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89353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7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docx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山西省寿阳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血浆、组织液B.主要是指血浆、组织液、淋巴C.体液D.细胞内液

2.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血红蛋白B. 激素C. 氨基酸D. 葡萄糖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体内红细胞多B.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出现中暑现象

C.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D.饭后血糖浓度升高

5.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不受激素影响

C.不存在信息传递D.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6.下图为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b点(b点为电表②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表②的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①不偏转和肌肉收缩,可以说明兴奋在突触间是单向传递的

C.兴奋由b传导到c时,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

D.若肌肉收缩但电表②不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

7.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9.如图为一健康人在上午8点吃早餐后血糖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点时组织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比B点慢

B.B点后肝糖原、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C点时的血糖浓度一般会低于1.2g/L

D.C点时血液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低于B点

10.下列关于神经、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K+浓度

B.突触前膜能通过胞吐的方式将突触小泡分泌到突触间隙

C.人体内有多种激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浓度

D.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11.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会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神经-体液调节

12.下图表示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乙表示激素,则乙可以是肾上腺素

B.丙可以表示人体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C.体温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极端温度下,人体机能会受损

D.甲可表示汗腺分泌增多、毛细血管扩张

13.生活中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人最可能因下列何种方式感染艾滋病()

A.与病毒携带者握手

B.使用了病毒携带者用过的而又未严格消毒的餐具

C.住旅店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及时更换的被褥

D.洗牙或补牙时,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器械

14.下图中的X代表的是(  )

A.效应T细胞     B.效应B细胞     C.吞噬细胞     D.浆细胞

15.人体的免疫调节分为特异性免疫调节和非特异性免疫调节,下列属于两种免疫调节都具有的特点的是(  )

A.能对抗原产生记忆B.针对特定的病原体C.与抗体有关D.与吞噬细胞有关

16.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17.2020年2月11日,世宣布将新正式命名为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RNA病毒,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RNA组成。

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会使该病患者肺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氧饱和度下降,该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浑身酸痛等症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在进化过程中是独立进化的,与其他物种无关

B.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导致的呼吸急促,可以补偿机体的缺氧

C.患者治愈后,机体产生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有对新型冠状病毒免疫的能力

D.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变性,从而失去感染力

18.科学家对生长素发现过程所给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B.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19.如图,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尖端和其下部之间,然后给予单侧光照,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不生长B.直立生长C.向光弯曲生长D.背光弯曲生长

20.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⑦只有花盆旋转

⑧只有暗箱旋转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21.从某被子植物体上提取生长素最理想的选材是()

A.老叶B.果皮C.成熟种子D.幼嫩种子

22.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

(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A.

B.

C.

D.

23.用三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某植物插条使其生根,结果如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平均生根数

15

29

38

7

A.实验中用于扦插的枝条可能带有芽或幼叶

B.实验结果表明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浓度b

C.该生长素类似物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D.插条的长势、处理时间的长短等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

24.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图甲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顶芽和根部生长的生理作用,图乙为用一定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后生根的情况(其中浓度为0的是对照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表明在没有外源激素的作用时,扦插枝条也能生根

B.图甲中②表示的是根部,因为根对生长素更敏感

C.cd段浓度的生长素对顶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D.图甲能体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而图乙则不能

25.隐花色素(CRY1)是一种能感受光的受体,可介导光信号在植物体内传导来发挥作用。

某研究小组将野生型及无法合成CRY1的突变型拟南芥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脱落酸(ABA)的MS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CRY1抑制种子的萌发

B.在一定浓度范围内,ABA浓度与发芽率呈负相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MS培养基中不同的ABA浓度

D.该实验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从而测得种子的发芽率

2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冬季大棚中缺少昆虫为黄瓜传粉,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减产

B.除草剂除去双子叶杂草的原理是利用了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C.持续干热半月再遇数天阴雨,小麦种子易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乙烯含量减少

D.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浸泡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27.下图示种群数量特征相关概念图,图中a表示(  )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迁入率     D.迁出率

28.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29.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可用标志重捕法精确统计种群密度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差距大的样方内数值应舍弃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志

