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239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docx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

 

素质拓展训练(技术、装备知识)手册

目录

装备知识2

一、登山绳2

二、绳结3

三、安全带4

四、扁带5

五、保护锁5

六、制动器7

保护技术8

一、保护点9

二、保护位置与姿势10

为了能够从安全的角度给予素质拓展训练训练更高的保障,以及加强培训师技术、装备知识讲授和操作的能力,特编制以下手册内容:

装备知识

一、登山绳

在各种竞技或非竞技的运动攀登过程中,登山绳是最直接起到保护作用的技术装备。

1、背景知识

登山史初期,登山用绳为天然纤维所制(马尼拉麻和其他麻种),但严重坠落时绳子支撑不住下坠的重量。

二战期间发明的尼龙绳不但解决了这个问题,还改写了登山史,登山者现在有了质轻、可承重两顿以上力量的登山绳可用尼龙绳弹性极佳,登山者坠落时不会遽然停止和剧烈摇晃,尼龙绳会伸展,吸收大部分的冲击力,减轻坠落力量。

2、登山绳的种类

登山绳的尺寸、长度和特色种类繁多。

考虑购买的登山绳需有制造商标、UIAA的级数,以及详细的说明(如长度、直径、和延展百分比等)。

现在的登山用品店中以公尺或米为计算单位而贩卖的尼龙绳从三至十一毫米的各种尺寸都一应俱全

长久以来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攀登中,直径为十一毫米、绳长五十米(也有绳长为一百米的登山绳及绳盘)、延展性为百分之六或百分之七的登山绳被广泛使用。

但登山绳的直径也有不同规格。

现在的登山用品店中以公尺或米为计算单位而贩卖的尼龙绳从三至十一毫米的各种尺寸都一应俱全,须视用途来选择购买。

1)静力绳

无弹性或低弹性的登山绳,我们称之为静力绳。

静力绳多用于探洞、救援或攀登的固定绳材

2)动力绳

具有较高延展性的登山绳,我们称之为动力绳。

动力绳主要用于各种类型的攀登保护。

在攀登过程中攀登者如意外脱落,且伴有较大落差的冲坠时,动力绳的延展性会很好的保护攀登者使其不受重力的伤害。

3、登山绳的保养要点

登山绳乃生命之所系,故使用者非细心呵护不可。

崭新的登山绳非常坚固、但表面磨损之后即不再坚固如新。

踩到生绳子有如凌虐绳子一般,因为踩踏会在绳子外鞘和绳心内留下锐利的碎屑。

这些碎屑有如小刀一般日积月累的切割绳子的尼龙纤维。

如果绳子恰好夹在高山靴和锐利的岩石边缘当中,造成的损害更大。

系有冰爪的高山靴尤应特别留意避开绳子。

登山绳的外鞘可以显示登山绳的整体状况。

绳子若遭冰爪踩穿、磨损过渡、在岩面或锐利的边缘切割过,使绳子看起来毛毛的,即应该强烈质疑绳子的强度。

绳子尾端的外鞘最易磨损,可以自末端切掉一小截来解决磨损问题(1用医用橡皮膏将切割处缠绕;2将切割处两端的绳子拉紧,用锋利的刀进行切割;3切割后绳子的界面需用小火熔融)。

如果受损部分接近绳子中段,应弃整条绳子不用

使用者要养成经常检查绳子的习惯。

外鞘如果若脏污则需清洗;尾端若起毛或松开,用小火熔融和处理。

登山绳的外鞘若无明显伤痕,很难决定何时该让绳子『退休』。

登山绳的实际状况取决于使用频率、保养程度、承受坠落次数、以及绳子『年龄』

现将登山绳『退休』的一般原则条列如下:

●每日使用的绳索仅能使用一年。

●每逢周末使用的绳索可有两年寿命。

●偶尔使用的绳索四年后即应退休

●严重坠落之后最好更换新绳。

新绳虽然检验合格可承受五次坠落,但使用的若非新绳,则需考虑其他影响绳况的因素。

二、绳结

1、背景知识

绳结使登山绳提供许多特殊用途,例如将身体系于绳上,将身体固定于山壁,连接两条绳索做长绳索下降,结成绳环攀绳而上等等,不一而足。

攀登者经常用到的若干种保护绳结,务必经常练习直到熟练地不假思索即可打妥。

绳结的用途极广,选择用那一种绳结纯属个人偏好。

有些绳结因抗断裂强度较高而受到青睐;有些绳结则是易打或不易松脱。

绳结须打的干净利落,平整不扭曲;每一个绳结都必须打紧,松开的尾端用单结结妥。

2、绳结的种类(常用绳结)

