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8885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docx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一模试题带答案4

一、选择题

1.近代以来,大大推动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重要发明是()

A.蒸汽机B.发电机C.汽车D.内燃机

2.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

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

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

3.1879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

这盏电灯稳定地亮了整整两天,它发出的光芒驱散了夜晚的黑暗。

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

这说明()

A.电力已经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B.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

C.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D.煤气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4.“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

5.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A.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6.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下列发明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珍妮机

B.蒸汽机车

C.汽车

D.电子计算机

7.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是

①制定《1787年宪法》

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③②④①

8.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  )

A.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他们都提出了进化学说

C.他们都是英国的科学家

D.他们都发现了万有引力

9.对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他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

引发材料中“致命的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A.马克思B.牛顿C.达尔文D.巴尔扎克

10.如图反映了1870年和1900年的世界石油产量。

以下选项中,导致1870年至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是

A.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D.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

11.贝多芬在日记中写道: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

生活是这样美好,活他一千辈子吧!

”这部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和艺术上成熟的作品是()

A.《向日葵》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D.《物种起源》

12.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著作是

A.《天工开物》

B.《物种起源》

C.《农政全书》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3.英国学者安德鲁•波特说:

“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

那将是世界大国命运的又一次兴衰消长。

”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B.经济危机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争夺

C.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14.“假设一对大象自30岁起至90岁止,每10年生育一头小象,并活到一百岁,740年后这一对大象的家庭就有近1900万头。

可事实上的大象存活数远低于这个值。

“下列可以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是()

A.物种不变论B.生物进化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

15.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一样,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同样也打破了“神创论”“他”是()

A.

B.

C.

D.

16.威廉•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

“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筑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

”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恢复工业B.整顿金融业C.调整农业D.兴办公共工程

17.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

A.电力的广泛使用B.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

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

18.下图显示的是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状况,其中曲线①代表的阶级成分是(  )

A.地主B.资本家C.工人D.农民

19.“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下列属于他的作品是

A.《神曲》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义勇军进行曲》

20.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在音乐国度里挥洒;列夫托尔斯泰用犀利的笔锋剖析现实,在文学的海洋中遨游;梵高用激情的画笔尽情描绘,在生活的烈焰中绽放……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有

①《命运交响曲》

②《复活》

③《蒙娜丽莎》

④《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1.某班同学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排演了历史剧《交通的变革》。

以下他们设计的情节中符合史实的是

A.史蒂芬孙在电灯下绘制火车机车图纸

B.卡尔·本茨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C.亨利·福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

D.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

22.2019年春节期间,最受中国观众欢迎的电影当属《流浪地球》。

影片中,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

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 )。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D.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3.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下列属于他的科学发现是(  )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

C.地圆说D.万有引力定律

24.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但人们也发现,塑料垃圾已经悄悄地向我们涌来,严重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

这种工业诞生于(  )

A.戴姆勒的发明B.诺贝尔的发明

C.海厄特的发明D.夏尔多内的发明

25.1999年12月26日,美国《时代》周刊把爱因斯坦评选为世纪伟人,《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迷的开启者。

”他能够当选“世纪伟人”的主要原因是

A.发明耐用碳丝灯泡

B.著有《物种起源》

C.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D.提出相对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以电磁学为理论指导,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

内燃机的主要动力是石油,从此时开始,石油逐渐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符合题意;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煤的大量使用,故A不合题意;发电机、汽车主要使用内燃机,故BC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2.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生存创造了更多物质财富和良好条件,因此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剧增,故C符合题意;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属于客观原因,故AB不合题意;欧洲国家联合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故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1750—1850年间”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导致煤气行业的股票下跌,并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变化,这说明新技术的发明冲击传统工业部门,科学技术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B项符合题意;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选B。

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对物体是由引力作用的,因此会出现江河的水往地处流,爬山和上楼梯感觉累,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C。

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19世纪后期”,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完成后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教育的大众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从而得出上述内容体现为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D选项符合题意;14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

