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053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docx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

王晓芬

课时

1课时

填写时间

2012.5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下

上课时间

2012.5

教学内容

公顷 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

1、使学生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想、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个别化教学:

1、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

(王成雨、李兆满、卢金朝、胡誉耀、范佳鑫)

2、认识较大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范王飞)

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同学不会听课,理解能力、生活能力差,空间能力也很差,范磊剑课堂和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

教学重点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进一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并进一步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思考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四)全课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化教学

设计意图

1.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课件展示84页体育场的画面。

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幅图,体育场面积的应该怎样测量呢?

2.大家说得都很好,在测量土地的面积时,我们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1)认识公顷:

师:

公顷是较大的面积的单位,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

1公顷=10000平方米

现实生活中究竟有多大呢?

(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

如果我们的教室是50平方米,200个这样的教室的面积才是1公顷。

(2)认识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3)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

小组内交流。

然后汇报。

师:

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那么1平方千米里有多少个1公顷呢?

如果画面上的体育场约是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1.5公顷=(   )平方米

2.10平方千米=(   )公顷

3.20000平方米=(   )公顷

4.10000公顷=(   )平方千米

5.课件展示:

我国的陆地面积是( 960万)平方千米。

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是(40)公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测量来计算课桌桌面的面积。

 

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互相说说并提出方法

 

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组中议一议。

 

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面积呢?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

第一题教师出示答案,同桌互判,第2题学生在小组中说一说推想过程,然后再全班说。

 

 

请学困生回答

 

让A、B、C不同层次的同学参与。

 

指导范磊剑、扬升燕

 

小组讨论,教师关注许可、扬升燕一组。

并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

提问范王飞,1平方千米大约是我们这里的哪个范围。

 

教师指导C类学生,

 

特别关注C类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进行提问,对许可、范磊剑、扬升燕进行指导。

 

在A、B类学生回答的同时,对C类学生可以随时提几个问题,以加深对本堂课的记忆。

 

 

通过简单练习,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熟悉原有知识结构,为本课新知识的探究埋下伏笔。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测量,让学生有所质疑,感觉平方米作单位太小了,进而引出更大测量土地面的单位:

公顷、平方千米。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根据原有知识结构,计算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然后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是50平方米,最后实际感受10000平方米就是200个教室面积的大小,也就是1公顷。

小组讨论旨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理解1公顷的实际大小。

 

学生经过计算1公顷大小,进一步理解1平方千米的大小,了解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放松、相互补充,提高了学习兴趣。

 

对常用面积单位进率进一步巩固,课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阅读上面的数据,了解我国国土面积和天安门广场的面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对整节课全面掌握,能够说出整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课堂练习

必做题: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选做题:

用身体坐标尺(如指甲盖、步长等),先估计某一块土地或实物的面积,然后进行测量。

课后记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正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

学生接受情况:

□完全能够接受√□部分能够接受□不能接受

学生课堂表现:

□√积极□比较积极□平淡□不配合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完成百分比100%已完成部分质量:

√□优□良□中□差

反思

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教师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去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亲身经历的,这就是一种“体验”。

在教学中,注重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在操场上亲自站一站、看一看、估一估、测一测、围一围、想一想等活动,实际感受、体验1公顷、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学生面对某一个知识点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教师,就是要找到好办法,让他们学会知识。

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感知,学生就不可能真正的领会理解知识,更何谈熟练的应用呢?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

王晓芬

课时

1课时

填写时间

2012.5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下

上课时间

2012.5

教学内容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

1、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个别化教学:

1、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王成雨、李兆满、卢金朝、胡誉耀、范佳鑫)

2、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认、读、写小数。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范王飞)

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同学不会听课,理解能力、生活能力差,空间能力也很差,范磊剑课堂和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

教学重点

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认、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

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意义建构。

 

(二)探究新知

 

二、教学例1

 

三、小数的广泛应用。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化教学

设计意图

(一)引入课题

(二)认识小数。

在商店中,经常看到5.98元、0.85元和2.60元这样的数,它们叫做小数。

5.98元表示5元9角8分,0.85元表示......为了书写方便,价格标签上将几元几角几分写成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三)小数的组成:

小数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

中间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是整数部份,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

当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钱时,整数部分表示的是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四)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

的数字。

如:

5.98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是5,读作“五”;再读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是98,就依次读出“九八”。

因此,5.98读作五点九八。

整数部分是0就读作“零”,小数部分无论有几个0,都要一一读出,因此,0.85读作:

零点八五,2.60读作:

二点六零。

 

(五)生活中的小数: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像这样的小数还有很多,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小数呢?