1)单结(overhandknot)

使用最多的绳结。

多用于绳结打好后的收尾固定。

2)双渔人结(doublefisherman’sknot)

双渔人结亦称葡萄藤结,是把两条登山绳连接在一起绳结,最牢靠也最常用的绳结。

而且做绳索下降向下拉绳子时,较不致妨碍动作。

3)8字结(figure-8loop)

最长用的固定绳结。

8字结环十分牢固,用于固定及系结重物,且使用后极易解开。

4)编式8字结(rewovenfigure8)

编式8字结非常适合结于绳尾用来连接坐式安全带,结好后,再打一个单结收尾。

编式8字结也可用来连接绳索和确保点。

5)水结(waterknot)/扁带结

水结(或称ringbend)常用于系结带环和管状扁带(tubularwebbing)。

水结时间一久就容易松脱,因此务必要打的很紧,绳结尾端至少要留五公分(两寸)长,要经常检查扁带或带环上的水结,若尾端太短需从打一次。

三、安全带

1、背景知识

过去攀登者将登山绳一圈一圈缠在腰间,用称人结固定。

但是现代攀登不鼓励这种方式,因为长距离坠落会拉扯腰际的绳圈,使背部和肋骨受伤,腰际的绳圈一旦束紧压迫横膈膜,会造成窒息。

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各项攀登运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现代攀登者所使用的安全带由更好的材质、更轻的重量、更舒适佩戴感受,以及更先进的制作工艺所构成(一些安全带材料更加具有防水甚至防火的功能)。

不论经常使用、使用不当、或不使用,安全带都会慢慢老化。

安全带的更换频率和登山绳差不多。

2、安全带的种类

1)坐式安全带(seatharness)

坐式安全带分为可调式及不可调式两种(前者几乎可以用在所有攀登运动的保护中,而后者只可用于攀岩这一攀登运动当中)。

坐式安全带由一个腰带和两个腿带组成,可舒适的悬吊在臀骨上方。

在攀登者坠落时,安全带会将将坠落瞬间的冲击力分散到骨盆。

绳索下降时坐在坐式安全带中也很舒服。

2)全身安全带(fullbodyharness)

全身安全带结合坐式安全带和胸式安全带(chestharness),连接点较高,因此坠落时较不易造成头下脚上的倒栽。

由于全身安全带会将瞬间冲击力分散至整个躯干,故下背部较易受伤。

四、扁带

1、背景知识

凡需要绳索、确保点、铁锁的攀登系统皆需要扁带。

作为静态固定保护,以及配合铁锁作保护点设立的扁带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攀登者最常用两点五公分(一寸)宽的扁带,扁带的长度由三十公分至四百六十公分不等。

