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8585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窦娥冤》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课题:

窦娥冤

二、学情分析:

由于这是本学年第一次接触古代戏曲,学生会感觉比较生疏,因此有必要让学生提前预习,熟悉课文结构,了解有关杂剧的基本常识及作者的生平和一些背景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目标提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元杂剧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2、过程与方法

熟读重要曲辞,把握人物个性,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吏治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正确认识窦娥的放抗精神。

教学重点:

理清本剧中主要的喜剧冲突;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二)自学检测

收集有关作者的材料,了解时代背景;

完成《世纪金榜》初步感知及基础自主梳理部分。

(三)交流讨论

展示自学成果

1、元杂剧相关知识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

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

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元杂剧的唱词按一定宫凋写成。

共分五个宫(五个全音阶):

正宫、中吕宫、南昌宫、仙吕宫、黄钟宫,分别个当于现在的C、D、E、G、A五个乐调(谱号);曲牌,相当于现在的调号和板号(如二黄散板、西皮快板等),也即简谱中的曲谱和节拍。

元杂剧中一折限于一调一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

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科范或叫“科”“介”,是关于动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台提示,如“笑科”“见科”“把盏科”“做掩泪科”“内作起风科”等。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

人物对话;独白:

人物自叙;旁白:

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

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此外,每本杂剧结尾处有两句或四句诗句,用以概括全剧思想,提出本剧剧名。

例如,“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

末句是戏的全名,“窦娥冤”则是简名。

2、关汉卿:

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

“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3、十大古典喜剧:

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郑廷玉《看钱奴》、施君美《连闺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高濂《玉簪记》、李渔《风筝误》

十大古典悲剧:

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

1、根据文章第三折的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

概括层意。

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

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4、阅读第三折的内容,讨论下列内容

1、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

是不容侵犯的。

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2、[滚绣球]一曲中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

“天地也!

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

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3、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

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

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

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败,社会是何等的黑暗。

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快活三][鲍老儿]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

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

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

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

是否矛盾呢?

明确: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

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

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腐败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

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

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

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

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

姑欲嫁之,终不肯。

姑谓邻人曰:

“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

”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

“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

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东海孝妇逆来顺受缺少反抗精神。

(四)释疑解难: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有人说窦娥一方面指天骂地极端蔑视鬼神;一方面有不得不依靠天地申明自己的冤屈。

有人说,这一情节的设置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参考)不同意。

这样安排情节是关汉卿社会政治观点和美学思想的形象体现。

他御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有力地表现了广大人民要求伸张正义、洗雪天下冤屈的心愿,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这一超现实的情节也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

窦娥发下的三个誓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人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老百姓有口难言。

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吏治腐败、人民蒙冤受屈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

(五)当堂训练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

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

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籍,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

知他今宵宿在那里?

在梦也难寻觅。

 (旦云)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末云)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旦云)君行别无所谓,口占一绝,为君送行:

“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末云)小姐之意差矣,张珙更敢怜谁?

谨赓一绝,以剖寸心:

“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

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

”(旦唱)

【耍孩儿】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

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

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五煞】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

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

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四煞】这忧愁诉与谁?

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

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到晚来闷把西楼倚,见了些夕阳古道,衰柳长堤。

【三煞】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

归家若到罗帏里,昨宵个绣衾香暖留春住,今夜个翠被生寒有梦知。

留恋你别无意,见据鞍上马,阁不住泪眼愁眉。

【二煞】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

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各誓不归”。

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1.下列对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   怕不待  :

 难道不想

B.虽然眼底人千里         眼底    :

 眼前

    C.趁程途节饮食           趁程途  :

 赶路

    D.最难调护,最要扶持     扶持  :

   给以帮助

2.下面对“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的修辞手法,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拟人  比喻   对偶

    B.拟人  比喻   对比

    C.比喻  夸张   对比

    D.比喻  夸张   对偶

3.下面对“二煞”至结尾的内容,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一折突出刻画了莺莺的叛逆性格,在她心目中,金榜题名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B.“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与老夫人的态度相同,反映了人物经过戏剧冲突之后性格的变化发展。

C.莺莺的离愁别恨,是她对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悲哀和抗争,而不单单是“儿女情长”。

 D.莺莺的离愁别绪中闪耀着重爱情轻功名、反抗封建礼教的思想光辉,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4.下面对“一煞”有关内容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以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

