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386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docx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通过艺术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通过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及学生的审美素质。

与本课程相关的专科类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及部分文学类课程。

前者为学习本课提供了分析艺术现象的观点与方法,后者又提供了与多种艺术门类比较的对象,这为我们学习艺术欣赏课程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

 

第一章艺术欣赏引论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使同学了解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及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从而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指导思想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一)艺术欣赏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艺术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实现艺术的美育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

  艺术欣赏的特点:

  1.感觉与认识,感情与理解的统一,潜移默化过程。

  2.教育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寓教于乐。

  3.体现美感中反映与再创造的统一。

  

(二)艺术作品的审美构成

  艺术美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但不等于现实。

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艺术美的构成包括三个方面:

(1)艺术形象对现象的再现;

(2)艺术家对现实的感受、情感、评价和理想的表现;(3)艺术家的精湛技巧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

艺术美是客观与主观、再现与表现、个性与社会性、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统一,但在不同艺术门类中,再现与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色彩、线条、形体、音响、人体动作等)。

  艺术语言的要求:

(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

(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艺术以形象性为其基本特征。

艺术语言是为构成一定的艺术形象服务的。

  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艺术形象的一般构成规律:

典型与意境。

  3.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即典型与意境的审美内涵。

  艺术意蕴深藏于艺术形象之中,需要欣赏者去感受、体验和领悟。

对艺术意蕴的把握是一个领悟的过程。

  4.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即优秀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家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

艺术风格包括艺术语言的运用、艺术形象、意蕴的形成等方面。

  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的审美理想、艺术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发现,是艺术家创作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们提倡艺术风格能够体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及时代特色。

  (三)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在艺术欣赏的实现中提高欣赏能力,“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艺术理论和艺术知识的学习,包括艺术的一般规律,部门艺术的特征、形式法则等。

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一)建筑艺术的语言

  1.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

(1)建筑的双重性;

(2)建筑精神属性的层级性;(3)建筑艺术的表现性;(4)建筑艺术的群体性(社会性)。

  2.建筑艺术的语言:

(1)面;

(2)体形;(3)体量;(4)空间;(5)群体;(6)环境。

在建筑艺术语言中对形式美法则的综合运用。

  3.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一建筑艺术特殊的文化价值。

(二)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

  1.对形式美法则的了解与掌握。

多样统一的美的规律在造型艺术上的具体体现。

多观察与分析,主动与对象对话。

对其他艺术门类欣赏体会的借鉴。

  2.要具备一些建筑学的知识。

艺术美与生活美(技术美、环境美)的统一。

建筑的善和真。

  3.体会情绪意境。

通过对形式美的欣赏,积极进行物我双方的交流和再创造,达到与建筑艺术作品整体形象的共鸣。

  4.发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联系作品所处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广阔文化环境去认识作品。

 

第三章绘画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绘画的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油画与国画作品的赏析,提高对作为视觉空间艺术的绘画本质特征的理解,特别是加深对国画优秀传统的认识;学会初步运用欣赏绘画艺术的一般方法,欣赏具体的绘画作品。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

“视觉空间的艺术”。

2.绘画艺术语言:

(1)线条;

(2)形体;(3)色彩;(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3,绘画的分类方式及各类绘画的主要特点,侧重介绍油画与国画。

(二)绘画艺术的欣赏方法

  1.了解作品的时代特征、作品产生的原因、背景,领悟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结构、形式的特点,达到与作品在感情上的交流。

  2.注意积累文化史和艺术发展史的知识,力求把握绘画的发展脉络,把握代表作品的特征,从而获得一些赏析绘画的标尺。

  3.多看和思考画作,并注意在生活中观察物体与景色,从而培养和提高对艺术形式的感觉,逐步具备对绘画艺术语言的感受力。

  4.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对画作的直觉,在画作面前驰骋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达到心旷神怡的最佳审美境界。

 

第四章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雕塑的实体性形体、光影、圆雕、浮雕、具象、抽象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雕塑本质特征——立体造型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雕塑的基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雕塑作品。

  