一般来说攀登者在攀登过程中需携带六根扁带(三种不同长度),最好能够选择不同颜色的扁带来加以区分它们的规格。

绑成盘状的扁带很多好处优于户外店出售的缝制扁带。

前者成本低廉,可以解开绕于作主保护的固定点上;也可解开重新和另一个扁带连结,形成超长的扁带。

但是缝制的扁带也有优点,它通常较坚固、较轻、较平整,也不用担心扁带结会松脱

五、保护锁

1、背景知识

保护锁是另一个多用途、不可或缺的攀登工具,用于确保、绳索下降、普鲁士攀登、钩住安全确保点、固定绳索,用途不胜枚举。

保护锁的形状、规格各有不同。

2、保护锁种类

1)O型锁

O型锁由于形状对称,用途及广,故最为普遍。

2)D型锁

D型锁适用于一般用途,但比O型锁牢固,因为所负重量几乎由开口对面的长边承受,远离铁锁开口。

3)改良D型锁

具有标准D型的强度,但开口处较宽,攀登困难时易于扣入。

4)弯门D型锁

特殊设计的铁锁,开口处特别凸出,常用于高难度攀登特点就是扣入解开十分方便。

5)梨型丝扣锁

在开口的一端有一个螺丝套,防止开口意外开启,令绳索下降、扣入、保护更增添了几分安全性。

3、保护锁的基本使用原则

保护锁一定要由开口对面长的一边来承受重量,开口处切勿承受任何负荷。

要经常检查保护锁开口,即使保护锁负荷着重量,开口也应该能轻易打开,而且开口的两边应该坚实不变型。

最后记住一点。

在使用保护锁的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抛掷等不规范的使用动作。

从高处摔落到坚硬物体表面的保护锁,可能在内部已经产生细微的的裂痕,切勿再用。

4、保护锁的保养要点

保护锁的开口处若是脏污,可将溶剂或润滑油滴在枢纽处(需用最轻的油类),一边不停的开闭,知道操作平顺为止,在将保护锁放入沸水中二十秒,以除去清洁油的油渍。

六、制动器

1、背景知识

在各种类型攀登活动中,无论是架设保护、操作保护、攀登、下降都离不开制动器的使用。

以往的攀登者用某些可增加摩擦力和带有制动效果的绳结(如:

意大利半扣结)作为下降保护。

到了现代,随着攀登难度、攀登技巧的不断提升,一些新型的制动器被研制出来以配合攀登者完成更高难度的攀登挑战。

2、制动器种类

制动器的种类很多,具体的操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几点作用是一样的。

1)保护制动;2)定点制动;3)下降确保。

下面将介绍几种最常用的制动器。

1)8字环制动器(figure-8devices)

8字环制动器最初的设计目的纯是为了绳索下降使用,并不用于确保,但有些8字环可用于两者。

8字环制动器有三种外形,第一种是标准的绳索下降式,第二种(运动型)是将绳圈穿过大的孔眼,再将绳索口入保护锁。

如果8字环较小一端的孔正好与典型有孔制动器的孔一样大,也可以当作金属片或金属管使用。

确定你的8字环是专用保护制动器,许多8字环并非为保护而专门制造。

2)叶氏史雷夫制动器(YatesBelaySlave)

外形向流线型的8字环制动器。

绳圈穿过8字环较大的孔,与副保护锁连接,或是用两个无丝扣的保护锁连接安全带和8字环较小的孔。

3)腕状制动器(SingleRopeController)

腕状制动器是利用与绳索咬合的设计来增加阻力和摩擦力。

4)固伊固伊制动器(GriGri)

Petzl厂的固伊固伊制动器是专用制动器,优点是完全不靠保护者的手施力来制造摩擦力,其作用和汽车座椅的安全带原理近似。

前导者攀登者突然坠落时它会锁死。

但是由于固伊固伊制动器对操作者的使用要求很高,故在没有丰富攀登经验和使用经验的前提下不推荐使用。

3、使用制动器的特别说明

1)当攀登者背对保护点且使用制动器时,应该用制动手将绳索系于保护点。

如此一来,在向下拉力的影响下,身体的旋转才能帮助你分开两股扭在一起的绳索。

但是当你将连接你背后的安全带的带环系于保护点时,就不需要考虑这一点。

2)当保护者面对保护点时,制动手应与攀登者可能坠落的方向相对,以防在攀登者出现失误时的突然坠落。

3)使用制动器时到底要不要带手套?

这个问题可谓见仁见智。

首先不带手套的抓握力是最强的。

一个抓握力接近于平均的人不带手套做保护,加上任何一种制动器的帮助,当攀登者坠落时可以轻易施力来停止其坠落。

此外,手套令双手又湿又软,不利于攀登。

可是话说回来,你随时可能需要阻止严重的坠落。

坠落的拉力很强,强到足可扯下你手中的绳子;摩擦迅速产生热量,不断向下滑的绳子会灼伤没带手套的手,令你反射性地放开绳索。

此外,天气寒冷时双手也需要手套的保暖。

4)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使用制动器时制动手的姿势:

手掌应朝上或朝下?