A选项不符合题意;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B选项不符合题意;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故C符合题意;珍妮机、蒸汽机车属于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故AB不合题意;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产物,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制定《1787年宪法》的时间是1787年;②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时间是1862年;③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的时间是1861年;④明治维新的时间是1868年;因此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时间排序是不正确的,排除;故选C。

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

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

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在英国,人们称达尔文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们都对近代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推动了思想进步,C项符合题意;马克思创造了马克思主义,A项不符合题意;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B项不符合题意;巴尔扎克是法国作家,代表作是《人间喜剧》,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至1900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世界石油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使得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推动了石油的开采和使用,故C符合题意;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是以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为动力,而蒸汽动力使得煤成为重要的能源,故AB不符合题意;爱迪生发明白炽灯泡使得电力成为重要的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4年左右的贝多芬第二交响曲以来,贝多芬确立了自己在交响曲当中的曲式风格。

之后的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完全展示了贝多芬的音乐天赋和对于音乐的颠覆,所以一般把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的诞生看做是贝多芬中期的象征,同时也是贝多芬音乐成熟的象征。

选项C符合题意;《向日葵》是梵高的作品,A排除;《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作品,B排除;《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作品,D排除。

故选C。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根据“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物种起源》。

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在他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指出一切物种都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变化之中,是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1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美国的爱迪生发明电灯,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又一次兴衰消长”。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14.B

解析: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中达尔文的相关知识。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判断出反映的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A项是违背科学的说法,说法错误;CD项涉及的是物理学领域,与材料现象无关。

故选B。

15.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生物的进化,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打破了“生物是神创造的,是一成不变的”的传统看法。

第一次将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从而完整地确立了生物进化学说。

因此据“他的理论似乎废除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可知,“他”是达尔文,B项符合题意;A项是马克思,与《共产党宣言》有关,排除,C项林肯,与美国内战有关,排除;D项是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排除。

故选B。

16.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施期间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以工代赈,既减少了失业,又能刺激消费,从而缓解就业压力。

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属于公共工程。

ABC和题干材料关系不大,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电、电灯以及其他电器的发明和使用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从20世纪初开始,电成为西方国家生产和生活的不可或缺的能源。

由于电力的使用和发展,其它工业部门也快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使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

“电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化工业的崛起,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本题应选D。

18.D

解析: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正在进行,通过圈地运动,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无业游民,为了谋生,这些农民就到城市中成为雇佣工人,所以农民的数量逐渐减少,D项正确,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19世纪的英国,可以想到根工业革命有关,工业革命后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资本家工厂增多,农民阶级开始转变为工人阶级,由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他通过精的艺术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同时也开辟了浪漫主义乐派个性解放的新方向。

”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贝多芬。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以法国大革命为创作背景的是《英雄交响曲》,描写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英雄业绩,故C符合题意;《神曲》、《人间喜剧》不属于音乐作品,故AB不合题意;《义勇军进行曲》属于中国的音乐作品,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进步思想,把欧洲古典音乐推向顶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

20.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品;②《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③《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品;④《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品。

①②④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

③《蒙娜丽莎》与题干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无关,排除含有③的选项ABC,故选D。

【点睛】

本题应识记与灵活掌握世界近代文学和艺术成就。

知道《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品;《向日葵》是梵高的代表作品。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史蒂芬孙是工业革命时期火车机车的发明者,但是电灯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故A不符合题意。

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了流水线装配工艺的是亨利·福特,故B不符合题意。

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故C不符合题意。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试飞成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编者编写此情节的理论依据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认为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干“流浪的地球差一点就被木星引力捕获而毁”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3.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牛顿的科学发现是万有引力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天文学领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领域创建微积分;在力学领域建立了完整的力学体系,其中“牛顿三定律”,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故D符合题意;生物进化论、相对论、地圆说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

古城他选D。

24.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现代塑料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塑料制品的应用已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从生产领域到衣食住行,塑料制品无处不在。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C项符合题意;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A项不合题意;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B项不合题意;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为原子能的应用和对宇宙的认识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的是爱迪生;著有《物种起源》的是达尔文;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牛顿,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