聪聪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1、师:

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

2、师:

通过大家的你一言我一语,我们知道小数不光可以用来表示价格,而且可以表示如身高、重量、速度……。

生活里小数真是无处不在啊!

说到身高,老师告诉大家,我手上有几张卡片,上面是关于老师身高的数据,同学们可凭着刚才对小数的认识来试猜一猜老师的身高,并请几个同学们给卡片排一排队,其他同学试读排出的数,有没有信心?

3、师:

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54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54米这个问题。

4、师: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想一想,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1米的1/10是几分之几米?

师:

1分米是1/10米,1/10米还可以写作小数0.1米。

师在尺子上指其中3分米长的部份,提问:

这一段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

也就是几分之几米?

还可以写作零点几米?

5、师:

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0.7米,猜猜是指哪部分啊?

说说你的想法。

6、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用小数呢?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

你是怎么想的?

18厘米呢?

 

7、讨论:

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54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1.54米吗?

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如果老师告诉你们,林承同学的身高是1.42米,你能说出他身高几米几厘米吗?

听老师的要求:

一边欣赏一边把小数认出来,读出来,写出来。

 

总结:

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

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教师讲解中学生积极参与

 

跟同桌说说你见过的小数。

(在超市里,在书店里.....

 

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小组讨论:

分母是10的分数改写成小数有什么规律?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介绍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小组交流后指名回答。

 

学生独自思考后,在自己本上写出小数。

 

让学生在更多的期待中结束这堂课。

 

让有购物经验足的学生回答。

 

让A、B、C不同层次的同学参与。

 

指导范磊剑、扬升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读数、写数。

 

教师指导C类学生,

 

特别关注C类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进行提问,对许可、范磊剑、扬升燕进行指导。

 

在A、B类学生回答的同时,对C类学生可以随时提几个问题,知道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

 

重点指导扬升燕、范磊剑。

 

教师巡视卢思雨一组。

 

关注C层学生。

 

注意王潘飞的写法

 

商品的价格是学生生活中与数学联系最密切的内容,在欣赏他人的“购物”的记录单时,在对比x.xx元和几元几角几分表示商品的价格的两种方法中,引领学生轻轻松松地走进生活,走近小数,初步感受学习小数的现实意义:

运用小数记数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去研究它。

 

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小数,再引出猜想老师身高用小数表示的方法而过渡到了本节课的核心环节——以米、分米、厘米这一学生熟悉的素材,教学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此处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符合学生

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通过长度单位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让学生知道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而且,对于1分米3分米与7分米的呈现方式的不同,不但避免课堂单一枯燥也为过渡到下个环节提供铺垫。

厘米的教学同分米的教学相同,关键是建立分数与小数的联系,这里没有多大的探究价值,只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接受。

1厘米、3厘米和18厘米用小数表示米作单位,在教学中重在说清18厘米就是0.18米的算理,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本环节回应前面的猜想,可以使课堂结构更富有整体性,通过把自己的身高写成小数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应用练习,巩固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而且,教师让学生反过来思考“1.42米等于几米几厘米”,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小数含义的理解。

课堂练习

必做题: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选做题:

找生活中的小数,读一读并说出其意义。

课后记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正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

学生接受情况:

□完全能够接受√□部分能够接受□不能接受

学生课堂表现:

□√积极□比较积极□平淡□不配合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完成百分比100%已完成部分质量:

√□优□良□中□差

反思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因此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第五册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是本课的重点,而把分数写成小数是一种规定,对第一次接触小数的学生,相对来讲就会有一定的难度和学习的负担。

如何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为了能缓解降低难度,在学生学习例题之前先看米尺图,直观清晰地观察到十分之一和0.1的相等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反之,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一方面可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照顾不同层次的孩子,让优生自主地去学习,再让他们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教师在点拨讲解的时候就轻松许多,很多问题可以让孩子们来回答.