以手掌向下的姿势来收绳和坐式保护的姿势一样,比较不顺而且前臂压力较大;但是手掌向下抓握绳索比较自然,抓握力可能也比较高。

可是忽然采取制动姿势时,制动手可能会撞上自己的臀部,大拇指关节可能会撞上安全带上的保护索,就算带了手套手指依然会受伤。

最后记住一点。

制动器和任何金属装备一样,自高处掉落后即不应再使用,否则承受坠落的冲击力时,制动器内部的压力将使之断裂。

保护技术

保护技术(belaying)是运用绳索来制止滑落的系统,也是安全攀登的基石。

保护技术有如魔术般神奇,但也像魔术一样,要熟练才能耍得好。

同时必须对保护原则有基本的了解。

最简单的保护技术只需登山绳,该绳连接攀登者和另一攀登者(也就是保护者)随时准备好制动滑落。

保护技术需要三个要点才能生效:

技术纯属的保护者、能承受坠落拉力的姿势或保护点,以及滑落制动的方法。

滑落制动的方法很多,利用不同的姿势、架设保护点和正确的设置保护组。

但在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保护点架设和一系列装备的使用方法。

一、保护点

没有保护措施的前导攀登者若因保护点松脱而坠落,后果十分危险,因此保护点的安全非常重要。

许多训练有素的攀登者一定会确认保护点确实承受得坠落拉力,如果你这么想就错了,其实每年有数以千计的绳子系在不甚稳固的保护点上。

那么每年因保护点松脱而发生的事故必定很多了?

那你又错了。

不幸的意外固然有,却为数极少。

许多攀登者架设的保护点不良,是因为意外罕至,所以造成攀登者致命的自满。

年复一年,许多出现的事故都使攀登者安然无恙,而且保护点的受力又极小;渐渐地,攀登者在架设保护点时越来越大意,反正过去都没出事。

所有将攀登作为爱好或是职业的人们切勿落入这个陷阱当中。

架设安全的保护点非常的重要,关注过程中的每一步更加重要,务必时时提醒自己要防患于未然。

2、保护点的选择

切勿过渡依赖书上的知识,应实地观察和测试来断定保护点的稳定性。

任何用来做保护点的人工制造物皆有潜在的缺陷。

一般性地检查和测试天然特征并无法保障其稳固性。

因此攀登者要架设两个以上的保护点并结为保护组,以制衡下拉的力量。

不要只接受第一个看来不错的保护点,需广为搜寻简单、稳固的架设地点。

切勿为了节省时间立即先将不够理想的保护点撤掉,因为可能再也找不到更好的替代点。

3、连接保护点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如何将扁带、登山绳、各种保护锁相互连接以构成保护点。

1)处理大的天然保护点可以用登山绳做成绳套,绕过保护点,保护锁穿过绳套(绳套以套结打成)再扣回绳索,绳套末端打一个单结,扣入保护锁。

2)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长扁带绕过或套过做保护点的固定物体,穿过保护锁,攀登者再用登山绳上的绳结与保护锁连接。

此处多用8字节和双套结,8字结牢固、稳定、易拆除。

双套结的优点是打好后可作调整,最易拉紧攀登者和保护点之间的绳索。

在没有丝扣的保护锁上打双套结务必打紧,否则绳结容易松脱,导致保护锁的开口打开。

一定要小心拉扯双套结,勿使之滑至保护锁末端导致保护锁的开口打开。

3)只依赖一个保护点时,使用一个附保护的保护锁或两个没有丝扣的保护锁,令两个保护锁的开口相对且上下相反。

避免串联保护锁,扭转的动作不但削弱了保护锁的力量、也会使保护锁的开口打开。

4)在保护时时常架设多个保护点,这样就构成了保护组。

两至三个保护点支撑向下拉力,一个保护点承受向上拉力。

上拉和下拉的保护点不一定要分开,多方向的保护点兼具两种功能。

5)连接上方保护者和数个保护点有很多方法,选妥保护连接方法后须注意几点。

以登山绳做双套结连接数个保护点既简单又迅速,因为双套结可以调整,但缺点是若是发生严重坠落,冲击力会全部落在一个保护点上,第一个保护点松脱,才依次轮到其他保护点受力。

第二个保护点受力可能小于第一个保护点(因为坠落的部分冲击力已被吸收),但也可能和第一个差不多。

6)架设保护组必须谨慎推算。

检查三个保护点之间的距离并设法将重量平均分摊。

例如每个固定保护锁上均打上双套结,但每打妥一个结,绳子必须扣入安全带上的附保护锁上并打结(双套结),这样就能够使安全带与每一个保护锁都有绳段连接,再以双套结调整绳段至适当长度。

万一坠落,冲坠的力量将由三个保护点平均分摊;就算某一个保护点松脱攀登者也不至于坠落。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方法将会消耗一定的绳长,架设不便,故不常用。

