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879743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docx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题

乌丹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

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

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

我们民族给出的答案是“导民以孝,以孝侍亲”,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

面对今日中国“银发社会”浪潮到来之挑战,应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传统孝道主张养老敬老。

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伦理思想资源。

“善事父母”是孝文化最基本的要求。

这首先指“能养之孝”。

孔子说: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要求“事父母,能竭其力”。

在“能养之孝”的基础上,孔子又提出“敬亲之孝”。

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那么,怎么才算敬养,怎么才算孝子之行呢?

《孝经》中提出来了“五备”: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也,然后能事其亲。

现在社会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传统孝道现代转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产方式的改变引发家庭关系变化。

我国古代社会以农业生产为基本生产方式,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处理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主要靠经验,而人越老所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值得社会尊重,故而老人在家庭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但在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的现代社会,当晚辈的知识结构、资源财富、权力地位都超越长辈时,他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便会加大,而老人们的地位难免会“边缘化”。

其次,民主政治取代封建孝治。

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要求臣子对自己尽“忠”而鼓吹百姓们行“孝”,“忠孝”也成为当时最高的道德评价标准。

而在当今社会中,古时的“父母官”变成了当今的“人民公仆”;那时的“子民”“草民”,而今变成了“公民”“国家的主人”;执政党的理念,也转变为各级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三,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与政治冲击,使孝道文化基础大为动摇。

孝道观念被严重扭曲,造成了人们认识上的混乱,形成了几代人思想上的误区与断层。

再就是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生存压力增大,子女对父母尽孝的难度提高。

凡此种种因素,使得孝道传统日渐失去昔日的约束力,子女们对父母不尽赡养之义务,老而无养,养而不敬的现象屡见不鲜。

不少子女在老人还有一点利用价值时,一味索要,无度“啃老”;而老人一旦年高体衰,便视为累赘,甚至虐待、遗弃,种种不孝行为令人发指。

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孝道,如今已是面目全非,只是靠着历史的惯性而踉跄而行。

欲使传统孝道能在今天生存发展,并且对现代生活产生其应有的规范与指导作用,就必须对其进行现代转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统孝道必须实现创造性转化。

它既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为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提出了“导民以孝,以孝侍亲”的理念,主张以孝文化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思想基础。

B.传统孝道认为,孝老敬亲是中国人伦道德的根本,这说明孝道突出养老为本位,将养老作为家庭的主要职责之一,使老年人可以名正言顺地接受子女的奉养。

C.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深刻变化,晚辈掌握的知识结构等常常超越长辈,使得老人们越来越丧失话语权,导致不孝敬老人的现象越发严重。

D.让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最重要的途径是让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现代转化,融入现代生活,让传统孝道走进现代人的心中。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社会讲究“忠”“孝”,是指要对统治者尽忠,对父母尽孝,而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关系正好颠倒过来了。

B.“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即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是由衷地敬爱,那养父母和养牲畜就没有什么差别。

C.现代社会中,后辈们生存及养老的压力增大,加大了子女孝敬老人的难度,使得后辈们对传统的孝道逐渐有心无力。

D.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内容的更新,必然落后于时代而被抛弃;现代的孝道如果不能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将得不到发扬。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现代中国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阶段,我们应该着力推动传统孝道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现代孝道筑强我国养老保障制度。

B.“五备”的要义在于要将父母放在心上,以诚敬的心情做好“生、养、死、葬”中的每一件事。

C.传统孝道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生产方式的改变,知识结构的变化,主人公意识的转变,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是主要原因。

D.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孝道自身内涵的不断丰富,促进了现代孝道的发展,现代孝道促进了传统孝道的必然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字典上的记忆

再过十天便是父亲的忌辰。

父亲离我们而去快五周年了。

不知怎的,这几天,我常常梦见他。

他老人家不是怕我遗忘了他吧?