(5)个别化教学设计方案

教师姓名

王晓芬

课时

1课时

填写时间

2012.5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下

上课时间

2012.5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目标

同步教学: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并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估算意识。

3、在学生合作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个别化教学: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王成雨、李兆满、卢金朝、胡誉耀、范佳鑫)

2、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范王飞)

个别化教学对象分析

范磊剑、扬升燕、徐可同学不会听课,理解能力、生活能力差,空间能力也很差,范磊剑课堂和家庭作业都不能完成。

教学重点

掌握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四、总结提高,课后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别化教学

设计意图

课件演示,谈话:

同学们猜一猜小明的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

   录音:

欢迎各位小顾客光临本店,本店为大家提供各色早点,如果任选两种食品做早餐,你想选购本店哪两种食品?

 

(一)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

1、每人尝试计算自己购买早点要花多少钱?

2、小组内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

请一学生交流自己购买早点的情况,花了多少钱?

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统计班内有多少学生和他购买了同样的早点?

自己又是如何解决这

个问题的?

提倡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4、引导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二)用竖式计算小数减法

(1) 尝试用竖式计算刚才我们每人都购买了两种食品做早点,哪种食品贵些?

贵多少钱?

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

做完后与组内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计算方法。

(2)集体交流

重点讨论:

得数前面的0和小数点能不能不写?

计算小数减法和计算整数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除了刚才选择的早点外,你还喜欢哪

两种食品做早点,先求出它们价格的和,再求出他们价格的差,并在小组里交流。

1.

完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情境,在学生理解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独立计算,做完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完成做想想做做第4题。

4.完成做想想做做第5题。

⑴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白题目的要求。

⑵学生独立解答。

⑶交流反馈,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除巩固计算方法外,注意发展学生

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能告诉大家

要注意些什么吗?

 

 

四人小组讨论: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把自己购买早点的方案在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2)分组讨论:

(3)用竖式算一算自己刚才购买早点的价钱算得对不对?

 

完成第104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

做完后,讨论:

计算这些加减法和计算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解答第

(1)、

(2)小题,第(3)小题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独立思考后,班级交流,互相提醒注意点。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全体学生参与,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计算过程。

可以叫不同层次的三位学生板演。

 

指导范磊剑、扬升燕

 

教师指导C类学生,

 

特别关注C类学生的接受情况,随时进行提问,对许可、范磊剑、扬升燕进行指导。

 

在A、B类学生回答的同时,对C类学生可以随时提几个问题,知道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

 

教师重点提醒在本堂课上发生的一些典型错例。

 

 

创设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结合学生学过的搭配规律,探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为学生进一步探索购买早点要花的钱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有购物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整数加减法)做依托,尝试运用口算方法解决自己所提的问题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学生相互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探索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生主动迁移过去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尝试运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生成功运用竖式

 

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依托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竖式计算经验,帮助学生理解怎样对齐数位,以及十分位相加满十,向个位进一的道理,很好地掌握小数加法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再次品尝探索成功的喜悦。

迁移小数加法竖式计算的经验,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竖式计

算是完全可能的,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加深学生对计算中用0占位的理解。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巩固练习,避免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同时有效的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堂练习

必做题:

《课堂作业》

课后作业

选做题:

课后当“小管家”活动

课后记

本节课教学计划完成情况:

√□正常完成□提前完成□延后完成

学生接受情况:

□完全能够接受√□部分能够接受□不能接受

学生课堂表现:

□√积极□比较积极□平淡□不配合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完成百分比100%已完成部分质量:

√□优□良□中□差

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它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这也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

整节课下来,整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畅的,取得了预设的效果。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

通过买早点出示的数据,让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小数的加减计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但感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深度不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工作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