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8768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ppt

第5章工程项目质量控制,5.1工程质量控制概论,5.1.1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质量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9000-2000)。

这一定义可以理解为不论任何一种产品,都有其固有的一组特性,它之所以是这种产品,也恰恰因为这些特性的存在,这些特性满足哪一方面要求,就可以认为在这一方面的质量好。

工程项目质量是指工程满足业主的需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规定的特性综合。

5.1.2工程项目特点及质量特点,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通过施工形成实体,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决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及维修期),工程项目质量的形成是一个系统过程,既工程质量是由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和竣工验收各阶段质量的综合反映,确定质量目标及水平协调统一投资、质量、进度,根据质量目标及水平通过工程设计具体化,检查评定、考核质量目标是否符合设计,5.1.3工程项目质量形成过程,5.1.4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原则,1、质量第一原则。

3、为用户服务原则。

2、预防为主原则。

4、用数据说话原则。

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行动方案。

自检、互检、专检,部署行动方案,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

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原理,5.1.5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1.PDCA循环原理,PDCA循环的步骤和方法,2.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三阶段原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1)事前控制事前控制强调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并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

事前控制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质量目标的计划预控,二是按质量计划进行质量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状态的控制。

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是指对质量活动的行为进行约束、对质量进行监控,实际上属于一种实时控制。

事中控制是对质量活动主体、质量活动过程和结果所进行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督两方面的控制。

其关键是增强质量意识,发挥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控制。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一般是指在输出阶段的质量控制。

事后控制也称为合格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3.工程项目质量的三全控制原理,三全控制原理来自于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Control,TQC)的思想,是指企业组织的质量管理应该做到全面质量控制、全过程质量控制和全员参与质量控制。

5.1.6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标准化、国际化,ISO(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

ISO9000族系列标准在1987年正式颁布,1988年被我国等效采用。

1992年颁布92版,被我国等同采用,国家标准代号为:

GB/T-19000系列标准。

5.2.1ISO9000族标准简介(续1),核心四个标准:

GB/T1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1质量和环境审核指南,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1、领导决策2、组织落实3、制订工作计划4、组织宣传和培训5、质量管理体系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准备阶段,试试运行阶段运行,正式运行,5.2设计质量控制,5.2.1工程质量要求的确定1、项目前期策划阶段2、产品计划阶段3、各部门提出对建筑的空间、位置、功能、质量的要求4、各部分的详细技术设计工作5、对设计质量标准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投资的限额及其分配6、其他要求,5.2.2设计单位的选择,设计单位必须是:

(1)大的、著名的设计单位;

(2)正规的、管理规范的设计单位;(3)不仅本项目设计在它的业务范围内,而且具有与项目相符合的资质等级证书;(4)有同类工程经验,在过去的项目中与业主合作良好、信誉好。

5.2.3设计单位质量控制工作,1、设计策划2、设计输入3、项目设计数据表的编制4、设计接口5、设计评审6、设计验证7、设计文件校审8、设计文件的会签,5.3.1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概述,1.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内容划分

(1)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主体划分

(2)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划分(3)工程项目施工分部工程划分(4)工程项目施工要素划分,5.3施工质量控制,2.项目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5.3.2施工质量计划的编制,1.施工质量计划概述定义:

指施工企业根据有关质量管理标准,针对特定的工程项目编制的工程质量控制方法、手段、组织以及相关实施程序。

特点:

面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计划常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文件形式进行编制,2.编制施工质量计划的目的和作用目的: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程序管理作用:

1)提供依据。

2)体现企业对质量责任的承诺和实施的具体步骤。

3.施工质量计划的内容

(1)施工特点及施工条件分析

(2)工程质量目标(3)组织与人员(4)施工方案(5)采购质量控制(6)监督检测4.施工质量设计的实施与验证

(1)实施要求

(2)验证要求,5.3.3生产要素的质量控制,1.对“人”的因素的控制2.对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3.对方法的控制4.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控制5.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施工竣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文件资料的质量控制,采购和分包的质量控制,现场准备的质量控制,施工工序控制的要求,施工工序控制的程序,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最终质量检验和试验,缺陷纠正与处理,资料移交,产品防护,撤场计划,施工工序控制的检验,5.3.4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5.3.5施工成品的质量维护,1.树立施工成品质量维护的观念2.施工成品质量维护的措施1)防护是指针对具体的施工成品,采取各种保护的措施以防止成品可能发生的损伤和质量侵害2)包裹是指对欲保护的施工成品采取临时外包装进行保护的方法3)覆盖是指采用其他材料覆盖在需要保护的成品表面4)封闭是指对施工成品采取局部临时性隔离保护的成品表面,工程项目质量的评定验收,是对工程项目整体和工程项目质量的等级而言,分为“合格”和“优良”,凡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验收;凡验收通过的项目,必有等级的评定。

因此,对工程项目整体的质量验收,可称为工程项目质量的评定验收或者简称工程质量验收。

5.4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验收,5.4.1施工质量验收的概念,2.施工验收项目的划分,为了便于施工质量的检验和验收,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设计、合同的技术标准的规定,同时也更有利于衡量承包单位的施工质量水平,全面评价工程项目的综合施工质量,通常在验收时,将施工项目验收按项目构成划分为四种验收单位或层次。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3.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

(1)工程质量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

(2)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该具有规定的资格。

(3)建设项目的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和设计文件的要求。

(4)隐蔽工程应在隐蔽前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5)单位工程施工质量应该符合相关验收规范的标准。

(6)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及施工内容,应有按照规定对材料及施工内容进行见证取样检测资料。

(7)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部分工程,专业工程应进行功能性抽样检测。

(8)工程外观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后共同确认。

5.4.2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

(1)施工过程中隐蔽工程在隐蔽前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进行验收,并形成验收文件。

(2)分部分项施工完成后应在施工单位自行验收合格后,通知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验收,重要的分部分项应请设计单位参加验收。

(3)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资质检查、评定,符合验收标准后,向建设单位提交验收申请。

(4)建设单位收到验收申请后,应组织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等方面人员进行单位工程验收,明确验收结果,并形成验收报告。

(5)按国家现行管理制度,房屋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验收合格后,尚需在规定时间内,将验收文件报政府管理部门备案。

5.4.3施工质量的评定验收,1.施工质量评定验收的内容

(1)分部分项工程内容的抽样检查

(2)施工质量保证资料的检查(3)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4)工程外观质量的检查2.施工质量验收的结果处理对施工质量验收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要求时,应按规定进行处理。

(1)经返工过更换设备的工程,应该重新检查验收。

(2)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鉴定,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程,应予以验收。

(3)经返修或加固处理的工程,虽局部尺寸等不符合设计要求,但仍然能满足使用要求,可按技术处理方案和协商文件进行验收。

(4)经返修和加固后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工程严禁验收。

5.5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处理,5.5.1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概述1.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与质量事故定义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我国有关质量、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定义:

凡工程产品质量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就称之为质量不合格。

凡是工程质量不合格,必须进行返修、加固或报废处理,由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低于5000元的称为质量问题;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的称为工程质量事故。

工程质量事故按危害性大小分为重大质量事故和一般质量事故。

按直接经济损失,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划分如下:

(1)直接经济损失在0.5万以下的,属质量问题。

(2)0.510万元的,为一般质量事故。

(3)1030万元的,为四级重大质量事故。

(4)30100万元的,为三级重大质量事故。

(5)100300万元的,为二级重大质量事故,(6)300万元以上的,为一级重大质量事故。

3.工程项目质量事故产生原因,

(1)违背建设程序

(2)工程地质勘查原因(3)未加固处理好地基(4)设计计算问题(5)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6)施工和管理问题,5.5.2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处理,工程项目的质量问题多数以质量通病的形式存在。