父亲少年而孤,青年被抓丁;抗战两载,心系共产党;大军渡江,父亲私下帮忙,巧施妙计,故事感人不已。

渡江战役胜利,父亲回乡种地。

默默无闻奉献,从来不争名利。

坚持自力更生,对子女特别关心。

我们兄妹六人,只要哪个身体不适,他和母亲都心急如焚。

轻者父亲推拿按摩,他拿不下的,便背往医院治疗。

由于儿女多,到了入学年龄,即使有的上不起全日制小学,他也要将其送往夜校识字。

一九七一年农村正在实行大集体、吃大锅饭。

我家八口人在一起生活,只有三个劳动力挣工分。

那时,一个强壮劳动力,干一天活,生产队只能付0.24元的报酬。

兄弟当中我是老大,还在高中读书。

为了摆脱这种贫困,我立志读书。

可是我们那时正赶上“十年浩劫”,我国教育几乎瘫痪。

我只好坚持自学,但是那时家里很穷,连一本《新华字典》也买不起。

父亲了解我的心事之后,默默地记在心里。

有一次,生产队开炕房,孵小鸡,需要到四十华里开外的“东风供销社”去运新鲜鸡蛋。

当时农村公路不畅通,车辆也少,只好派我父亲这十几个劳动力,靠肩挑、步行运回来。

傍晚,父亲挑着一百一十多斤重的鲜鸡蛋回到村里。

蛋箩面上,平放着一本浅蓝色塑料封面的《新华字典》。

当我从父亲手中接过这本《新华字典》时,欣喜若狂。

我轻轻地抚摸着这本盼望已久的字典,像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那样兴奋。

再看看父亲,面带微笑地看着我。

只见他额头上的汗珠还未干,背上的衣衫还蒸着汗气。

母亲连忙招呼父亲趁热洗个澡……

晚上,父亲告诉我,他今天一天的出差费共0.8元钱。

只路上喝了七分钱的茶,剩下的钱恰好买这一本《新华字典》,我听了先是一怔,然后,急忙转到卧室(又是书房),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本来之不易的《新华字典》。

眼泪止不住簌簌地往下滴,有几滴滴到了字典的封面上,我赶紧擦干,生怕沾湿了字典纸页。

过了好一阵,我才下意识地擦干泪,小心翼翼地翻开字典扉页。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上面印着“中华商务局第三次印刷,一九七一年三月”“定价0.73元”等两行铅字。

瞥见这“0.73元”,我的泪又一次止不住流了下来。

这是一本多么珍贵的字典呀!

是父亲挨着饥饿,用省下来的生活费才买到的;它是父亲用瘦弱的身躯,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徒步八十多华里用汗水换来的;它是父亲为了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而费尽心思买到的;它,是浓浓父爱的见证者。

后来,这本心爱的字典成了我家的传家宝。

它陪伴着我的三个弟弟走过了小学和初中的历程,再后来,又陪伴着我的两个儿子上完了小学。

一九八九年,我从师范毕业,分配工作之后,这本字典除了卷角和部首查字部分少数字迹模糊之外,其他都完好无缺。

我像抢救重点文物一样,将它修复好,精心收藏,然后重新买了一本《新华字典》……从教四十年来,我一直把它带在身边,经常擦擦年轮给它带来的“苍老”。

有它在,一位农民儿子的本色就在!

如今,每当我看到这本浅蓝色的《新华字典》,就会想起父亲。

想起父亲那高尚的品德和伟大的父爱;想起那个年代给我和父亲带来的伤痕;想起晚辈们对祖辈精神的传承……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字典为线索安排情节,讲究详略,详写与字典相关的内容,略写父亲年轻时的经历,使文章重点突出、结构严谨、中心明确。

B.文章第四段中“他额头上的汗珠还未干,背上的衣衫还蒸着汗气”“面带微笑地看着我”两处细节,凸显了父亲途中的劳累,进而表达了父亲对“我”的爱。

C.文中“中华商务局第三次印刷,一九七一年三月”“定价0.73元”写出“我”对父亲买的这本字典铭记于心,同时也是对文章开头“他老人家不是怕我遗忘了他吧”的一种回应。

D.文中写“我”“重新买了一本《新华字典》”,是因为父亲买的字典已经破旧、残缺,不再实用,但可以留下来作为传家宝,所以被“我”精心收藏。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

(5分)

6.文章的标题为“字典上的记忆”,请结合文章的内容简要概括字典上有哪些记忆。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经常网购的消费者会发现,拆包裹时都会有“很费力”的感受。

但是,为了防止商品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卖家和快递公司只好在包装上下功夫。

为什么不少扎点胶纸或胶带呢?