(一)雕塑艺术的语言

  1、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

便于抒情,宜于象征,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

立于通衢大道则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圆雕:

以立体的形体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3)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

高浮雕与浅浮雕。

  (4)具象与抽象。

(二)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也就是要去了解和欣赏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从建筑和雕塑、园林和雕刻、广场街道和雕塑,以至山川和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重点学习作品目录】

  1.牛河梁出土的裸体陶塑

  2.大位口等地出土的兽形壶、狗、鸟等

  3.殷商人面鼎

  4.西周利簋

  5.广汉青铜面具

  6.战国中山国错金银、铜虎

  7.战国青铜物架

  8.战国犀牛尊

  9.秦始皇陵的将军俑

 

第五章工艺美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的赏析,了解这门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初步学会欣赏工艺美术的一般方法,并运用它赏析具体的装饰工艺品和实用工艺品。

  

(一)工艺美术的特点

1.工艺美术是与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广泛与密切联系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对一定物质材料进行加工完成的艺术。

2.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力有直接联系,它的发展标志着一定时代社会生产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3.除特种工艺以外,工艺美术一般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实用目的与装饰趣味相统一。

  工艺美术可基本分为装饰美术和实用美术两大类。

  

(二)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中国的工艺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定的地位,我国陶瓷、染织、编织、雕塑以及种类繁多的现代工艺中,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漆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工艺美术品。

   

1.陶器

  我国陶器的发展历史和著名产地。

彩陶的造型和色彩,彩陶《三足规》。

江苏宜兴紫砂陶壶。

  2.瓷器

  我国瓷器的发展历史和艺术价值。

东晋《青瓷多耳罐》。

宋代五大名窑。

北宋《青花轮花大盘》。

明清的青花瓷。

现代陶瓷工艺。

丰富多彩的江西景德镇日用陶瓷。

  3.青铜器

  我国青铜器发展简史。

殷商青铜器和特色。

《乳丁纹平底爵》。

《利簋》。

现代仿古青铜器。

  4.玉器

我国玉器的发展历史。

古代玉器的特殊功用。

商代《鸟鱼形玉佩》。

周代《玉佩垂饰》。

琢玉的方法和俏色玉雕,现代玉雕《玛瑙龙盘》和《岱岳奇观》。

   

5.漆器

  我国漆器发展历史。

战国《彩漆动物座屏》。

汉代《漆耳杯》。

现代脱胎漆器和漆画。

  6.染织刺绣、木雕、牙雕、竹编、玻璃、搪瓷等其他工艺美术品。

旅大玻璃器皿。

  (三)工艺美术的欣赏方法

  1.装饰美术(装饰工艺品)

  

(1)不同材料的装饰性绘画、雕塑作品,主要看其立意、主题、构图和色彩;

(2)牙、玉、石等材料的工艺品还应看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如巧施俏色、雕刻技法等;(3)年画类长期欣赏的作品,主要看其题材的内涵和构图的丰满程度;(4)商品的包装、装磺及广告招贴,要概括、简洁,使人一目了然。

  2.实用美术(日用工艺品)

  

(1)看其使用功能是否完备,操作是否简便;

(2)看器物的尺寸、比例是否适度,注意其与周围环境的关系;(3)看其生产工艺的技术水平发挥得如何;(4)看其色彩配合如何,特别是服装、纺织品的特殊要求;(5)注意传统工艺美术品、民间工艺美术品和现代工艺美术品的不同风格;(6)作为商品,看其是否切合生活的需要,能否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购买能力。

 

第六章音乐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音乐的节奏、乐句、乐段、旋律、音色、织体、主题、曲式结构、体裁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音乐基本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音乐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一个特定的音响过程,一个多种要素结合一道,涵载着一定生活内容、思想感情的、活跃、流动、组织有序的音响过程。

它作用于人的听觉,引发人们的种种体验和联想,使人步入艺术审美地,并从中获得某种精神享受和满足。

  

(一)音乐艺术的语言

  1、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1)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作为音乐艺术材料的声音,是一个超脱了自然原型的特殊的音响体系。