   B.“无人语”不仅是写在寂寞的夕阳古道上听不到一点人说话的声音,而且也写出了莺莺欲语无人的悲伤。

  C.“禾黍秋风听马嘶”是莺莺思念张生的幻觉,极写莺莺的悲伤,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点染气氛。

 D.这支曲子以景衬情,化情入景,生动展现了莺莺“离情渐远渐无穷”的心境。

答案:

1.D(是当心、留意的意思)、2.D、3.B、4.C

(六)反思小结

学生小结:

教师补充:

在本课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善良而美丽的灵魂,也感同深受了其遭受丑恶社会势力吞噬的孤独无助的痛苦,这就是悲剧的力量,他让我们憎恶邪恶,向往善良,希望我们在戏剧世界中沐浴,洗去心灵的尘埃。

(七)作业延伸

请课后继续揣摩窦娥这个人物,以“窦娥,我对你说”写一篇短文。

四、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放在第三折的分析鉴赏上。

第三折是《窦娥冤》全剧的高潮部分,对于深刻理解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具有积极地意义。

本课教学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表现较为活跃,但缺乏“新人”,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案粤教版选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并掌握元杂剧的结构及其特有的舞台语言。

能力目标

1、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性格的典型意义。

2、熟读重要曲词,体会尖锐的戏剧冲突与浓郁的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

1、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2、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有风格。

2、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落实背诵要求。

【教学方法】

1、读讲结合,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戏曲知识。

2、读背结合,抓住重点曲词,引导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深入领会其思想内涵。

3、利用多媒体设备,直观欣赏戏曲片段,提高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一、解题:

1、元杂剧简介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体制严格,是一种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

且有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元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般分别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还可以加一两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也就是序幕;也可放在两折之间,作为过场戏。

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音乐上,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每一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和一些杂角,舞台演出由曲词(人物唱词)、宾白(对话、独白、旁白等)、科介(动作)三部分组成。

主要角色:

外——老年男子

卜儿——老妇人

正旦——女主角

旦儿——女配角

正末——男主角

冲末——男配角

净——花脸,扮勇猛、刚烈人物

杂当——无名氏,小角色

2、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1220?

—1300?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合称为“元曲四大家”,并位居其首。

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多才博艺、能写会演、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另有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

《窦娥冤》是其代表作。

其作品取材广泛,斗争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

他是我国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关汉卿创作的名剧还有《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

元杂剧名篇除关汉卿的作品以外,还有: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与《窦》合称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纪君祥《赵氏孤儿》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与《拜月亭》合称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白朴《墙头马上》

3、《窦娥冤》剧情简介: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

剧情梗概是:

贫穷的书生窦天章由于借了高利贷者蔡婆婆的四十两银子,便把自己年仅七岁的女儿窦娥抵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自己从蔡婆婆手中另取得十两银子,只身一人上京赶考。

窦娥来到蔡婆婆家之后,十七岁时,与蔡婆婆的儿子成婚,不想婚后两年,丈夫去世,窦娥便与婆婆相依为命,一直到她二十岁的时候。

这一天,蔡婆婆出外讨债,欠债者是一个“死的医不活,活的医死了”的赛卢医。

赛卢医没有钱,便欲将蔡婆婆骗到荒郊勒死,不想被路过此地的流氓张驴儿父子撞见,赛卢医逃跑。

但张驴儿父子救起蔡婆婆之后,听说她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媳妇,便要蔡婆婆答应她们婆媳二人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否则,就要将蔡婆婆再勒死。

蔡婆婆没有办法,只好将张驴儿父子引回家中。

但遭到窦娥的竭力反对。

一天,蔡婆婆病了,张驴儿的老子去看望她,问她想什么东西吃,蔡婆婆说想吃一碗羊肚儿汤。

于是,老头子便让窦娥去做。

再说赛卢医因为勒死蔡婆婆未遂,准备逃走,但这时张驴儿找上门来。

说:

“你给副毒药与我,否则,我便告官,说你想勒死蔡婆婆。

”赛卢医受到威胁,只好照办。

张驴儿拿到这副药后,在窦娥做好羊肚儿汤并由他送去的途中,张驴儿放下毒药——原来,他想毒死蔡婆婆,进而霸占窦娥。

不料这时,蔡婆婆呕吐,便将汤给了张驴儿的老子吃,这老头子吃下汤后,便一命呜呼。

这下,张驴儿便叫了。

他说,窦娥毒死了他老子,并且问窦娥是想公了还是私了。

所谓公了就去见官,所谓私了就是让窦娥嫁给他。

窦娥不愿嫁给张驴儿,再说她根本没有毒死那个老头子,并且,窦娥还对封建的衙门存有幻想。

于是,便与张驴儿一同来到衙门。

昏庸的楚州太守桃杌,因为得了张驴儿送来的银子,他没作仔细调查,便以重刑加于窦娥,但窦娥始终屈不认招,于是桃杌便下令毒打蔡婆婆,想让蔡婆婆招认是窦娥毒死了张驴儿的老子,蔡婆婆没有招认。

而孝顺的窦娥为了使婆婆免遭毒打,便承认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的老子。

于是,窦娥便被押上了刑场。

这就是课文中出现的情景。

窦娥死后,过了三年,她的父亲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正二品),兼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朝廷派往各路的司法刑狱和官吏考核的官)。

窦天章到楚州巡视时,晚上,窦娥的冤魂前来哭泣。

于是,窦天章便重审此案,撤职桃杌,永不录用;处死张驴儿,充军赛卢医,使窦娥的冤案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二、疏通字词,理情思路。

1、研讨疑问字词。

①只合把清浊分辨。

只合:

只应该。

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

更:

还。

李白《登鹳鹊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孔雀东南飞》: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③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

只:

单一,单独。

李密《陈情表》:

“形单影只”。

④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

空:

白白地,徒然。

岳飞《满江红》: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⑤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当:

判罪《史记.李将军列传》: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死,赎为庶人。

⑥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

休:

不要,如“休想”。

2、学生自由诵读。

3、学点选择精彩段落诵读。

4、学生分角色诵读。

(窦娥、刽子手、婆婆、监斩官各由1人扮演,可分场来)

5、扮演者谈诵读心得(或自评、互评相结合)

6、思路结构:

共三个场面,即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娥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可概括为:

指斥天地(板书);

②“刽子云”至“负屈街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可概括为:

诀别婆婆(板书);

③“刽子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可概括为:

三桩誓愿(板书)。

负屈衔冤    指斥天地

孝心拳拳    与婆诀别

惊天奇冤    誓愿应验

三、研习课文

1、分析剧中人物形象。

(1)分析窦娥的形象特征。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明确:

窦娥是一位坚强的女子形象,从文章中看,一个“冤”字贯穿其中,由一个冤字引出了窦娥的怨、悲、恨,逐步深入地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突出了她的刚烈性格。

窦娥从上一场,就先用一支[端正好]的曲子,诉说自己莫名其妙地犯法受刑,接着说冤屈之大可以“动地惊天”。

窦娥含冤受刑,对命运的不平、天地的不公充满了愤恨。

由于内心悲愤到了极点,所以不由得对天地表示怨恨。

这就自然引出了下面在[滚绣球]这支曲子中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控诉(板书)。

既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板书)和否定,很好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接着在诀别婆婆一部分中,充分展现了窦娥性格的另一面:

淳朴、善良(板书)的美好心灵。

从窦娥的行动和宾白中我们可以知道,窦娥是刚强的,面对酷刑,坚持正理。

但为了婆婆免遭毒打,才被迫屈招。

即使是走后街,也是为了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

到了如此悲惨的境地,仍在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窦娥的善良性格和美好心灵,充分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窦娥临死前的希望和要求,也仅仅是央求婆婆顾念自己冤屈而死和生前的孤苦无依,对自己“遇时节将碗凉浆奠”,更突出了这一弱女子的悲惨遭遇。

窦娥这善良、美好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板书)和坚决抗争(板书),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这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以上答案仅供教师参考,学生回答只要抓住要点就应该给予肯定。

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

窦娥一个善良的女子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的?

讨论后明确:

从剧情中可以了解到窦娥的经历。

她先是被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而后又年轻守寡,被张驴儿父子恃强霸占,再加上桃杌太守的草菅人命、严刑逼供,才把窦娥推向悲剧的结局。

这一步一步的逼迫,也使得窦娥善良的性格越来越坚强。

她不愿答应张驴儿的逼婚,还是抱着守贞节的道德观念,就是被张驴儿以父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