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不能影响被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

30.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年龄结构又称年龄组成B.年龄结构会影响种群增长率

C.类型A的种群数量将会越来越少D.类型B的年龄结构是稳定型

31.在某自然保护区中,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物种与乙物种的相互关系是捕食关系,乙为捕食者,甲为被捕食者

B.甲物种种群数量受乙物种种群影响,但乙物种种群数量不受甲物种种群的影响

C.甲物种种群数量变化受出生率和死亡率因素的影响,还受迁入和迁出等因素的影响

D.甲物种和乙物种各自种群内均会出现种内斗争

32.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②提出合理的假设③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④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①②D.②③①④

33.如图所示为某池塘内鲤鱼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变化曲线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和b点,鲤鱼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

B.0-d时间段内,曲线最低点鲤鱼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小于零

C.a-b时间段内,该锂鱼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b-c时间段内,该鲤鱼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

34.甲、乙两图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

A.衰退型、增长型                     B.增长型、衰退型

C.稳定型、衰退型                     D.稳定型、增长型

35.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36.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树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

37.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同地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B.利用小动物的趋光性,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C.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和相对数量

D.对不知名的小动物可记为“待鉴定XX”,并记录下其特征

38.人工鱼塘里的某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存在捕食关系

B.该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的关系

C.该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39.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短,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40.某地火山爆发后形成的裸岩,先后经历地衣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地衣苔藓阶段的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C.演替过程中,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D.由地衣苔藓阶段到森林阶段,群落结构逐渐复杂

二、读图填空题

41.(每空一分,共8分)下图是体内组织细胞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液为组织液,B液为________,C液为________,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

(3)如果图中组织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

(4)日常生活中,如果饮水过少或吃的食物偏咸,会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____________,但机体会通过分泌___________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____________,从而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

42.(每空1分,共7分)如图甲、乙表示人体中某些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中表示的相关结构是,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2)图甲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

(3)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

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

(填结构名称)传递的。

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

(4)图乙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次。

43.(每空1分,共7分)为探究2,4-D溶液浓度对迎春枝条生根的影响,某同学首先按照图一所示步骤配制了一系列浓度梯度的2,4-D溶液。

然后选择插条,分组、编号,浸泡枝条,适宜条件培养,得到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

图三是迎春幼苗横放后根和茎的生长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二可确定促进迎春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__________mol/L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__________mol/L。

(2)图二、图三的实验结果能体现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特点的是图__________;a、b、c、d四处中,生长素类似物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__处。

(3)为验证重力作用下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而不是尖端以下部分,可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A、B、C三组,其中B、C组分别按下图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处理作为实验组,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弯曲情况。

实验应在无光的条件下进行,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每空1分,共9分)下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型,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图乙中d点表示是。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对应图丙的点是。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点开始防治。

45.(每空1分,共9分)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

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可分泌__________作用于B细胞。

B细胞可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

__________。

(4)已知切断脾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

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

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

第一步: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第二步:

第三步:

一段时间后,检测。

预期实验结果:

_____。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BACBA6——10BCDDD11——15DDDAD

16——20CABAD21——25DABAB26——30CABDC

31——35BABBD36——40DBDCD

41.(每空一分,共8分)

(1)血浆;淋巴;内环境;

(2)自由扩散;(3)核糖体;

(4)升高;抗利尿;减少

42.(每空1分,共7分)

(1)反射弧;

(2)⑤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4)2

43.(每空1分,共7分)

(1)10-11~10-9;10-8

(2)二、三;a

(3)②;③;单侧光也能影响尖端生长素分布

44.(每空1分,共9分)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标志重捕法

(2)C环境容纳量或K

(3)b;B;a

45.(每空1分,共9分)

(1)突触;去甲肾上腺素受体

(2)淋巴因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或:

效应B淋巴细胞和记忆B淋巴细胞)

(3)光刺激光敏蛋白导致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4)将其中一组小鼠的脾神经切断作为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相同剂量的N抗原;两组小鼠抗N抗体的产生量;实验组小鼠的抗N抗体产生量低于对照组的产生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