某快递网点负责人说:

“我们也想节约成本,但如果因为包装问题,在物流过程中商品损坏、造成损失,就得不偿失了。

市邮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中国200万个快递员运送了350亿个包裹。

包裹多了,肯定会产生垃圾。

快递只是使用环节,而且我们国家没有关于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

记者了解到,我国现行的多为推荐性指标,约束力不强,执行有难度。

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包装过度”与“安全所需”,如何在两者之间获取平衡,如何使商家与消费者尽量采用环保材料,如何实现回收——循环——再利用,这些正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选自2017年3月2日《深圳特区报》)

材料二:

(选自《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

材料三:

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

买家既想让“宝贝”拥有“金钟罩”,又为家里堆积如山的快递包装物烦恼;店家担心快递途中物品受损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个严严实实,成本自然就高出许多;快递公司面对五花八门的包装只好望“包”兴叹,回收与不回收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在我国大力推动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对“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企业的规范和整治是重点,而由于电商蓬勃发展所催生的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目前还看不到有效的管理与规范方式。

绿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整个社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大到国家的产业政策,小到人们的日常环保意识,缺一不可。

而这些日常细节需要从人们很小的时候进行教育和规范,知识和规则需要不断地在人们头脑中强化,因此,真正推动环保和绿色事业,需要从基础的教育工作抓起。

(选自《快递包装的“纠结”与绿色金融》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德国出台《包装废弃物管理办法》,提出包装废弃物管理应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最终处置”的顺序进行,并设定了不同包装废弃物的回收目标和时限,强制要求包装生产商、销售商对包装回收共同负责。

该办法还制定了包装废弃物从收集到最终处置的量化标准,比如规定80%的包装废弃物和100%的运输包装必须回收利用,使包装处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具体标准可依。

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关注绿色包装。

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美国各州政府根据企业包装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适当免除企业相关的税收。

同时,美国还在《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中规定,“减少包装材料的消耗量,并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

目前,美国已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产业化运作,不仅改善了环境、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除此,在包装材料技术上,一些美国企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一些酒类包装物是用秸秆制成的,强度高,便于物流运输,而且环保。

  

(选自《中国物流产品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购包裹的包装材料过多让卖家和快递公司都陷人了很无奈的境地,他们都想节约成本,但又怕商品损坏,造成损失,遭到索赔。

B.我国重点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企业进行规范和整治,但目前对于物流行业所带来的环保问题却一直没有较好的解决对策。

C.在对待快递包装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

于是,人们在由快递包装材料废弃物所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上难以形成共识。

D.德国和美国对包装材料废弃物的回收都出台了法律法规,美国为了提高企业回收包装的积极性,还适当免除回收企业的相关税收。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我们国家如果有快递包装的环保标准,相比推荐性指标而言,对商家、快递公司、回收企业的约束力会更强,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解决快递废弃物问题。

B.根据材料二图1可知,大家不愿意将快递包装送回收站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害怕自己的信息遭到泄漏,二是认为将其送回收站太麻烦。

C.材料二图2表明,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应由快递公司、政府、包装公司、消费者等负责,认为应由快递公司负责的人数最多,认为应由政府负责的其次。

D.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影响环保,也影响着绿色经济的发展;绿色经济的发展既与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环保意识相关联。

E.美国在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方面的措施,既可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还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因此比德国的措施更好。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国在解决快递带来的包装垃圾问题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孙传庭,代州振武卫人。

万历中进士,授永城知县。

陕西巡抚不能讨贼,秦之士大夫哗于朝,乃推边才用传庭,以崇祯九年三月受代。

高迎祥乱关中,传庭设方略,亲击迎祥于黑水峪,擒之,献俘阙下。

录功,增秩一等。

河南贼马进忠等入渭南,复合河南兵夹击之,斩首千余级。

关南稍靖。

他贼出栈道,谋越关犯河南,还军击,复大败之。

西安四卫,旧有屯军二万四千,田二万余顷,其后田归豪右,军尽虚籍。

传庭厘得军万一千有奇,岁收屯课银十四万余。

帝大喜,增秩,赉银币。

杨嗣昌条上方略,期百日平贼。

传庭移书争之,嗣昌大忤。

部议,秦抚当一面,募土著万人,给饷银二十三万。

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嗣昌言军法不行于秦,自请白衣领职,以激帝怒。

传庭奏曰:

“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

况更有募练马步军,数且逾万,何尝不遵部议。

”嗣昌无以难,然衔之弥甚。

明年,帝移传庭总督保定、山东、河南军务,疏请陛见。

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

传庭愠,引疾乞休。

嗣昌又劾其托疾,帝遂发怒,斥为民。

十五年,闯王李自成者,破河南,犯开封,起传庭兵部右侍郎。

九月传庭出师潼关,大雨连旬,自成决马家口,河没开封。

开封已陷,传庭趋南阳,自成西行逆秦师。

是役也,天大雨,粮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冻且馁,故大败。

明年九月,贼破宝丰、唐县,进逼襄城。

大军时皆露宿与贼持,久雨道泞,粮车不能前。

士饥,流言四起,不得已还军迎粮。

自成空壁蹑我,官兵狂奔四百里,至于孟津,死者四万余。

贼乘胜破潼关,大败官军。

传庭跃马大呼而殁于振,尸竟不可得。

时年五十有一矣。

(节选自《明史·孙传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B.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C.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D.传庭知其不可用也/乃核帑藏/蠲赎锾/得银四万八千/市马募兵/自办灭贼/具不用/部议会诸抚报/募兵及额/传庭疏独不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是周代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其故址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一带,故古人以“秦”指称陕西一带。