二、保护位置与姿势

1、定点保护

一些攀登者比较喜欢直接将制动器连接保护点(定点保护);这就需要保护者在发生坠落的瞬间,手与臂采取正确的制动姿势,同时位置须靠近保护点,便于收绳和放绳。

定点保护的优点在于:

保护者不受严重坠落的巨大拉力影响,故不易受伤或失去保护作用。

2、身体保护

而另外一些攀登者是用保护锁连接制动器与安全带(身体保护)进行保护。

用身体进行保护有个小优点:

那就是坠落令保护者身体移动而产生动能,因而减少保护点和保护者的受力。

大优点则是保护者能采取强有力的姿势,使保护点不受力,成为保护者的支撑。

不可能发生钟摆式严重坠落或绳索大幅松垂时,这种保护法的确很不错。

姿势良好的保护者通常可以预防保护点受力。

防止保护点受力绝对是项优点,因为看来最稳当的保护点仍可能暗藏缺陷。

用保护点保护,一旦发生坠落,缺陷必现,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若有可能发生攀登者坠落或钟摆式严重坠落,保护者无法维持保护姿势以保护保护点,保护者所受之力会分毫不减地袭向保护点

3、保护位置和保护点

解除安全带的保护时,你和保护点之间的位置很重要;连接越接近保护点越好,绳子不可能松垂,严重坠落时才不致颠簸跳动。

保护攀登者时绳结只需要承受向下拉力,但先锋攀登的前导者坠落时很难预测力量往上或往下。

1)先考虑向上拉力,当严重坠落发生时,保护者会突然急遽上升数尺,保护者体重轻于攀登者时尤然。

保护者因此失控,如果上升时撞及障碍物则会受伤,向下的拉力甚至会造成保护点的松脱——如果保护点并非多方向受力的话——使保护者和攀登者靠着最顶端的保护点处悬在半空中。

骤然上升的动作可以减少顶端保护点的受力,但是最好还是与低于腰部的上拉保护点牢牢连接,避免这种意外的动作。

站姿保护比坐姿保护更适合这种连接。

2)现在我们再来谈未设保护点的先锋攀登的前导者坠落,拉力向下的情况。

常见的保护者采取站资保护,以长长的绳索和位于腰部或低于腰部的保护点连接。

想一想,这位保护者能否制止未设保护点的攀登者坠落?

保护者站在地面保护,攀登者经身旁坠落,前者固定自己的位置并采取制动姿势,腰间承受的向下拉力迅速加大绳索开始滑动,保护者能屹立不动的制止坠落吗?

由于这类事件极为罕见,而且缺乏相关报道,故无从推测后果,但后果想必并不乐观。

保护者很可能被猛拉至摔伤并且造成保护点失效。

为了防止这类意外,保护者必须紧紧连接于高于腰部的保护点,这样只会被拉下数寸(亦可采取坐姿保护或定点保护)。

最后记住一点。

选择保护点相关的位置时,一定要考虑各种姿势的优缺点,各种坠落会造成什么问题,之后归结出最佳安排。

4、保护姿势

再此我们仅探讨保护姿势(stance)的稳定性,因为保护者主要考保护姿势来避免被坠落力拉的上下跳动或减轻猛被抛起的后果。

下列不同保护姿势的比较,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1)位于牢固物体之后:

最稳当的保护姿势莫过位于在不会移动的物体之后,如突出的岩石之后。

但这种好运并不常有。

2)坐姿保护(sittingstances):

最常见,用途也最广的保护姿势。

双足和臀部与固定物体靠地做三点接触,以绳子自双腿或双脚间通过最为稳固,因为如此状似三角锥形。

三角形的顶点即为连接安全带的保护点;一边为骨盆,另外两边为你的双腿。

测试显示采取坐姿的保护者平均可承受160公斤(350磅)的绳索拉力达数秒之久,或承受约两倍的冲击力。

膝关节打直最有力(180到140度),膝关节弯曲的角度若低于100度,或绳索自双足上方(略落于三角型之外),坐姿保护的稳定性顿时减半。

3)站姿保护(standingstances):

站姿保护与与岩壁仅有两点接触。

一脚在前,一脚在后,保护者平均可承受90公斤(200磅)的向下拉力,但双足并拢或拉力自侧面而来时,承受力则低于一半。

若拉力向前,以站姿保护攀登者(slingshot-belay)力量极弱,仅容许绳索极短且紧系保护点,承受大部分的拉力时(或站在保护点正下方时才可采用)才不致被拉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