  

(2)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艺术的展现要在一定的过程中完成。

音乐稍纵即逝的弱点所转化的特殊手法。

  (3)音乐是表现的艺术。

“音乐形象”是经过联想而形成于人们头脑中的艺术形象,是感情化、性格化的形象,表现性与再现性的互补。

  (4)音乐是再创造的艺术。

  2、音乐艺术的语言:

(1)节奏;

(2)节拍;(3)调式;(4)调性;(5)动机;(6)乐节;(7)乐句;(9)旋律;(10)和声;(11)复调;(12)音色;(13)配器;(14)织体;(15)主题;(16)曲式结构;(17)呈示;(18)展开;(19)再现;(20)体裁。

  

(二)音乐艺术作品欣赏

  1、《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聂耳的声乐作品。

第一位革命音乐家。

现代音乐文化、音乐艺术技巧同反映中国人民群众斗争生活,及展示新的社会前景相结合的歌曲艺术。

它的特色及风格。

  2、《黄河大台唱》(冼星海)大合唱的体裁。

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的结合。

中国的统一构思、集曲联合的大合唱之首。

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协奏曲的形式。

协奏曲体裁的民族化。

中国的叙事性与外国的交响性两种音乐审美意识的结合。

小提琴演奏风格的民族。

   

4、交响诗《序曲》(李斯特)单乐章交响作品的形式。

标题音乐特点。

  5、《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古典成熟的交响套曲形式。

奏呜曲式及其表现特征。

音乐艺术中的哲学思考。

  (三)音乐艺术的欣赏方法

  1、抓住音乐主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体味音乐形象。

  2、熟悉音乐体裁,把握音乐表达内容的特殊方式。

  3、了解音乐家及其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力求准确而丰富地领会作品的时代性、社会性、民族性特点及文化蕴含。

  【重点学习作品目录】

  1、《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2、《黄河大合唱》(洗星海)

  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陈钢)

  4、《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5、《第五(命运)交响曲》(贝多芬)

  6、《威廉·退尔序曲》(罗西尼)

  7、《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曲《朝景》(格里格)

  8、《第六(田园)交响曲》(作品第68号)第一乐章(奏鸣曲式)(贝多芬)

  9、《图画展览会》(拉威尔)

  10、《C小调练习曲》(作品第10号之12)(肖邦)

  11、声乐协奏曲《海燕》(秦咏诚)

  12、《第40交响曲》(莫扎特)

  13、钢琴奏鸣曲《热情奏鸣曲》(贝多芬)

  14、管弦乐《大海》(片断)(德彪西)

  15、弦乐合奏《二泉映月》

16、交响诗《序曲》(李斯特)

 

第七章舞蹈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了解其艺术的特点,并结合舞蹈作品的赏析,加深对舞蹈的特征,及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舞蹈欣赏的一般方法去赏析具体的舞蹈作品。

  舞蹈以有节奏韵律的人体动作及姿态变化来表现思想感情及社会生活。

舞蹈偏重于表现与抒情,在音乐、美术、光色的共同参与下融为整体,是一门多种艺术共同融成的综合性艺术。

但是每个民族通过舞蹈来表达感情的方式受到民族性的影响。

  舞蹈的种类:

1、古典舞(中国、欧洲);2、现代舞;3、民间舞;4、通俗舞;5、国际舞。

  舞蹈的形式:

1、剧舞;2、舞蹈(广场舞蹈、独舞、集体舞、双人舞)。

  

(一)舞蹈艺术的语言

  1、结构语言:

有意图的艺术构思。

戏剧结构(线型结构)与块状结构。

2、动作语言:

暗示;传达;让观众通过直观形象去感受。

动作既是构成舞蹈语言的基本材料,也是舞蹈家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材料。

3、时空语言:

空间的展现与时间的流动。

时、空的相互依存溶合。

音乐的协作。

  4、舞蹈语言的舞台呈现特点:

内在激情有形可见的动作流。

舞蹈与诗歌、音乐的联系与区别。

舞蹈与电影的相似与区别。

舞蹈与杂技、武术等其他人体艺术的区别。

  