所谓质量通病是指工程项目中具有普遍性的常见质量问题。

对这类问题的特点应该认真加以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主管重视程度不高

(2)非施工质量原因引起(3)多因素影响,2.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

(1)制定针对质量问题的专门规划

(2)精心设计,改善因设计问题出现的工程质量通病。

(3)提高施工人员素质,改善工艺、规范施工。

(4)严格控制原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质量。

(5)建立质量奖罚机制。

5.5.3工程项目质量事故处理,1.事故调查与分析2.处理方案的确定

(1)处理依据

(2)方案类型(3)方案选择3.方案实施与鉴定验收

(1)实施要求

(2)验收结论(3)责任分析,基本步骤:

(1)细致进行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全部实况。

(2)收集调查有关的全部设计和施工资料,分析摸清所在环境条件和情况。

(3)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所在因素。

(4)分析、比较、判断、找到最可能原因。

(5)进行必要的计算分析模拟试验予以论证确认。

分析的要领是逻辑推理法,其基本原理是:

(1)确定质量问题的初始点

(2)围绕原点对现场各种现象和特征进行分析,区别导致同类质量问题的不同原因,逐步揭示质量问题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的过程。

(3)综合考虑原因复杂性,确定诱发质量问题的起源点即真正原因。

4.处理报告工程项目质量事故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事故的基本情况。

(2)事故的性质和类型。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

(4)事故的评价。

(5)事故责任人员情况。

(6)事故处理意见。

5.6工程顶目运行质量管理,5.6.1运行条件准备1、提供运行文件2、培训操作人员及维护人员。

3、物质准备,5.6.2试运行5.6.3缺陷责任和保修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1)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2)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3)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4)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5.7质量控制的数理统计方法,一、排列图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莱托(Pareto)“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理论产生的。

美国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将其应用于质量管理。

1做法

(1)按确定的检查项目进行测试和资料收集;

(2)根据各因素所出现的频率,按大到小派对;(3)绘制“累计频率曲线”;(4)根据曲线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的主次:

重要因素A:

累计频率为080%,重点处理;次要因素B:

累计频率为80%90%,处理次之;一般因素C:

累计频率为90%100%,再次之。

例:

某混凝土墙体施工质量的检查结果如下表,试分析其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案例分析,按大小排队,某混凝土墙体施工质量不合格排列图,累计频率曲线Pareto曲线,用来逐步深入地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寻找影响因素,以便抓住影响质量问题的实质,重点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质量问题与原因之间的内在的因果关系,顺藤摸瓜,一直挖出影响质量的并根子。

三不放过原则:

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不落实改进措施不放过,二、因果分析法(特性因素图),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的因果分析图,2作图步骤,频率直方图,又名质量分布图。

作用:

确定质量的分布的基本特征;判断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

三、频率直方图,h为组距;R为极差;k为组数,1.频率直方图的作法

(1)收集有关质量数据,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

(2)从数据中找出最大值Xmax和最小值Xmin。

(3)确定直方图组数和组距,(4)计算分点,即确定各组的分界点从Xmin,Xmin+nhn=1,2,K-1(5)计算频数(6)绘制频率直方图(7)计算质量分布特征值,即:

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三、频率直方图,标准型(对称型),数据的平均值与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中间值相同或接近,平均值附近的数据的频数最多,频数在中间值向两边缓慢下降,以平均值左右对称。

这种形状也是最常见的。

频率,质量特性,2.频率直方图分析,

(1)观察整个图形,可判断质量分布状态。

作频数分布表时,如分组过多,会出现此种形状。

另外,当测量方法有误或读错测量数据时,也会出现这种形状。

锯齿型,2.频率直方图分析,偏峰型,平均值位于中间值的左侧(或右侧),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数据分布的频数增加后突然减少,形状不对称。

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制时,由于心理因素往往出现这种形状。

2.频率直方图分析,陡壁型,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频数自左至右减少(或增加),直方图不对称。

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检查,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2.频率直方图分析,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在一起,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平顶型,2.频率直方图分析,双峰型,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两侧各有一个“峰”。

