

来食!

”扬其目⑽而视之,曰:

“予⑾唯⑿不食嗟来之食⒀,以至于斯⒁也!

”从而⒂谢⒃焉,终⒄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据《礼记》改写)

【注释】

(1)大饥:

严重的饥荒。

(2)黔敖:

齐国的一个富翁。

(3)食(sì):

同“饲”,把食物给人吃。

(4)蒙袂(mèi):

用衣袖遮着脸。

袂,衣袖。

(5)辑屦(jù):

拖着鞋子。

屦,古代用麻、葛等制成的鞋;辑,收敛。

(6)贸贸然:

昏昏沉沉的样子。

(7)奉:

同“捧”,这里指拿着。

(8)执:

端。

(9)嗟:

喂,叹词,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10)扬其目:

瞪着他的眼睛。

(11)予:

代词,“我”。

(12)唯:

在句中起连接作用,“因为”。

(13)嗟来之食:

带有侮辱性的恩赐。

(14)斯:

此,这种地步。

(15)从:

跟随在后

(16)而:

连词,表前后两件事的相因关系。

(17)谢:

表示歉意,解释为:

道歉。

(18)终:

最终。

【译文】

齐国发生严重灾荒。

富人黔敖熬了粥摆在大路边,用来给路过饥饿的人吃。

过了很久,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来。

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水,说道:

“喂!

吃吧!

”(饥民)抬起头瞪大他的眼睛,盯着他,说:

“我就是因为不愿意吃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

”于是(黔敖)跟在后面道歉,最后(饥饿的人)因为没有吃的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不要这样啊!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活见鬼p95

(明)冯梦龙《古今谭慨》

有赴饮夜归者,值大雨,持盖自蔽。

见一人立檐下,即投伞下同行。

久之,不语,疑为鬼也。

以足撩之,偶不相值,愈益恐,因奋力挤之桥下而趋。

值炊糕者晨起,亟奔入其门,告以遇鬼。

俄顷,复见一人,遍体沾湿,踉跄而至,号呼有鬼,亦投其家。

二人相视愕然,不觉大笑。

【注释】

赴饮:

去参加宴会

值大雨:

遇到大雨

盖:

古时把伞叫盖

撩(liáo):

撩拨

偶不相值:

正巧没有碰着。

愈益恐:

更加害怕

炊糕者:

做糕点的人。

亟(jí):

急迫的

俄顷:

不一会儿。

踉跄:

走路不稳

愕然:

吃惊的样子

【译文】

有一个人赴宴后深夜回家,又赶上天下大雨,就撑起伞来遮雨。

看见一人站在路旁房屋的滴水檐下,那人跑过来一下子钻到了自己的伞下,和自己一块走起来。

走了好一阵,那人也不说话。

他怀疑是鬼,就用脚撩试,正巧没碰着,更加害怕,于是用力把那个人挤下桥去,撒腿就跑。

这时正是做糕的人清早起来的时候。

他赶紧跑到糕点铺门口,告诉大家自己遇见鬼了。

不一会儿,又见一个人,浑身湿淋淋的,跌跌撞撞地跑来,大喊着“有鬼”,也跑进做糕人家中。

两人互相看看,目瞪口呆,随即不觉大笑起来。

【寓意】

干什么事都不能疑神疑鬼,要相信科学,破除迷信。

六年级(上)

杨震暮夜却金p8

范晔《后汉书》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wèi)震。

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

“暮夜无知者。

”震曰: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注释】

迁:

升迁;升官

当之郡:

当他到郡上任时。

之:

去。

郡:

郡上

道经:

路过。

故:

过去

令:

县令

谒见:

拜见

至:

举:

举荐,推举。

遗:

赠与,送给。

故人:

“我”。

知:

了解,知道。

何也:

怎么回事

暮夜:

深夜。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何谓:

怎么能说

密愧:

王密羞愧

【译文】

(杨震)第四次升迁升到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

“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却不了解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王密说:

“这么晚了,没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

“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

”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后来调任涿郡太守。

为人奉公廉洁,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从不浪费钱。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用于富裕后代,杨震不肯,说:

“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产业’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东施效颦p15

《庄子·天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qiè]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

东施:

越国的丑女。

效:

模仿。

西施:

越国的美女。

病心:

心口疼。

病:

毛病。

颦:

皱眉。

里:

乡里。

丑:

丑人。

美之:

认为她的样子很美。

归:

返回。

坚:

紧紧的。

挈:

带领。

去:

躲开,避开。

彼:

这个。

【译文】

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过。

同村一个丑妇人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眉触额,从街上走过。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带着妻子儿女,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楚王好细腰p16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jī]年,朝有黧[lí]黑之色。

【注释】

昔者:

从前。

楚灵王:

春秋中期楚国国君。

好(hào):

喜欢。

士:

臣子。

皆:

都。

一饭:

每天吃一顿饭。

节:

限制,节制。

胁息:

屏住呼吸。

带:

束带。

比:

等到,及至。

期(jī)年:

一周年。

“期”表示一年(月)。

黧(lí)黑:

黑中带黄的颜色。

【译文】

从前,楚灵王喜欢他的臣子有纤细的腰。

所以朝中的大臣,(惟恐自己腰肥体胖,失去宠信,因而不敢多吃),每天都是吃一顿饭用来节制自己的腰身,(每天起床后,整装时)先抑制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扶着墙壁才能站起来。

到了第二年,满朝(文武大臣们)脸色都是黑黄色。

 

学弈p46

《孟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

非然也。

【注释】

数:

指技艺。

致志:

用尽心志。

致:

尽,极。

不得:

学不会

弈:

下棋。

(围棋)

弈秋:

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通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