(二)舞蹈艺术作品欣赏

  1、舞剧《丝路花雨》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

  2、大型舞蹈《黄河》

  3、现代群舞《潮汐》(王磊编)

  4、男子独舞《海浪》

  5、女子独舞《雀之灵》空灵、丰满的内涵和精雕细琢的形成美。

  6、男子独舞《残春》激越迭宕的风格。

  7、三人舞《金山战鼓》对战斗人物情态、心态和动态的生动刻划。

传统题材,全新的技法。

  8、山乡风情歌舞《黄河儿女情》所创造的崭新的视觉形象。

对传统民间歌舞的批判、继承和对外来通俗歌舞的吸收与改造。

  9、女子群舞《小溪、江河、大海》的整体动感和流畅美。

  10、舞蹈诗《长城》所表现的悲壮之势、阳刚之气、深沉之思和浓烈之情。

整体氛围的深厚凝重与舞蹈语言的鲜明个性化。

  11、大型舞剧《俺从黄河来》主体蕴含的多义性与多重意象的交织。

民间舞蹈文化品位的超越。

  12、摩登芭蕾《斯巴达克斯》

  13、摩登芭蕾《奥涅金》。

  (三)舞蹈艺术的欣赏方法

  1、舞蹈形式美的欣赏

  

(1)通过美的人体去接受美的舞蹈。

  

(2)欣赏舞蹈动作本身的形态美(协调感、韵律感、节奏感、高难度技巧等)。

  (3)欣赏舞台构图:

人体动作在舞台空间所勾画出来的流动画面。

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4)欣赏舞台美术(景、光、色、服、道、化等综合元素)。

  2、情绪意境美的欣赏:

既要对形式美有较敏锐的感觉,又要有主体积极投入的心理冲动;用“心灵的眼睛”去体会形式美中所蕴含的情绪与意境,去欣赏只有舞蹈才能揭示的感情符号。

  3、舞蹈审美经验的自我培养

  

(1)对优秀舞蹈作品“诗心、乐性、舞体”的美的感悟。

  

(2)纯洁高尚的欣赏心态。

第八章戏剧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戏剧的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戏剧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剧基本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戏剧的一般欣赏方法,去赏析具体的戏剧作品。

  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在各种媒体的综合中居于本体地位的是表演艺术。

戏剧艺术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包括形体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及各种主观表现手段(表现、姿态的运动等)。

戏剧的中心是性格意志的矛盾冲突所形成的情境,戏剧作品的基本单位是场面。

  

(一)戏剧艺术的语言

  1、形体动作。

  2、语言动作:

对话、独白、旁白。

  3、静止动作。

(二)戏剧艺术作品欣赏

  《老妇还乡》的人物形象塑造有独特之处:

剧作家虽然把伊尔置于尖锐的情境之中,让他置身于多重矛盾关系之中,却有意把这些矛盾关系淡化,并不让它们发展成激烈的冲突,而只是把矛盾关系作为情境的因素。

着力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历程。

  

(二)戏剧艺术的欣赏方法

  1、体验和距离相统一。

  2、欣赏戏剧作品必须重视对单个场面的欣赏,一个完整的戏剧运动正是在一个个场面的转换与连接中完成的,观众在欣赏中对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的体验与感悟,也都是在观赏场面的实体内容和超越这个实体内容中完成的。

  【重点学习作品目录】

  1、《茶馆》(老舍)

  2、《日出》(曹禺)

  3、《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第九章戏曲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戏曲的唱、做、念、打等,了解其艺术语言的特点;并结合戏曲作品的赏析,加深对戏曲的虚拟性、程式性等艺术特征的理解,提高同学们对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

  

(一)戏曲艺术的语言

  戏曲不同于歌剧、舞剧、话剧,它熔歌、舞、说及其他艺术形式为一炉,以唱、做、念、打为表现手段,塑造人物、敷演故事。

  