当有两种不同的平均值相差大的分布混在一起时,常出现这种形状。

2.频率直方图分析,孤岛型,在标准型的直方图的一侧有一个“小岛”。

出现这种情况是夹杂了其他分布的少量数据,比如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个分布的少量数据。

2.频率直方图分析,1概念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所使用的,带有控制界线的一种质量管理图。

它展示生产工序随产过程中各个阶段质量波动状态。

由美国休哈德(W.A.Shewhart)提出。

质量波动分:

正常波动;非正常波动。

(1)正常波动:

由于材料不均、设备磨损、测量误差、操作微小的变化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产生的质量波动。

(2)非正常波动:

由于以上五大因素产生较大的变化所引起的质量变化。

四、管理图(控制图),原理:

小概率事件难以出现。

利用上下控制界限,将产品质量特性控制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

四、管理图(控制图),2管理图的分类管理图分计量值管理图和计数值管理图两类。

3控制图的绘制以单值管理图(X管理图)为例,介绍管理图的绘制。

(1)数据准备: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抽取一定批量的试样,一般25个以上(不得少于25个),作为预备数据。

必要时,应对过大或过小的数据进行取舍检验。

(2)计算预备数据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3)计算管理限。

四、管理图(控制图),四、管理图(控制图),移动范围,(4)绘制X管理图。

根据CL、UCL、LCL绘制单值管理图。

将各检验值绘制到管理图上。

4控制图的判断符合正态分布;小概率事件不发生;符合随机事件特征,样本数-1,四、管理图(控制图),以下情况均不正常

(1)连续7点在中心线CL的某一侧,概率为1/64,即2(1/2)7;

(2)连续多点在中心线CL的某一侧,如(10,1)、(12,2)、(14,3)、(16,4)的概率为1/85;(3)连续7点上升或下降,5点注意,6点调查,7点处理;(4)点子发生周期性变化,如阶梯形、正弦、大波小波形周期变化;(5)打点连连接近UCL或LCL线(23之间);(6)所有打点都比较靠近中心线CL线;(7)打点几乎不接近UCL线或LCL线。

四、管理图(控制图),五、相关图(散布图),分析散布图时要注意几种情况:

(1)看有否离群点或称为异常点出现。

(2)当X轴的数值的取值范围太小时,所做的散布图可能会造成不相关的假象。

(3)当数据组过少时(一般是低于20个左右)难以判断其相关性,这时一定要计算相关系数来加以证明。

(4)相关性分析应在不同实验或生产条件进行,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五、相关图(散布图),1.相关系数计算假定:

自变量X和因变量Y,然后计算相应的相关系数r,五、相关图(散布图),则相关性显著。

则相关性显著。

2.相关系数的检验当r=1时,表明Y与X完全相关。

当0r+1时,为正相关;-1r0时,为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检验应在=0.05(0.01)显著性水平下进行。

五、相关图(散布图),1.概念把质量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进行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意施工条件下取样所得的数据归在一起,便于对比分析。

2.分层方法,

(1)按时间分层:

按班次、日期、周、月等分;

(2)按操作人员分层:

按班组的人员、熟练程度、新老工人、男工女工、年龄等分;,六、分层法(分类法),(3)按机械设备分:

按类型、新旧程度分;(4)按施工方法分层:

按施工、操作方法分;(5)按施工环境分层:

按气候等分层;(6)按原材料分层:

按供货厂家、进料时间、不同材料成分等特征分;(7)按测量检验条件分层:

按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检验人员分层;(8)按其他条件分层:

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层。

3.用分层法寻找质量原因由于采用分层处理,消除了评价中同层因素的相互影响与干扰,比较容易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原因。

六、分层法(分类法),主要是利用表格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的一种方法。

计量值统计表:

如分项工程工序质量分布统计表的墙面平整度(统计误差);计数值统计表:

如不合格项目调查表(统计出现的次数)。

该方法一般与排列图等其他方法仪器使用。

七、统计调查表法,谢谢!

本章内容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