B.“秩”,是官吏的官、品级。

古代常根据功过确定官员的俸禄,文中“增秩”即根据功劳提升官吏的品级和俸禄。

C.“课”,即赋税,需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与“役”不同,“役”亦称徭役,即平民为统治者提供的无偿劳动。

D.“陛”,本指借以登高的台阶,后又特指皇宫的台阶。

这里的“陛见”指孙传庭到朝廷拜见杨嗣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传庭刚正不阿,敢于直言。

杨嗣昌上奏百日平贼的方略,孙传庭向皇帝上书与之争论,他认为杨嗣昌的命令不合适而坚决不执行。

B.孙传庭谋略过人,战功赫赫。

孙传庭设计活捉了乱贼高迎祥,又与他人联合击败马进忠,关南平定后,又打败了企图进犯河南的乱贼。

C.孙传庭忠君为国,却屡遭陷害。

孙传庭为国多次平乱,又凑银两招兵买马为灭贼做准备,却多次遭杨嗣昌弹劾,曾一度被罢官为民。

D.孙传庭勇猛善哉,却不得天时。

孙传庭两次战败都是因为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而粮草不济。

传庭虽勇猛力战,竟死于敌阵,尸骨无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使臣如他抚,籍郡县民兵上之,遂谓及额,则臣先所报屯兵已及额矣。

(2)嗣昌大惊,谓传庭将倾之,斥来役赍疏还之传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

②蜘蛛集:

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

③谷:

指谷风,即东风。

④濩落:

沦落失意的样子。

⑤商歌:

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这是自卑、自责之语;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E.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15.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1小题,11分)

16、完成下列各题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

,?

3、.《归去来兮辞》中“,”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4、《归去来兮辞》中“,”表现了作者乐天安命,顺随自然的变化走到生命的尽头的思想。

5、《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

,。

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6、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当地繁华富庶的句子是:

,,,。

7、《滕王阁序》中在描写滕王阁周围景色采用虚实结合手法的句子是:

,,。

8、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事物也需要依凭外力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

,,。

9、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在乎外界评价的句子是:

,。

10、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11、李密形象的写出自己其孤独处境的句子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的一批垃圾桶有了专属“身份证”。

管理部门为辖区内部分餐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桶加装了电子芯片,借助芯片,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和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目前,全区已安装“身份证”的商家达到800家。

餐厨废弃物经过油水分离、无害化处理等一系列技术环节后,实现了的功效,可用于提炼生物柴油、沼气发电等多个领域。

我国每年餐厨废弃物产生量高达9000多万吨,是一笔可以再利用的资源,然而废弃物实际处理率不足20%,效率低下的局面,在媒体的广泛科普之下,早已,为人诟病。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监管,不法分子介入其中,餐厨废弃物去向“成谜”。

通过安装“身份证”,(),同时也提升了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效率,变废为宝,产生了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枚电子芯片植入了城市的安全保障,作为城市管理者。

面对地沟油猖獗的严峻形势,城市管理者只有换位思考、主动作为,才能,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有效阻止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B.不但有效阻止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C.既有效阻断了回流餐桌的地沟油、边角料,保障我们安全的舌尖

D.不仅有效阻断了地沟油、边角料回流餐桌,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推陈出新众目昭彰义不容辞推己及人B.新陈代谢众目睽睽责无旁贷推己及人

C.新陈代谢众目昭彰义不容辞以己度人D.推陈出新众目睽睽责无旁贷以己度人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并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B.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来有效避免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C.管理部门得以监控餐厨垃圾的去向、来源及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有效避免的问题。

D.管理部门得以监控和有效避免餐厨垃圾的来源、去向与这些垃圾半路失踪进入黑作坊的问题。

20.下面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的短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

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5分)

虽已毕业一年,但学生仍时不时想恩师。

感谢您曾送了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指出我的错误。

是您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前路。

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丁点心意,请您收下!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英国诗人瓦特·兰德: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印度小说家普列姆昌德:

在人类生活中,竞争心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

竞争可能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