(二)戏曲的艺术特征

  1、戏曲具有更广泛、更高的综合性

  戏曲的综合性指它不仅能把唱做念打四种表演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而且指它能把不同的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

  2、戏曲的虚拟性

  戏曲的虚拟性指“略形传神,以神制形”的表演特点:

由演员通过虚拟,在想象中进行拟形创造,在创造的过程中,调动观众的想象力,使拟形的创造得到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在演员和观众共同的意象中,完成反映生活的任务。

  3、戏曲的程式性比其它艺术形式更高,程式性指对演员表演的规范化制约。

(1)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或板式的规范。

做必须严格按一定尺度进行。

念必须按一定的要求。

打必须按一定的套路。

(2)不同的角色、行当,表演同一动作时,程式上有区别。

(3)程式化并非公式化、凝固化的模式。

在戏曲发展史上,有成就的演员,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都对原有的表演程式有所突破和创新。

  (三)戏曲剧种介绍

  

(1)戏曲剧种分类:

戏曲剧种约有三百一十多个,按声腔约分为高腔腔系、昆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系、民间歌舞类诸腔系、民间说唱诸腔系、少数民族戏曲等。

(2)戏曲的声腔特点:

戏曲剧种歌唱的曲调是各地方言的音乐化、韵律化,含有浓郁的地方风味。

一个剧种并非只唱一个声腔,由于剧种间的相互影响,各剧种形成发展的历程不同,演唱的曲调也有多样性的变化。

(3)各剧种除声腔各具特色外,在表演上也有各自的创造。

不同剧种在相同的剧目中扮演角色的行当也不尽相同。

  (四)戏曲的流派

  (五)戏曲艺术的欣赏方法

  京剧《投军别窑》中周信芳、李玉茹扮演的薛平贵、王宝钏念白和唱腔分析。

  (六)戏曲欣赏方法

  1、把握住戏曲独特的表现方法。

  2、要认识戏曲表演形式的独立性。

  3、要善于分辨戏曲剧目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是否健康。

 

第十章摄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构成摄影画面形象的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分析,了解摄影艺术的特点,并结合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学会运用摄影的眼光来欣赏摄影艺术作品。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摄影的特性)

  1、摄影是通过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用光学镜头、感光材料的洗印过程来记录存在于镜头之前的真实形象,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它的形象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具有由于摄影者独到的发现,瞬间的抓取以及后期制作的高超技术技巧所形成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摄影是二维平面艺术,其形象是由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组成,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形象。

3、现实中的形象经过选择、取舍、提炼和构图处理,在框架中组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严谨的视觉形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二)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1、《白求恩大夫》(吴印咸)主体的处理及环境的选择。

  2、《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王立平)背景的简洁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3、《黎明的钟声》(江波)空白疏通气韵。

  4、《童工》(路易斯·海因美国)正面角度的感染力。

  5、《到森林里去》(尤金·史密斯美国)背面角度的含蓄。

  6、《浩气长存》(张成军)仰角度的表现力。

  7、《长江截流》(孙树清)远景的优势。

  8、《插秧女》(滨谷浩日本)特写的魅力。

  9、《鹅场》(张阴增)逆光的美感。

10、《倒闭的滋味》(郑鸣)新闻摄影的特色。

11、《喜盈门》(丁爱民)生活摄影。

  12、《城市之光》(杨晓利)黑白摄影的韵味。

  (三)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

  1、欣赏摄影艺术真实、自然、质朴的美,欣赏摄影艺术家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眼光。

  2、欣赏摄影画面的构图美,摄影家能从纷纭杂呈的生活中,截取出具有涵义和表现力的形象,并在框架平面中建立起线、形、色的秩序,形成完整的构图形式。

  3、欣赏摄影的技术技巧:

精湛的摄影技术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保证。

科学地选择感光材料,运用光学镜头及附件,精细周密的后期制作,给画面带来完美的形式。

  

 

第十二章电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电影艺术特性和基本创作规律的介绍,结合电影作品的分析,加深对电影声画语言、结构蒙太奇等艺术手段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多重角度去赏析具体的电影作品。

  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